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珮瑜 主演的电影《京剧搜孤救孤》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京剧搜孤救孤》来自于大陆地区。
2、《京剧搜孤救孤》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1年在大陆上映,《京剧搜孤救孤》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65分,《京剧搜孤救孤》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京剧搜孤救孤》值得观看吗?
《京剧搜孤救孤》总评分365。月点击量763次,是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4、《京剧搜孤救孤》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京剧搜孤救孤》是2021-09-25上映的纪录片,由影星王珮瑜主演。由导演马千携幕后团队制作。
5、《京剧搜孤救孤》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纪录片电影《京剧搜孤救孤》是著名演员王珮瑜 代表作,《京剧搜孤救孤》免费完整版2021年在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京剧搜孤救孤电影,京剧搜孤救孤剧情:1947年9月8日,梨园传奇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在中国大戏院上演这是冬皇告别舞台的最后公演,在上海引得万人空巷,戏迷不惜重金坐飞机来听戏;戏票价格炒到了十倍依然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戏迷,为了聆听演出实况,将无线电收音机抢到脱销……孟小冬的两场《搜孤救孤》被誉为广陵绝响,创造了中国京剧史乃至中国戏剧史的奇迹。71年后,有小冬皇之美誉的当代京剧大师王珮瑜在同时同地演出同一戏码,从表演、唱念、乐队到舞台呈现,一切一模一样,在场观众无不叫绝,对余派观众是一场圆梦之旅。 纪录电影《京剧搜孤救孤》不仅将镜头聚焦于这一经典京剧剧目在新时代的传承与表演,同时记录与呈现了新时代京剧文化人物王珮瑜的排练和采访画面,还将话筒交给京剧艺术家以及传统文化大师,听他们娓娓道来关于传统戏码、京剧艺术文化场、做戏如做人的艺术态度等精益求精的艺术传承,通过挖掘、恢复、传承、创新传统戏曲艺术,让当代观众乃至后世看到这一跨越时空、丰富多彩的优秀艺术形态。
我是被瑜老板带着深入了解京剧的。那是某一年的年三十,无聊中打开《奇葩来了》找点乐子,却意外见到瑜老板,她气定神闲,讲着京剧的种种魅力,和蔡康永一起唱“八月十五月光明”,蔡康永唱着有京剧的味道,而瑜老板一开口嗓音清亮,中气十足。开头还是结尾放了一段“断密涧”,吵架也十分热闹,觉得京剧也不是那么沉闷。
瑜老板推广京剧,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没发现自己喜欢京剧的人,说我们不要错过这样美好的艺术。我那时是完全被瑜老板的风骨所征服,一个走出来向大家推广东西的人,却完全没有对娱乐或者年轻人讨好奉承的姿态。那一年看京剧的科普书,看纪录片,看瑜老板的采访,看京剧的舞台……发现京剧真的是很美好的存在,哪怕是放到现在,它也不应该是过时的。
它的美来自西皮二黄的唱腔,吐字归音极精细地把握了汉字的魅力。汉语的四声,唱歌填词的人觉得困扰,唱rap的觉得奇奇怪怪,而京剧里,能将每一个字唱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颇有朗诵诗歌的快感。
同时,经典剧目基本上都是关于历史的故事,关于忠义的主题,如同搜孤救孤,本片里说老生都爱唱搜孤救孤,我以为之所以爱唱是因为它不同于空城计之类的戏,搜孤救孤讲的是平民的忠义,本片说1840年,京剧诞生,1840年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京剧在民族多灾多难的时候大概给了不少人安慰吧,人们敬佩程婴,为小人物的忠义而鼓掌,在京剧的慷慨悲歌中得到灵魂的洗礼。
中华民族是一个如此在乎历史的民族,没有一个民族的历史写得如同我们这样详尽,据说印度都没有历史, 有的内容得靠中国的记录来完善……有人说中国人总是缅怀过去,而西方人总是展望未来,去科幻,去星战,仿佛我们这样就意味着墨守成规,真的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三国之类的历史故事,在评书艺人的嘴里上演,在演义小说里传承,在咏史诗里哀叹,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兴衰转眼而过,历史的苍茫感在中国人心中,是佛教说的无常,是对生命的体认和悲悯,是中国的哲学。
我最爱的几个桥段,坐宫,武家坡,断密涧,吵架吵得风生水起,极为提气,还有戏剧冲突,背后也是极为强烈的感情冲突,国与家,守节与忘义负心,忠义,高度概括。人们哼着唱词,合辙归韵,朗朗上口,想起的是历史,是人情,比起流行歌曲不是更具有人文色彩吗?
