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奕宏,何冰,辛柏青,刘奕君,朱亚文,成毅,于和伟,张颂文,欧阳娜娜,刘昊然,热依扎,吴磊,张子枫 主演的电影《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952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值得观看吗?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总评分952。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综艺。
4、《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是2023-11-10(中国大陆)上映的综艺,由影星段奕宏,何冰,辛柏青,刘奕君,朱亚文,成毅,于和伟,张颂文,欧阳娜娜,刘昊然,热依扎,吴磊,张子枫主演。由导演未知携幕后团队制作。
5、《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综艺《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是著名演员段奕宏 代表作,《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2023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剧情: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打破常规戏剧舞台模式,再现文豪先贤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
在柳宗元上映之前,笔者就已经莫名激动。平日里才疏学浅,一到大家名篇就不敢动笔,只是太爱子厚,所以斗胆一评,如有拙误,请多多宽容。nnnn宗师难演,皆因能成为一代大家,智慧思想必然超越身处时代。既然心中有超脱独立之所想,行为亦随思而行,在当世多少会不为世俗所容。要么选择流于沟壑,要么选择以志殉道,孤影独行。nnnn子厚显然是后者。能成为宗师,必然在某些方面十分执着甚至于偏执。nnnn要演出一代宗师遗世独立的形神,自然要理解这个人独立于时代的思想行为,靠近人物,然后将他从表演上具象化,必不能流于表面,显然比自由创作的虚构人物,难上数倍。nnnn笔者在琢磨一个问题,或许晓哥也想过,柳宗元是孤独的,可能自此至终,都在孑孑独行,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人生轨迹上。nnnn上天给了柳宗元远超常人的智慧,从小生活在河东柳家,见惯了高门大户的钱权交往,也经历战火和逃荒,又因家学深厚思维开阔,早早就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世界观。nnnnnn柳子厚认为朝代变迁因势而行,也就是“社会内在趋势”。nn“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nnnnnn认为官吏应该为人民服务。nn“夫为吏者,人役也”。篇中甚至阐述了税赋和公共机构权利义务的关系,几乎是朴素的近代公共体系思想雏形。nnnn“民自利”也与近代民本思想不谋而合。nnnn这些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就算是放在如今社会,也不落窠臼,只能用天才来形容子厚了。nnnn柳宗元文风务实,以事讽寓,且隐隐有屈子风骨,笔中可见磅礴天地,汨汨世事。且其中思辨逻辑,严谨细密,锐利独到,放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光芒四射熠熠生辉。nnnn以上许多论点,都是博学同好指点提出,讨论至此,大家都惊叹嗟惜一番,觉得子厚这一惊世天才,怎么就落于现实泥淖,越走越难,越走越孤独了。nnnn究竟天才也是肉体凡胎,也与万千人一样,有忧愁和挫折。nnnn晓哥终将这超越于世人又无法超越于世事的宗师形神,从短短片段中刻画了出来。nnnn年少时的门户、眼界和思想,也让柳宗元形成了独立而又固执的价值观。胸中有堪舆,必要落地见效,为官为吏,不过是将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变现的途径,这便是柳宗元人生的价值。nnnn因此他不会为身外之物,功名利禄所困。他在乎通过自己所行,实践多年。nnnn登科进士可能对普通人而言,是天大的喜讯,但对于柳子厚来说,不过是实现自己理想图景的必经之路而已。nnnn因此片段中,刘梦得作为寒门进士,兴奋得振臂高呼,柳子厚只是淡然处之。但是说到这现世,当用重药,应改,当改时,眼神却突然锐利而坚韧,如同削铁利剑。nnnn他不仅有思想之纲,也有付诸实现之法,如同他针砭时政的寓言一样,必有深刻尖锐的据点。nn
nnnn这位文学、哲学、政治学上的天才,21岁便高中进士,在实践自己的认知时,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奋进全力,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境遇妥协退缩。n
