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立,周里京,王涛,沈琳,谭晓燕 主演的电影《法门寺猜想》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法门寺猜想》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法门寺猜想》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9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法门寺猜想》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5817分,《法门寺猜想》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法门寺猜想》值得观看吗?
《法门寺猜想》总评分5817。月点击量451次,是值得一看的国产剧。
4、《法门寺猜想》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法门寺猜想》是1997上映的国产剧,由影星袁立,周里京,王涛,沈琳,谭晓燕主演。由导演陈家林携幕后团队制作。
5、《法门寺猜想》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国产剧电视剧《法门寺猜想》是著名演员袁立, 代表作,《法门寺猜想》免费全集1997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法门寺猜想电视剧,法门寺猜想剧情:《法门寺猜想》讲了一对恋人的三世情缘。唐朝的元公主与法门寺的小和尚觉能相恋,后来觉能知道自己是被掉包的皇子,而公主是宰相的女儿。觉能后为保护佛骨自焚而亡。公主也自刎了。第二世是一个卖茶的缘妹和一个金银匠阜能的故事。两人相恋,但缘妹被外族拓跋氏看上,阜能为了国家,也为了缘妹,只得远征拓跋。第三世主持人元缘和年轻的历史学家小唐在挖掘法门寺时相识。小唐写了《法门寺猜想》的剧本给元缘,元缘后来才明白自己也许就是元公主和缘妹的前世今生,当他要去找小唐时,小唐已经出家,法名可能,远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看完《法门寺猜想》第一个故事(元公主和觉能),第一反应居然是《金刚经》里这句话。我对佛法并没有什么了解,一部叫做《法门寺猜想》的电视剧看完能让人想到经文,那么我觉得在弘扬佛法精神上是很扣题的。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很“假”(梦幻)的故事,但是却很凄美,又短暂,有一种莎士比亚悲剧的意味。具体来讲,这个故事展现了: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牺牲不一定有价值,邪恶不一定有报应。
伊美年轻的时候只想跟宗正在一起,但是她没得到。她嫁给皇帝,曾经野心勃勃地想当皇后皇太后封情人做宰相,但是她没得到。她在十七年的艰辛中抚养不是自己亲生的元公主长大,终于守得云开月明元公主复明自己复宠,还见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好日子不长久儿女就都死了。她在中年时期对荣华富贵都不再期待,可是晚年荣华富贵又纷纷找上门来。伊美希望在自己的掌控下宗正能做宰相位极人臣重修旧好,宗正真的做到了,可是宗正却是通过联合皇后迫害伊美的方式做到的。伊美活得最长,终于看到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一个个都死了。
