1、赵丹,白杨,沙蒙,吴茵,吕班,钱千里,伊明 主演的电影《十字街头》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十字街头》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十字街头》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3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十字街头》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200分,《十字街头》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十字街头》值得观看吗?
《十字街头》总评分1200。月点击量553次,是值得一看的爱情片。
4、《十字街头》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十字街头》是1937-04-15(中国大陆)上映的爱情片,由影星赵丹,白杨,沙蒙,吴茵,吕班,钱千里,伊明主演。由导演沈西苓携幕后团队制作。
5、《十字街头》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爱情片电影《十字街头》是著名演员赵丹, 代表作,《十字街头》免费完整版1937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十字街头电影,十字街头剧情:在动乱的年代下,数万年轻人被抛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事业、爱情、理想,如此等等,都成为他们不得不去面对与抉择的关键而他们的每一次选择,也将影响各自的命运。黄浦江畔,滚滚江水是彷徨着不断的愁绪。毕业于华东大学的小徐找不到工作,一度起了轻生的念头,关键时刻被老赵(赵丹 饰)救下。老赵和小徐、阿唐、刘大哥都毕业于名门学府,可是空有一身才学却无法在乱世找到自己的位置。绝望的小徐踏上归乡之途,刘大哥奔赴战场。老赵和阿唐则分别在报馆和商店找到一份工作。在一次冲突中,老赵结识了在纱厂当教练员的姑娘杨芝瑛(白杨 饰),爱情之花艰难地绽放。
左翼电影就像一座尘封已久的秘密花园,我冒失地闯入其中,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十字街头》作为沈西苓导演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在1937年和《马路天使》并肩齐名。“更加成熟的电影创作和丰富多彩的风格样式”,它们把左翼电影运动再次推上一个高潮。
沈西苓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英年早逝的怪才,他把他的才华永远留在了最年轻最辉煌的时期,再比如郑正秋、阮玲玉,我为这些老的电影人曾经惋惜到落泪。
据我了解,沈西苓一生只有6部作品。他的处女座《女性的呐喊》还有紧接的《上海24小时》已经学会把镜头的蒙太奇构成为一种叙事手段,情节发展对比与冲突的强大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沈西苓最擅长运用的。郑正秋曾经赞扬沈西苓的《上海24小时》是“一部国产影片中具有世界性的作品”。而他真正重要、影响力大的是他的第5部作品《十字街头》。
《十字街头》继承了沈西苓擅于把苏联蒙太奇经验和好莱坞叙事剪接技巧融合的传统,使得整部影片形成视觉效果流畅而又轻快、明朗的镜头节奏。年轻人面对失业和恋爱嬉戏打闹中反映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轻松中不乏严肃。这里不禁有好莱坞式的叙事结构,导演甚至用了一段“恶搞”,白杨梦中与赵丹相会,两人亲吻,值得一提的是,在30年代的老电影中,吻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导演更是巧妙地运用“一板之隔”,以青年人之间的矛盾展开叙说,后又在“电车”的邂逅,形成了“房屋做对”和“电车友好”的对比蒙太奇,这是把蒙太奇作为整体电影思维和艺术构思展开叙述的,电影中不断插穿赵丹所从事的报社的报纸刊登内容,也是反映了时代生活的隐喻蒙太奇,而两人的“相认”以一对白鸽作为隐喻和象征,实为是经典的象征蒙太奇。最后年轻人们共同大步迈向前进的方向,为电影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十字街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从内容上,它是一部活泼严肃的“青春偶像剧”;从性质上,它是一部充满粗口和生活细节的现实主义电影;从艺术上,它融合了苏联蒙太奇和好莱坞式电影叙事的结合体。即使这部作品中存在演员造型和语言舞台化、表演夸张做作、故事发展巧合等缺点,但都掩盖不掉它充满才情和朝气的光芒。
