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ydie,Kasongo,Kabwita,Kasongo 主演的电影《马卡拉》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马卡拉》来自于法国地区。
2、《马卡拉》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7年在法国上映,《马卡拉》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55分,《马卡拉》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马卡拉》值得观看吗?
《马卡拉》总评分455。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4、《马卡拉》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马卡拉》是2017-05-23上映的纪录片,由影星Lydie,Kasongo,Kabwita,Kasongo主演。由导演Emmanuel,Gras携幕后团队制作。
5、《马卡拉》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纪录片电影《马卡拉》是著名演员Lyd 代表作,《马卡拉》免费完整版2017年在法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马卡拉电影,马卡拉剧情:刚果穷小子自力更生,拿一把斧头走入丛林,以过人意志,独力砍大树,土法制木炭辛苦都不怕,他梦想活得好一点,可以亲手为妻子及女儿造个安乐窝。只有一辆单车,载满一袋袋沉甸甸的木炭,他一个人推着上路,长途跋涉,期望送到镇上能卖个好价钱。公路旅程却多险阻,有人拦路「收陀地」,顾客压价佔便宜。人情凉薄,向上天祷告可会有奇迹出现?摄影师出身的嘉哈,以出色影像与纪实目光,近距离捕捉这段犹如薛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卖炭人生。夺第70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大奖。
这是一个很好的片子,一个故事,记录个一人的那么几天里的过程。纪录片特有的力量被发挥得淋漓极致,沉默的旁观比说什么都有力。
不过听说纪录片的导演(或创作者)当然也是要有用意的,要有一个主题,只不过他不能够张嘴说话罢了。所以,关于这个纪录片,我就有一些可说的了。因为碰巧刚读了一本关于非洲的书,觉得很多很多关于非洲的事情还是知道一点比较好,不然容易对电影产生误解,也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的过分联系和联想。这本书叫《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858528/
在《非洲国》的讲述里,非洲是苦难的大陆。我们只说人祸。天灾在任何一块大陆或岛屿上都是经常存在的,所以天灾对全人类是公平的。因此,我们只需要关注人祸。从19世纪后期的殖民高潮之后,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在20世纪中期触发的民族独立风潮中,非洲国家纷纷通过不同的道路获得了独立。但整件事情完全要比表面上复杂得多。非洲国家的地理划分本身就是不自然的,是殖民列强在欧洲的会议桌上用尺子商量着划定的。每个被决定的国家里往往包括很多民族,甚至敌对多年的民族,而且还有同一个民族、族群被一刀切在两个国家里面的情况。殖民者的统治政策影响、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面对民族独立的势力,殖民宗主国的政策和态度并不相同。在复杂的一国政治进程的同时,又发生了多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因素让整个非洲的政治情况极为复杂混乱。一个又一个残酷控制、榨取本国自然资源、极度腐化丑陋的非洲国家政府轮番统治。一个又一个其事迹令人瞠目结舌的暴君甚至成了全世界电视机的名人、伟人。独立之后直到今日,几乎全部非洲国家那么多人仍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世界经济强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从没有停止过干涉。邻国入侵、内战、恐怖独裁、无政府混战、种族矛盾、种族屠杀这些极端的事件几乎从未停过。联合国的各种行动也有着某种不正义的势力的影响,而且大多只是表面功夫,对那里的生活处境毫无实质的改善。《非洲国》真本书的阅读真是一件十分令人痛苦的事情。非洲如今的苦难,直接原因真的是源于人祸。
所以,看这个电影时,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多想一想。千万别犯《非洲国》里一再提到的那些错误。比如,人道主义援救、无国界医疗救援等等,这些其实都没什么用。一瓶药的确可以救活一个垂死的穷人,但他还得去面对他的生活。就像齐泽克说的,西方人几十年的人道援助只是让一个受苦人别死掉而继续受苦,他又说这种现象满足了西方人的某种心理平衡,这一点我就不敢苟同了。我只是觉得这要问题还是在世界经济结构上,出卖资源的国家在有限的展望中很难有摆脱它的经济角色,因为有些国家并不希望它改变。说到这里,觉得中国是一个经济上基本是完整、全面的国家,我真是感到万幸。
人群总会做出统一的行为,比如一部分压榨另一部分人,这就是人性。救人、干预,这些外人的行为对此事不会有任何改变。穷人总是一个社会里的大多数,而不是年收入和物质条件决定的,而且穷人的比例总有种顽固的规律。人类历史的变化,只在于最穷的那些人能够拥有怎么的物质条件。是拉肚子就可能死亡,还是有房子住有饭吃有大夫治病,这才是绝对的衡量标准。
小伙子的信仰,看起来很像一种慰藉。不然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所以也不要把这个纪录片联想成宣传基督教或讽刺基督教的用意,它只是在表达小伙子的内心世界而已。
片子出来早了,现在才看,我是腾讯上看的,直到在豆瓣上搜索才发现这是一部纪录片,全程我都以剧情片的眼光看的,而且感觉剧情很不错。
开场几个镜头和画质吸引到了我,导演的镜头美学和我很相似,虽然稳定器晃了一些。导演曾经也是摄影师,我感觉前半部分的摄影和后半部分的摄影水平不一样,不知道后面是换了摄影还是怎么,我在观影的同时也在想,我以后可不可以用这样散散的剧情拍自己的长片处女作?
