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役列车

苦役列车

702

    5.0

    • 主演:森山未来高良健吾前田敦子槙田雄司田口智朗

    播放列表

     正序

    常见问题

    1、森山未来,高良健吾,前田敦子,槙田雄司,田口智朗 主演的电影《苦役列车》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苦役列车》来自于日本地区。

    2、《苦役列车》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2年在日本上映,《苦役列车》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510分,《苦役列车》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苦役列车》值得观看吗?

    《苦役列车》总评分351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苦役列车》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苦役列车》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森山未来,高良健吾,前田敦子,槙田雄司,田口智朗主演。由导演山下敦弘携幕后团队制作。

    5、《苦役列车》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苦役列车》是著名演员森山未 代表作,《苦役列车》免费完整版2012年在日本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苦役列车电影,苦役列车剧情:20世纪80年代,拥有灰暗童年的19岁青年北町贯多(森山未来 饰)过着堕落无望的生活。他早年辍学,离家出走,性格乖戾,自卑无耻,说着各种谎话拖欠房租,努力工作赚来的钱全部浪掷风化场所,读书大概是他仅有的爱好。在工厂内,他与帅气聪明的新人日下部正二(高良健吾 饰)结为好友,虽然背景完全不同,但自我封闭的贯多些许体味到友情的美好。在正二的支持下,贯多还鼓起勇气向一直倾慕的书店女孩樱井康子(前田敦子 饰)提出交往请求。三个青年男女跨越藩篱,尽情玩耍欢笑。阴霾的天空下,短暂的青春美好……   本片根据西村贤太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并荣获2012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五名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森山未来
    • 高良健吾
    • 前田敦子
    • 槙田雄司
    • 田口智朗

    用户评论

    • Jensen

            电影的主题曲就叫这个名字(Trash),这两个字,也几乎完美的可以形容主人公,个人感觉比屌丝更为贴切。
            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了主人公北町贯多的父亲是强奸犯,中途北町还向男二号日下部正二讲过这件事情。父亲这个角色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过,但是我个人感觉他对儿子的影响极深:首先,他的犯罪让北町的生活一下子跌入地狱,导致了他后来完全没有上进心的生活;其次,也是全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人公继承了老爸的极其强大的性欲:挣得钱全部用来嫖和手淫,连房租也付不起,到片尾甚至堕落到向关系并不好的书店老板借钱。见到女人就想和她们做爱,使得好朋友和暗恋的对象也和他断绝关系。个人感觉,片名苦役列车就是来源于他的性欲:“苦役”指的是主人公完全成了性欲的奴隶,列车来源于片中一个镜头:前田敦子在她家拿书的时候背对着主人公,这时响起火车的声音,随着主人公的靠近火车也好像越来越近越来越快,最后虽然没成,但是为后来的舔手以至于一切荒唐行为埋下伏笔。
            在影院看片的时候,坐我左右两边的女人非常一致的对男主表示了极为强烈的鄙视。但在我眼中,男主是非常可怜的,小时候父亲留下的阴影无法消除,无法真正的满足无休无止的性欲,他也曾经历过短暂的开心:三个人一起出去玩的时光,但是,很快日下部风生水起的生活引起了他强烈的嫉妒,最终不仅闹得不欢而散,还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毁灭。
            于是三年后,他终于堕落到了极致,但是,在看到前工友大叔在电视选秀节目唱歌之后,他又燃起了一丝希望。虽然他因此事的挑衅被打,虽然他在怀念美好时光仰望着他以前的朋友自己却不停坠落,虽然他依然交不起房租,但是,在垃圾堆里,他开始写字。
            他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呢?








      PS:上海国际电影节莘庄CGV加场,观众一共大约不到20人,结束时只有我一个人拼命鼓掌。
      第一次写影评,写的非常乱,很多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大家请轻喷

    • Jensen

             

             森山未来演的男屌丝可以说是衰出新高度。某种程度上说是背离传统。屌丝男主常有的心灵美、正能量几乎销声匿迹。完完全全灰头土脸、猥琐龌龊的底层体力劳动者。

             家庭变故、辍学打工、郁郁不得志,使得北町异常的敏感、缺乏安全感,因此渴望朋友、性伴侣与认可、尊重,并且都需要用占有、服从、忠诚为保障。多少有点“民工版手撕鸡”的意思。(《最后的朋友》)他喜欢康子,是想马上进入男女朋友关系,以性关系、占有肉体来确保确定关系和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满足。他喜欢和日下部交朋友,要求对方在自己预想的框架内行动,熟识后的谎言、疏远,对北町来说是对北町本身的否定,是彻彻底底的无。工作上,勤勤恳恳成为仓管,又因为工友的受伤,害怕失去现有的,转而回去做搬运。对Tenga大叔的梦想也是冷嘲热讽。

