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斯利·尼尔森,普瑞希拉·普雷斯利,里卡多·蒙特尔班,乔治·肯尼迪,O·J·辛普森,苏珊·博宾,南希·马钱德 主演的电影《白头神探》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白头神探》来自于美国地区。
2、《白头神探》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88年在美国上映,《白头神探》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552分,《白头神探》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白头神探》值得观看吗?
《白头神探》总评分1552。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白头神探》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白头神探》是1988-12-02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莱斯利·尼尔森,普瑞希拉·普雷斯利,里卡多·蒙特尔班,乔治·肯尼迪,O·J·辛普森,苏珊·博宾,南希·马钱德主演。由导演大卫·扎克携幕后团队制作。
5、《白头神探》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白头神探》是著名演员莱斯利 代表作,《白头神探》免费完整版1988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白头神探电影,白头神探剧情:黎巴嫩贝鲁特,从天而降的白头神探弗兰克•卓本中尉(莱斯利•尼尔森 Leslie Nielsen 饰)将一群阴谋破坏美国安定团结的阿拉伯极端分子痛揍,但返回洛杉矶的弗兰克并未得到嘉奖,因为新的案件在等待着他:同事诺德伯格因调查贩毒案被重伤,时值伊丽莎白女王访问洛杉矶,受命保卫女王的弗兰克只能挤出时间调查诺德伯格被袭案,在拜访女王接待委员会首脑、商人兼议员文森特(里卡多•蒙特尔班 Ricardo Montalban 饰)时,弗兰克敏锐的嗅到其与贩毒案的关联,文森特方面则暗示美女助理珍•斯班瑟(普瑞希拉•普雷斯利 Priscilla Presley 饰)接近弗兰克,以便取得警方第一手信息文森特如此心虚,是因为他受人委托刺杀英国女王,而看上去毫不靠谱的弗兰克,此时是文森特眼中的头号大敌……
1, 西式无喱头喜剧的扛鼎之作,谷德昭、李力持、刘镇伟等一众香港影人灵感之源泉。
2,男一莱斯利·尼尔森被称为“揶揄版的劳伦斯·奥立弗”,外表倜傥举止不羁,时而睿智时而短路,总能在大厦将倾之时化危机于无形。周星驰的《逃学威龙》,对此片有着赤裸裸的致敬。
3,故事无须严谨,搞笑无处不在,细节考验影迷,结局皆大欢喜,白头神探是童年愉悦的记忆之一。
4,集儒雅与鬼马于一身的尼尔森老爷子已于2010年驾鹤西去,高寿八十有四,他是向天堂传播快乐的使者。
有声版影评点击此处
这部电影可以算是无厘头喜剧电影的开山鼻祖了,估计它在上映的时候各位可能还只是一个蛋。你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太多国产喜剧电影的经典桥段,不知被借鉴模仿了多少遍。
其实我觉得喜剧电影还蛮难去评价的,因为人会笑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复杂。如果我问你人为什么会笑,你肯定一时半会儿也回答不上来。
大家的笑点也不一样,有的人笑点低,有的人笑点高,看同一部电影,听同一个段子,有的人可能捧腹大笑,有的人可能扑哧一笑,有的人可能似笑非笑,有的人可能不苟言笑,有的人可能皮笑肉不笑。
我对自己的判断呢,不算是笑点特别低的那种。也算是看过大场面,一般戳不到我的点,我顶多是轻轻抬一下嘴角,表示看到了主创团队在营造笑点时的努力,并予以鼓励。挺少会有乐得大开大合的情况。但是看《白头神探》,有些地方我是真的忍不住。
看《白头神探》千万不要一边玩着手机一边来看,我建议您把它当作一部悬疑烧脑电影来看,静下心来观察里面的细节,否则可能就错过了许多笑点。
