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里森·福特,凯伦·阿兰,保罗·弗里曼,约翰·瑞斯-戴维斯 主演的电影《夺宝奇兵》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夺宝奇兵》来自于美国地区。
2、《夺宝奇兵》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81年在美国上映,《夺宝奇兵》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6650分,《夺宝奇兵》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夺宝奇兵》值得观看吗?
《夺宝奇兵》总评分665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动作片。
4、《夺宝奇兵》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夺宝奇兵》是1981-06-12上映的动作片,由影星哈里森·福特,凯伦·阿兰,保罗·弗里曼,约翰·瑞斯-戴维斯主演。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携幕后团队制作。
5、《夺宝奇兵》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作片电影《夺宝奇兵》是著名演员哈里森 代表作,《夺宝奇兵》免费完整版1981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夺宝奇兵电影,夺宝奇兵剧情:二战期间,希特勒在世界各地召集考古学家寻找“失落的约柜”——圣经中引导希伯来人与上帝交流的圣物,希特勒欲借其来护佑纳粹的战争 为了使希特勒的计划破灭,印第安纳琼斯博士(Harrison Ford饰)奔赴尼泊尔,一边奋力挖掘蛛丝马迹,一边还要与无孔不入的纳粹分子周旋。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异于常人的胆量及大无畏的勇气,琼斯终于在罗马找到了指示约柜位置的太阳手杖,继而发现了约柜。 就在大功告成之际,纳粹军却侵吞了胜利果实,还将琼斯等人留在了蛇穴里!但是无往不胜的琼斯总是有办法死里逃生,并狠狠地还以颜色!
不管是对于早于我出生的年代的电影,还是对于此类题材我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观看这部电影的。
关于电影制作方面,演技、特效、结构、音效等等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在那个年代有着这样的水平已经超过预期了。我就背景环境八一八我看法吧!
首先从这部电影的选材说起,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民众有90%以上是基督教徒,“约柜”是基督教的圣物,任何对基督教圣物提出不同见解的错误是非常致命的,所以说影片选择这个题材是非常冒险的。当然这也就决定了影片的特定的地点,特定的造型。
“约柜”是由摩西出埃及时在旷蛮之地西奈山(ps:黑客帝国中锡安隐喻此地)接受上帝的十戒法版,在上帝的指示下制作的约柜。希伯来人深信约柜是上帝全能的力量的象征,他们从它那里获得指导和智慧。同时,上帝的力量会通过约柜来显圣。圣经中诸多关于约柜的记载,几乎都将它描绘成战争的武器。在征服耶利哥一战中,希伯来人抬着约柜,吹响羊角,城墙即刻被吹倒,轻易地夺取了耶利哥。这样带着“约柜”的“功效”,也就决定了此电影发生的历史背景,法西斯寻找约柜的“含义”,想通过约柜的能力来得到战争的胜利。
约柜是以色列人的圣物,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触摸约柜。根据《圣经》记载,有人因为擅自触摸约柜而被雷击致死。就连看一眼都会被圣火焚烧,影片最后indy说:don't look.keep your eye shut!所以这就决定了最后的情节与特效该是什么样子的。
《圣经》中对约柜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引用一下)
(出 25:9 制造帐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样式。
出 25:10 “要用皂荚木作一柜,长二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半。
出 25:11 要里外包上精金,四围镶上金牙边。
出 25:12 也要铸四个金环,安在柜的四脚上,这边两环,那边两环。
出 25:13 要用皂荚木作两根杠,用金包裹。
出 25:14 要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以便抬柜。
出 25:15 这杠要常在柜的环内,不可抽出来。
出 25:16 必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
出 25:17 “要用精金作施恩座长二肘半,宽一肘半。
出 25:18 要用金子锤出两个基路伯(天使)来,安在施恩座的两头。
出 25:19 这头作一个基路伯,那头作一个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连一块,在施恩座的两头。
出 25:20 二基路伯要高张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脸对脸,朝着施恩座。
出 25:21 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又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
