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色

迷色

464

    9.0

    • 主演:荒木经惟北野武比约克

    常见问题

    1、荒木经惟,北野武,比约克 主演的电影《迷色》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迷色》来自于美国地区。

    2、《迷色》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4年在美国上映,《迷色》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176分,《迷色》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迷色》值得观看吗?

    《迷色》总评分4176。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4、《迷色》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迷色》是片长:上映的纪录片,由影星荒木经惟,北野武,比约克主演。由导演特拉维斯·克洛泽携幕后团队制作。

    5、《迷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纪录片电影《迷色》是著名演员荒木经 代表作,《迷色》免费完整版2004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迷色电影,迷色剧情:荒木经惟,一个备受争议的日本摄影家他从不忌讳在自己的作品中直观展现关于性的种种,因此他饱受卫道士的指摘和批判。他的行为乖张,衣着夸张随意,在很多人眼里分明就是一个随时可以大吃女模特豆腐的色老头,然而他又曾饱含深情地推出那本成名影集《感伤的旅程》,里面记录了荒木和爱妻阳子蜜月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斯人已逝,影集中的瞬间成为永远,而竹中直人根据这对夫妇改编的电影《东京日和》更是感到了无数人。温柔的荒木,不羁的荒木,究竟哪一个更加真实?导演Travis Klose通过大量的采访和记录,或许能像你我展示一个更为真实的荒木经惟……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荒木经惟
    • 北野武
    • 比约克

    用户评论

    • Jensen

      “比起很多人,我的情欲也许较弱,但我的镜头永远勃起。”
                                                    ——荒木经惟

      一、艳情之花
      已经出了200多本写真书的荒木经惟,在日本乃至国际摄影界都算是话题人物,碍于他作品中的大量“硬照”,大陆殊难觅之。好在有《迷色》这样一部纪录片,对荒木经惟的摄影历程与思想作了大体勾勒,间有限制级的拍摄场景与照片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影片将荒木经惟的拍摄历程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着重于情色与城市主题,后半部集中于“感伤之旅”。或香艳或凄迷,我们得以在纽约电影人Travis Klose的镜头下,紧随荒木经惟出入摄影现场,跟着他的轻快节奏四处游走。
      荒木经惟最为人津津乐道,最引人争议的,想必便是他的大量艳情作品。裸体,捆绑,以及带有性意味的花蕊、嘴唇等等,喜欢的人从中获得审美快感,不喜欢的人只觉污了眼界清净。卫道士们多指他离经叛道败坏世风,我则欣赏他乃是真性情的男子。没有一般艺术家的矫情或故作深沉。
      我从来不是女权主义者,这也令我能够欣然接受荒木经惟的写真世界。女权主义者斥之为大男子主义,展览女体,荒木却说“女性更注重质量。我认为女性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占有优势……我们都来自女性,我们胜不了她们。”他是如此带着热爱之情在拍摄女人,他将女人作为一个美好的、诱人的整体来爱,他镜头下的女子,百媚千红环肥燕瘦,都像被攫住了魂魄似的,显出动人的美态。
      受访的人体模特中有职业模特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我想她们心中大概都有一种被掠夺的欲望:褪去衣衫,任人摆布——所幸荒木经惟绝非无聊猥亵之徒,过程是愉快的。被掠夺,被掏空,自己的思维、性格都被摄影师据为己有。“这些照片本身并没有什么主题,是我把它们统统都归纳在‘人生’这个大主题下。我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和体验世间万象,并与拍摄对象建立一种感情交流,建立一种关系性。‘自己’的概念是重要的,如果自己无法与对象建立心灵上的沟通,那就肯定不能抓取对象的真正面貌。”
      “人生就是性爱”,荒木经惟的春照摄影一度令我想起昆德拉。然而昆德拉是以老男人的眼色,带着冷淡的嘲弄;荒木则是一个好奇顽皮的孩子,充满新鲜奇诡的想法。他是青春的、欢愉的,尽管作品中表现最多的,却是死亡与色情(日本的精神意趣中,色情与死亡亦是两大主题)。
      他钟情于故事性的场景,喜欢花朵一样的女性身体。他有多幅春宫图般的作品,浮华、艳丽,却不可遏制地弥漫着黯然空虚之感。如众多与他合作过的女性所言,他其实是个“非常绅士”的人,生长于东京传统街区,受传统教育,纵然常常表现的过于劲爆前卫,骨子里却仍保有江户时代的典雅与优美之风。这也就是他的色情写真有别于一般春照的地方:哀艳、颓废、华美、忧伤,撩人情欲又引人遐想。
      二、感伤之旅
      荒木经惟的艳照固然夺人眼球,然而到底是见仁见智,其最动人的作品恐怕还是为爱妻洋子拍摄的《感伤之旅•冬之旅》。在荒木本人的解说中,他用一贯轻盈跳跃的语调回忆当日情景,不时爆出独特的爽朗笑声,只更令人唏嘘。
      影片用很大篇幅描写荒木与亡妻洋子的深厚感情。既见不到荒木的写真书,至少还有竹中直人监督、荒木经惟参与编剧的《东京日和》。想当初买下《东京日和》,一是因为这个意味悠然的片名,其次便是因为dvd封套上披着婚纱、手捧菊花的中山美穗,美的令人不由自主想要溶在她恬然的微笑中。只是看了荒木镜头下真实的洋子,方觉中山美穗过于美丽,反倒是那些黑白照里的亡人,显出一种末世浮生的楚楚与孤绝。
      在那些丰美、浮艳的影像中,分明散发着死亡的气息;而在那些沉郁、恬静的画面里,生却得以永恒。
      “有许多人认为照片上有日期就不能称其为作品,但我就是很喜欢日期,它有着明显的时间概念。一般来说,很多人在摄影中更多地注意的是空间、或者说是构图的因素。但在我看来,时间的概念更重要。随着快门的开启,时间被凝固下来,作为‘此时此刻’的记录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成为永远。”
      这与安德烈•巴赞所说 “摄影是为了令时光保鲜”不谋而合。照片原本具有这样的性质:即使回忆变得模糊,文字令人惘然;纵然照片蒙尘,色泽褪减,我们仍能从中寻回过往的轮廓。荒木经惟曾说,如果没有他为死去母亲拍的照,他不会直到今天还记得那么清晰,正是照片加深了他与母亲间的感情与联系。
      《感伤之旅》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帧照片,是阳子病逝后,他拍的爱猫chiro与天空。他未曾论及悲伤,没有愀然变色,仍然像个孩子般描述手中的鲜花、头顶的天空。“婚姻是一次感受之旅,摄影是一次感伤之旅”,他说,男人是不该表现出悲伤的。他是用摄影抹去那些伤痛。他是一个勇猛的男人,以镜头为武器,进行华丽而悲伤的战斗。
      三、欲望之城
      喜欢撕毁自己作品的荒木经惟,从未刻意经营所谓的“艺术”。影片中有他提着相机穿梭于街头巷尾甚至乘地铁拍摄城市众生的情景。他的城市题材兼有即兴lomo之作与精心设计之作。“黑白意味着死亡,彩色意味着生命”,由生赴死与向死而生之间,他的城市风景无不充满情欲与活力。北野武说荒木经惟比他更极端、更疯狂,或许荒木自己的说辞能成为不错的注脚:“如果我有一千只手,我愿每只手端着一部照相机”。

