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野智昭,濑户麻沙美,大久保瑠美,细谷佳正,内山昂辉,白石凉子,玄田哲章,柚木凉香,种崎敦美,宫野真守 主演的电影《死亡游行》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死亡游行》来自于日本地区。
2、《死亡游行》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5年在日本上映,《死亡游行》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145分,《死亡游行》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死亡游行》值得观看吗?
《死亡游行》总评分8145。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动漫。
4、《死亡游行》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死亡游行》是2015-01-09上映的动漫,由影星前野智昭,濑户麻沙美,大久保瑠美,细谷佳正,内山昂辉,白石凉子,玄田哲章,柚木凉香,种崎敦美,宫野真守主演。由导演立川让,宍户淳,牛岛新一郎,八田洋介,吉川志我津,村山靖携幕后团队制作。
5、《死亡游行》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漫《死亡游行》是著名演员前野智 代表作,《死亡游行》2015年在日本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死亡游行,死亡游行剧情:根据2013年“动画未来计划”上映的ova动画《死亡台球》改编而成的电视动画 在相同时间去世的两名死者的灵魂被邀请来到不可思议的酒吧“奎因德基姆”。德基姆和金蒂分别是15层和20层的裁定者,蓝发少女容貌的诺娜是二人的上司,在90层管理着负责各楼层的裁定者们。 所谓裁定,即是由客人在轮盘选定的游戏结束之后裁定“死者”去留——天堂即是转生,地狱即是虚无。游戏的胜负需要客人拥有赌上生命的觉悟才能进行下去,“死者”的本性在游戏过程中暴露无遗。
冬季新番唯一一部一直追着看了的。
五分力荐!是因为画风,配乐,分镜,剧本都很不错
我臆测,动画本身就没有准备给我们一个答案
但是让我们审判自己的内心却已经做到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总会让我想到虫师。虽然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总让我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处
就是每个人的内心不同,可能观后感都会不一样
就像里面的每个人物,经历过后思想不同,他们都向不同方向成长了。
观众也是
如果德基姆没有被注入感情,那么最后,知幸会不会逼着他来按下按钮呢?
我们不得而知。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善良的人,如果一个人一点自私的心都没有的话那还是人吗?
我并不觉得激发丑恶是错的,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展现了丑恶的一面,而是我们直面自己内心丑恶的一面的时候做出的选择。
回应知幸在之前对德基姆极端的审判方式
我很喜欢德基姆最后的话,希望来接受审判的人都能说出活着真好这样的话。
我们不能窥视生后事,所以都应当好好的,认真的活着
看了第七第八集 忍不住来写评价 总觉文字会帮助我思考
第七集开始第十五层迎来了从来没有接待过的两位客人--杀人犯们,并且,两位参加游戏的客人都是杀人犯。
两人都有希望守护的人,也就意味着,失去时产生的憎恨难以预料。刑警大叔因为自己以前抓住的一个犯人被保释出来后之后杀害了他最爱的妻子,而少年则是因为唯一的血亲妹妹被人跟踪猥亵,两个因为爱而生恨的人的行动力是不可预估的,他们都认真杀害了伤害自己爱人的人。
原本以为这就是故事像阐述的内容,但是突然故事一转,由妹妹说过在自己被猥亵的时候还有一个人站在边上看“也许是同伙”引出刑警其实当时就是在场的那个观看的人。而刑警给出的理由是“当我们确认犯罪的时候他们必须确认犯罪才可以给他们定罪”,所以他并没有阻止这个猥亵少年妹妹的人。
就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的,我并不否认,但是这又是反人性的,就如同著名的一个哲学论题“一辆没有刹车的火车冲向五个人而你手握铁轨的控制杆可以选择改变它的方向选择撞死一个经过铁轨的人而救五个人你会怎么做”一样,只是把问题变成了“当你可以牺牲这个少年的妹妹去定罪一个跟踪犯而救下其他的人你会怎么做”。
另外还有关于刑警的言论“当你没有办法保护你爱的人的时候,你只能改变自己”。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这是成立的,但是,刑警无法保护自己爱的人而伤害他人的爱人而达到自己想要清除世间的恶的目的,这是自私的。忘记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是“人不是恶,人心才是恶的”。之前看过的《尸鬼》《心理测量者》《寄生兽》都在讨论人性的恶到底是什么,善恶的尺度是什么,道德的尺度是什么。我不能说刑警为了公众定罪消灭罪犯不对,我也不能说刑警为了公众定罪消灭罪犯而放任罪犯犯罪对,这样同样伤害了民众。不经意路过铁轨的路人和你要救五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但是我又不得不说的确一个是一一个是五这个小朋友都会的算术题是错的。
谁知道呢。虽然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我而且也从来就没有答案过但是我每次看到关于这些问题的事件我还是会忍不住去一遍一遍的想这些问题,然后还是毫无结果。就像铁轨的问题一样,我至今毫无头绪。
但人活着本来就是为了思考烦恼的,对吧。
关于第8、9集的青年和刑警大叔:
按照前几集的模式,此二人根本不曾悔过,连一丁点悔过的意思都没有,如何转生?