             长期的压力与困窘,让北町心里不知不觉只容得下自我。流氓无赖痞子气。性、酒、书成为负面情绪的排泄口,也是一种个人臆想里自我满足战胜别人的手段。个人规则下的释放与高潮,大概和村上所说“过单身生活的人往往会在无意中掌握很多种能力,否则便无法将生命延续下去”有点像。这是北町的咒语。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报复社会,没有自暴自弃,很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要生活如意,身边的人要照自己的逻辑规则活动。

            北町的故事有浓重的家庭影响。但谁又不在外因下生活呢?好也罢,坏也罢,就是这样了。有可以改变的,也有无法改变的。这是最大的不公平,也是最大的无常。人生最大的失望也常常躲藏在里面了。

            说到题目既有莫名想到《我的奶酪形状的贫穷》,也是看到Tenga大叔(《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的突发奇想。脑洞一开,用在这里也是无心插柳的适合。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北町很容易常常陷入到自我满足自我高潮的状态。和康子说上话,做朋友,和日下部谈天说地,赖掉房租,死皮赖脸地借到钱在他自己的运算规则后面,都指向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尽管现实中无甚关系。但高潮过后,幻想被现实撞破,就是汹涌的空虚、寂寞与无奈。
       
             作为一个成名作家的自传,屌丝逆袭当然有励志性。但作为一个文本自身,却让我感到几乎窒息的绝望。Tenga大叔一步步扎实的跋涉固然是一丝光明,但北町呢?敏感多疑无赖不安定暴躁。“悲剧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海明威的才华。不知道原著的结尾是怎样,但电影只有一个逼仄房间里奋笔疾书的背影,像目送一辆破旧年久失修的列车远去。增加了灰蒙蒙的色彩。前面是悬崖失乐园,中途是出轨失事还是顺利到达,都是不得而知的事。不是每一段混乱的人生都孕育着一个雷蒙德·卡佛,即使辉煌,也可能是一个杰克·伦敦式结局。但多数人,恐怕总归是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挣扎过后鼻青脸肿,嘟嘟囔囔地就着Tenga形状的困窘过完一生。

    • Jensen

      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当爸的在儿子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做了强奸犯,当妈的因为这个丑闻抽搐过去了,然后从此以后这个儿子没了社会地位没学上甚至没有了容身之处,那么他一定是个无恶不作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满嘴脏话从内到外都是肮脏恶臭的混混。他小的时候是小混混,长大了以后是大混混,以后的人生都是黑暗没有希望的,就只剩下装满了苦涩日复一日的单调。乍看之下电影似乎在传达某种对于身世宿命的无奈与挣扎,而这个价值观在库管大叔的腿被机车压残之后,尤其彰显了出来。
      不过电影显然有更多的层次,而这种层次又通过描写主人公外在和内心的矛盾表现了出来。首先说北町这个人,他对于价值观的理解是扭曲的:他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只有在和别人掏心掏肺的时候,才会别别扭扭害羞无比的说,自己唯一的兴趣是读书;但他对于自己从小出没于风月场所这件事倒是毫不避讳,甚至还略微有些骄傲。他自卑到极点,觉得所有人都瞧不起他,甚至臭木耳马铃薯外地人穷大叔都瞧不起他,因为他没上过高中还有强奸犯老爸;但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谨慎或者谦逊,反而是过分的自大,瞧不起正二的女友不是东京人,瞧不起穷大叔捡贝壳,欺软怕硬不付房租。他最矛盾的地方在于与人的交往。看上去他是个死皮赖脸没脸没皮不知廉耻的嫖客,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他太过于单纯,完全不知道社会上人与人相处应有的虚伪。他甚至知道自己不应该只跟兄弟聊上女人跟女人聊上床,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掩饰自己。他喜欢就是喜欢,赤裸裸的喜欢,每天在长凳上等着,被拒绝也等着,就是死气白脸的等着,不管会不会对对方造成困扰——而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大叔的腿被压了之后,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一边完全不帮忙,但却是他跑过去跟人家喝酒还给人送钱。大叔得意的讲自己年轻时代歌手梦的时候,正二懂得笑眯眯的附和,北町就只会讲风凉话然后招自己一身埋怨;但最后却是他不怎么动声色但是很坚定的一句“我想写点什么”“我就是想写点什么”把大叔从切掉了两根脚趾却没有保险金的沮丧里拉了回来,以至于他最后站在了类似于“梦想日本”的舞台上。所以说北町其实是一个极端理想主义和极端现实不正常的结合体。
      然后再说说正二这个人。如果看这部电影很有代入感,把自己以第一视角套入了北町的话,那么正二绝对是个讨骂的角色。一个菜鸟,爬的比哥高不说,还搞到了女大学生当女朋友,最后看哥没用了,说绝交就绝交,干脆利索,头也不回,简直就是混蛋。北町骂他说,凭什么哥要看电影你就不爱看说还不如回家,找了个爱看电影的女朋友自己就屁颠屁颠的成了影迷,我的电影和她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其实我完全能理解这两个电影有什么不一样。北町不理解是因为他太单纯,我能理解是因为我也在社会上生活着,为了过得更好我知道怎么见不同人说不同话唱不同角。所以说正二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正常人”。他身上的矛盾就是所有人的矛盾。他要装作喜欢听别人唠叨捡贝壳之类的琐碎,他要装作不介意借钱给明知道不会还的人,当然他也要装作自己其实很喜欢看电影。他只有和北町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会说别人坏话会承认初中辍学其实是件很帅的事会脱光了跳到冰冷的海水里游泳。他似乎是喜欢和北町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一起混的时候他笑得非常纯粹毫不做作。但他同时又讨厌真实的自己,他看见真实的北町就仿佛看到了脱去掩饰后的自己,粗俗下贱,让他觉得窘迫不安。所以他宁愿远离北町,去所谓的技校的同学聚会去找女大学生当老婆。
      这不是一个关于奋斗母题的电影,所以电影最后没有讲北町有没有写完书会不会大卖,也没提正二过得好不好大叔有没有当上十佳歌手,他只是在说,大家都在活着,用各自的方式。不管你是想活得满身棱角还是想活得圆滑舒适,你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

