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洋,王立群,康震,蒙曼,杨雨,郦波 主演的电影《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来自于大陆地区。
2、《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0年在大陆上映,《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645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值得观看吗?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评分4645。月点击量798次,是值得一看的综艺。
4、《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是2020-01-28上映的综艺,由影星龙洋,王立群,康震,蒙曼,杨雨,郦波主演。由导演颜芳携幕后团队制作。
5、《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是著名演员龙洋, 代表作,《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2020年在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剧情:《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于2020年春节期间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共十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从第一季到第五季,目前,我没有落下过一场。“中国大会”系列节目都很不错,诗词大会也深受观众喜爱,但是,它也存在某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大都是在前几季就已经出现,只是越来越明显罢了。n
我的个人看法:n1、个人追逐赛的赛制太不合理。每题得分依据百人团答错人数?既然选手的题目是抽到的,每个选手题目不同,每道题难易不同。在都答对的情况下,同一个选手抽到的题目不同得分就不同。那与其说比的是选手的实力,不如说比的是百人团的实力,或者说比的是谁抽到的题目对百人团更难。也正因为如此,自始至终我都觉得个人追逐赛缺少竞赛的氛围,平平淡淡而不是扣人心弦。应该说赛制问题不仅影响了整个节目的公平性合理性也影响了节目的观赏性。
2、剪辑真的让人反感。净把选手的比赛过程剪掉是什么意思?选手介绍和煽情的部分偏多。煽情可以理解,但是为了煽情却把选手的正常比赛过程剪掉,这就过分了吧。。这本身就是对参赛选手的不尊重。上一季靳舒馨的分数就因为剪辑问题受到网友大量质疑。人们更关注的是诗词本身,是选手答题及评委点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煽情的画面。诗词大会收到喜爱的原因正是它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之博大精深。让普通人了解并热爱诗词。
3、诗词大会的初衷是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它确实做的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似乎变得不那么纯粹,背上了包袱,开始背离了它的初衷。nn4、主持人换了,龙洋能力上当然和董卿有差距,但她真的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毕竟是董卿主持过的节目,谁来接压力都很大吧。我承认,主持人对节目很重要,但大家看这样的节目,更重要的目的是增长见识的,不是看主持人的,不是吗?(另外,主席的诗词写得的确好,但是占比是不是大了点?)
个对赛制的建议:百人团仍然同步答题,但不作为场上选手得分依据。追逐赛四位选手同时回答所有问题,所有问题回答完答对最多的一位(成绩相同两位加赛)进入攻擂资格争夺。
《诗词大会》很容易让我想到《中华好诗词》。私以为除了舞台效果(因为央视有资金有技术)外,《中国诗词大会》各方面都远逊于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
以上个人愚见。
我始终热爱诗词,希望诗词大会更加公平合理,更加纯粹。
主持人龙洋主持的中规中矩,不能说太过糟糕,但是相比前四季的董卿差距还是相当大,董卿可以和教授们侃侃而谈,可见是平时的素养深厚以及准备的十足充分,这点龙洋还是差了点。
都到了第五季了,为什么一言难尽的比赛机制还没有修改啊,很多选手抽到了简单的题目,就只能被淘汰了。
真的很不想再看到陈更,彭敏这些参加了很多季的老选手了,陈更你的博士论文写完了吗?感觉每集和最后的决赛都有这些老人,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不想再看到你们了,希望你们赶紧淘汰。
看了前三期,印象比较深的一点就是康老师讲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毛主席的诗词为什么形式上是旧体诗词,但是又如此不同?两点,一个是以人民或者红军或者一个集体为写作的主人公,区别于古代以个人为主人公的狭隘。另一方面,以未来为导向。读了这么多古诗,其实也有着眼于未来的,比如苏轼的门前流水尚能西等。但是这总归是少数。而毛主席的诗,于其借鉴的李贺的诗比起来就更加对未来满怀希望一点。
至于别的,就是又催促我去学诗词了。平常多看看,好赖把初高中的东西捡一捡吧。
(2.5 第七场又记: 之前四五场没有看,不知道有没有提及毛主席的诗词。今天第七场,康老师又提了毛主席诗词的第三个特点: 创新。说的诗词是《菩萨蛮•黄鹤楼》全文: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n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第一句气势非凡,又具有现代气息,把李白都不敢写的已经被崔颢经典化的黄鹤楼写新写活了。
ps: 没看过前几季,但这季毛主席的诗出现很多次了,武汉这个地方也频频出现。不说时下的情况,毛主席和长沙,武汉两个地方的缘分就不浅,多提也在情理之中)
结束了再更新:
播完了,彭敏夺冠,实至名归,也是意料之中。
对几个很火的弟弟都没什么感觉,因为这是诗词大会,不是颜艺大会。而且没什么令人惊艳的选手,有点可惜。
第九期的加时赛飞花令剪了,节目组还是一如既往地令人无语。据说最后一期本来有个百里挑一也被剪了。行吧,我还能说什么?
都播完了评分才7.1,前四季都在8分以上。感觉这一季节目组真的走到了瓶颈,老师们还在,还坚守着这个节目最后的初心。希望如果有下一季,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吧。
祝福。
————————分割线————————
第五期之后更新:
隔了两天没播,以为会改,结果剪辑还是一样,莫名其妙插播百人团选手方言念诗的片段有什么意义?告诉大家中国方言博大精深吗?那也挺好的。那个奉节选手唱《竹枝词》就完全是为了打广告了,看完也让人记不住,完全比不上上一季一歌成名的马浩然。为了这首歌把三号选手快进掉了,完全不看网友的评价啊。
今年奉节到底给了多少广告费?的二号选手几乎所有的题目都和奉节有关。中国地大物博,其他地方的诗词就不值得发掘了吗?
