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席琳·狄翁,雷尼·安杰利 主演的电影《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来自于美国地区。
2、《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0年在美国上映,《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7580分,《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值得观看吗?
《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总评分758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4、《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是2010-02-17上映的纪录片,由影星席琳·狄翁,雷尼·安杰利主演。由导演Stéphane,Laporte携幕后团队制作。
5、《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纪录片电影《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是著名演员席琳· 代表作,《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免费完整版2010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电影,席琳·狄翁:全世界的目光剧情:索尼推出的一部关于席琳迪翁(Celine Dion)全球巡回演唱会的同类型纪录片《席琳:透过世界的眼睛》(Through the Eyes of the World)
既是纪录片,也是演唱会。
演唱会有治愈的功能,铺张的美工和音效生出斑斓的烟火气,鲜活立体;融进海般的人群,呐喊让神经眩晕,被入戏,被驾驭,感动的不成形。当身体感官受到的刺激太浓烈,心里的咏叹就会变得单一,不再跟随自己的跌宕悲喜,意念会转移。
Celine 的歌太适合现场听,要不然,就把音响开到最大,透支到所有负能量耗尽,若不足以从耳朵撞击中灵魂,就不足以接受她旺盛的生命能量。这力量,也是有治愈性的。她从不靡靡地安慰,而是炽热地蕴育出丰沛希望,那希望就好像生命。
我喜欢这个女人的歌,不如说我喜欢看她唱歌的样子,她周身散发出的气场让我感觉安全和强壮,她足够激昂高亢,足够深邃和宽广,仿佛可以扶起我的绝望,从此热血沸腾,冰雪消融,平息纠纷,治愈我的小伤,愈合结痂。小女孩在台边递给她一朵粉花,男人从背后拥住他的女人,女人和着唱抹去脸边的泪,高位截瘫的轮椅女人在演唱会后对她说,“你激发我活下去的灵感,我可以吻你吗”。
很爱这部片里纪录了她去过的许多国家,琳琅满目的风情让人充盈开阔,反衬我的单调平静,那也是我的梦想。
只有上海那段最雷人。某官员问,中国强大是个奇迹,你对中国未来,中国力量怎么看。不问文化,不问人情,咄咄逼人的政治盘问,自以为很有高度,坐在底下牛气哄哄地傻笑。可怜Celine犹豫一下,第一次来贵国,她又怎会知道你的奇迹你的未来,可还是回答很巧妙,力量在你心中。 相比之下,杨澜有修养的太多,了解Celine的音乐内在,也懂得国际文化交流的精华。喜欢那群学生抱着礼物,远远围住她唱“To Love You More”。 真正爱她的人都是被拦在十尺之外的。
我以前有很多她的卡带,整个初三。我心永恒当时被大街小巷传唱到烂俗,听到想呕。被归为烂俗的还有那部电影,被猛烈抨击只因太多人说它好,只因街头巷尾都是它,有品之人赶紧与之划清界限。
Celine 的歌经年再听,仍会如第一次那般惊艳。时间越久,越成经典。《泰坦尼克》也仍是卡梅隆最好的电影,很多年后,我每次再看都会感动,尤其在看过《革命之路》,更怀念那对年轻的未经雕琢的脸。在婚姻之前嘎然而止,那就是最好的爱情。
世上的事大多如此吧,再好的事再好的人,久了也厌了。明珠蒙尘不是因为无光,是因你早已适应,再辨不出它的光。它摆在那,变成常物,再久点,就是俗物。等你忘了,它才又变回明珠。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矫情滥俗的桥段,皆因频繁如此,不断重复的脸谱化,让情感免疫到麻痹,再产生抗药性的排斥。
这影片最后,Celine缓缓升上台面,竖笛奏响她唱我心永恒,一开声,我没有哽咽语塞,我没有泫然欲泣,我转过身去,滂沱如雨。 这个女人高高举起手臂,像一棵擎天的树,什么都撑得起。
图片:http://hi.baidu.com/beautifulkapok/blog/item/d5384cfa57a7a413a8d31123.html
很长,不过近半是演出实况,所以不会沉闷。
有两个地方比较有感觉:
1.基本是CD的独角戏,不象娜姐的记录片,会用很大篇幅介绍几乎每个舞者。
当然,还是有些许镜头给绿叶们的。只是看完后,我条件反射的想:男舞者中弯直的比例到底是多少?为什么所有男舞者,没一个象直的?
2.有个意大利小姑娘,从西西里跑去米兰看秀,看到偶像特激动,用命令的口吻指挥男朋友,快点快点,签名的行头在哪里?