    • Jensen

             整个故事的转折来自于贯多和正二的同事大叔被轧断腿。这让贯多对仓库管理的工作心生畏惧,他对命运的恐惧感让他只敢退一步回去当搬运工。可见他是多么自卑,本来和正二一起通过努力工作晋升为库管,却因为内心极度的胆小放弃了向上攀爬的机会。对他来说,命运给他的东西都是坏的,他害怕向上爬的那种不确定感,只好从过去搬运工的负重中体会安稳。那种一成不变的,自我排遣和放逐才让他安心和自我。从这里开始,贯多已经逐渐和日向分道扬镳了。日向代表着好的积极的青年形象,有社交圈(学生圈)可以接触很多女孩子,从日向有了新女友开始,贯多已经和他的生活格格不入了。他本身被日向拉出了原来的泥沼,却因为自身的局限又重新陷落。


             多想要一个朋友,多想要一个女朋友,但是他确实不懂什么叫社会交际规则这些繁冗,饿了就吃,没钱就伸手要,想上女人就扑上去,不高兴了就往死里打。人的本身很直接就是这样的存在吧,因为有了常识,有了规则,然后学会了遵守,学会了掩盖,学会了粉饰。

      日向拯救不了贯多的自卑,因为他的一切都站在桥的另一边无声嘲笑着他。贯多怯懦、自卑、不善交际、内心猥琐、相貌平平, 日向积极、上进、善于言辞、帅气温柔,这些差异注定了日向的嫉妒会在某个瞬间压垮维系友谊的桥,将自己推入自闭的悬崖。
      特别是日向和他女朋友找他来吃饭,结果两个人自顾自得聊了起来,成了压垮贯多的最后一棵稻草。我这样想弥补我两之间破裂的友谊,你却带着女人来羞辱我,宁愿陪着她讲话也不愿搭理我,于是我用我无聊低级的脏话来痛斥你,你这个虚伪做作的男人。我很感激你,曾经当我是朋友。


        因为猎奇而接近的人,只支撑两秒的温暖,最终还是把他推给了绝望。


            康子简直是贯多世界的女神。温柔可爱,喜爱读书,自力更生,善良体贴,而且在第一次就答应和贯多做朋友。这是贯多第一次接触“异性的友谊”这种关系。之前女生的定义不过是他眼中可以给他干,可以给他口,帮他用手的道具而已,跟偷窥屋中的女女没有区别,是肉欲的仰慕。当这种仰慕变化为一种心灵和精神的仰慕的时候,他还是用原来的方式来对待女生。于是他狂暴地舔了康子的手,后来被日向背叛时发狂又想强奸康子,他只不过不懂如何像常人一样表述自己的爱,对他来说,本能的表达,也就是生理上的短时占有,才能让他有快感。生理上的短时占有能解决他的肉欲,好像就能排除他念友谊念爱情而不得的孤寂似的。


