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丽欣,马志威 主演的电影《12日》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12日》来自于中国香港地区。
2、《12日》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1年在中国香港上映,《12日》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832分,《12日》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12日》值得观看吗?
《12日》总评分1832。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爱情片。
4、《12日》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12日》是上映的爱情片,由影星邓丽欣,马志威主演。由导演林爱华携幕后团队制作。
5、《12日》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爱情片电影《12日》是著名演员邓丽欣 代表作,《12日》免费完整版2021年在中国香港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12日电影,12日剧情:经典爱情片《12夜》将推出新一章《12日》。《12夜》为2000年上映的爱情电影,由林爱华执导,陈奕迅、张栢芝主演,谢霆锋、卢巧音、郑中基、冯德伦 等人联合演出,描绘出都市年轻男女恋爱的12个阶段。《12日》将展现现在这个世代的爱情观,与20年前早已经不同
不知道导演的12日是想表达什么时间,像是在写日记记仇一样把每件不满都记一笔,而且是专挑老公毛病记。其实就是把婚姻中男方对女方的不好一面全都挑出来,单独拍出一部电影,像极了一个怨妇把对另一半的不满和牢骚叨叨了两个小时,从结婚开始发生的每件不快的事,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得拿出来吵,这样的观感当然女性观众看了都会郁闷,但男方老公的视角又没有辩白的机会展示,就光是看到妻子一方的一面之辞,这更像是挑起夫妻不和还有男女对立的情绪,仔细一想有可能结婚像电影表现的那样对女方一点开心的回忆都没有吗?电影中的男主,从便宜酒店开房等排队到买半山豪宅,这中间的奋斗是开玩笑的吗,怎么没表现男主的能力和压力呢,虽然他的毛病确实不少,强势,好胜,大男人,自以为是,都是因为事业心,但这些我认为问题不大,他自己也说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那如果男主对女主千依百顺,但生活一贫如洗,女主会不会跟他离婚,如果会离婚,那现下优越的婚姻生活不是无病呻吟吗?我理解片中女主做为妻子的不满,老公在精神世界不能照顾到她,只顾自己,其实就是港女还没有真正进入贤妻的角色,而事业心重的男主只想用物质回报了事,但结尾又看不懂了,想和男主离婚,男主不答应后分居,而等男主交了女友想离婚时,她又不甘心不想离了,后面要生要死手机电邮夺命连环CALL男主,而那边男主什么都做就刚好没看手机??最后又莫名奇妙重归于好?导演你这部电影把对男主拍的那么坏,还打了女主,都开始家暴了,最后就不离了?结尾是不是学叶念琛的爱情电影,道尽本质是妥协的习惯?但这种婚姻,冯小刚很多年前的《非2》用一句话就概括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了
原本计划去戏院看这部电影,意外在网络上发现资源,于是就先睹为快了。《12日》算是2000年《十二夜》的翻拍版,在构思上并没有多少新意,反而充斥着对男女爱人的刻板印象。男人总是占据主导的高位,女人却总是处于依附的低位。今天已是2023年,我想,男女恋爱的运作模式应该不至于一成不变吧?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不爱了,还要在一起,才是坟墓吧。」
年轻的时候,想找个二人世界亲热的地方都那么难,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却失去了亲近的渴望。为什么会演变成如此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伴侣双方都没有将爱情转化为另一种关系去维系,以至于越相处越失望。男人渴望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女人想要更多的相处和陪伴。双方都没错,错的是沟通方式。好好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而非只是将情绪丢给对方就这么困难吗?以为自己付出很多、作出退让,对方就会因此而感动,甚至更加爱自己,在我看来,这不过只是自我感动的矫情。
「凡是人,在情爱里没有不想控制的,控制是缺乏信任的表现,而爱情正是铸造人们相互信任的修炼场。」
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试图通过控制去获取另一方的信任时,他们之间好不容易建立的默契开始崩塌。默契是两个人相处的基础,默契没有了,爱就失去了方向。男人觉得自己对女人很好,世上再无一人像他如此;女人觉得男人不够重视她,因为她和他在一起不再开心。其实,当对方开始不断强调他的好,就表明他已经没那么爱你了;而当我们长期以来感到更多是不开心的情绪,也预示着这段爱情即将走到尽头。
「两个人的结合,总有一个人在坚持。」这应该是这出戏我最欣赏的一句旁白吧,Jeanie(邓丽欣)的坚持,让我看到她的脆弱和无奈,当然亦包括她的爱。只可惜,她终究还是错把爱当做了习惯。
所以,导演想告诉我们:根本没有爱情这回事,不过是习惯罢了。
你觉得呢?