对比伊美年轻时候的野心勃勃,宗正年轻时候的野心也只是像那个时代所有读书人一样,希望通过正常途径攀登仕途高峰。他将伊美伊春拱手献给皇帝,把自己的女儿献给皇后狸猫换太子,奉圣旨砸舍利,看上去都像是权势下逼迫为了求存的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出自本心,然而他的这种不彻底抵抗的软弱,又实在是一而再再而三对事件相关人造成实质伤害。他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有闲情逸致的时候还能拜拜佛帮助女儿私奔,实际上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恶人。犯下调换太子、染指妃嫔等等欺君罔上的大罪,亲眼目睹妻子、女儿、女婿的死去后,这个人终于在一生风光无限后的垂暮之年为自己赎罪了。
元公主的生命因为太短暂,格外的悲剧。她一生都在悲苦中度过,为不是自己的罪过承受,直到牺牲了性命。她天生眼盲,被视为皇家耻辱,也葬送了养母的荣华富贵。她和养母的关系亲如母女,可是养母心中一直因为孩子被调换怀有对命运的怨怼。就在她终于认了真正的父亲、又与养母的亲生儿子结婚,好像一切都要往正确方向发展的时候,她和丈夫又双双为养父暴虐的政令殒命,临死之前对自己的生父说要遭报应。
觉能是一个跟着善念和直觉走的人。他对比元公主,也许有一个稍微幸福一点的童年。然而他身上流淌着的血脉和这个人的理想性,注定他的悲剧结局,做不到“不负如来不负卿”。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丧失了荣华却活得祥和,直到元公主的现身打破平静,阴错阳差还是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不得已娶生母的女儿为妻,然后跳进熊熊烈火为佛法献身,延续李氏王朝父子相残的厄运,既负如来又负卿。这个人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轰轰烈烈活过的。
看这四个人的一生,两个有过“恶”念的,却活得长;两个善良的,却死得早。不想要的不期而至,苦苦追求的终丧失。于四人的一生中展示了命运的变幻无常。
年代久远影响力也有限,像素低倒不成为观赏的障碍,配合了这种不是很真切的缥缈的画面,诗歌般的台词与这种莎士比亚悲剧气质的故事也很吻合。
这不是真实的故事,却是真实的人生。
这部剧的服装、发型、头饰、礼仪无一不考究严谨,在所有唐代电视剧当中都是登峰造极。我一研究古代服饰的友邻说:“最近关于唐代的电视剧,发型简直胡编乱造,若要看唐代造型,也只有一部《法门寺猜想》可以看看,只是这么多年,恐怕不好找了”
于是找到网上视频看完,才觉来深深的遗憾。
1997年,那时我6岁,没有看到这部电视剧,十五年过去了,我才有机会补完。
十五年,当初看这部电视剧的青年也许多已生下小孩,当粗制滥造假大浮夸的唐代电视剧中人顶着山羊头爆炸头出现,身前的小孩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们中有没有人想起自己曾看过一部电视剧,漫漫黄沙中有一袅红巾飞扬。
十五年过去了,我搜到一张王涛现在的照片,斯人衰老、皱纹满面,而袁立已然嫁作商人妇,在落基山脉下享受家庭生活了。
光阴弹指,让人欷歔,还有没有人守住一千年的约定,在大漠黄沙中静静品着香茗以待?
“一千年之后,我们还在这里喝茶。”
袁立那个时候,是她最美的时候,倒茶时风姿绰约,却扇时恍若天人,她真是有幸碰到了这部电视剧,讲她的美貌一一记录了下来。
可她也是不幸的,她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若这部电视剧晚十年播出,她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在穿镂空装上新闻后还有人问“袁立是谁?”
她一个演过大唐公主的人,什么不敢穿!她不需要炒作!她就是icon!
在她考上戏的时候,过了一试二试,进入三试之前,有老师发现她躲在女厕所里抹口红,在当时,女生抹口红被视为“浪荡”的表现,老师以此为由没有让她进入上戏。
她扒火车,和一堆男孩跑去北京,来到北京电影学院门前,对老师说她要报名,老师说报名已经结束了,她求老师给她一个机会。老师看见她眼中闪烁的光芒,便破例让她进入考试,结果她进了北电,从此走上了演艺的道路。