然后和偶像亲密互动,自然是把男友晾在角落里。
那个眼镜斯文帅气(至少我的怪异审美觉得很“帅气”)的模范男友就一直默默站一边,有点害羞的目睹女友的“疯癫”行径。
在现场,女友继续粉激动粉诠释“人生终于完整“的亢奋时,他还是默默的,微笑着站一边。。。。。。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不是部优秀的纪录片。(出纪录片从来不是SONY的专长)
忍受三小时的冗长,看到最后还是流泪了,只因为她是Celine,我十八年来的偶像。
那时她刚进入美国市场,脸上带着异乡人的羞怯,不似现在的女王look。
那时她还没被SONY包装得浓妆艳抹,留着短发男仔头,却掩不住漂亮和帅气。
那时她还没有为人母,没有自己的珠宝生意,没有几百场的驻唱和巡演,没有变成Ms. Power。
可她的声线,透过沙沙的电台传进我的耳朵时,依然让我惊为天人。
The Power of Love的大气,When I Fall in Love和法语专辑的柔情似水。
那是上天赋予的声音。
魁北克94年演唱会的返场The Colour Of My Love,她一袭素衣,简单的灯光,没有伴舞。只有满怀深情和温柔细腻的诉说,好似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唱罢在变暗的灯光下悄然转身,拭去眼角的泪水。
这首歌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情歌。
后来她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献声,再后来My heart will go on红遍大街小巷,然后在众人的惊诧中,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急流勇退去生孩子。再复出时走了电音路线,浑身充满霸气和力量。拉斯维加斯驻唱创下纪录,全球巡演百余场,事业风生水起。
她的确做到了,但只是在看到这支纪录片时,我才明白原来在背后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一向以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这个堪称完美的女人,原来她也会紧张,会崩溃,会在压力之下失声落泪。
这才够真实。
这个女人是我最崇拜的女人之一。
从高中开始听她的歌,歌里的爱情,是宏大的,有力有激情的,不是脆弱的。我总觉得她待人十分真诚,周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啊。
现在碟片还没有放完,我已经在写了。正在放的是<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one of my favorites. 2007年在拉斯维加斯亲身去看过她的驻场秀,堪称完美。那种戏剧化的纯粹。不太喜欢她后期的快歌,不适合她。
片子很长,今天是看不完了。是她在拉斯维加斯驻场演出多年后,开始世界巡回的记录,不是某场演唱会的全纪录,是台前幕后的全纪录,关于她的家人,她的团队,她与歌迷的见面,她巡回期间在当地的游历。
她对细节十分关注,对自己严格要求,在舞台上处处力求完美。台上的每一个动作和走台都熟记于心。有次腿长,保镖为了保护她绊住了她的路,另有一次舞台的胶带使他差点摔倒,后台她要一一解决。
对陌生人很团队又很有亲和力,那种一见面就会喜欢上的。韩国首尔场上,向观众介绍首次回到祖国的伴舞,把那位舞者感动得无以言表。
她很重视家庭,早些年为了得了癌症的丈夫,她蛰伏了几年悉心照顾。晚上演出结束后,还会陪女儿玩一会,或者亲自带她去吃披萨,参观非洲动物园或去大屠杀集中营,接受人道主义教育。
虽然她现在老了,镜头中可以看到她卸妆后的容颜,但在一路追随的歌迷中,也都自己变老了吧,何必强求呢。
边看边写到现在,还有50分钟结束,许多经典的歌都已经放了。
如果露天演唱会突然落雨,坐在台上,和成千上万的观众一起唱一首安静的歌,是不是很幸福。
To be updated....
二十年前她是天后,二十年后,她依然是天后。
作为歌手,她,5次格莱美、12次世界音乐奖、7次美国音乐奖、7次美国告示牌、21次朱诺奖(加拿大的格莱美),两亿张的专辑销量至今无人打破。
作为母亲,她会把儿子的位置摆得很高,尽自己的一切可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带去给他,让他乐观让他健康的成长,不会由于自己工作的原因而忽略掉他。
作为妻子,更多的是跟丈夫之间的信任,精神上的相互寄托,或者是一种伴侣,困难的时候可以相互依靠。
作为女儿,她在自己演唱会的前一天也不会忘记该为母亲准备生日party。
作为偶像,她的亲切,她的友好,她的积极向上,本色出演着自己,穿透了一切障碍,让她成为全民偶像,屹立二十多年不倒。
她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何时该做什么,对谁该做什么。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感动身边每一个人,让每个人感受到世界的爱。
是的,当celine站上台时,感觉舞台就是她的家,她用她的歌声表达出她的心。这就是她成功的原因。
“爱蒂,welcome home”变成了爱蒂的人生中最美妙的,最难忘的部分
南非 罗本岛的 celine的讲话
“你们让我了解到歌唱的意义,了解声乐的意义 了解沟通的意义,你们的音乐和声乐都是真实的,我的歌唱方式将从此改变”
PS:
一.索尼近几年大荧幕上好电影不多,自从在MJ手上抢完《this is it》的钱之后,好像上瘾了,这才多久啊~又出音乐纪录片《celine:through the the eyes of the world》当然我对这两位天王和天后还是非常敬仰的,电影毫无成本,完全榨干粉丝的所有热情。我想说死了的纪录了,活着的纪录了,下一个会纪录什么。 PPS:两张海报也惊人的相似。
二.电影中celine上海演唱会的记者会上那个问题 很没有水准,不过很中国,但让我无语。
三.大部分演唱会,celine可以很近距离的接触观众,而上海演唱会观众围栏离舞台最远,希望这不是中国政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