一部比较优秀的爱情片。结婚前恩恩爱爱,结婚后一地鸡毛,片中的西蒙和阿南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走到离婚这一步,感觉男女双方都有责任。男方大男子主义,缺少对老婆最基本的尊重,没有平等地处理夫妻关系。女方应学会沟通,应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实地告诉丈夫,而不是藏着掖着,让老公去猜。同时女方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自我,辞去了工作,整天围着家里转,围着老公转。当然了,为了剧情的需要,影片在很多的表达上可能有不少夸张成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夫妻估计找不出几个像影片中那么夸张。首先男对女说话的语气就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更像是主仆关系。为了表现丈夫的大男子主义,影片设计了一出打保龄球的场景,为了照顾男人的自尊心,女人故意输给了男人。男人是事业的成功者,有豪宅,有汽车,却经营不好家庭。逛个街都能把老婆弄丢了。
很多人叫嚣着,这么差劲的伴侣,何不放手,还要回婚姻里面?这些话不出意外一定是出自不曾爱过很久的小孩之口。
哪怕谈过一场5年以上的恋爱就知道难以割舍、难以分手的滋味。
男主大男子主义,但是他会赚钱养家,在女主表明分居意愿以前也不曾出轨;女主贴心周到,但是不会直白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任何不满憋在心里,慢慢日积月累终于崩塌,最后自己搬走
两个恋人从约会喝奶茶,吃饭看电影到住在一起组建一个家,都是汗水泪水,过来的人都知道没有人容易,更何况他们还是丁克婚姻,尚且如此艰难藕断丝连,生了孩子又不知道什么情况,哪有想象的大笔一挥签字离婚?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明白的,所以我算是从电影里看见了我们的影子也感同身受。
爱情有很多原因,经济也好,外貌也好,还有就是很重要的习惯和默契
最后这两样最难得,是相处磨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才可以积累。他知道我的口味,我懂他的心情,去超市他很清楚我喜欢吃什么,我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些东西若是换人又要从头来过,实在想想就累。更何况很有可能长不了半途而废。
没有人比他对我好,这个我也认了。当然因为靠的近,所以也容易被伤害不是吗?
这就是婚姻,两只刺猬想取暖,离得太近刺伤彼此。隔得太远又好生想念。女主想到以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男主思前想后还是舍不得。
所以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文:火神纪
写完了林爱华《12夜》的影评,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要写这部《12日》呢。因为在我总的一个印象里,从《12夜》到《12日》,其实我没有看到太大的变化,相似的架构,同样的爱情故事,相似的发展脉络,只是换了两张面孔,换了一个世代,然而褪去这些浮在表面上的种种,内核里的所有,其实我没有看到太多的变化。
当然,爱是恒久主题,所有的爱情被无数的文艺作品演绎了千万遍,纵然可能其内核都不会偏离太多,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止人们被这些演绎过无数次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不是吗。
从2000年到2021年,经历了整整20年之后,林爱华依旧是编剧和导演,这个与20年前几乎相似的故事,她又会讲述出什么别样的味道来呢。我所以决定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两部电影之间的时代跨度,是不是也从某一个侧面,给了林爱华自己,这20年来的一个小结或者注脚呢。
《12日》与《12夜》有一个最根本的不同是,它其实开始有妥协了。如果说,《12夜》里张柏芝饰演的Jeannie与陈奕迅饰演的Alan最终的分开带着一种无法避免的浓烈的悲情审美;那么《12日》里邓丽欣饰演的Jeannie与马志威饰演的Simon在他们分开的时候,再到他们重新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其实更趋于一种圆融了。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其实《圣经》里早就给了我们答案——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的,爱是不自满的,不张扬的,不做丢脸的事,不追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发怒,不计较别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永无止境。