              被轧断腿的同事大叔是给予日向最大精神冲击的人。康子和日向是精神和性格上无比“正常的“人,对贯多来说是另一个世界的。贯多会羡慕他们,但是他会觉得他们没有经历像他一样的童年生活,不可能真正了解他。而大叔被轧断腿之后,成了和他一样被命运调笑的同类。他们之间就有了沟通的渠道。他前去安慰大叔,暂时颓丧的大叔非常不甘心屈服于命运。而当落魄的自己从电视上看到大叔上综艺节目实现自己的歌唱梦想之后,他心中的弦被狠狠的拨动了。这个被我瞧不起的大叔,却干成了我做不到的事。面对自己的残疾(贯多是性格和精神上的),直视自己的狼狈,迈上攀登梦想的路。

            导演给了个励志的梦呓般的结局。贯多掉进了奔向象征友谊的沙滩陷洞中,从垃圾堆里面爬出来,回到只有3平米的”家“,将无用的杂物什通通推到地板上,给自己一只笔一张纸,文字的列车向他驶来,轰隆隆的汽笛声提醒他,梦才刚开始。

    • Jensen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nn以前,我不太喜欢山下敦弘的作品。哪怕是小清新风格的《天然子结构》,说起来还是缺乏质感,没有什么能沉淀下来的东西。至于其他搞怪、热血、无脑一波流,始终觉得无聊乏味,拖沓沉闷。令我改观的一部山下作品是去年的《昔日的我》,影片主人公是上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没能改变世界,但时代却改变了他们的青春。nn跟《昔日的我》一样,《苦役列车》也是改编自有来头的文学著作。平成年代的私小说作家西村贤太塑造了一个鄙陋卑猥的男子,他没有朋友,缺乏高等教育,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既简单又辛苦。故事时间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东京,昭和末期。事实上,主人公贯多身上的事情大多是西村的真实经历,或者是带有其个人影子。这些东西变成了片中的种种细节,像打工、偷窥秀还有不知道如何跟女孩交往,它们时常令人哑然失笑。nn很多时候,电影编导会尝试去靠近这类底层人物的生活,想写一些极端的人与事,然而,他们的描摹大多是失真的,要么是有一厢情愿的情感投射,没能用同一个水平高度上的视线眼光去看待。可能担心猎奇和过度暴露的批评,山下敦弘的镜头大多与人物保持一段明显的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同过去保持距离),整体风格与前作相仿。除此之外,扎实的文本内容也让山下敦弘事半功倍,片中不时会出现一句话带过的时间跳跃,很有翻书本的感觉,一页而过。nn《苦役列车》的质感体现在那些书店、卡拉OK和色情场所上,贯多重复着辛苦、单调的苦役生活,每天吃大碗饭,狼吞虎咽。唯一称得上爱好的是阅读,从阅读又引出了心仪的女孩,直到最后摆脱白日幻梦,奋笔疾书起来。有人说,《苦役列车》让他们想到了特吕弗的作品,像《朱尔和吉姆》和《偷吻》。在我看来,与《苦役列车》最近的比较对象正是《昔日的我》,这部电影讲的其实是西村的过去,他曾有一个朋友,有追求的姑娘,他们一起脱光衣服,奔向大海,海水冰冷,几个人兴奋得大呼小叫。经历一连串的矛盾纠纷后,他们先后离他而去。结尾,贯多的苦役生活出现了变化,他也等到了那趟文学的列车,好像开始与过去的生活决裂。整部《苦役列车》,其实就是一本昨日之书。nn而在居酒屋的电视上,贯多看到了那位断了腿的工友参加节目,大为震撼,这一幕也像极了《昔日的我》的结尾——在小酒馆重逢旧识,看到对方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主人公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它们都要有一段梦醒和破灭,《苦役列车》里的裸奔一幕也不例外。只不过,《昔日的我》的结尾是一个休止符,而《苦役列车》的结尾好像才刚刚出发。nn与《昔日的我》的革命理想不同,《苦役列车》的挣扎故事更多是伴随着自卑、羞耻和内心作痛。贯多十分清楚自己的现状,就像他无法摆脱自己的糟糕出身,难以避开别人的歧视目光。他执意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着,用错误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和好感,加深着旁人对他的误解。他跟周围的人群和生活格格不入,但是,与《与安娜的四个夜晚》等电影不同——那些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大多自闭,无法与外界交往,躲在阴暗当中。《苦役列车》却有大量的白天场景,贯多也没有自怨自艾,他有他的排遣和发泄方式。贯穿全片的是一种无聊趣味、苦中作乐。贯多纠结于朋友,痴迷着恋人,跟房东斗,同色情女郎怄气,就连那些屎尿屁的恶趣味,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也再正常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自以为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刺头劲,它们恰恰是《苦役列车》的中枢神经。能如此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这也是私小说和私电影的最大优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