忠义也永远不过时,反而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弘扬的价值观,京剧也没有教人们去学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换恩人的孩子,而是呈现这样一个两难的悲剧,供人们思考。人家对自己的恩情,是不是因为利益的计较而视而不见了呢?我们已遗失了太多。
今天的北京,这个片子只有三个影院有排片,我看的这一场,大概有五六个人。而这还是在人们看过张国荣的虞姬,看过黄晓明演的那个京剧的电视剧,还在德云社小曲小调广为传唱的基础上,要不然可能都不会有这个片子。在B站,看戏曲的人确实在增多,但现有的程度,或者说凭瑜老板一己之力,这样的生机还是太过渺小。
京剧如果不能放开手脚,排符合京剧审美的新戏,或者改良现有剧目,就如同一潭精美的池水,总有一天会死气沉沉的。
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评论说,这个人唱得好,那个人唱得差远了,这个人学的是什么什么派,那个人学得不纯正,仿佛京剧是什么不可更改的世界名著,拿出考据的架势,锱铢必较,实际上是对京剧发展的束缚。
我听梅兰芳唱的婉转娇媚,听程艳秋唱的也是大家闺秀的样子,可梅派唱的尖利刺耳,程派唱的呜呜咽咽听不清楚。马连良、杨宝森、余叔岩、麒麟童、金少山唱得也都各有各的样子,都很耐人寻味,京剧不应该只有一种正解,它应该是各人不同的样子。
如同话剧,莎士比亚是经典没错,可话剧更大的魅力在沟通当代人精神的新戏里,我在剧场看过《威尼斯商人》,昏昏欲睡,读过曹禺的剧本,为《雷雨》的巧思而惊叹,可我依然耐不住性子看话剧,不明白自己要看什么。直到《戏剧新生活》,他们拍《养鸡场的故事》,拍《23号星球》,那时话剧才真正走入我的心,我发现在话剧中我能思考,能宣泄感情,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重新想起我的内心,我也开始认真地找话剧看,为每个剧的巧思而惊叹,看话剧渐渐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
其实京剧很适合拍新戏,只不过要符合中国写意的审美,《霸王别姬》是梅兰芳的新戏,依然广为流传,京剧一开始就如同话剧一样,是一个个故事,人们娱乐、消遣。京剧也同时是抒情性的,因为它的抒情性,它西皮二黄的唱腔,京剧恰恰可以独立于话剧有自己的观众的,有朗朗上口的唱腔为人们传唱,有冲突供人们回味。
比如从历史故事中找,行头都可以照样用,现代戏的话感觉还是得画脸,京剧的程式化是京剧的好处,花脸上来就知道是坏人,插着旗靠就知道是将军,这种鲜明的角色感是很好玩的,只不过得考虑衣服的中国式美感,现在这汉服越来越流行,设计起来也不再那么奇怪了吧……
搜孤救孤也是,里面说不献出赵氏孤儿就要杀全城的孤儿,这一点如果再说说可能能让人们更多理解程婴一点。
都只是我无聊的瞎想……
不过一切的前提都得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京剧有意思,其实音乐课可以加入京剧的教学嘛,断密涧这个也健康向上,唱起来也很好玩,可以学怎么唱,体会京剧精致的美,还可以表演打架,肯定很令人着迷,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爱票戏,票戏简直就是KTV+cosplay+话剧表演。
然后就是更多推广京剧的方式,今天这个片子应该不算纪录片,算是高清影像?自己觉得在完整呈现搜孤救孤的京剧舞台外,还可以以拍纪录片的手法跟踪京剧演员们的后台,类似拍故宫纪录片那种讲述京剧的魅力和轶事,沟通古今,守望与传承。
记录看完这个片子回家的两件小事:
地铁换乘时,路上应该是一个小男孩吐了,他吐的地方用纸整理了一下,但没能整理干净,他爸爸站在他吐的地方挡在那里,不让行色匆匆的过路人踩上,等着工作人员来清理,小孩怯生生地靠在妈妈的身上,俩人贴着墙站,不挡着过路人。
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一个爸爸提了两个小女孩学轮滑,一个摔倒了赶紧拽起来,另一个又说话实在是太过繁忙了~
这出戏把我撕裂。两口气看完,或者听完,饭前和饭后。在一个诗情画意的下午,我受了《圆桌派》的启发,打开这部不长的京戏。我有些睡意但不多,拿铁咖啡喝了两口也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准备看完戏剧写完影评就去睡觉,养精蓄锐去看诺兰的新作《奥本海默》。其实这部纪录片做成纯粹的戏曲更好,那些夹杂在其中的人物访谈看着有些碍眼。一口气放完戏曲最好,我能够沉浸其中,感受京剧的魅力,表演的魅力,一个故事的魅力。按理说作为新世纪伊始的青年,我跟京剧本来是没什么渊源的,可躺在床上看完了新一期的《圆桌派》后,我忽然就想找一部京剧来观赏一下了。那一期题目叫“看戏”,请来的是德高望重的活化石王蒙,和又帅又美的王佩瑜,也就是当今世上少数的角儿。全程落泪,我真的被感动到了,沉入这个故事里面。看谢幕看出是三位名角共演,但我更喜欢的是母亲,程婴的媳妇,所谓的贤妇人。甘愿献出自己骨肉的人我真的万分敬佩,这是真正的母亲,忠义的母亲,她时时刻刻都让我流泪。从女性的角度来看这个民间故事,就有些怪异别扭,有些新的东西要呼之欲出,可是我们没人这么看,我也不知该怎么看待。每个人的演技都好,无恶不作的屠贼,真的是狠毒,‘“校尉们”是他的口头禅,身旁一大堆小弟跟着,唯恐自己遭人刺杀,不幸遇难,看来他也是知道自己的口碑不行啊。王佩瑜不愧是角儿,演到最后声中有悲,无时无刻我不替她揪心。公孙杵臼白发苍苍奔赴法场,谁人不为他流泪,大义凛然的人,必将在那个世界得到永生。三个大义凛然的正派,一个狠毒邪恶的反派,一堆校尉充当背景板(我观察到其中有胖有瘦),复杂的心理活动,三个人都有正当的理由都为赵氏孤儿付出了一切,最后牺牲,宛似文学,宛似电影。我觉得戏曲就是光影的艺术,只不过是我幻想中的光影。我自得地构筑了一个舞台,将所有名角纳入到里面,上演一出好戏,像《霸王别姬》那样。好了,不说了,京剧不死,京剧永生。我必定会重看这出戏,等我下次观看时我会改为五星。我只想看一个纯粹的戏曲,至于访谈至于什么背景介绍,我可以全都不要,除了王佩瑜先生的。四星,京剧的开端,希望不会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