在今天看来,这一切是多么可笑,因为一个女生搽口红而不收她。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这部电视剧上,因为“宣传轮回”而被广电封杀不许在电视上播出,请问《西游记》里金蝉子是不是轮回,《神话》是不是轮回?怎么《法门寺猜想》就禁播了呢?不知道是哪位领导作出的这个英明决定。
我相信她是倔强的,拍戏比别人努力,就是要当初那些老师看看;毅然嫁给了一个外国人,雷曼律师所的律师,雷曼布什公司的CEO,也许也是在证明,她过得比别人更好。
袁立在剧中梳着仕女头追马时,我忽然想到了范冰冰,2012年戛纳红地毯上,范冰冰梳着并不标准的仕女头身着“清朝粉彩陶瓷装”亮相,被赞为“戛纳女神”,但是早在十五年前,袁立就用一双剪水双瞳,一副唐代仕女发型站立于黄沙之上,她的颜并不输于范冰冰,那是她最美的过去。
电视剧里,缘妹和阜能交换品茶,右手将茶搁于竹席之上,再用左手拿取对方的茶,竹席旁放置一海棠团扇,两人品茶、论茶、说苦、道甘,是多么美的景象啊,那是大唐气象,精致却不失大气。可是现在再也没有了,从薙发易服到文革劫难,从金钱至上到咖啡流行,《法门寺猜想》甫一被禁,一个时间点印证一个时代,中国人的从容、优雅、诗意、浪漫,早已所剩无几。
讲地宫挖掘,讲佛法人心,讲千年之恋......这样好的一部剧却被封杀,现代的人人心浮躁,电视剧里群魔乱舞,法门寺商业开发骗子横行。峨冠高髻,披帛飘飘,都只留存于那个最美的过去里,永远地过去了。
只能猜想在法门寺敲响的钟声里
猜想在远古我们订下的盟约
我走向你走向火
让属于我们的结局开始上演
从不知道自己是谁
是日夜忧伤的原因
在深夜背熟的一个故事里
相信我有一个皈依终将属于你
如我化成这块水晶
火熄灭时你会带走
让期待已久的人们
开始相信遥远的传说
多年以后的故事
如果我还深深爱着你
我将被世俗远远地放逐
而我苍白的脸孔
永远被猜想无情地扭曲在时空
法门寺猜想
晚唐武宗年间,长安。
城外黄沙,城里娇娃。
坊间有歌谣流传:伊家有二女,伊春倾人城,伊美倾人国。
美名的盛传,带来一道圣旨:着伊美入宫、伊春嫁于皇帝宠臣宗正。
姐姐伊美不愿割舍爱人,欲避入法门寺出家却又不得,藏起傲性和小小毒牙,倒也宠冠后宫;
妹妹伊春,嫁了本属于姐姐的那个人,惶惑惊喜,低眉顺眼做起了新嫁娘。
那一天,姐妹两个都临产,那个分别属于她们俩的男人,宗正,却同时背叛了这两个女人——他在嫉妒心切的皇后逼迫下,偷偷用妻子用生命换来的女儿,换走了旧爱皇妃诞下的皇子。
皇子骤然变成了公主,本来也就不是要命的大事——皇帝依然给爱女命名为“元公主”——可要命的是,这公主天生盲眼。
元公主和她美丽的母亲,从此被目为妖异。她们居住的宫殿,从此成为冷宫。
元公主十八岁了,有一天她来到法门寺,她凭手指的触感和天知道哪里来的机缘,选中了一个清秀的小和尚,天天进宫来给自己充当讲经师傅。
元公主不寂寞了,她有个会讲尸毗王舍身救鸽这样故事的朋友;
元公主不盲了,她那一直深怀愧疚的生父在佛前许下可怕的供奉,换来她双目光明;
元公主恋爱了……她爱上那个小和尚,觉能。
觉能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元公主说:跟我说“皈依元公主”
觉能说:皈依元公主……
乘着骏马,踏着黄沙,就在觉能带着元公主私奔的路上,他们听到了京城传来的消息:热心道教的唐武宗意欲取法门寺佛指舍利而灭毁之。
觉能,伊春的儿子,被宗正偷送出宫藏进法门寺的皇子,他爱上元公主,但是更爱佛祖。
他走上祭坛,把自己焚烧成一粒晶体,要元公主带这晶体回去,代佛指舍利遭那一劫。
他走向祭坛的时候,元公主哭求他回头看她一眼,牢牢记住她的样子,下辈子好再相认——
觉能默默:如果我回头看你,我怎么可能还有勇气走下去?
宗正作为皇帝的使者,在元公主面前毁掉了她带回来的舍利;
元公主作为一个女人,在生父面前自刎。
玉石俱焚。
这一世,他皈依佛……
又过二十年,皇帝换了老皇帝的侄子、一个崇佛的少年来做。
他频频叩访法门寺,甚至把寺前卖茶的缘妹姑娘带回宫来,烧茶给冷宫里那个很会讲故事的婶母——伊美。
或许茶能明目,伊美为元公主哭到半瞎的眼睛,得益于缘妹茶气的氤氲和巧匠阜能的箫声,居然复明了。
她终于看清楚了面前的这对璧人,竟活脱是元公主和觉能的转世。
她颤抖着问他们:快告诉我,你们前世,是怎么约好的?
