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游戏者》的原名是《像游戏一样杀人》,说的是几个少年被高科技游戏光盘植入了超能力,从而成为雇佣杀手的故事。其实故事的主体跟游戏和超能力都没什么大关系,无非是动作戏中穿插了点游戏画面,几个主角的枪战或格斗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已,忽略掉这些噱头,就是一个普通的枪战动作片,还是个正太版的。引进这样的电影的最大好处是,让中国观众认识到,尽管中国电影的烂片很多,但我们还是有五十步笑百步的资格的,要知道《超能游戏者》可是在俄罗斯获得过很多大奖的商业片翘楚了。
看上去似乎《超能游戏者》具有此类影片所必需的一切要素,枪战、格斗、飞车、跑酷、爆破,还包括床戏,但这些东西出现在影片中所带来的观影快感却很有限,这让我想起我有个朋友看完《新少林寺》之后写下的一条微博:“这是个没节奏也没创新的电影,主流到妖魔化。大概意思是:正好找了吴京,不打一场说不过去吧?成龙也来了,不打更说不过去了。刘德华毛都剃了,不跟小谢干一架会被传成搅基的!红糖奶油买多了,你们不死一下太浪费了!”也就是说,很多场面在电影中的出现只是出于元素拼贴的需要而非剧情的需要,说了半天了,该打一下了,就塞场动作战进去,打了一会儿了,该舒缓一下了,就滚一场床单吧……故事根本搔不到我的痒处,你们在上面嗨翻天我也到不了高潮啊!
《超能游戏者》很难让人投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对好莱坞商业模式的盲目追求而失去了本土电影应该保留的地域品格。前苏联电影是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和人文内涵享誉世界影坛的,即使是在严格的意识形态控制之下,其人性光辉依旧难以磨灭的,也诞生了很多大师级人物,中国40岁以上的观众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接受了前苏联电影的艺术和精神启蒙。但是随着前苏联解体,前苏联电影这个艺术殿堂也随之土崩瓦解,俄罗斯电影在其商业化进程中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艺术追求,除了《回归》、《第九纵队》、《十二怒汉》等少量艺术精品,大部分商业电影已沦为好莱坞电影拙劣的跟风者。《超能游戏者》中,如果替换掉人物的语言,在情节架构和画面呈现上与好莱坞二三流的商业电影基本没什么区别,但俄罗斯电影在技术和投资上又达不到美国电影的工业化程度,最终也只能停留在东施效颦的水平上。
两年前中国曾引进过一部名为《古墓迷途》的俄罗斯电影,是一部穿越题材的商业电影,但在那部影片中,创作者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士兵身上所体现的国家意识对当代俄罗斯青年的精神感召,来唤起在迷惘中的俄罗斯新生代民众心底已经被淡忘的英雄情结和群体意识,从而提升了影片的商业价值和现实意义,成为2008年俄罗斯的最卖座电影。从这一点上说,《超能游戏者》做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很明晰的价值观,无论是影片本身还是影片中的人物,都只是没心没肺的光影玩偶而已,以这样的心态和水平去闯世界,所有的豪情都透着廉价和劣质。
打游戏打出超能力,多少游戏者的梦想。
为了避免其他人也获得超能力,所以希望毁掉其他的游戏盘。也许这才是优越感。
想想超能力只不过是别人办不到的事情罢了,假如说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不会走路,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会走路,那么这个人应该也会被认为是具有超能力的吧。
就像失控的超能少年,有了超能力,该干些什么呢?钱还是别的什么。
打5星是为了拉分而已。俄罗斯片还会有枪文么?
这片就是还凑合了,六月里还能看什么?