这就决定了电影中约柜必须按照此等制作“约柜”道具。
还有一点很多人认为影片中indy是在埃及发现的“约柜”,我想提出我的看法,有一种民间说法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据说,巴比伦入侵、掠夺圣殿时,约柜被事先偷运出耶路撒冷,由所罗门王的儿子麦勒尼科冒着生命危险安全转移。麦勒尼科带着约柜来到埃塞额比亚他的母亲示巴女王的故乡,并留在那里。
还有说当时巴比伦入侵耶路撒冷时当战利品了,这个说法靠不住,因为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大举进攻耶路撒冷,摧毁了圣殿,继而奴役希伯来人。不过,在圣经中列举的被巴比伦人带回本土的所有战利品中,并没有提到约柜,这个暗示表明,那时,约柜已经失踪了。(但是不是说不可能在战利品中找到线索)
电影中说埃及入侵耶路撒冷时从所罗门圣殿带走了“约柜。这一点我想提出我的看法:埃及入侵耶路撒冷是1000年前,在此之前约柜早就失踪了。以色列所罗门王的时代是没有那个势力能入侵到耶路撒冷的。所以说之前民间传说的那个故事比较可靠,可惜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采取这个故事。
呵呵,我只是提出我的观点,希望有人能够指正错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
1981年,惊叹于斯皮尔伯格的天才发挥,Harrison Ford的皮鞭,一个西部男人的情怀,都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
但,我想谈谈的是本电影的几处值得我效仿,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品味的画面:
1,琼斯博士和玛丽莲卡车抢回法柜之后,回到客栈(姑且这么称呼!),
玛丽莲:你和十年前不一样了。
琼斯博士:不是日子久了,而是阅历多了
-------
我不需要看护,我只想睡觉。
-------
琼斯博士指指手拐痛,玛丽莲吻了吻手拐;琼斯博士指指额头痛,玛丽莲吻了吻额头;琼斯博士指了指嘴唇痛,玛丽莲吻了上去。
毫无疑问,玛丽莲是个极其懂情的女人。
2,还是玛丽莲。
抢到法柜后,一直支持他们,帮助过他们许多的朋友撒拉,送别琼斯与玛丽莲
撒拉:还没走,我就开始想念你了。
------
玛丽莲走过来告别
“撒拉”,左脸颊一个吻,“这个给法耶”,右下巴一个吻,“这个给你的孩子”,嘴唇一个吻,“这个给你”。
一会儿,撒拉唱起了歌曲:英国的水手扬帆出海,像水鸟一样自由。敢情,这水手就是撒拉自己,水鸟就是撒拉的心情了;
而,还心情可以传递,撒拉走过去,吻了一个男的。大家在愉悦中笑开了。琼斯告别只一句“再见了我的朋友“,给了撒拉一个男人的告别;而玛丽莲,却吧更深的印记给了这个帮助过他们许多的朋友。
啊,玛丽莲,快乐的开源者。
很懂情,有没有?
事实上,我都想要一个这样的女人。
3,人物结束,二人走出大门。
石阶上:
玛丽莲:要不要喝一杯(事实上,玛丽莲喝酒很厉害,电影中开场就是她与一男的拼酒,最终轻松赢了一笔钱)
琼斯双手插裤包,外拐,玛丽莲便与她一起并肩走下石阶了。
我的视角,有些特别。不过,我相信,这是提高生活品味的不少建议。枯燥的生活多无味呀,新鲜的调味剂,应该是这样。
看电影,就是取得自己需要的。
1936年,Steven Rogers还没有接受血清实验变成超级战士,Oskar Schindler还是个势利的德国商人,但在美国南部已经有一位英雄人物冉冉升起。
Dr. "Indiana" Jones,一位勇敢而睿智的考古学家、大学教授,牛仔帽配长鞭是他的专属标志。而他的传说,则被拍成了电影,《夺宝奇兵》。
现在拿这部电影出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毫无感觉的商业大烂片。但从那个时代看来,《夺宝奇兵》的出现,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无数商业大片都会在历史浪潮中被湮没,但这个奠定当代冒险电影风格特点的系列不会,系列第一部《夺宝奇兵》更加不会。
而《夺宝奇兵》的经典,Dr. "Indiana" Jones也许只占三分之一不到。
一、编剧结构,高潮与反高潮
如果忽略当年粗糙的视效和略带尴尬的打斗动作,《夺宝奇兵》的剧情其实是非常有精彩而看头。
电影延续了斯皮尔伯格商业片的快节奏叙事风格,显然他把这种风格加入到动作冒险电影里非常合适,此后一大波的动作冒险,科幻冒险都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结构。当然这个经典的部分,编剧乔治·卢卡斯是有主要的功劳。
《古墓丽影》是一个盗墓类的典型例子,直到2015年的国产片《寻龙诀》也是类似的结构。甚至是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也有可能是采用这种夺宝类动作电影的架构。
《夺宝奇兵》的剧情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序幕,通常这里会让主角先小秀一段。
然后是才是故事开端,解释这部电影的人将会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以及宝物的一些传说。
接着就是发展,一些关键人物会破解一些关键的线索,然后各方准备夺取宝物。《夺宝奇兵》开发的先例就是,用动作来讲故事。
高潮部分,这里一般会发生大场面,电影制作的成本大部分会消耗在这里。
经过了最激烈的一场打斗过后,多数观众以为一切已经结束,《夺宝奇兵》却来了一次反高潮。
这样类似结构的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随便拿一部片子来类比,不如拿目前还没有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来比较,更加有趣。