这两部电影其实最大的一个不同是对于爱情的最终态度,《12夜》更追求爱情的纯粹,所以她不妥协;《12日》的爱情观则稍加圆融,更加圆满。而这两种爱情观的冲撞,可能才是这两部电影真正让我去思考的地方。
从表现形式来看,《12夜》更纯粹,所以爱就爱了,不爱就不爱了,这是最初最美好的爱情故事;而《12日》可能很多小伙伴们并不喜欢了,尤其我读过一遍影评里问道,为什么他们相爱了,然后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最终两人彼此不爱了,然后分开几年之后,又会那么无缘无故地又在一起了呢——在我看来,这可能更符合真实的人性,纵然可能在纯爱党看来,这种更像是一种懦弱的妥协,而非爱情。
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绝对是必须放在一起看的,纵然这中间相隔了整整20年。可能当年在影院一起看《12夜》的小情侣们,如今都已经是陌路人,又或者如今已经是人过中年的老夫老妻了,但是我们其实能想象得出来,如果他们隔了这20年后再看到这部《12日》,他们可能多半会老泪纵横,不管他们是陌路或者老夫老妻。
年轻的时候,我应该会更喜欢《12夜》的凄美别离;但是现在,我其实会喜欢《12日》的这个结局。是的,经历了人生的20年之后,我们其实最终会发现,也许我们一早错过的,是不是也是我们其实最不想错过的呢。电影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可能,也许错过的那些,可以不再错过。这种纠错,可能是林爱华自己试错了20年之后才得到的一个机会,这让看电影的我们如何不老泪纵横呢。
也许,他们可能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没有解决,所以他们重新在一起,可能依旧还会面对原来的那许多问题。但是,这又如何呢。
年龄让我们经历了更多,我们会看清楚许多本质上的东西,我们就算再换一个人,换一个跟我们更加契合的人在一起生活,可能到最后,依旧还是有许多东西让我们并不舒服,只是因为爱这个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人,所以我们最终会去包容对方,会去忍受对方,然后改变自己——并且这种改变必然是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双向的改变,最终两个人才会慢慢变得合适,非常合适。
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两个人分开了之后单独生活的那段描写。像Simon在半夜爬起来煮一碗面,打开电视看半场球赛,然后又躺回床上去睡觉……又或者如同Jeannie去商店看到纸巾的时候会想到Simon曾经要她买的那种既不太硬又不太软的厕纸……
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我能够理解他们骨子里的那种孤寂与平静,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突然无法在一起的那种瞬间的崩溃与决绝,同样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最终又会回到一起。生活不是故事,生活不只有浪漫的爱情,生活还有巨细无遗的细水长流。
年轻时喜欢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现在其实更喜欢这种细水长流的淡淡的温暖。而这个结局的最终走向,其实是林爱华用了20年的时光与经历之后沉淀出来的,也是我经历了许多之后才懂得的。
《圣经》里描绘的那种爱,我们读过了无数遍,也听过了无数遍,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描绘,我依旧会觉得感动。不是吗,所谓的爱,最后的最后,不都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当我们不再觉得恒久忍耐是一种让我们难过的事情,我们便有了恩慈,然后就会感受到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爱。
这部电影,在结局上的处理让我折服。真正的思考以及总结不需要那么多的壮烈与挣扎,而往往就是这种平淡如水的收尾,甚至可能会有力量更让人信服。《12夜》和《12日》其实是林爱华对于爱情的追求与陈述,同时也是她这20年间的思考与沉淀,穿越了20年的光阴,我们其实应该庆幸,她没有停下脚步。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的,爱是不自满的,不张扬的,不做丢脸的事,不追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发怒,不计较别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永无止境。
越到后来,其实我们越会向往与追求的,是这样的爱。
2023-09-15 10:20:56;农历八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