赐婚赐婚,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可是,拓拔氏首领来了长安宫廷,先索缘妹,与阜能比武落败而不得;再索舍利,阜能和少年皇帝商议制造影骨来忽悠拓拔,而真正的佛指舍利,则深藏法门寺真身宝塔下的幽秘地宫。
随后,与拓拔的战争爆发了,这是一场捍卫版图、捍卫舍利、捍卫信仰的战争,晚唐的风雨飘摇给这场战争带来了悲凄的基调。
黄沙弥漫的长安城外,阜能随军出征了,他和缘妹约定:他去保家卫国,她在法门寺门前为出征的将士煮茶,为他祈福。
可是,和晚唐混战中走向战场的多数男孩一样,他再也没有回来;
和晚唐混战时期祈祷守侯的多数女孩一样,法门寺前的茶香,注定只是空等。
这一世,他皈依法……
黄沙被风吹散,时间被偷偷带走,这一回,机缘沉睡了千多年。
20世纪80年代,法门寺几经重建的真身宝塔在风雨中坍塌了,发掘塔下地宫、寻找舍利的工作吸引来了小唐博士和记者元缘。
他们发现彼此有好多诡异的共同点:喝茶时喜欢照唐人遗风放点盐;对于法门寺都有着莫名的归属感;对地宫方位共同的直觉……
彼此之间,有不能言表的吸引,有鬼使神差的默契。
地宫发掘举世瞩目,全程参与的他们却在庆宫宴上悄然溜去。
月光下并肩行走,聊的话题仍旧不着边际。
一切都还隔了层纸,元缘怅然回城,小唐继续留在扶风料理考古后续事宜。
午夜梦回,发觉前面两世的错过,悲不可抑,元缘不顾一切赶回法门寺,下决心这一世要了却此缘。
可是,这一世,挡在她和他之间的,不再是皇权,不再是大义,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堵赭红寺门——两人分别的这段日子,小唐已然在法门寺剃度出家,法号可能。
于是这一世,他皈依僧……
元公主,缘妹,元缘。
觉能,阜能,可能。
他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她说:终有一世,你将皈依我……
这一场故事,就叫做《法门寺猜想》
视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edac8010008je.html
法门寺猜想》,很唯美的一部电视剧,拍在《大明宫词》之前。我惊讶以前怎么没看过,后来才得知因为它面世时正逢某某功盛行,因剧中佛教轮回的思想导致刚播出就被禁播。此剧在台湾比在大陆更出名。
三世轮回的爱情只是一条线索,要展现的是晚唐的典雅、绮丽和哀伤。
法门寺的地宫为什么除了佛指舍利还有那么多的珍宝?大唐是怎么供奉佛指舍利的?为什么地宫要被封闭,长眠在地下如此之久而没人发现?《法门寺猜想》用故事、猜想来解释这一切。
第一世,她是元公主,清新美丽,实际是宰相宗正的女儿。他是法门寺的学僧觉能,被公主选中为她讲佛法的故事,实际是武宗的儿子。因为皇后嫉妒,逼宗正上演狸猫换太子式的阴谋,用自己的女儿换了皇帝的儿子。他们相爱,相约私奔。武宗要毁掉佛指舍利,觉能纵身一跳,在火里化为晶体,代替佛指舍利承受宗正重重的一锤。宗正那一锤粉碎了觉能的晶体,也粉碎了元公主的心,公主拨剑自刎,死在亲父脚下。
第二世,她是缘妹,法门寺前烧茶的姑娘,代表大唐最优秀的茶艺。他是阜能,茶具的能工巧匠、身怀出色的武艺。他们相识在茶馆,相爱在皇宫,被赐婚。阜能为了保卫大唐的疆土,捍卫自己的爱情而出征,消失在漫漫黄沙中,再也没有回来;她哭倒在法门寺前。
第三世,她是元缘,电视台主持人。他是小唐博士,法门寺地宫的考古专家。他们因法门寺地宫而重逢,似曾相识,又分明不识。他身边已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开着千年前缘妹的茶馆。小唐博士认出元缘就是在他梦中反复出现的姑娘,但他怎么说得出口?十年后,元缘收到小唐博士的手稿《法门寺猜想》,她终于想起过往的一切。当她赶到法门寺,小唐博士已出家为僧法名可能,不再相见。
觉能、阜能、可能,元公主、缘妹、元缘。
联在一起是:绝不可能圆缘。
剧本早已设定的宿命。