它虽然是一部超级无厘头电影,但绝不是用“屎尿屁”的招数来引爆观众的。它的笑点往往让你防不胜防,脑洞指数简直爆表。即便30年后拿出这部神剧来看,一样不会让你后悔,不,后悔见面太晚。
电影由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莱斯利·尼尔森主演,咱们就简称老尼头吧。
老尼头跟憨豆和小岳岳,还有沈腾老师他们不同,有些喜剧演员是天生丽质,打娘胎就得了一张喜剧演员的脸。括号,沈腾老师排在这个队列里实属个人行为,与父母无关。好处是,他们本身就能当笑点来卖,不用说话,一个眼神,观众就爆了。坏处是,一露脸就破功了,戏路窄了。
老尼头呢,如果单纯从长相上来看,应该是一个戏路比较宽的演员。第一次看他的电影,上来那几下子,你可能真就以为他是一个正经演员了。老尼头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1950年就已经出道,年轻时可都是演的正儿八经的英雄人物角色,亮相的时候,人也是双手掐着腰出场的角儿,啊,C位。
但说到“帅不过三秒”,那也真是无人敢出其右。踩着七色云彩出场,最后狗吃屎落幕,是老艺术家经常做的事情。
老尼头在戏里具体表现怎么样,看过片子的自然懂,没看过的,我再怎么吹,也无济于事。
咱们还是先介绍一下《白头神探》这部电影。
因为是喜剧电影,不介意剧透的可以先听再看,如果介意的,那咱们还是老规矩。
电影的中文名叫做——《白头神探》,一点毛病也没有。主人公的形象,人物的背景,描述得严丝合缝,听上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一看就应该是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给起的名字。
但电影的英文原名一出来,马上就把自己买得干干净净了——英文名naked gun,咱们英语专业8级的朋友都应该知道,直译叫裸枪。电影里的主角,确实,带没带枪都没差了,有时候带了反而还不如不带,擦枪走火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Naked这个专8词汇呢,我们经常看动作类微电影的朋友都不陌生吧。好的,恭喜你福利来了,电影里老尼头62岁男人身体的镜头还真有那么一两个。后面Gun这个词汇,一语双关的用法就比较多了,英文中文异曲同工,这个咱们不能说得太细,电影里面出现频率也不低。
当然,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可能只有一个名字,它还有其他的中文译名,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台湾同胞翻译的片名。台湾同胞大家是了解的,翻译电影片名是非常随心所欲的,比如《温暖的尸体》在台湾叫《僵尸哪有那么帅》,《头脑特工队》叫《脑筋急转弯》,《肖生克的救赎》加《刺激1995》。有时候呢,又是整齐划一的,比如《加勒比海盗》在台湾叫《神鬼奇航》,《木乃伊》叫《神鬼传奇》,《谍影重重》叫《神鬼认证》。
我以为自己看过那么多台湾译名以后,再看什么奇葩片名都不会在心里掀起任何波澜了,呵呵,那我还是高估了自己,这次我认栽,而且心服口服。你以为人家顶多翻译成《神鬼侦探》吧,结果人家正大光明地来了个《勇救事头婆》。这TM到底是什么鬼?我觉得广电总局有必要出面干预一下台湾这样的影视圈乱象了。咱们就不谈这个翻译要讲求“信达雅”了,好歹你也沾上点边儿啊。咱就不能退一步翻译成《神鬼侦探》凑合着过吗?后来发现,我靠,原来是个乌龙,人不是台湾版翻译,是香港版翻译,我竟然错怪了台湾同胞那么多年。
算了,30年前的事情了,不追究了,刚才差点跑偏,咱们还是继续介绍电影。
老尼头在电影里饰演一个漏洞百出,但屡立奇功的神探。每次办案都要把整个洛杉矶掀个底朝天,却依然深受市长以及警局局长的信赖,更是深受同事下属爱戴的年度最佳猪队友。戏里角色的名字,我不知道是导演的精心策划还是制片人的有意安排。很有可能当时是请过咱们国家知名院校中文系的 大一学生专门指导过的。1988年的电影就心思缜密地考虑到了尚在襁褓中的中国娱乐市场。老尼头在戏里有一个对中国影迷非常友好的英文名字,叫做Drebin,中文音译显而易见,拙笨,笨拙的拙,笨拙的笨。配合剧情,可以说是量身定制了。
电影的序幕,一上来就是老尼头勇闯虎穴龙潭捣毁一个恐怖组织窝点。