nnn他没有进入过权力的核心,离当权者最近,也不过是六品礼部员外郎。但他却敢从根本上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nnnn笔者也想过,柳公著文不懈,奋力博取,有没有可能,是为了像古时候一个普通读书人那样,想要博取万古功名,但是逻辑推理分析了一下,并不如是,甚至大谬。nnnn要知道,当时唐皇朝把控权力的,是宦官和藩镇军阀,自唐德宗后,先后有十位皇帝被宦官废立、残杀。一位出身贵胄的后生,各方权势都想拉拢的天才,却选择了最凶险最难的一条路。nnnn这条路的挫折艰辛可想而知,在晦暗未明的历史长河里,很快就如烟湮灭,只剩下点点飞灰。nnnn随后柳宗元便在33岁,正值人生最好年华的青年时期,带着一腔抱负鸿才,一路南谪。疾病缠身,好友亲人一个接一个,死的死,散的散,身外物,身上名,挚友亲情,什么都没有了。nnnn人要有动力,必须要有精神信仰,如果他的精神支柱仰乎外,依赖于纸上富贵,外在功名,这个人早就崩溃了。nnnn但他即便病重到了柳州,依旧勤政,在永州能写下流传千古的思想文集,必然在某些方面十分固执,甚至于在当时人看来,固执到愚蠢。nnnnnn于是乎,这个人物的轮廓便隐隐穿越千年浮现而出。nnnn子厚的思想穿越历史,囊括堪舆,不仅有思想论,还有方法论,思维哲学世界观自成一派。nnnn他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炽热的追求。而这个价值的落脚点,就是将自己的超时代的、遗世独立的宏图愿景变现,只要给他一条路,将他的所思所想走通,他的追寻也就落地了。nnnn只是那个年代,不允许他走出这样一条路。nnnn不像科学家,可以用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对错,他们可以用证实自己的论点。思想家变革的漫漫长路,都是崎岖幽深,昏暗无光的,不可控的变量太多了。nnnn柳子厚一点一点地失去,如同天地之囚,万物无声,只剩极寒。尽然是极其智慧之人,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痛苦自嘲。nnnn只是他就像天地孤寂中燃烧的一抹火焰,自始自终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色彩。nn
nnnn“性又倨野,不能摧折”nn“过不自料,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不知愚陋,不可力强,其素意如此也。”nn就算是获罪之人,仍敢写出“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样不合时宜的针砭时政之锐文。nnnn正是他的不为时变的意志和追求,支撑他度过了不见光明的短短人生,并且在病重至极时,还能将最后一点光热,用于实践自己的思想抱负之上。nnnn这是演宗师的难处之一。nnnn因为要演柳公其人,要超越那个时代,要有自己独立的色彩,万不可流于言表,要深入其内。nn要了解一个孤独的天才,已经万难,更何况要将他具象化,不可出格,不可偏颇,仿佛千年前的人隐隐隐隐出现在屏幕那端,何其困难。nnnn晓哥演的子厚,言行温润内敛,只在抒发政见时锋芒灼灼,笃行不怠。nnnn因为他没有演错,所以屏幕另一边的观众,也没看错——他是那个燃烧自己思想,却遭遇世间极寒的奇才。nnnn演宗师难处之二,在于子厚这一孤独天才的敏感内心,还有他不断告别失去的人生,对他身体、思想、情绪的影响。nnnn柳子厚一生都在告别。nn年少时告别父亲、好友、妻子、亲人、姐姐,贬谪时告别母亲、挚友、女儿,再往后亲人一个一个地离去。有人统计过,他这一生中至少告别了五十次。nnnn这些告别并没有让他心如铁石,却是一次又一次地摧残他的意志和身体健康。nn
nnnnnn“独生者谁也,为祸为逆,顽狠而不得死,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先太夫人归祔志》nnnn片段中,送别母亲灵柩时,已经离卢氏病亡一年了。子厚独跪在孤舟上的背影,好像婴儿想与母亲相拥,甚至愿与至亲同去。nnnn他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力。nnnn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小石潭记》nnnn凄神寒骨,悄伧幽邃,如何苦寂之人,才有这等寒意。nnnn正是风发意气、踌躇志向、至亲挚友一层一层地被剥夺,流落千里,万死投荒,才让子厚看这天地,寂寥无声,只有自己茕茕孑立。nnnn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n
nnnnn柳子厚的孤独敏感,与他思想政见锋芒毕露如此矛盾,是刻在骨子里的。表现之难,要在举手投足之间,片刻不得差池。nnnn在晓哥的演绎里,蓑衣独坐的背影是对的,山林独行的背影也是对的。子厚内里的敏感孤独,在光影片段里浮现。nnnnnn演宗师之难处三,是他的生死观。nnnn到了柳州,已经是他生命最后的时光。子厚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死命运。nnnn此前文中所说,子厚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乎于将自己超脱于当世的思想实验、鸿图伟略变现,他是个实干家,野心并不止于纸上文章。经历了十年浮沉,他终于在柳州得到了机会,成为了有实权的柳州刺史。nnnn虽然在瘴气弥漫、民风粗俗、乡豪横行的柳州,虽然重病缠身,“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但他就像回光返照一般,在偏远的柳州,实现了累累政绩。nnnn或许这是他充满遗憾、痛苦与郁忿的人生中,再次将自己天纵之思变现的机会。nnnn他甚至放下身段,写了一封情愿书给当权宰相,希望能回到长安。他追求大道的希望,从未熄灭过。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了他孤独艰难的一生。nnnnnnn子厚去世前一二年,“心绪绝劣,自知不寿”。nn他送别了许多人,逐渐对生死也淡然了。nn他给友人的书信中引用了列子文章:“贫者,士之常也。”下一句便是,“死者,人之终也。”nn所以他虽然抱有希望,不想就此身死千里之外,却又着手准备着自己的身后事,托付书稿和遗孤给“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好友刘禹锡。nnnn“尽力了,但也就如此了,希望这个世间知道我曾经来过,也知道我的孤独。”nnnn在短暂的片段中,晓哥演绎的子厚,刚过不惑之年,已经双鬓发白。目光却是更沉着淡然,托付书稿,好像松了紧屏了一生的气息。nnnn节目短暂,短短一个多小时就要讲述柳子厚的一生。只能用零碎片段,拼凑出一代宗师的一生。要将这穿越千年的、孑孑独行的苦修者演绎出来,必须形神俱到,不止于一句话、一个动作,而是在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背影,都是他,何其之难。nnnn陈晓做到了,屏幕另一侧的观众也感受到了。不管片段多么细碎、短促,他也是光影里的柳宗元。nn