为什么小唐博士没有圆这个缘?即使他不能说你是我等待千年的爱人,也完全可以追求元缘,元缘对他一直是有好感的。因为他开茶馆的恋人吗?小唐博士在恋人怀疑他别有所爱时曾说:“我是这样的人吗?”。他心里也很矛盾,才会酒后喃喃自语:“从来人们就不能引导爱情,只能被爱情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小唐博士要出家?在一个夜晚,他们并肩走时,他说:上千年,太虚无了,太虚无了。。。。。元缘以为他说的是地宫,其实他指的是他们三世的爱情。难道他终于参透世俗的情爱,放下情执?关于他出家的心理活动,再没有其他。或者,另一出讲轮回的爱情故事《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可以解释吧。
玉琳国师说看破爱情,不过是聚散。
珍格格曾问玉琳国师的前世,来生再续前缘要多久,玉琳国师说:
“也许很快,也许几年,也许几十年,也许几百年,也许几千年。”
珍格格悲痛欲绝,说:“那岂不是天也老了,地也荒了”。
如果这一生二人在一起,死的时候还是要分离,如果不舍得,再相约来生,又要彼此寻找,生死轮回,无有穷尽。而人生的苦,并不是只有爱别离,还有许多许多。。。。。。即使相约千年,终成梦幻泡影,所有的过往都如昨日之梦。
但放下情执,谈何容易。所以才会有六世达赖的“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Jensen
很难形容《法门寺猜想》这样的作品给人的整体感受,它诞生于中国电视剧审美最多元,最巅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各种风格、造型、类型、思想状态的古装电视剧都展现出它独样的风姿,其中当然不乏天雷滚滚之作,但也涌现出大量精品,成为今天都无法逾越的高峰。n
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势头……虽然这样的念头时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但我也明白,在有些时间点,我们选择了这样,便注定会错过那样。历史总是充满各种偶然必然,身处其中,无暇自伤。只能留待更长远的轮回去审视和述说。
就像《法门寺猜想》,想来,它会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一部以佛法与轮回为核心的电视剧了吧?那逐渐远去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飘散在时空的尽头,连回音都不再有了。
那浓郁诗意而浪漫的宿命感,那冥冥之中俯瞰众生的双眸……即使惊鸿一瞥,却也绝无仅有,是东方之美对幼年的我最初的启蒙。
前一段时间,一段水中敦煌舞蹈刷爆了朋友圈,这几年,陆续推出过许多这样的节目,如唐宫夜宴之类,每一次都引起一片惊艳之声。
当然,我也觉得这些节目是很漂亮的,就像现在很多中国古风画师一样,但是漂亮和美之间隔得很近很近,也很远很远。甚至,对于大众来说,可能其中并没有什么分别。
美,更多是一种气韵。这种东西你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没有办法有语言描述,然而你可以直观的感觉到:用眼睛记住的是漂亮,而美,只能用心去体会。
摆一个漂亮的形式去重现一段历史中的某个场景,当然也很好(但也有东施效颦的风险),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思考,那沉淀在历史之中至今仍能熏染众生的究竟是什么?——当然是某种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源自于一种朴素而恒久的信仰,或许很少有人能真正说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信仰和观念,但它是否存在,就决定了到底有没有底气,去穿透更深更绵长,向未来无限延伸的历史。
在我心目中,完全体现东方式美学的,到目前为止,影视剧的最高峰就是《法门寺猜想》。或许很多人不会认同我的想法,但那没有关系,因为,众口一词的往往是“漂亮”,而美,一定会有某种伤害性和冒犯性。它一定有着内在的扩张欲望,要去改变和熏染这个世界。
——就像是有时候,美是需要舍弃漂亮的皮相的,譬如一个知道自己漂亮的女子,当她们顾影自怜,不愿向前踏出那一步,舍弃那一些的时候,她们也就与美无缘了。
这个世间万事万物,何尝不是如此?