他假扮成一个驼背的阿拉伯侍从,给一屋子的首脑元帅端茶倒水,屋子里面有几张面孔,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朗的霍梅尼,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古巴的卡斯特罗,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等等,等等,有一位嘉宾长得还颇像熊背上的普京,当时才88年,普京估计还只是科克勃一名小探员。总之,来的都是一些家中很有可能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脑。他们虽然对于如何策划一次惊世骇俗的恐怖计划争执不下,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在用满带家乡味儿的英语与会场内其他嘉宾无障碍地讨论美国的霸权主义。这里为什么要说“嘉宾”呢,因为首脑们的胸前都还佩戴着高峰论坛参会的挂牌。你感觉随时都有可能响起一片掌声,然后其中一位就会站起来走到主席台上开始演讲了。
还没等首脑们争出啥名堂来,老尼头出场了,配合着激昂的背景音乐,将首脑们一一制服,最后潇洒得被窗户挤到脑袋谢幕。
然后就进入了系列最具标志性的片头和主题音乐,就是咱们一开始听到的那个音乐。画面里是警车的第一视角,只不过是从车顶拍过去的,镜头的中央是一盏闪烁着的警灯,应该是出警状态。
其实第一次看《白头神探》的时候我也没怎么留意片头,只是觉得开警车的人车技有点差而已。但后来仔细看过以后,发现有地方不对。所以前面也说嘛,这部电影得当悬疑烧脑电影来看。中途想上厕所,咱们还是得养成先按暂停的好习惯。
警车先是开到街道上,一点问题也没有,然后再开进洗车店里,非常讲究警容,接着开到马路牙子上,引来路人惊慌失措的避让,办案需要。再然后,就有点反科学了,发现警车直接闯进民宅,而且是开到屋子里面去了,屋子里的人开始应接不暇地躲避警车。越往后就越不对咯,警车又恬不知耻地开进了女更衣室,女人们尖叫着四散逃窜,当然,这里镜头交代得比较克制,否则影片类型可能就不是喜剧了。镜头再一切换,啪来到了游乐场,画面里的警灯在过山车上轨道上来回穿梭飞驰,耳边还听得到游客的惊叫声。这个片头,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其实是用来黑拙笨警探的拙劣车技的,关于他的车技,咱们后面再展开。
这个片头为什么说是标志性片头呢,因为三部《白头神探》都是这个镜头,但场景又完全不一样,反正到处都是脑洞。第二部片头里,直接就在产房从人身体里把警车接生出来了,看得我都有点不太好意思。
如果说,镜头里面没有警灯,其实场景里的人都是特别真实的反应,非常严肃的表演。警车,一点问题也没有,场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警车加上场景,就变成了一系列——“我靠,你妹,我去”。
整部电影基本也是贯彻了这样的一种风格,一本正经的蛮不讲理。其中,老尼头当然是这一作风的典型,后面大家就会知道。
电影的主线从老尼头的黑人兄弟查案失手开始。这个黑人兄弟出场时间不多,但电影里其他所有角色遭遇的不幸加一起都没有他一个人的多。
查案时遇害以后,黑人兄弟索性是得救了,被包得像木乃伊一样躺在病床上。老尼头和警察局局长,还有黑人兄弟的太太过来探望。这里老尼头就要开始一脸严肃地启动毒舌攻势了。
老尼头一上来先是乌龙手给了负伤的兄弟一记重击。接着开始询问黑人兄弟案情。
黑人兄弟说,我爱你
老尼头说,兄弟,我知道
黑人兄弟说,快艇,快艇
老尼头说,是的,快艇,等你康复,我们一起出海,跟去年一样
黑人兄弟说,不。。。药
老尼头赶紧朝医护人员大喊,护士,快,给他打针,你们看不出来他现在有多痛苦吗
黑人兄弟说,不。。。海洛因
老尼头一脸难色,但似乎还有周旋余地,偷偷跟黑人兄弟说,兄弟,这个要求有点高,你得给我几天时间去帮你搞定
结果发现,黑人兄弟是在一艘叫做“我爱你”的快艇上发现有人在贩卖海洛因,所以才遇到了不测 。
一旁黑人兄弟的太太看到自己重伤的丈夫,非常难受,老尼头准备要安慰她。
黑人太太哭诉,我丈夫从来伤害别人,谁会对他做这样缺德的事情呢?
老尼头把话接过来,可能性很多,蛊惑仔, 写匿名信的, 生气的丈夫, 同性恋情人...