      ——我便知道,关于这部电影,讲到最后却成了“关于荒木经惟”。言归正传,尽管本片在深度挖掘方面欠奉,所涉及的作品与荒木经惟的高产相比也只是浮光掠影,但仍不失为一部了解荒木经惟的影像资料。

      http://bodhicat.movblogs.com/article-131504.html

    • Jensen

      老婆就是你的大玩具,玩死了大玩具你玩小姑娘玩欧巴桑,抓完了欧巴桑的胸你就画漫画,所有这些玩具都跟你的塑料蜥蜴没什么区别,谁不知道塑料蜥蜴就代表着你的小弟弟呢,皮卡丘?

    • Jensen

      两年前孤陋寡闻的我开始接触荒木经惟,名字比较绕口,刚开始我记成了荒木维经,荒木颈椎,找图的时候越找越着急,一惊慌甚至搜成了经荒木锥,我一个很喜欢他的摄影师朋友和我聊天也总说荒木经淮。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被他赤裸裸的女色诱惑后才开始关注他,然后作为一个单身男人我在网上花了几百块买了它的原版罗马双年展摄影集,结果翻开一看,想必也和一些第一次买他书的人反应一样,女的这么丑! 可见我当时的内心是多么的丑。


      荒木经惟名扬四海,很大原因是他那些惊世骇俗的情色照片带来的效应,然而他本人却更诚恳:我拍色情照片我也拍一些艺术照。他从不觉得色情为什么不可以当作品来拍,只要你有足够的激情。《迷色》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异常活泼,雷厉风行的荒木经惟,他时时刻刻拿着一部傻瓜相机走到哪拍到哪,除了喜爱从不考虑任何目的。无论你对他抱有多大的偏见,你还是会被老顽童的能量所感染,包括那些被拍摄的对象在他的嬉闹下显的格外放松,他引导了她们,她们也乐呵呵的张开了腿,老顽童咔咔咔按下快门,然后蹦蹦跳跳的来到模特身边拨弄两下乳房,梳理一下阴毛。


      难以置信如今年过七旬的荒木经惟依然能保持那么强的精力,他的朋友北野武说,当热衷一样工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很痛苦,而荒木看上去生活的很快乐。