这两部电影其实有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是有明确的主角,一个是"Indiana" Jones,一个是“阿灭”Thanos;其次是都有明确的宝物,一个是法柜,一个是无限宝石。
如果《复联3》按照《夺宝奇兵》的架构来写,那么故事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序幕,灭霸小秀一波,攻陷山达尔星,夺取力量宝石。
2.发展,纽约、瓦坎达、外太空(雷神与银河护卫队)三线叙事,无限宝石的用途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同时说明灭霸的真正目的,地球英雄的应对策略。用动作推动故事,这部分会有很多场打斗。
3.高潮,瓦坎达大战,或与泰坦星大战同时进行。宝石之争结果尘埃落定。
4.反高潮,如果不是泰坦星的战斗,那有一个可能是,是目前预告中从未出现过的画面。如何制造爽点?让观众看到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的,而且意想不到的。
5.以上纯属猜测。
就算以上全部猜错,《夺宝奇兵》还有一个经典之处,是非常值得罗素兄弟学习的,那就是对人物的塑造。
二、如何打造一个经典角色
Dr. "Indiana" Jones觉得是一个可以列入影史百大经典角色的人物。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都是功臣。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ndiana其实是来自乔治·卢卡斯爱犬的名字,Jones本来不叫Jones而是Smith,因为斯皮尔伯格的提议才变成了如今传奇的Indiana Jones。
而实际上,这位传奇角色在投胎转世之后,变成了《星球大战》里的Han Solo。
除了乔治·卢卡斯赋予了Jones博士勇敢、冷静这些主角设定,片名直接用主角名字这些因素之外,斯皮尔伯格如何表现他的酷也是十分重要的。
简单的办法就是来几手高难度动作,显然美国队长已经学会了这一点。
专业点的办法就是,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中近景镜头,力求让你“过目不忘”。
如果罗素兄弟学到了《夺宝奇兵》的精髓,要把灭霸塑造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从预告片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这样做了,灭霸出现的画面基本都是特写和中近景镜头。
只怕阿灭要像Dr.Jones那样耍酷,恐怕英雄们就要遭殃了。
三、电脑特效永不可比的实景拍摄
1981年的时候电脑特效还没有现在这么逼真和高品质,所以那时候导演只能通过实拍来完成脑袋里的奇思妙想。
斯皮尔伯格一个很牛逼的地方,就是他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把自己的想法拍摄出来。《大白鲨》和《侏罗纪公园》就是他实力的证明。
《夺宝奇兵》同样以巧妙的拍摄技巧,才让电影中的人完成了现实中难以做到的动作。而在第一部中,最难的应该是蜘蛛和蛇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演员来说。
为了力求逼真,斯皮尔伯格找来真的蜘蛛和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才完成了拍摄。饰演Jones小跟班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就试过被蜘蛛所支配的恐怖,可能这一幕他已经不需要什么演技了...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小跟班投胎转世成为章鱼博士之后,为这么讨厌蜘蛛侠了。
《夺宝奇兵》共耗去了大约一千八百万美元的制片成本,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真的就是几千万制作出来的,画质无比粗糙。
但那时候的一千万已经算是大制作了,而且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夺宝奇兵》也能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提名,并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等4个大奖。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夺宝奇兵》就相当于10年前《阿凡达》那样的存在。《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而《夺宝奇兵》开启了当代动作冒险电影的时代。
只是凡事总有两面性,这一类电影是多了非常多。但太多过于套路化和商业化的电影,却对好莱坞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夺宝奇兵》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助长爆米花电影的泛滥,许多青少年也更喜欢这种单纯刺激惊险的电影,像《教父》那样慢热的电影却越来越少。
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才更加具有传世的价值。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永世留名多过狂赚一笔美金呢?