听到“生气的丈夫”、“同性恋情人”,还没等老尼头说完,黑人太太就哭得一塌糊涂。大家想想,“生气的丈夫”、“同性恋情人”。
局长看不下去了,安慰黑人太太,他会好起来的,要往好的地方想,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希望。
老尼头一听,表示赞同,跟黑人太太说,局长说得对。但是,千万别等到最后一分钟再填器官捐献卡。
黑人太太一听,又哭开了。
局长赶紧解围,说老尼头的意思是,你丈夫一旦病情好转,他就可以回警队工作了。
老尼头又把话接过来,除非,他变成了植物人,但是我想一般都会是这样。
黑人太太听到,彻底疯了。
像这样的段子,我估计咱们平时可能也听到过,但经过老尼头一板一眼的比划过后,实在让人的肚子受不了。就像《夏洛特烦恼》里演绎马什么梅的那位老艺术家,年纪到了一定程度,捧哏逗哏简直不费吹灰吃力。
这里顺便提一下,这位遭遇各种不幸的黑人兄弟的扮演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就是是美国著名辛普森案的主角辛普森。
那个,我刚刚好像又跑偏了,咱们还是回到可有可无的剧情上来。
故事的主要背景呢是,英国女皇访问美国,把洛杉矶作为主要参观城市,洛杉矶对女皇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准备了一系列的仪式和重要活动。为此洛杉矶市专门调配了警力来支持女皇的安保工作。很不幸,女市长请来的就是素以“靠谱”著称的拙笨团队。更不幸的是,女市长还特地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这段今天咱们去看,也许就不会有太多新鲜感,因为这个桥段,被后来太多喜剧片模仿过了。
新闻发布会一开始,老尼头就在使劲地喝水,一见到这种铺垫,就知道留给女市长的好时光不多了。果不其然,在女市长发言的时候,老尼头就尿遁去了洗手间,按照前面交代的这个喝水量,老尼头这一去,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我估计你也猜到了,没错,雷厉风行的老尼头是不会记得把麦克风关掉的。所以在女市长新闻发言的时候,传来的都是厕所里如同泄洪一般的水声,还有老尼头跑着调的歌声。再加上老尼头可能有一些前列腺的问题,所以,此情此景大家也能够想见。一群记者和镜头正对着女市长,洛杉矶市民还在电视机前看现场直播。看到这里我还是蛮同情这个女市长的,但知道后面肯定还有更大的坑在等着她,似乎又觉得无所谓了。
总之,故事主要说的就是老尼头怎么样做好女皇陛下的安保工作,以及调查出黑人兄弟遇害之谜。很显然,这两条线最后肯定也是要重叠的。
接下来,我就不顺着剧情一点一点讲啦,我就挑一些自己觉得好玩的地方讲。但是,鉴于本人文字表达能力的局限,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看电影,那肯定比我嘴里说出来的要好玩得多。
老尼头去码头调查黑人兄弟的案子,虽然老尼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但也懂得人情世故。想要在案发现场获得线索,他有自己的方法。
他找到码头管理员,问对方要线索,对方表示为什么我要告诉你线索,无可奉告,除非有20美元,于是老尼头拿出20美元给管理员。如获至宝的管理员告诉了老尼头他想要的线索,突发奇想地问老尼头,为什么你想要这些线索,老尼头表示为什么我要告诉你为什么我要线索,无可奉告,除非有20美元。于是管理员又把20美元给了老尼头,老尼头也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管理员为什么自己为什么要线索。就这样老尼头一分没花成功获得了线索。
老尼头就顺着线索去调查大富翁,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办公室里到处都是宝贝,喜剧电影里面一旦有对贵重物品的交代,它们最后的造化我们基本上也都可以猜得到了。这里不细说啦,因为很多电影里都模仿过了。