1.闲居遣兴/王安石n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n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n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馹骑此时奔。n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闲居遣兴》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王安石青春时期对生活、时间、孤独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作于他15岁时(北宋景祐二年),反映了他早年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
2.《伤仲永》/宋·王安石 (庆历三年1043)n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n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n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nn【译文】金溪县有个老百姓叫方仲永,家里世代耕田。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认识纸、砚、笔、墨。有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很惊异,就从邻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自己还为这诗立了个题目。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接纳族人为内容的,传出去后,全乡秀才们都来看这首诗。从此,人们指着东西叫他作诗,他立即能够写出来,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供欣赏的地方。县里的人对他都感到惊奇,渐渐地有人请他父亲带他去作客,也有人拿钱给他父亲。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仲永到处去拜见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n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方仲永,当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比不上以前听说的那样。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平凡的人了。”n我说:“仲永的聪明,是天赋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好得多,结果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这是因为他后天没有受到教育的缘故。像他那样天赋聪明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天赋并不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那就怕连做一般的人都不可得了吧?”n
陈晓老师的柳宗元,昨天穿越大唐的风云,来到我们面前,从此,晓演员的光影档案里又多了一个摄人心魂的高贵生命。
柳宗元,高门贵胄子弟,自是人中龙凤,气宇不凡。他自小才情纵横,家学深厚,名动京师,自是潘江陆海,飘逸不群,胸中有万千锦绣,眼底有五彩华章。他秉承圣哲先贤的遗志,踔厉奋发,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心怀天下社稷,耀眼锋芒的背后是负重前行的深沉。
就是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人杰,谁能驾驭他呢?央视的眼光是犀利的,他们找到了陈晓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柳宗元。
陈晓老师长身玉立,瘦劲挺拔,走起路来,翩若流云惊鸿,矫若长风游龙,飘然潇洒又矫健硬朗,仪态方面真是天选古人。具体到节目中,有人物经历带来的落寞黯然、萧然冷落之态,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中真的有千万孤独,可是又透着一股“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倔强与傲骨,凛然正义,气贯长虹。
再说眉眼的传神,榜下初识梦得,没有一丝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轻飘,只有猛药医重疾、摒弃门阀偏见、实现用人公平的忧患与决绝,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的磊落果敢。
随自己漂泊他乡的母亲溘然长辞,贬黜蛮荒三千里的戴罪司马,人臣的沧桑郁愤不甘,人子的沉痛悲怆不安,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剑指鹰犬宦官,废宫市,立意革新,痛心疾首,破釜沉舟,都是兴利除弊的急切与锋芒,眼里闪动着理想之高光。