没想到是纪录片,可真的足够真实,情节不知道设没设计,感觉设计过,镜头也有摆拍的嫌疑,但又能怎样呢?那些画面里人从来不会去看镜头,主人公也不会对镜头说半句采访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到了自己的欲望和马加拉相比竟然有一点自责,我们没必要要求太多,接受教育就很幸福,有一所平房更幸福。事实上马加拉没有,但和最亲近的人说自己过的还很好,被别人砍完价以后接着和别人砍价,一个人不愿麻烦别人而睡在马路上。马加拉对那些砍价的人说,我真的很累了,不2500不3000,我只要3500,我看到了他的最后一点所剩无己的尊严。
上帝啊。
我认真地看他砍了十分钟的树,没有快进,也认真地看了半个小时他推着载满木炭的自行车赶了五十公里四天三夜的路,屏幕中的他背影佝偻,屏幕外的我心头堵死,手里拿着的牛奶怎么都喝不下去了,现在敲下这些文字,我都有要流泪的冲动。nn他和他的妻子说,“房前要种苹果树,右边种芒果树,后面种棕榈树”,这是他的愿望啊!他辛苦工作,砍下一大棵树,烧成一截一截的木炭,到五十公里外的镇子上,被人打劫,被人砍价,挣不到一百块人民币的钱。最后的最后,那一段祈祷,我的眼泪真的是马上要下来了,真的有人的人生好像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的,那种绝望我好难过……nn他把女儿寄养在妻妹家中接受教育,那双小凉鞋看得我心酸死,那瓶高岭土,那块钢板,我真的在想,他只是想维持基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难?这是17年的片子,四年前,四年前还有人在过着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不公平?nn我真的太难过了
非洲刚果一个卖炭翁的故事。在租来的破旧的房子里住着一家三口,他想盖一个三居室,房子外面种树。他已经有橘子树和橙子树的种子了。房前要种苹果树,右边种芒果树,后面种棕榈树,棕榈树能挡风。还可以弄个池塘养鸭子。对于未来的期望,是多美。整个电影围绕马卡拉去镇上卖炭的过程展开。在三天两夜的行走路程上,车辆碰撞损失两袋煤炭,幸亏有人帮助,才能重新上路。因为没有钱交过路费,被拿走一袋碳,马卡拉低声下气的恳求,并没有的到善待。千幸万苦来到镇上。那是一个怎样的小镇呢?充满灰尘的黄土路,乱糟糟的街市,砖头砌成的平房,有很多没有粉刷外墙,一切都是混乱的样子,人民的生活条件普遍低下,而马卡拉,是最底层的那个。卖炭的生意并不顺利,顾主都想更便宜,到最后,只得便宜售出,比原来的预期价格下降很多。在这期间,马卡拉给他寄主在妹妹家的大女儿送去一双新鞋。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深刻:我想让她接受教育,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全世界的贫苦人民都是一种思想,让自己的儿女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自己受的苦难不想让子女再尝。对于穷人来说,读书是摆脱命运的唯一出路了。教育投入的金钱与时间太长,而回报太久,很多父母也会选择让子女辍学打工,回报家庭。电影中的马卡拉,付出很多,收获很少,赚的钱,买一块座房子的钢板久没有了。再一次认识贫穷,在那样的条件下,那还能摆脱贫穷吗?在“贫困陷阱”中,为什么能够相对地把人锁定在贫困中,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因为你穷,你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起人力资本的退化;因为你穷,你就缺少物资资本的投入,许多赚钱的机会因而与你无缘;因为你穷,就限制了你的活动范围和自由,因而使你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日益边缘化;因为你穷,就可能影响你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从而一蹶不振而荒度人生。马卡拉在回家的路上,参加了一个天主教活动。很多人们虔诚的闭上双眼,疯狂的拍掌,嘴里说每个人的困苦,祈祷上帝的保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把希望寄托给虚无缥缈的神灵。那些,都是社会的“马卡拉”。
看完一度很痛苦绝望,但我知道我不会是马卡拉。非洲国度的贫穷与21世纪蒸蒸日上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用着最落后的方法和自身的劳动力去换取价值,却一辈子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马卡拉已经很努力的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付出一切了,他渴望下一代拥有良好的教育,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他向耶稣祈祷,没有奢望能够大富大贵,只是单纯祈求保佑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不在饱受磨难。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马卡拉保持了最大的善良,他有着和我们中国朴实劳动人民一样的素质,却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是这个国度的悲哀,跟我们贫穷大山里的人们一样,一辈子辛辛苦苦,为的只是生存,迫不得已的生存。
21世纪,知识的剩余价值才是最大的资本。很庆幸能在中国的现代城市中,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得力量。一些人会拿自己的境遇和极端环境下的苦难人群对比发问“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这种比较毫无意义,能催发一时的动力和激情,懒惰终将懒惰。
只有每天都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这一点的满足才能催使我保持清醒,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