调查大富翁的时候,老尼头遇到了白探三部曲的女主人公——哎,咱们的“事头婆”总算出场了。事头婆庄重大方,举止优雅,出场时连背景音乐都变了。老尼头一见倾心,内心独白跟着背景音乐溢了出来。可好景不长,事头婆下楼梯还没走稳三步,就摔了个狗吃屎。再站起来时已经凌乱,缓过神后事头婆要带老尼头进仓库,一回头又撞到了墙。这个就叫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帅不过三秒的天赋让这对有缘人走到了一起。
于是老尼头跟事头婆感情迅速升温,电影的拍摄手法也从警匪片切换到剧情片,就是我们很常见的那种,一幕幕滚动两个恋人四处撒欢的拍法。一起海边奔跑咯,一起玩游乐场吃热狗咯,一起看电影咯。只不过里面肯定有很多违背科学的桥段,比如两人看完一部电影后开心地笑成一团。你以为他们刚刚看完《白头神探》,结果画面一转,原来他们看的是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野战排》。一部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描写越南战争如何残酷的战争电影。
回到家,两人趁热打铁,想要做一些男欢女爱的事情。但考虑的身份关系还没有确定,两人都同意采取安全措施。没想到的是,两人都拿出了特大号的安全工具,具体是啥,自己去看了。
这对鸳鸯其实也有过矛盾,电影中后期老尼头和事头婆有一场撕逼的戏,老尼头错以为事头婆是大富翁派来的奸细,表示自己看错了人,要与事头婆划清界限。这个时候情况不明的事头婆当然是极力挽留,但老尼头似乎心意已决,狠心说了许多伤害事头婆的话。就像闺蜜反目那种撕逼,非常带劲。最后说得差不多了,感觉他就要偃旗息鼓的时候。他回过头又补了一刀“By the way,我的每一次高潮都是装出来的。”我靠,原来这话,男人一样可以用。
后来,在医院里老尼头发现有人要刺杀自己得黑人兄弟,于是对其进行追捕,对方先抢了一辆车逃走了。老尼头冲到马路上,像很多警匪片一样,他出示了自己警探的身份,要求征用车辆,然后迅速上车,指挥司机追捕逃犯。
不同的是,他征用了一辆驾校的车。驾驶座上是一位刚刚开始学习驾驶的妇女,副驾驶上是她年迈的驾校老师。发现是“女魔头”在开车时已经完了,硬着头皮赶紧追。驾校老师不紧不慢地指挥着女司机应该挂的挡位,以及见到红绿灯以后应该做什么。老尼头就在后排提示走什么路线能追上凶犯。女学员就慢条斯理地在路上开,然后身边一辆辆车把她超过,中间因为要走捷径还开到逆向车道上。遇到对面大卡车开过来,驾校老师再不慌不忙地跟女司机说挂倒挡,踩油门,还教女司机竖中指。
这里还好是没有让老尼头来开车,否则没准槽点更多。每次只要是老尼头开车出场,就知道又有人要倒霉了。电影里他第一次开车就是刚下飞机,从机场开回警局,一路上都相安无事,和局长讨论案情和八卦,到了警局停车时他们都还没有发现车屁股上挂着机场的行李车。
去码头探案,随便一停,就有吃瓜群众从岸边飞出去落水。路边好好的停车位不停,一定要停在施工建筑旁,然后把脚手架撞散。反正每次开车都有人遭殃。
最搞笑的一段,是在警局门口,因为停车时撞了别人的车,安全气囊都撞出来把手刹挤掉了,斜坡上车子就溜车冲了出去,老尼头立马一个翻滚掏出手枪来对着自己的车子扫射,完了还问身边的警员有没有人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有没有人见到司机的长相。
这个车技的梗,一直被沿用到后面两部。第二部刚开场,老尼头因为击杀了1000个毒贩被邀请面见老布什总统。他最后杀死的那两个毒贩,是他倒车的时候碰巧不小心撞死的。
剧情发展到最后的高潮,反派的行迹也慢慢败露。原来大富翁联合序幕里出现的普京策划了一场刺杀英国女皇的行动,而行凶的地点就安排在了女市长邀请女皇出席的棒球比赛场地。
这里咱们得把无足轻重的剧情先放一放。因为这里的笑点都藏在美国人民的棒球文化里。我们平时看NBA比较多,关注度感觉比自己国内的比赛都多,其实对于老美,人家没有像我们那么待见NBA的。老美的心头肉第一是橄榄树,第二就是棒球,在美国文化里,棒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这里,《白头神探》却要开始堂而皇之地对美国人民的精神文化财富开涮了。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会吐唾沫对吧,当然这个恶习也不是只有人家老美才有。C罗也干,梅西也干。开始呢就有一个运动员吐了口唾沫,接着对方球员也开始吐唾沫,然后场上所有球员都前赴后继地开始吐唾沫,再然后替补席上的球员也开始吐唾沫,最后连观众席上的球员家属都开始吐唾沫。