长长的幂籬,飞扬而去的黄沙,白色、红色、金色和黑色的长裙,月光,茶道,女子如花般的容颜,远去的风铃声和佛经的唱诵声……这些,当然都很好,但仅仅止于此,也只是好看而已。
在《法门寺猜想》的世界里,仿佛真的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力量,让这些美丽的场景、对唐朝妆容的还原、所有的人物和演员,故事的情节和情缘,泰戈尔式的诗化语言……都凝结成抽象的符号,它们本身似乎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形体,让出了轮廓,而竭力去捕捉无形世界之中那触之不及的一个意象,那是什么了?那就是轮回啊。
第一世,你皈依“佛”,纵身火海,化为舍利,去保护一个冥冥之中的意念,那是佛法吗?或许,可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奉献本身的“善意”;
第二世,你皈依“法”,投身战场,守卫家国,试图拯救一个垂死的帝国和乱世之中的苍生,或许那也是徒劳的,然而,不能拒绝的使命、承诺与责任,让我们轻易的度过了死亡,爱恨、别离的牵绊,奔赴另一种自由的生命意志。
第三世,你皈依“僧”,千年的往事越飘越远,像尘沙雾霭般散去,相遇时现世的情爱,都不得不退让于对形而上世界的永恒追求。
——三世流转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凄迷艳丽的晚唐风景,元公主、缘妹、元缘……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一次次可遇不能求的邂逅,故事轮回中注定要错过彼此的人,其实都没有意义,唯有跨越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轮回本身,才是《法门寺猜想》的主角。
时间,就是轮回的生存本身。
这是和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一种对待生命形态的方式,也是截然不同一种看待生命本质的目光。《法门寺猜想》里当然有中国影视剧史上近乎空前绝后的浓烈宗教意识,它仿佛试图寻找,是什么让我们这个世界存在?是什么让我们的时间流逝?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与意志?又是什么,才是我们生命终极意义上的追寻?
但我想,它绝不能仅仅用“佛法”来回答。而且《法门寺猜想》也从不试图找到答案,因为这一切并不需要答案,只需要你去领悟。领悟本身,或许就是东方式的诗意生存吧。
它只希望你去感受,那惊鸿一瞥的世界里,转瞬即逝又永恒流转的美。
11岁,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视剧,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法门寺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佛祖舍利是什么,不知道轮回,也不明白什么叫做爱,叫做“缘”,叫做皈依,叫做“奉献”。可我分明能触摸到,一些无法确证的存在:它就像一株摇曳的荷花,现在,眼前的花正在我们眼前绽放,我们能闻到它清雅的气息,看到它优雅的姿态,触摸到它细腻的纹路,甚至能品尝到它花瓣上的露珠的清甜。然而,当我们闭上眼睛,当我进入睡眠,即使别人把它插在枕边的花瓶里,甚至当我们失去眼睛、鼻子、耳朵或是舌头,当我们在什么地方失去意识,甚至死亡的时候,是否也能不停地确证它的存在了?
也许,重要的并非无论荷花是否存在,而是,无论我们身在何时何地,心境状态如何,都能在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甚至,保持如荷花般纯净的心境。
我们常常问我们文化的独特性在哪里?
我想,它至少存在于《法门寺猜想》里,如此低调,如此内敛,如此纯澈、安详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