————————分割线————————
总导演还是颜芳,也就是基调没变。
有人说主旋律的问题,诗词大会一贯如此,这也是它作为央视节目的职责所在。但是今年的展现形式丰富了许多,除了主席诗词,还有“蛟龙号”以及扶贫干部选手的故事等等。
新主持人龙洋,说实话真的不差。毕竟30出头,阅历与气质自然无法与前辈相比,不求有功,但也无过。
以上是优点。但缺点更明显。
这一季,每个选手的题目变少了,嘉宾点评变少了,总时长不变,为啥还要魔剪?
不全是为了煽情,因为每一季都在煽情,但每个选手的时长尚算平均,而且故事确实感人,观众勉强能接受。
这一季就太过分了。每一期都有一个被快进掉的选手,这个选手的题目不会有嘉宾的任何点评,这个选手的绝地反击环节都开了二倍速,甚至这个选手只说了一句自我介绍,其他的台词都不配拥有了。
但是有的选手,上来可以玩飞花令互动,可以和自己的搭档互动,还有的离开之后还要放嘉宾后台采访——让我不禁怀疑,节目制作组是不是全换人了,难道四年了都不知道观众不喜欢这些吗?
之前尚且懂得保留嘉宾点评的精华,现在宁愿让嘉宾对着镜头微笑挥手送别选手都舍不得放几句他们对诗词的点评吗?
还有就是题目太简单。划去错误项题考的过于基础,只要稍微熟悉一点的就不会弄混。对号入座题更是,我家几十年没看诗词的长辈都能答对。每个选手的题目难度也不同,击败的百人团选手数量自然不同。而如果百人团每个人正确率都高了,不就变成了手速的pk吗?还有意义吗?有难度的题才有区分度啊。
节目还未过半,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看看后面还有没有惊喜吧。但我真的觉得比不上之前任何一季。锅不是主持人的,是团队的。
首先说明,我只看了一集,但看完之后我的心灵马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我是谁?我在哪里?这还是我认识的中国诗词大会吗?事实上,这季确实尝试在前几季的基础上进行突破,但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让我不适的原因:
一、剪辑问题
这次的剪辑确实令人非常迷惑且不满:主要还是分两点。
1.答题时间过少:在前几季,中国诗词大会都是以选手答题为主,嘉宾讲解为主,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同时也可以让家人在年假期间其乐融融一起答题。但是这一季,答题的大部分过程都被剪去了,留了大量时间给嘉宾讲解。其实这也不是不行,但是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嘉宾,在某种意义上就失去了本身竞赛冲突的意义。本身设百人团,设复活赛就是为竞技类节目准备的,但是这些都有,却又删去基本的答题过程,这就给人一种左右摇摆的感觉了,既不是竞赛,又不是科普,显得不伦不类。还有,如果我要听导师讲解,为什么我不去喜马拉雅上买一个康震,或者蒙曼的课程去听呢?
2.刻意地分选手剪辑:如果说答题时间过少还是节目组一次大胆的尝试的话,那么这个分人的剪辑就真是令人极度不适了。在以前的几季中,虽然也会出现剪掉选手的部分表现的情况,但是至少比较少。但这次第一集,选手剪辑时间就已经极度不均衡了。第一个五岁小朋友,给了相当多的时间。第二个老奶奶却直接剪掉了前面两题(好像还不止?)。最可怕的就是第三位选手,整个答题过程都没了。。。而且不仅如此,绝地反击的过程也。没。了。。。。。。这位选手是招谁惹谁了?甚至不仅如此,第二位老奶奶是有个人简介的,第四位乡村教师也有,但是第三位姑娘就直接连个人简介都没有。。。。。。这么算下来,第三个十九岁姑娘的所有时间加起来好像都没有老奶奶的个人简介时间多。我就觉得嘛,大家都是辛辛苦苦选上来的,为什么不能把时间分配得平均一点呢?
二、立意问题
其实之前说的分选手剪辑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和立意问题有关的。这一季总给我感觉过于“正能量”了。正能量不是不好,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这本来就是一档诗词竞赛节目。比如老奶奶与老伴的爱情故事,虽然确实是很暖心没错,可是在这样一档节目里也没必要讲那么久吧?毕竟又不是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单讲一讲就完事了——不管你是谁,在这里都首先是一名选手啊!还有那位乡村教师——又是正能量的典范,又是励志感人的故事,又是全场的掌声。。。。。。看到没?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剪掉太多,19岁的大学生不配拥有姓名,因为她没有故事。
还有说实话,我真的不觉得那个“身临其境题”有那怕是一点点的意义。我也不明白身临其境到底对选手答题有什么作用。而且讲到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要先介绍一大段再去问题目,为什么对于港珠澳大桥的感慨甚至甚于对诗词本身的感慨?为什么第一个国庆大阅兵在给出诗词之后要在接上1分钟的激情演说???港珠澳大桥是很厉害,中国是在腾飞,但是这不是你如此生硬地在诗词大赛插入爱国情怀的理由。其实只要是哪怕衔接得再好一点点,也不会令人如此反感。重点是正能量过于喧宾夺主,过于突兀,以至于盖过了对于诗词本身的赏析,品味。那如果这样,中国诗词大会就变了味,变成了中国大会。
看完以上所有吐槽后,也许你会很愤怒,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个人有个人的观点,所以我只是在这里抒发己见,你们也可以说出你们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