另一个槽点是这样,棒球场上不是经常会有人在过道上卖热狗和汽水嘛,你如果坐得比较远但也想买的话,就必须一个个人地把东西传过来。好巧不巧地,偏偏女皇陛下坐的贵宾席边上也有人买热狗和汽水,买的东西就地从女皇陛下这边传过去,虽然她一脸困惑,但为了融入当地文化,也依葫芦画瓢地给传过去了。
紧接着棒球场的人浪又开始了,女皇陛下不解地发现贵宾席上原来也是需要跟大家一块做人浪的,于是又照猫画虎地跟着别人一块玩起人浪,融入当地文化。
这个时候咱们的老尼头在忙什么呢?前面没有说哦,因为先前办案过程中屡屡出现对女皇陛下不敬的举动,老尼头已经被撤销了安保队队长的职责,并且限制不准靠近女皇陛下了。但古道热肠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进入了棒球场,他伪装成了裁判,一边判罚比赛,一边给球员搜身。为了拖时间,老尼头想方设法干扰比赛,判罚出现严重的偏驳,明显的坏球判成好球,明显的好球判成坏球。因此跟场上其他裁判吵得不可开交,引来巨大的争议。场上球员索性也不干了,也开始吵,偌大的棒球场上就没有人好好在打比赛了,最后所有球员干脆都扭打在了一起,场面异常混乱。女皇陛下也在看台上默默看着,因为不了解当地文化,心想着入乡随俗,没准在美国就是正常现象。
一场混乱当中,杀手出现了。这时候老尼头从人堆里拼命挤了出来,想要用柯南打毛利小五郎的麻醉枪打杀手,不料枪法稀烂,打在了千里之外的一位女士身上,当然,这位女士又不偏不倚地砸在了杀手的身上。结果就是歪打正着,化险为夷,老尼头再一次成为了人民的英雄。
故事到了这边就差不多要结束了,啊,差不多。其实片子当中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
有些细节的地方你想都想不到。咱们知道早期的电影主要是在摄影棚里拍的,尤其是拍室内的场景,那基本就是一个个的小隔间,这些小隔间朝着观众这一面其实是没有墙的,有时候我们看那种情景喜剧,结尾结束的时候会一个长镜头拉远,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少堵墙的屋子。所以电影里面经常会有一些镜头,一个人从门外头走到门里头,门外门内的场景我们都看得见,摄像机也会跟着穿墙穿过来。因为知道是拍摄需要嘛,我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没想到《白头神探》连这个梗也不放过,当警察局局长正常从门走进屋子的时候,老尼头索性直接从摄像机的位置穿墙而过走到屋子里去了。然后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演戏。这个镜头特别短,一闪而过,就算看到了,你都可能以为是不是穿帮镜头,但其实是人家专门设计的,很隐晦的槽点,真的很佩服片方的脑洞,这样的细节也能利用。
再比如在黑人兄弟办案失利落水的那个码头,有一群警察在现场侦察。咱们知道,案发现场警方一般都会在死者遇难的地方用白线画出来的对不对,电影里的警察也不例外,而且更加敬业,黑人兄弟是从游艇上落水的,所以警方就在水面上用白色的飘带围了一个人形出来,所以我们看到有个人形在水上一阵一阵地飘,边上的警察还坐在小船上一本正经地朝那个人形拍照取证。
另外一个篇幅不长的镜头。是在招待英国女皇的宴会厅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晚宴,中间是一只定制的蛋糕。服务生正用刀切开蛋糕,让嘉宾们享用,蛋糕显然非常美味,嘉宾们也很满意。只不过,蛋糕定制的内容是英国女皇的头像,切蛋糕的时候,一刀下去,正好在女皇脖子口的位置。
像这样的镜头其实都不是很刻意得去交代,都是一闪而过的,需要我们花心思去找的。
《白头神探》一共有三部曲,我们曾经看到的许多无厘头电影里的一些桥段,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出处。