按照某种说法,那条境界线有的时候可能靠得很近,虽然杀·人的一瞬间可能是感情用事,甚至可能是被路过的恶魔附身的状态,但杀·人之后一定是理性的,如同刑警大叔所说“我非常的冷静”。回归理性了之后,已经是站在境界线上或已经是境界线外了,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刑警大叔会眼睁睁看着而不施救,那位哥哥哪怕知道可能会归于虚无也会毅然下刀。
如同刑警大叔的那句“眼神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纷纷想起来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时眼神也显然不同了。尤其是借“保护”为名的仇·杀,世界上有可以说的和不可以说的话,也有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事,迈出了那一步跨过了境界线,灵魂已经病了,或者说灵魂已经和线内的人不一样了,看事物的视角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了,所以才会做出还在线内的人们无法理解,甚至感到恐惧的举动,所以才会露出那样扭曲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刑警大叔如此,那位哥哥也是如此。
不过私以为黑长直所谓的规劝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且不论转生是不是要排队(咳咳,回归严肃),哪怕那位哥哥的灵魂转了生,甚至仍拥有前世的记忆,哪怕真的再次与妹妹相遇,相遇了之后又能干什么?! 这个审判机制或许比较诡异,但至此并不觉得德基姆有哪里做的不对。黑长直所说的人类很容易受到很细小的东西所影响确实是不错的,可是,正是因为能够抵御诱惑,能够不肆意妄为,才是区别于动物的人类呀。能够抗拒恶魔的细语,能够不被煽动,能够站在伦理所画的圈圈内不去触碰那条线,难道不是能够转生的灵魂,尤其是杀·过·人的灵魂若能转生所需要的么?
我并不认为黑长直对于人类的那一番话是不正确的,但是同样不觉得德基姆的做法有问题。私以为至少到第九集为止,审判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连比较有争议的第一集,德基姆的判断都有其道理。
正因为人类是“单纯”的,容易受到周遭事物的影响,所以更要有能够判断是非的智慧,能够抵御诱惑的意志,和在任何状态下求生的信念。
人性的黑暗面非常容易被引出,恶魔的呢喃并不是那么遥远,那条线时时可能就在身侧,可是能够反思、能够抵御、能够明白人性的黑暗,还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善良的面对自己和家人,才是主流价值观鼓吹的有益的人类吧,按照此番的价值观,也就是具有转生的资格。
死亡游行这剧越看越上瘾,剧情让我看的呆呆的。
十一集滑冰场这集真的挺帅,让不存在的木偶来伴奏,来当观众,说不上来的诡异。但如果你知道一件事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每个木偶都实实在在的活过,又觉得挺感人。
这剧不是宣扬或者展示人性的恶,而是把大多数的恶意都归为人性的脆弱和恐惧心理。世界上虽然有一部分混蛋,让我完全不想理解他们的动机,但我觉得脆弱才是多数人的阴暗来源。
死亡游行引导人们去理解包容一部分人。厌恶和远离人性的恶不是让人们远离阴暗面的方式,接受与理解,用另一种方式去看待人的阴暗面才是远离它的方式。就像你不明白人为什么会生病,只是远离生病的人,怎么能够控制不让事情发生呢。
我就看不下去东京食尸鬼,反面人物性格太平面,一点儿看头没有。而世界上大部分人却不是,大多数人的性格是立体而丰富的,可恶可善。
十一集里女主和审判者的对话就像人思考的过程,如果一件事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充分分析过这件事的两面后,你最后认同的一面就更加有意义。
女主最后明白,人是不能够充分体会到别人所经历的事情的,如果要求亲近的人,完完全全的明白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是勉强而沉重的。就像你能够评价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如果自己都无法准确评价,别人又如何评论。人都只是在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
而审判者却只能这么做,他站在事情的另一面问女主,想去了解人类的悲伤是错误的么?