巧遇捕蛇者,苛政猛于虎,爱民如子的仁厚,甘为民役的热诚,弊政横行的抱愧,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看着为之动容。
柳州时期,清癯矍铄,不怒而威,洞察万端,又不动声色,一个爱民、利民、安民的人民公仆,一个除旧布新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油尽灯枯、与死神抢时间的殉道者,全在眉眼之间。
最后,颂盛世太平,致敬圣哲先贤,由古至今,抽离了所有语境,到处都是扎眼的现代文明,可贵的是,陈晓老师古风雅韵不改,眉眼之间的君子木讷犹存,丝毫不受喜剧人撒君的影响,保持在柳大人的节奏里,演员的定力和专业真是让人心生敬意。
他好像曾经说过,表演最初源于向天地神明祈福的仪式,是与神明的对话,是一种神圣的信仰,是的,他用自己的认真践行着职业的神圣,多一些像陈晓老师这样的演员,我想一定会扫清急功近利、虚荣浮躁的不正之风,迎来一片更加生机蓬勃、创意无限的影视天空。
柳宗元在《愚溪对》中说:“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他为了利民安民的理想,不合时宜如斯,一个觉醒者,一个探索者,一个先行者,总是先于他的时代的,因而也总是格格不容于他的时代,注定了命途多舛与千万孤独,他承受着非议与打击负重前行,走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彪炳于史册,万古流芳,正如他自己所说:“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这种前瞻与笃定或许正是无数个绝望的黑夜里激励他前进的微光吧。
陈晓老师是最好的柳宗元,连不合时宜也有子厚之风,但你比柳大人幸运的是,这是个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多元化社会,大众虽不由自主淹没于人群的意志,但对于坚持和独立却有一份包容与神往,所以,做自己,就很好,偶有不容于世的苦恼,想想柳大人,也能涣然冰释了。
考虑到陈晓老师已是演艺界的中坚力量,若能像子厚一样,开风气之先,担变革之任,为影视尽绵薄之力,更是这个行业的幸运,也是万千影迷的幸福。
我们眼里,最好的陈晓老师,最好的柳宗元,这次穿越时空的交会,美好的!
继续期待你下一站的光影之旅!
说起来可能不信,虽然很早就知道陈晓要演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里的柳宗元,也已经因为几个花絮入坑柳宗元,但直到前天,我才有时间把柳宗元那集完整看了一遍。nn看完的感觉就是,他已经不需要“演”了,化好妆往那里一站,就是柳宗元。nn常见的柳宗元画像脸太胖了,一个谪居十余年、独钓寒江、行文峭拔的人怎么会有大胖脸?不合适,只有陈晓的脸才合适,跟柳公文章一样清丽俊雅。nn《柳河东集》开篇有一段宋人陈长方的评述:“余尝以三言评子厚文章曰:其大体如纪渻子养斗鸡,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以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nn开始我没懂,后来才知道是用了《庄子》里呆若木鸡的典故。再到后来,看到正片里陈晓演绎的柳宗元也分三个阶段:永贞改革时,名震京城,锐气逼人;被贬永州后,亲友疏离,沉浸山水;最后任柳州刺史,心系苍生,不怒自威。恰恰符合陈长方的评价。nn由此我才开始佩服主创人员,他们抓住了精髓,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宗师。原本我还觉得只有一集很不过瘾,现在想来,意象已经完美地立住了,一想起柳宗元,脑海里就出现几个鲜明的形象。寥寥数笔,不把事情说尽,反倒给人遐想的空间,恰似子厚的文,发纤浓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令人回味无穷。nn一直觉得如果演员分流派,陈晓一定属于体验派,他不是靠“演”,当他沉浸于一个角色的时候,整个人的气质都会发生改变,有时花絮比正片更有感觉。nn其本人的气质也与子厚有几分相似,看似清冷,其实对生活很热爱,对自己的追求很执着。陈晓前阵子参加尖叫之夜的状态,已有“木鸡”之感。他就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气场已经全覆盖。也只有这样的演员,才能塑造出温丽靖深,外枯中膏,似淡实美的柳子厚吧。
看了眼风评,有很多人说通过央视的这部《宗师列传》学到了历史,吓得我差点原地飞升。这综艺的古今穿越的模式和层出不穷的广告倒是无所谓,但小剧场的脚本明明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bug。是因为这些文人……比较糊吗?竟然没人站出来指正,简直不可思议。nn先看了王安石那集,第一反应是剧本烂得离奇。先不说演员的表现,这剧本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能猜想节目组绝对是做了功课,但好像根本没做多详细。nn就拿变法的对话举例子:nn司马光:你数日之内实行数条新法blabla……不能动了国之根本!nn王安石:(破防)祖宗不足法三连。nn这段对话原本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根本是小剧场的脚本杜撰。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杜撰”原本是想塑造王安石孤勇忠臣的形象,但他的台词一点儿说服力也没有。nn王安石曾经跟赵顼的对话,赵顼对变法产生动摇,王安石劝诫:“有弊端的旧政多留一日我都觉得改的慢,现在还说什么新政变法快呢?”(大意)如果换成这一段去驳斥司马光,是不是比王安石大庭广众之下破防显得有条理,有底气得多?