《白头神探》第一部上映的时候,老尼头就已经62岁高龄了,前面不是说老尼头戏路宽嘛,人家年轻时其实并没有走谐星的路线,没想到这一转型,就再也扳不过来了,也证明了做正确的选择,什么时候都不会嫌晚。
除了《白头神探》,老尼头演过的喜剧电影还有很多,如果你也喜欢这种一本正经蛮不讲理风格的,推荐上网搜索去看。
因为大家对老尼头不熟悉,肯定也不知道,其实老尼头在2010年时已经驾鹤西去了。但他留下的快乐会永远伴随我们,感谢这位老艺术家,向天堂里的老艺术家致敬。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有声版影评点击此处
荒诞的神奇的一部片子。里面透露的智慧却着实不少,看完的感觉就象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完一集猫和老鼠一样豁然开朗。的确恶搞是需要创意的,别以为恶搞是不需要智商的,那周星星岂不成了芙蓉姐夫?要是都象某国产恶搞片一样粗俗,那你就搞恶了。
这片子不光是一些动作比较倒,一些台词也很冷,比如那句:我听不见,你说话的时候别开枪!倒是有几分英伦幽默的成分。
这片子最郁闷的地方就是最后的那个棒球了,相信一般国人都和我一样看不懂吧!上IMDB上一看,这段篇幅不小的棒球是笑倒了一批人的。唉。
乌干达的阿敏、利比亚的卡扎菲、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古巴的卡斯特罗、伊朗的霍梅尼……
开始里面的桥段,居然预言了以后的恐怖主义时代。
这个片子是88年吧。一些事情还没发生。苏联还存在。居然戈尔巴乔夫的胎记是个苏联的地图。结果老白把他抹去了,结果,89年,91年,一些事情就发生了,苏联也就消失了,戈尔巴乔夫也确实成了当时西方最受欢迎的铁幕国家领导人。
而那个阿拉伯打扮的(应该是映射霍梅尼)威胁,也让人联想起后来的911事件和至今的各种恐怖主义。
片子很精彩,但一个恶搞喜剧片居然有这么多预见性。难道编导是中情局的卧底?
另外很多恶搞手法,后来在香港喜剧片都有常见。
感谢新近的视频修复技术,以及日渐成为共识的并肆无忌惮的BT分享,一些欧美国家千禧年之前的老片子,得以在最近以高清的姿态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中供大家下载,而这部拍于1990年的《白头神探》就是其中之一。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影经历,因为改编自该剧,并以类似的方式进入华语喜剧世界的大量片段已经早为人熟悉,但原片,喜剧模仿的始祖,直到今天才有缘相见。
首先是喜剧人物形象的模仿,在TVB95年出品的《乐坛插班生》里面,就出现有梅小惠扮演的陆其濂找一位“私家侦探”白头神探来查对手的身世。
然后是喜剧道具的照搬,《白头神探》里面有一幕,白头神探被带进科学实验室,里面的科学家正在展现几项新的发明,其中之一是“瑞士军鞋”,一双外表与普通皮鞋无异的皮鞋,鞋底部分却可以整出诸如剪刀,指甲锉,水果刀等的工具,名符其实地把“瑞士军刀”移植到普通皮鞋里面,记忆力好的观众相信很快就会想到在那部辛辣讽刺时事的《国产凌凌漆》中那位来自中国大陆公安的阿漆也有同样类似的几双多功能皮鞋。如果说在《白头神探》中,“瑞士军鞋”的前半部分可伸出的小刀,在危险关头或可救命的话,那么在《国产凌凌漆》中,那双看起来是“皮鞋”,实际上是吹风筒;那个看起来是“吹风筒”,实际上是剃须刀的“装备”,就把武器的纯粹无用性,纯粹恶搞性,纯粹娱乐性发挥到极致,这可能也是后现代主义在具体应用中的消极方面,即制造了一个纯粹没有任何生活实际用途的东西,与现代性强调“有用”,强调功效来相对,但实际上只发挥让你发笑的作用。
紧接着上面镜头,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纽扣发射器,只要右手握紧左手的手腕,把纽扣对准敌人,按动机关,纽扣就会发射出一种迷药子弹,让敌人麻醉晕倒,在《白头神探》的几次实战里头,这种纽扣发射器,几乎每次都能命中敌人的颈部,然后敌人就乖乖地瘫软在地上,有一定观影经历的你,是否也能马上想起江户川柯南那个神奇的发射器手表,以及发明手表的科学家阿笠博士,还有那个很傻逼的每次被击中必乖乖瘫软在地的毛利小五郎呢?唯一的不同恐怕是发射器的位置从纽扣移到了手表。