我也不知道,等着看下集= =
最终话:人只要互相试着去理解对方,哪怕一半,其实就够了。
还有啊,一猜这家伙就学会笑了。
Jensen
死后审判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都说死亡是最公平的,因为无论贵贱尊卑,人人都会归于尘土。
人生在世,社会价值全由他人裁定,犯了错的要被批判,做好事的会被表彰。审判往大了说是法庭上的事,往小了说,“这人小肚鸡肠,那人举止古怪”,这些评价不也是一种审判嘛。所谓审判,无非是给人过过秤,几斤几两都由它说了算。这秤可以是各人的道德标准,也可以是统一的法律,测量的对象可以是外貌、三观、行为举止。有法可依的时候,审判起来自然轻松,但更多时候人们的刻度千差万别,针对同一个东西会有不同的审判结果,这也是知乎“如何评价××”体滋生的温床。所以,除了客观标准外,只要对一件事做出评价,就必然是主观的,所以见到自称“理客中“却做出主观评价的就应该先给一大嘴巴子。
如果把人间的审判放到死后,就衍生了各类死后审判的传说,比如看看你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啊,秤秤心脏和灵魂的重量啊。基本在这类传说中,审判的对象是死者的灵魂,标准是善恶,也有看信不信教的。
那么说回《死亡游行》,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多人看了几集就开始批评,主要有这么两点:
1.审判太随意,一点也不全面客观
2.上帝视角让人作呕,你以为你是老几?
这些其实都是误解,反而我们可以从它们出发,来看看死亡游行有哪些可取之处。
首先,本就不存在绝对公正的审判,君不见正义女神蒙着眼。审判是双方的事,在审判过程中既暴露了被审者的品行,也昭示了审判者的审判标准。死亡游行做得好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出标准,不像游戏规则和审判者守则那样明文标示,就连审判结果也只是通过电梯上的面具暗示出来。
关于上帝视角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部作品并不是在揭示人性阴暗,也没有假装上帝。这里面没有全知全能的神,大家只不是各尽其职的人偶,努力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至于审判标准,从来也没人说过是绝对正确的。高级管理人员诺娜对审判提出了质疑,德基姆拥有了人性,最后老头还因此事修改了审判者守则,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跨国公司内部改造的励志故事……
接下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可能会比较凌乱。
【审判者的转变】
德基姆作为主角,是转变最大的那个。死后审判的基本方针是,通过游戏勾引出人性黑暗,再进行裁决,而在最终话,体会到痛苦的他决定将方针改为“能让客人说出活着真好这样的话”,从致郁系变成治愈系,真是可喜可贺。德基姆的转变是因为和知幸长期接触后,受到她的想法启发,外加心中的情感觉醒。
金蒂一开始以观察人类的黑暗面取乐,认为“人类就是这样,明明活着的时候完全想不到死亡,真到生死关头就只想自己求生”,但是这一想法最终被脑残粉的狂热颠覆了。
有趣的是,人类强烈的求生欲在德基姆看来是值得尊重的,金蒂却觉得是丑态。
【自杀者与母亲】
自杀的宅男和明星妈妈那一集,两个家庭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宅男的后妈虽然努力想对他好,却从未被接纳,直到他死了才知道自己有多过分。而明星妈妈遭遇渣男无数,不知不觉有了一堆孩子,虽然对他们不是很关心,但为了养家还是努力抛头露面了。很难评价他们,只能说他们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缺点,但也不乏闪光点。
知幸有个幸福的童年,仅仅是因为受伤无法滑冰后,意识到连母亲也无法真正理解自己,就自杀了。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个动机过于薄弱,看来人果然是无法理解他人的。
这两个自杀者都以为自己是最痛苦的那个,其实给母亲带来的伤害才是最大的。人把自己看得最重要,倒也无可厚非。
【转世与虚无】
在审判中伤害他人的好像都去虚无了。
虚无在金蒂的叙述中很恐怖,不过转世也很累人啊。俗话说,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转世次数多了难免会在审判中犯怂,最终大家都会到虚无里团聚……
【爱情的力量】
是伟大的。它能把地狱变成天堂,反过来也可以。
【关于名字】
看了一下wikia,里面有人考证说,quin和decim和nona和ginti在拉丁语里都是对应楼层的数字。
【お疲れ様でした】
德基姆的怀抱看着就很治愈。
人活着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运气不好的。想对所有我喜欢或者讨厌的人都这么说一句。
还有好多想写的,但是我有点困了,下次再补吧!
最后随便扯点。会看这部番完全是因为前野桑主役,他老配些智商掉线番,没想到这次捡到宝了!很喜欢前野桑的低沉声线,虽然有人说像老头子。
细谷桑这次又配了一个脾气不好的小辫子红毛……
然后op和ed都很神,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看到op里那句“一石投湖,琢磨性情”就不禁虎躯一震,虽然根本参不透歌词什么意思,但是觉得很妙啊。
虽然不想说再见,但完结了以后,也要像德基姆一样微笑面对离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