其次包拯劝司马光和王安石饮酒那一段,在《邵氏闻见录》有记载,但是也仅仅记载了包拯劝酒王安石不喝,没有记载具体的场景。nn到了我们《宗师列传》当中,倒是把这场景补充齐了,但是他写的什么玩意儿?包拯在王安石所说的“百姓吃不上饭”的情况下宴饮?王安石公然指责前辈不是?这难道有一点点是史实吗?nn我不明白,央视要塑造王安石,为什么就一定要拉踩包拯。人家包拯又惹了谁?nn﹡脚本的灵感大概来源于欧阳修公然顶撞晏殊,并且赋诗骂晏殊不应该开趴……算了,我还是说一声欧王99吧。nnnn此外类似的毛病还有一大堆,好比说《伤仲永》的故事其实从头到尾都是王安石听说的,根本不存在所谓“比试”,但是看在小演员萌萌的份上还能稍微原谅原谅……nn看完王安石那集我真是不信邪,心想们央视就拍这种东西来糊弄大众?到底是节目组有王安石黑还是水平就这样?于是又去看了下欧阳修那两集。nn结果真是开了眼了。nn欧阳修这两集的离奇场景比王安石那集还多得多。nn开篇小演员萌萌,青年时期闯入谏院怒斥高若讷一段令人拍案叫绝。虽然也是根据文章改编,但是有理有据,台词非常彰显欧阳修性格特点。nn高若讷:你怎么公然闯谏院!n欧阳修:我要是不闯谏院都不知道我大宋居然还有谏官!nn写的多好啊!n
1.晏殊nn结果下一个场景尽显拉胯本质:转眼欧阳修、范仲淹、高若讷同时到了晏殊席上聚会。先不说欧阳修跟晏殊关系爆烂,庆历年的欧阳修竟然还没有被晏殊扫地出门就很不可思议了,光说这高若讷,上来就是一句:欧阳修、范仲淹和韩琦、富弼之辈结为朋党。nnn然后晏殊:我最恨搞朋党的人。nnn不是……这……这🏳️🏳️🏳️编剧你自己来看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nn范仲淹就是晏殊推荐上来的,俩人的关系还算有点铁;欧阳修虽然跟晏殊关系不好,但也多少算晏殊的门生;至于富弼,那是晏殊亲亲的女婿!nn晏殊:你看我像不像朋党魁首?nn脚本你怎么敢的呀?!nn虽然明白这里是为了给欧阳修的《朋党论》作铺垫,但《朋党论》这个作品的本质其实是给范仲淹和庆历新政撑腰,逃不开朝堂的大环境。而高若讷也只是个“明哲保身”的怂人,真不能担得起“小人之朋”攻击对象。如果把晏殊换成赵祯,把高若讷换成吕夷简,味道才能对上十分。nn虽然《清平乐》拍得也挺鬼扯,对欧阳修也特别不友好,但人家起码把《朋党论》一段的前因后果讲得清楚。论还原历史比《唐宋八大家》还要还原一些。(仅仅说这一节)
2.苏舜钦nn然后到了欧阳修被贬滁州之后,他的母亲郑夫人说↑nn虽然也是欧阳修的铁杆好朋友但本篇根本一个字都没有被提到,还莫名其妙被影射了的礼貌苏舜钦:你吗!n
3.苏轼nn中间提到欧阳修任考官那一年被考生抨击,以及刘几的事迹,央视的解释有点过于浅薄,完全没有议论到点子上,来来回回只是怪太学生只写“应试文章”,难免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这玩意儿说到底其实应该是文章喜好风格不同的问题,这里不赘述了。nn新的问题出在苏轼这个角色身上。nn就好像苏轼是考完试才第一次跟欧阳修见面一样,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但凡稍微做过苏洵的功课就能知道,苏洵早年先认识了被贬的欧阳修,后来带着苏轼苏辙兄弟到开封赶考。nn编剧竟然会不知道苏轼和欧阳修其实认识得更早……?这不是纯纯误导观众。n
