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Aran-Sina Keshvari 谢哈布·侯赛尼 Shabnam Ghorbani Kimiya Eskandari 维尔霍·伦科宁 劳拉·布林 克里斯蒂娜·哈科拉 埃罗·梅拉斯涅米 Muhammed Cang?ren Lumi Barrois Henry Hanikka Fatima Usman Helen Kesete Niilo Airas Daniel Safi Anniina M?kel? Tinka Kyr?nsepp? Jyrki Nousiainen Pezhman Escandari
热度:492°C
Jensen
“风兮,雨兮,叶飘落兮。遥遥故人可归乡兮。”微博搜索的时候,看到这句话,似乎就是这部电影的注脚。
电影以极简的黑白影像来描绘,一些无声的长镜头构成了电影的骨架。电影的主人公节子从南方农村走到了北京,和上大学的弟弟把父母接到北京来玩。农村来的父母似乎对这个大城市充满好奇,但却感觉到与他们格格不入。父母来京后,电影正式开始。有几个镜头,节子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是在农村无忧无虑长大的日子,那么美好,尽在眼前,却恍若隔世。而她挚爱的男朋友,也已故去,虽然新的生活在推着她往前走,但是她心中更新的少,郁结的多。面对眼前人,唯有叹息。生活中,为了给弟弟看病,给爸爸买一把二胡,她经济拮据,却还要在父母面前硬撑,为的只是不让父母担心。父母离京回家后,爸爸突然离世,节子和弟弟匆匆赶回奔丧,却无能为力。
整部电影看下来,还是需要一些耐心。你会看到,这样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每一个人的当下。导演像一个客观公正的记者一样,冷静的记录生活,呈现出生活本来的面貌。她的疑惑,她的无奈,她在独自叹息后依然还是被生活推着向前的无力感,都隐约悠长的从每一帧画面中透出来。然而她并没有过多的传达什么,她只是利用长镜头将生活还原出来。
我试图从每一部电影中寻找什么,把电影区别于生活。因为生活中的平淡琐碎已经分量足够,我希望从电影中获得为之一振的力量或者小小的波澜,哪怕它只存在在片尾字幕升起到我走出影院的那几分钟。但是这部电影,它只提供了真实的生活素材,并没有去寻求一个出口,甚至丝毫没有意图去描述某一种可能的途径。片尾曲进来的时候,我有点害怕也有点恍惚,我无所适从的想到,如果这样的生活是我的,我会如何?我会被生活打倒在地吗?然后我突然发现,这样没有试图鼓舞你、激励你、完善你的电影,让我挖掘到更多自己。
电影的名字叫《乡兮》。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面对一颗狂野的心,它一旦出生就会越走越远的地方。节子走了很远,从南方的农村走到了北京。但是不管走多远,她身上依旧带着故乡深深的烙印。她无法挣脱故去男友的爱,她无比怀念那个夏天穿着裙子唱着《茉莉花》的小小的自己。她怀念已经流逝的美好,她的不舍,她的放不下,很难说不是故乡给她的。但是,她依旧要回到北京,那个远离故乡的地方,那里才有她现在的生活。即使在为父亲奔丧后,她和弟弟还是走在那条再熟悉不过的乡间小路,去往别处。那时水气氤氲,薄薄的雾笼罩在肩头。这分明是故乡,是最熟悉的流动在血液里的地方,却看不清,够不到。可能,再也回不到儿时明晃晃的夏天,可以穿着花裙子肆意在田间捕蜻蜓。
它有着淡淡的绝望感。空旷的走廊,独自一人向前,为了生活马不停蹄,却又不想把生活过成别人眼中的样子。节子只是在坚守,即使在生活溃不成军的时候依然坚守。我看到她的生活如此,心中竟有一丝释怀。似乎得知大家的生活都是如此,那我就安全了。因为这座城市里有千千万万个我,偶尔看到的破败都让我庆幸,原来我不是自己一人。可能这样也有靠在一起的力量,远远地,互相供给。
我一直希望电影高于生活,区别于生活,毕竟它是一门艺术,在另一个世界用明亮如白昼的眸子望着这世间的凡夫俗子。可是此刻,我感觉到它就在这里,就在我的咖啡香里。
它残酷的让我绝望,却又让我在绝望中找到深井里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