沈西苓是中国第二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之一,他的性格中本带着直爽、纯真、搞怪、幽默、开放和轻松的因素,这在他的《十字街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如说,这部影片就是他最好的性格诠释。无奈天妒英才,1940年,沈西苓因伤寒死于重庆,享年36岁。照片资料上他死去的情形非常凄惨,让人心痛不已。
从李欧梵的《上海狐步舞》到李安的《色·戒》,从张爱玲到王安忆,中国现代文人对旧上海的书写和显影都为一种殖民时代的虚浮想象所主导。十里洋场,永远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是旧中国唯一有点文化的地方,那是一个用老爵士和“老克腊”搭建起来的温柔地让人有点伤心的旧梦,连侯孝贤那部你侬我侬温婉颓废的《海上花》也仿佛只是中国人沉睡在这个旧梦里不愿醒来的一个例证。喜欢做梦的中国人回过头来看民国时代在上海拍的电影,恐怕倒要认不出它来了。
由沈西苓导演,明星电影公司于1937年拍摄制作的《十字街头》再现了一个我们或许有几分乐于遗忘的上海。老刘、老赵、阿唐和小徐是上海四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老刘意志坚定内心坚强,后来投身抗战;小徐性格懦弱,在一次投江自尽被老刘救下后,返回家乡,后来还是因绝望而自杀了;阿唐天性乐观,但苦于“乐观虽是一种美德,却不能拿来当饭吃”;老赵(赵丹)本打算把文凭卖给留洋归来的纨绔公子凑齐旅费回家去,一次意外的机会得以进了报馆做夜间校对工作,逐渐积累了信心和勇气。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老赵和一个在纱厂做教练员的姑娘杨芝瑛之间展开的。老赵和杨姑娘租住在一间屋子的前后屋里,中间用木板隔开,但由于工作时间错开的缘故,两人从未在住处碰过面。而且,由于一些误会,他们开始都把对方想象成敌人和作弄的对象。比如乘对方不在的时候把晾衣杆伸过隔板架到对方屋子里,比如写几张图文并茂的纸条斥责对方的无礼和傻冒。他们之间的几次照面都发生在电车上,但都在心中留下了对方的印象。一次,老赵来到姑娘工作的工厂采访,两人终于互相结识,借着采访的幌子,两人逐渐熟识并相互爱慕,但老赵仍旧不知道杨姑娘住在自己后屋。直到姑娘的工厂倒闭,失业的她来告别,一切才真相大白,电影的戏剧高潮也同时到来。
看老片的好处之一是你可以脱离电影拍摄时的社会语境和当前主流电影的现实语境来欣赏它。《十字街头》中的社会批判意识是非常明显的,尽管里面加入了大量的戏剧性因素和噱头,但对今天的观众来说,这一切已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可以完全按照当下的方式来接受它。实际上,我几乎是带着发现一块新大陆的欣喜看完这部电影的。它提示了我自己在上海度过的那段时间,这是电影带来的穿梭时空的精神共鸣。原来,从那时候起,在上海谋生的大学生就住在那样的隔间里;而他们兄弟几个之间的打闹和德行也与现在的我们有“惊人的相似”;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所谓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青年们的前世今生。看到老刘在那边劝解投水自尽的小徐:“我总觉得我们这种人是有着某种使命的,我不知道那使命确切是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是肩负着某种使命的,在这使命没有达成一点点之前,我们是不能就此了结的”,我觉得又可笑又可爱,之后又觉得有几分可悲。
《十字街头》中的演员表演无疑是十分做作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受了当时流行的某种表演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那时的中国缺乏表演人才的缘故。演员的大部分对话和动作都可以用“傻到可爱,可爱到傻”来形容,让人捧腹不止。该片在技术上和美学上不仅不可与今天的电影相比,放到那个年代的世界背景中去,与最佳的水平也是差了一大截的。1937年,在世界范围内不仅已经产生了像卓别林、斯特劳亨、茂瑙这样的电影大师,在进入黄金时代的好莱坞,也已经拍出了像《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这样兼收并蓄的电影。从今天的主流电影话语出发,《十字街头》也大概为中国电影提供不了什么技术和美学上的示范意义。
我情愿把它看作对我们的一种馈赠,它留给我们的不是某种关于电影技术和美学标准的遗产——这些东西可以从世界电影中找到更好的,它给与我们的是某种更宝贵的东西——中国电影的生命:早期电影人的一种真诚的精神,今天有价值的中国电影,都是从这条血脉上生长出来的。