我们都只是历史的过客。
——《夺宝奇兵》
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听惯了夺宝奇兵的名字,却始终没有看一下这三部片子?最近,把这三部片子搜罗过来,好好的看了一把。
Indy三部曲分成《Raiders of the Lost Ark》(法柜奇兵), (魔域骑兵),(圣战奇兵)三步,都由斯皮尔伯格导演,Harrison Ford主演。
而主人公Indiana Jones是除了007之外,几乎让每个影迷都能够记住并赞誉的名字。在Friends中,Ross介绍自己是个考古学博士时,商店营业小姐就flatter他说:Oh, Indiana Jones!于是,Ross很开心的不好意思的笑了。
和007不同的是,Indy从来不牵涉到国家情报工作,只是在一个个传说中出没,他有勇有学识有着“知识分子的良知”,拯救各种奇宝(第二部:temple of doom似乎有点背离了夺宝的主线)。而007则在太多的美女、阴谋、香车中穿梭,太过霸气和不可一世,Indy更平和传奇。当然,不得不说的事,由Harrison Ford扮演的Indy的“美色”是绝对可以让男人,女人,任何人倾倒,并且不可超越。即使在Harrison年老至今,也无法让别人来替代他沉着冷静的男子气息。而这个越老越魅力逼人口音低沉的男子,是可以让影迷永远都不失望的。
这三步拍与81年-87年的片子,在过了20多年后看来依然充满了挑战,甚至可以看到众多的电影的打斗、搞笑片断摸不去夺宝的映迹。而为了塑造30年代的感觉,摄制组在小开罗、威尼斯拍摄时拔去了几百架的天线,拍摄恐怖场景时从欧洲搜罗了7000多条各种蛇类、集集了数以万计的爬虫、甚至饲养了几千只的老鼠,以制造各种惊人效果的场面,无论对于摄制组还是演员都是极大的考验和突破。
片中充满了各种类型的打斗和追逐场面,只要是当时人们可以用的交通工具,基本都被用来追逐了一番,但是丝毫没有让人厌倦的感觉。
据说,夺宝是冒险片的鼻祖,我想这样的赞誉不足为过。如果有一部片子在20多年以后让看过各种高科技的片子的人们依然看的沉醉,这样的片子是绝对可以称作经典的。
对于打斗片,或许难以挖入到人们深层的情绪中。男人喜欢的东西和女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比较单纯的来沉入和玩耍,很纯粹的投入到视觉的盛筵中,夺宝也正是如此。难得的是,作为三部曲,这3部片子都旗鼓相当,除了第二部temple of doom有点灰暗之外。今年将放映的夺宝奇兵的第四部,不知道事隔20年之后,是把他推向更高的高度,还是将前三部堆筑的荣誉颠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夺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鬼吹灯》的故事。而鬼吹灯的精彩情节是绝对可以和夺宝媲美的,似乎《鬼吹灯》也被改拍成电影,但是,是否能够那么恰到好处的在宽荧幕上表现呢?实在是个疑问。
以下是在《看电影》看到的资料,转载。
1973年,乔治·卢卡斯因拍摄了《美国风情画》而小有名气,但这位最早的Geek,在内心里早已有了一些更疯狂的点子,《星球大战》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则是关于冒险考古的疯狂。两年后,在一场饭局上,卢卡斯与另一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菲利普·考夫曼谈及儿时所看的雷电华动作冒险片,相见恨晚,百感交集。卢卡斯拿出《夺宝奇兵》的故事与之讨论,并将男主角定名为印第安纳·史密斯(印第安纳是卢卡斯家爱斯基摩犬的名字。)卢卡斯因《星球大战》公务繁忙,遂邀请考夫曼担任导演,但考夫曼却因需要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撰写《西部执法者》的剧本而婉言谢绝。1977年,《星球大战》的成功让卢卡斯成为好莱坞新的权势巨头。卢卡斯也去夏威夷给自己放了个假。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老朋友——斯皮尔伯格。当时的斯皮尔伯格已拍摄了《第三类接触》。在夏威夷的日光下,斯皮尔伯格说了最近想执导《007》却遭闭门羹的情况,卢卡斯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计划。斯皮尔伯格当时就被镇住了,却自觉无法完成,只建议卢卡斯自己将其拍出来,卢卡斯却说:“我要退休了,如果你想拍,它就是你的了。”随后,卢卡斯将剧本交予《帝国反击战》的编剧劳伦斯·卡斯丹打磨,并最终和斯皮尔伯格三个进行了讨论。最终,斯皮尔伯格将主角的姓由史密斯改成琼斯,我们熟悉的夺宝博士以及一个延续20多年的系列,也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