当然,不是特别闲,还是不建议去看这片。
《超能游戏者》原本为《像游戏一样杀人2》,但片方深知自身的作品与《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等世界级领军影片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很少会有人因为为了看第二部,而回头补课,所以国内上映的版本实则是一、二两部合剪的精装版。为此某些在网络上直接拿第二部入手的影迷,就发出了“商业动作片居然看得云里雾里”的咆哮。此番情状,对这部批片本身而言,杀伤力是巨大的。就经过整合之后的成片来说,中规中矩,乏善可陈,比之月初的那部《天际浩劫》却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最起码,《超能游戏者》制作团队的诚意明明白白地摆在观众面前,在电影市场各种投机取巧、透支信誉、只为圈钱的生存环境之下,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俄罗斯电影向来以脚踏实地的诚恳而著称,虽说其商业大片的风格特点严重受好莱坞类型片的影响,但是这照样画葫芦也是得需要实力的。去年国内引进的《黑色闪电》,固然可以称其为山寨版的蜘蛛侠,完完全全顺着蜘蛛侠的路子走。但无论特技效果、人物树立、气氛营造均无多少纰漏,模仿得相当到位,确是一份令观众满意的实习作业。此外俄罗斯还擅长给电影加外包装,言下之意就是套一个新外壳,吊足观众的胃口,但最终兜售出的还是自己真正想要卖的。最典型的如曾经引进国内的《古墓迷途》(实则应翻译为《我们来自未来》),科幻体系的包装之下,其实是一部战争爱情片,而战争题材影片正是其驾驭最娴熟的。有点淡淡的坑爹意味。那么回到《超能游戏者》,表面上是用游戏对几个青年游戏玩家的灵魂附体来展开剧情的构架,之后他们加入佣兵的行列,惩奸除恶的同时还勾心斗角,也似乎都是拜游戏所赐的天赋,才能使他们在真枪实弹中如入无人之境。但由于套用的游戏单一(CS),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展示,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一部青少年版的枪战商业片。去年好莱坞出了一部《真人游戏》,同样也是融入射击游戏的影片,但它所用的包装就要鲜活而有趣地多。而在《超能游戏者》中,除却主角们刚发现自己的超能天赋之后的一段小试身手,结合了大量CS游戏里的第一人称视角之外。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桥段,只能说是犀利、干练、飘逸的枪战T台秀。而跟游戏的关系显然就有些疏离了。
《超能游戏者》的整体风格是属于毕恭毕敬地向传统套路化模式致敬。剧情没有留白,前情提要、细节衔接均毫不吝惜地自述而出,甚至于几乎整个情节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当然,这其中也设置了人物戏剧的矛盾冲突,而且曲曲折折也拐了好几个弯,悬念上多多少少还是有的。这正如看一篇没有华丽辞藻的文章一样,虽略显平实但也能准确地接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影片在节奏感方面把握比较适宜,枪战格局野心并不大,但融入了大量背景音乐以及凌厉果敢的剪辑、镜头切换,也能营造出激酷刺激的打斗氛围。尤其是枪枪特写、枪枪飙血,着实是影片最出彩的特色。再则,两位主要的男主角一正一邪,个性分明,外形上也很对得起花痴。穿插从中的感情戏,居然毫不扭扭捏捏,拖泥带水,这一点没落入类似《暮光之城》系列的那种叫人纠结无比的俗套是我最心水的。
俄罗斯电影不知为何一般情况下总少不了说教,哪怕只是一鳞半爪。《超能游戏者》自然有些暴力,但也不得不说挺适合青少年们观看。正派男主角从一而终的行为举止也就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将正义和原则坚守到底,不为任何人情世故而改变妥协,这种强制思想灌输性的表达一方面叫人厌恶,一方面也百利无一害。当然,影片在某些重要细节上处理地欠妥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对于光盘为何能将游戏的技能赋予玩家本身,就语焉不详,有点浑水摸鱼的感觉;青年游戏玩家们从大学生到雇佣兵的心理蜕变过程缺少强有力的铺垫,仅仅靠钱是说不通的;中途剧情发展的缺乏时代背景下的实体感,让观众感觉这些所有发生的事情跟现实世界的关联不大。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即将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而能让人产生紧张感和代入感的。俄罗斯的电影产业一直是在“模仿”中成长,相信只要在继续保持诚意的基础上,必将会有“超越”的那一天。
《羊城晚报》稿件
我认为看电影就是消遣
没必要太过计较什么剪辑,什么漏洞,什么逻辑
重要的是电影传达了什么信息,给了观众什么样的思考
开头我也抱怨这他妈的什么破电影
但是到最后看完我觉得 还不错锕
对于看到最后还没分清人物,没看懂剧情,抑或是各种稀里糊涂的观众
只能说要么没认真看,要么真的是智商有限
至少电影情节真的做到了峰回路转
在几个情节上也有做到埋下伏笔
比如鲍利斯在最后的任务部署中给了他们三支药剂,其中一剂是激素
而季马跳入海中注射的正是激素
所以他才能抛弃救生衣靠自己游泳到岸边获救
季马面对生命危险也毅然选择销毁光碟
个人很喜欢主角带来的正面力量,所以会给电影加分
第一次写影评 没写影评的兴趣或习惯
大家看电影的目的和评价角度各不同
看到很多很低的评价 所以平个小反 哈哈
Jensen
影片只要把光盘赐予玩家超能力的原理稍微瞎掰一下,就能整体提升片子的评价。
比如变2d映像为3d环境,比如激发了大脑的某个未知区块……
缺少理论支持,就稍显幼稚了。这是遗憾之处。
另外,坑爹的制片方把rpg玩家放在什么位置了,该不会若干年后推出类似的作品,天才即时战略游戏的世界冠军成了地球人舰队的总司令对抗外星人……
到时候,别忘了给片子里注入一点或科学或神秘的元素,不然看着看着还以为俄罗斯影协和中国影协是一个单位的两个部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