最后是喜剧情节的变换型模仿,在92、93年上映的《精装追女仔1》里面,豆豆和蚊滋被淫贼兼富豪赵公子骗到豪宅中并灌以迷汤准备作恶,吴准少和交通灯等人前去营救,为混进豪宅,他们采用的是假扮浴室里面的石膏武士人像的办法,结果笑料百出。聪明的王晶导演,在此处使用了一招“人的物化”:即人看来像石膏像,但实际上是人,可以自由地活动,结果导致了用人的小便来替代原本应该从真石膏像中喷出的洗澡水,恶俗之极;然后又用了一招“He/She didn't know”:即剧中人最开始并没有察觉出各种蹊跷,甚至赵公子还惘然不知地享受那热辣辣的“洗澡水”,他不知道,但观众全知道,所以观众至少会会心一笑;而在《白头神探》里面,同样的情节发生了大转变,先是“物的人化”:白头神探因在大坏蛋家中意外地破坏大量珍贵财物并不慎纵火,要赶在即将进入家门的大坏蛋前逃跑,不得已只能逃出窗外,结果窗外却是一个接一个的裸体水泥武士像,因为要逃跑,白头神探恐怕会从高空坠下,不得不抓住那些裸体水泥武士像上的突起物,比方说男性的阳具,女性的乳房之类,这样尴尬的过程在喜剧当中必定要由一个与此过程毫无相关却又“He/She didn't know”的局外人来揭穿,观众的笑声来自于这位无辜的女性局外人看着一位恐怖的男性入侵者拿着一个巨型的水泥阳具从窗口冲进了她的房间的那一刻。她不知道,而观众全知道,所以我们开怀大笑。
其实,看看我行文的逻辑,或许大家可以明白我写作的心意,的确是要褒扬那些喜剧模仿段的等级高低,从人物形象的照搬,到道具的改用,到情节的变换式使用,从赤裸裸的毫无技术含量的抄袭,从在原有基础上的情节的改动和转换,这些模仿片段之间高低立判。当然,这样的评价,也只限于我的观影经历,甚至可以说《白头神探》或许也是模仿之前的某些作品,甚至可以把源头追到几十年前也是可能的,但在依据几组有限的电影时空数据资料,还是可以让我作出有限的解读。
假如有限的解读要继续下去,我就必须提出,即使是最后的那种喜剧情节的变换性改动,也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很多的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电影会出现模仿的现象,但我认为,喜剧电影中好的模仿,不应只局限于人物、道具、片段,甚至是情节的模仿,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结构性的模仿,一种内含于电影内部的基础模仿,即一种对“某种东西让我们乐意看完这部喜剧并持续地发笑”的模仿。
Rene Girard在写《替罪羊》时提出一个观点:西方社会从苏格拉底时期到苏联的古拉格群岛,都普遍存在着迫害现象,而这种迫害现象的背后实际是为了防止整个社会危机的爆发而利用的替罪羊机制,即通过一种“建设性的暴力”以取代其他暴力,以一人之死换得大家的性命。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存在的相似迫害机制。
那么在有关喜剧电影让人发笑的历史里面,是否也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种隐含的机制或结构,使我们自始至终地发笑,而不拘泥于某几个片段和道具呢(不少电影时常都有一两幕令人喷饭的镜头,比方说《赤壁》和《武侠》,但不能说它们就是喜剧)?我相信是有的,想想在看过的所有喜剧里面,是否有一种模式总是在不断重复呢?
一个毫不知情,既不威猛,也不机智,更不被社会主流重视的人物,误打误撞地卷入一宗坏蛋处心积虑,精心设计的巨型案件中,却依靠难以想象的好运,依仗各种意外、偶然和离奇的经历,以一种违反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合理的方式破案,最终在接受社会褒奖之余还扇了所谓的正常、合理、规矩一巴掌。然而,毫不例外地,这些外表夸张,经常犯傻的主人公却对爱情有着一种执着的非常主流特别主流的理解。
是否真有这种模式呢?我只想起了《白头神探》、《国产凌凌漆》、《喜剧之王》、《粉红豹》等……当然,肯定不止这一种喜剧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