      喜欢一件事物和一个人有缘由但不一定有理由,因为喜欢是一个感性词汇,你无法用理来归纳,我所能想到最挠头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喜欢,当你大海捞针般的搜索答案的时候,对方又会补充一句让你更错愕的话,你到底喜欢它哪里?但凡你真的喜欢的时候这种蠢问题是不可能回答的,硬要回答,那就用一个可以终极诠释的词汇:迷。

      迷是一种生命体验,你所迷恋的也恰恰是你生命的投射,从荒木经惟身上你可以看到这种强大的源动力,他用摄影来生活,而并非执着于摄影。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抑或影像都是帮助你生活或者观察生活的视镜,着迷的并非形式本身,而是生活本身,你甚至可以用一刹那找到一种手段,然后一辈子借助这种手段去感触你所热爱的,这才迷的本质。所以有些创作者会说我好热爱拍电影还不如荒木经惟一句我就喜欢女人的阴户来的真诚,这就是艺术家和手艺人的区别。

      而且更可笑的是“为什么喜欢”这种问题背后有一种试图判断的标尺,好比我说因为我喜欢阴毛,而另一个人说我喜欢睫毛。可想而知在这个答案后一个莫名其妙的高低价值观就浮现出来了。这是很无理和粗暴的,就像人们对荒木经惟大量的误读一样是很愚蠢的,因为无论腋毛还是阴毛根本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的感情是否有感染力。为此我们可以试图窥探一下荒木经惟的情怀是怎样的。

      性和死亡
      我们不能把荒木经惟下意识的归类为情色摄影师,他是个多面手,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他都会去拍摄,他也擅长于时尚杂志的商业照片以及人物肖像,情色只是他的多元的一面。当然这不能怪大众,因为就好比一个全身裹的严严实实的人偏偏露着阳具,没有人不会熟视无睹,既然这样那就先来看看他的情色作品。

      熟悉荒木经惟的人形容他是个很古典的人,他了然日本人的感情,自己也有着传统的价值观,他作品中的女性释放着自己的身体却又带着含蓄的表情,荒木经惟能把它们柔和的那么自然,是因为他熟知奔放和矜持两者间的共存本来就是日本人的传统特性。包括荒木经惟自身的造型仿佛就是江户时代的老头顽皮成精活到今天,他的这类作品有一个比喻就是春宫图,在我国你也可以发现这种类似的作品但显得相当劣质,比如慈禧穿着比基尼。老顽童调侃自己的灵感来自阴户,他的情色作品中经常会有暴露的生殖器,人造阳具、蜥蜴、血、精液、花朵甚至食物插在阴户里。有些很唯美,有些让人很不适乃至不安,如果你抱着看通俗色情照的心态来看这些作品,多半不会取得愉悦,这些作品没有过多修饰的表现了生命中的两个常态:性和死亡。

      荒木经惟生活在平民家庭,父亲是鞋匠,小时候荒木经惟喜欢去墓地玩耍,墓地的旁边就是家妓院,妓女死了以后就被扔在墓地,没有墓碑,吊诡的童年经历预示着荒木一生的追求,而且由始至终,无论遭遇怎样的人生和感情,这个顽童一直乐在其中。用他自己的话,童年的痕迹一直持续至今,我用单色表现死亡,用彩色表现生活,一直游离在这两者之间。

      他形容结婚像是开始一场感伤的旅行,所以他用黑白照片记录下了他和妻子的蜜月,除了平静裸露的身体,形似棺材的石台,其中最美的一张是妻子熟睡般的躺在河面上的小船中,他笑称那是因为她昨晚做爱劳累过度。为什么一次甜美的蜜月要铺上一层忧伤呢?大概是因为荒木经惟的直觉告诉了他,生活总包含着死亡,美好的时刻进行的同时也在倒计时,它们从不对立。同理,死亡也蕴含着美,如他为母亲遗体拍的那张照片,那么的安详和不敢惊扰,你不觉的那是死亡,亦如船上的妻子,她们都只是劳逸后的歇息,生和死原来可以是一样的姿态。荒木经惟在生活中洞见着死亡,在死者身上又感受着生的记忆。

      除了平静的展现性和死亡,回顾八十年代荒木经惟的作品就完全是对审查制度的反叛,那些影像看起来荒淫无度,但它的出现推进了日本人自称自己为保守民族的性释放和社会的开化。与此同时他通过毁掉自己作品的形式来呼应事物的陨灭,比如用多台照相机去拍模特,就是为了毁掉那些照片,最后成像的效果尽是残缺的人体,他甚至在黑白照片上射上自己精液,表现出极端的纵情,荒木经惟解释这种做法为隐藏的叛逆。对此森山大道说,荒木真的让人感到有点恐怖,却有点可爱。