4.韩愈nn太绝了,到底有多大的脑洞才能写出这样的对话?nn梅尧臣在集市上拿着一本《韩愈》的文集,说这书要不是你欧阳修发掘,现在还在破筐里躺着呢!nn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直接愣住了!欧阳修喜欢韩愈的文章不假,但在欧阳修之前北宋也有不少人在钻研韩愈文章。编剧竟然写得像是“韩愈《昌黎先生集》已经佚失多年,全靠欧阳修,韩愈和他的文字才能重见天日”一样。nn太离谱了!!!nn
5.梅尧臣nn提到了很多次梅尧臣,但是离谱程度过于让人直呼阿妹胫骨。nn二人集市同游时,恰好说到“科考”,梅尧臣觉得自己多年考不上,神色大变。nn低情商欧阳修:你有没有想过,你要是考不上的话去做什么?nn梅尧臣:(从兜里摸出孙子兵法)其实我这些年在写孙子兵法注,可是他们嫌弃我没有功名……nn😢😢等等,让我们随便掏出一段百度百科:梅尧臣自幼便跟叔父梅询宦学于各地,天圣六年(1028年)以叔父梅询荫补太庙斋郎,历任河南、河阳主薄,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盐税。nn对,人家梅尧臣有叔父荫补,是做了官之后又接着考试的。nn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是:nn欧阳修:考不上你要去做什么?nn梅尧臣:继续做官啊。nn……🏳️🏳️🏳️nn接下来更是重量级,编剧竟然能整出:“梅尧臣准备奔赴陕西去投军”这种惊天大烂活。nn在北宋极端重文轻武的情况下,只要梅尧臣脑子没被驴踢他就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nn在预备出城门的那一瞬间,欧阳修深情地呼唤梅尧臣的名字。梅尧臣转过身,和他最亲密的好友对视。nn欧阳修:不要走,留下来好吗?nnn他怒骂道:欧阳修!难道我梅尧臣这辈子就只能靠你吗?nnn先不说这里面有没有欧阳修的事还不好说,人梅尧臣放着官不当去陕西投军?编剧你怎么想的?他写那《孙子兵法注》就是要投军了是吗?nn后面又提到过一次,救救老梅。
6.非常离奇的逻辑:nnn央视:当时科举制度不好,梅尧臣这样一个令欧阳修心服口服的诗人居然科考屡次不中。nn还是央视:欧阳修科举改革就是要轻诗赋!nn梅尧臣:🏳️🏳️🏳️要不这样吧,就……就当你没认识过我行不行。
7.欧阳修和苏轼nn这是我笑得最不舒服的一段。nn熙宁年间在颍州养老的欧阳修问苏轼:你为什么要自请外放啊?nnn让我们随便打开一段百度百科:nn“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nn苏轼:这难道是我自愿的吗?nn最缺德的是后来两位主持人专家还提到王安石也是欧阳修推荐的……😂nn在颍州的这个阶段,欧阳修并不是单纯养老,他甚至自己都上书批评过王安石的新政。nn虽然明白编剧是想写这里欧阳修和苏轼的文坛传承,但结合实际历史背景……这不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低情商气人嘛!nn大概就跟朋友吐槽了这么多,其他地方想不起来了没有看第二遍的打算。总之千万别跟着这部综艺学历史,全都在瞎掰,央视……央视,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