《十字街头》不是最近满街飘转的周迅的新歌。这里要说的是70年前拍摄于上海的一部电影。老实说,老电影真的没看过几部,所以昨天看到《十字街头》的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俊男靓女、上海谋生、误会横生、加上青春的挫折,让我没法不联想到前一段热播的汇聚了两岸明星的《向左走向右走》。
《十字街头》是一个短命导演沈西苓的成名作,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气质,连“电影盲”如我都觉着耳熟。看官方的介绍,这部电影是沈西苓从东北流亡学生和学校里出来的失业的朋友闲谈国事、家乡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试图“归纳成一个整个的社会问题”。“十字街头”指的是3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徬徨和挣扎。
引起注意的首当其冲是爱情描写,这部电影至少捧红了赵丹和白杨两位红星。他们分别扮演的老赵(男)和小杨(女)合租在旧上海的一处老房子里。让我想起我在上海时,千辛万苦地找到那处老房子。我曾以为那会是有情调的住处。窗外梧桐掩映,屋里地板是木头的、踩上去嘎吱作响,有古老的棕绷大床,屋顶悬着古老的吊灯。要不是家具破旧、洗衣机漏水,简直可以和现代都市爱情电视剧媲美。只不过现代电视剧里,男女主人公通常会把房子粉刷成蓝色或者黄色,配上整套的IKEA家具。
看起来还是30年代的描写更现实一些,在《十字街头》里,老赵和小杨合租了一间房子,中间用木墙隔开,彼此不曾见面。小杨和老赵都是到上海谋生活的年轻人,用今天的话来讲类似”北漂“或”海待“。男女主人公需要某个契机相识,于是一部朴素的老式公共汽车派上了用场。后面的剧情不必说了,即使不熟悉30年代中国电影,只要看过几部现代爱情剧的人都可以想象的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男女主角同处一室,自然互相斗气,没事找事,离开那栋房子后,公车上的邂逅又引人无限绮思。结局嘛,自然是化干戈为玉帛,有情人终于相认。
70年前演绎过那些”忧伤“的爱情故事啊,70年后还在以同样的城市、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情节重新演绎。当然,不同点也是有的,比如《向左走向右走》的男主人公拉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悠扬婉转,不会像赵丹的歌声那么直白刺耳。要知道,怎样让赵丹的歌声压过摄影机轰鸣的转动声,可让导演沈西苓颇费了一番心思。那时的解决方案是——用几床棉被把摄影机包住。
100年的中国电影,仿佛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上海那阴阴沉沉的老房子里。
又见赵丹!卓别林范儿十足,赞一个!
春天里来百花香郎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
朗里格朗格朗里格朗穿过了大街走小巷
为了吃来为了穿昼夜都要忙
朗里格朗朗里格朗没有钱也得吃碗饭
也得住间房哪怕老板娘作那怪模样……
这首贺绿汀作曲关露作词的《春天里》也就此传唱全国,一晃七十年了~~~
片子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恭贺我们的无冕皇帝(记者),希望你1将来敢说敢干,不要欺骗民众;2不要为官家说话;3始终站在大众的地位,作为民众的喉舌。
这是1937年对于记者的要求……
这里的视频是赵丹女儿和小崔他们整的,值得一看。
http://tv.sohu.com/20100612/n272751267.shtml
Jensen
第二年,小徐和阿唐就去了延安,小徐做宣传,阿唐在太行山巡回演出。
刘大哥去了重庆教书,五年后也投奔了延安。
老赵前脚刚跟金嗓子演了戏,后脚就蹲了盛世才的大狱,一蹲还就是五年
。。。。时。光。荏。苒。。。。
12年后,老赵演了个肖老板,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13年后,老赵演了个老乞丐,被全国上下骂得狗血淋头。
18年后,阿唐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长纪录片一等奖,还筹建了一个喜剧电影公司。
19年后,刘大哥拍了一部电影,叫上甘岭。
20年后,阿唐和刘大哥双双评上右派,老赵积极靠拢组织,演了林则徐和聂耳。
30年后,老赵又蹲了一次大狱,也是五年,“临死还放了个屁”。
46年后,小徐改编了一部电影,叫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