      当然除了类似的趣味,荒木还有一系列反应二战核爆疮伤的作品,他会用感光剂把画面破坏的斑驳无比,那些交欢的人物面目全非,似乎寓意一切的欢愉都被辐射所侵蚀覆灭。荒木经惟说:“相比创造新的事物,我发现毁坏一些已经纯在的事物来的更好,然后再去发现并创造他们,我觉的这就是自然。”没错,就像有时候性感并不能带来灵感,大多时候它首先带来的是性欲,一些情况下毁灭性感才能带来灵感,比如掰断维纳斯的胳膊。


      荒木经惟特别喜欢拍人物的肖像,看到人们脸上的表情,他会手舞足蹈,他也许从来没有刻意想过那些数目庞大的肖像照聚集起来会成为时代的记忆,那是大人干的事,他做的只是不加偏见的去观察形形色色的人。老顽童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虽然个性十足,但你不好说他执着什么,因为无论一个女孩长着七尺大乳还是太平公主,他都会发自肺腑感叹:搜噶!甚至不好意思说这是一种大爱,我觉的这是一种难得的天真烂漫。

      荒木拿着未开放的花去探望病危的妻子,妻子死去的时候花开了,妻子去世一年后荒木在自家阳台上用黑白照片拍下了天空的云,他说每个人一生中都能感觉到悲哀,这就是摄影是感伤旅行的原因。看完这部老顽童自导的纪录片,发现我以前的思路是不靠谱的,就好比每个人觉的旅行是件像样的事情,其实去观察和照料任何一样细微的事物都很牛逼,比如养花,因为大家都喜欢旅行,但未必人们都喜欢花,我就不喜欢花。我缺少观察和感情,我更不懂得体贴和感受,我也不懂得包容和放下。荒木说“拍照能让你抹去悲伤,啪!烟消云散,不要那么悲伤嘛。” 记录是为了遗忘,文字也是如此,但是文字的弊病是它不能啪的一下,你描述一个东西往往要在键盘上啪啪啪啪啪,于是遗忘一不留神就成了沦陷。

      一个好的摄影师是可以在任何东西上都能发现美,而不是煞有目的拍一个大众眼里的美,摄影不只是参与,你的照片就是你的感情,拍什么不重要,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和孩童般无差别的好奇才是一个艺术家的特质。千万别以为标新立异就等于艺术,然后傻逼呵呵的去拍了个系列叫大便。荒木经惟从来没有哗众取宠,他也并不荒诞,他喜欢拍花,拍吃剩的食物,拍猫,拍街道和行人,他拍的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如此而已。

    • Jensen

          朋友告诉我,荒木的传记片和成人电影放在一块卖。
          当笑话之余,倒也不奇怪,就他那些放浪形骸的摄影作品难免让人误会吧。
          是误会吗?就算知道荒木的创作历程,有时也很难界定他的作品。
          《迷色》里我看到一个老顽童似的荒木经惟,留着猫耳一样的发型,穿着自画的T恤,一律还是猫化的荒木。
          这个不太正经的老头,精力充沛,创作欲旺盛,除了睡觉吃饭,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摁快门。他拍女体、私处或者受虐的裸体,仿佛亢奋之余的尖叫,带着无所顾忌的欢畅。
          就算在日本这样现代的社会,荒木还是因为作品涉及淫秽内容,被罚款和拘留。所幸,最终还是被大家接受了,作品集也是一本一本的出,还价格不菲。
          看了网上的评论,有人说他是色迷迷的老头。但是,我想没有一个人在他的作品面前会毫无感觉,它触及到人精神深处某种假想的场景,被拍摄者同样也被这种假想引诱着,所以大家都有所得。就算没有荒木,也会有其他的什么人去拍这样的作品,因为事实无庸置疑,人们对此好奇并且爱看。
          荒木的作品没有沦为成人或者AV写真之类的,我想有2个原因。一是荒木经惟很大胆,也可以说他纯粹,他敢拍并且超越了社会既定的看法,直接到底甚至可以说是惨烈,让人遐想的同时总是及时止步;二是主题,相对于性,他的作品表现更多的是都市和死亡,一个一个身体带着欲望,或纯真或诱惑,最终走向的都是死亡。荒木对自己反映蜜月旅行的第一本摄影集《感伤的旅程》,他就说过“我的蜜月是死亡的旅行”。爱上一个人的身体或者灵魂,就会怀疑它何时消亡。
          人对荒木而言,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有趣话题,所以他摁动快门。他出生在东京,并把东京比作子宫,我想东京确实孕育了这位摄影家,社会的某种极端和生活在社会中人的灵魂深处,确实存在这些图象。而荒木,这个不知道是天真过了头,还是好色过了头的老头把它凝固、再现、放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