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魄

夺魄

946

    4.0

    播放列表

     正序

    常见问题

    1、Daniel,Schlachet,克雷格·切斯特,Ron,Vawter 主演的电影《夺魄》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夺魄》来自于美国地区。

    2、《夺魄》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92年在美国上映,《夺魄》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784分,《夺魄》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夺魄》值得观看吗?

    《夺魄》总评分3784。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夺魄》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夺魄》是1992-02-19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Daniel,Schlachet,克雷格·切斯特,Ron,Vawter主演。由导演汤姆·卡林携幕后团队制作。

    5、《夺魄》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夺魄》是著名演员Dan 代表作,《夺魄》免费完整版1992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夺魄电影,夺魄剧情:这部讲述一对同性恋人绑架撕票的阴冷电影夺的了柏林电影节的卡里加利奖和特迪奖,成为九十年代初"新酷儿电影"(New Queer Cinema,主角都是同性情人)的代表作.  其导演汤姆.凯林 (Tom Kalin),是两个爱滋病预防组织的资深会员,其作品有三条雷打不动的元素:同性恋,谋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导演2007年新作便是话题十足的<欲孽迷宫>(Savage Grace),又名<野蛮的优雅>,讲的就是发生于1972年11月11日的伦敦同志弑母案.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Daniel
    • Schlachet
    • 克雷格·切斯特
    • Ron
    • Vawter

    用户评论

    • Jensen

        仔细一想,影片不可谓不大胆,聪明的利奥波特与天性想做坏事的LR,利奥波特用出卖LR“胁迫”他上床,做当时极其背德的性爱,LR用性爱“胁迫”利奥波特与他同谋做坏事,两人成双入队,亲密无间,几次亲吻都无比甜蜜,却对“胁迫”性爱只口不提。影片从被抓到法院的部分是出乎意料的:开始利奥波特希望独自顶罪而LR没有丝毫犹豫就全推给利奥波特,也看出了两人的爱的脆弱与坚持;对峙时见到LR虚伪后利奥波特的反悔;精神病医生的出现解释了前面利奥波特的幻象,也使得影片脱出前面类型片的限制,有了更多的历史现实意义。监狱里利奥波特的干吼撕心裂肺,所有情感终于爆发,原来自始至终他都是爱着LR的。n  遗憾是两人在法庭上的戏份太少,那种经过背叛伤害的爱完全没有踪影,面对各种辩护审问也没多少反应也没有任何互动,两人只是静静坐着。以及还以为监狱里利奥波特会利用头脑把凶手害死(爽文看多了吗?)为LR报仇呢。

    • Jensen

      4.5星。后海斯法典时代的Loeb & Leopold案,二人神秘的复杂的关系终得以在主流电影中展示。如果说Richard Loeb痴迷犯罪已是逾越伦常,Nathan Leopold的性癖好则将这桩共同犯罪推及至爱欲和美学的诡谲之境。电影的一些部分我尤其喜欢,毁尸灭迹的几段所充斥的vulnerability, sensuality & sensibility,在其他故事中几乎无法得见。

      不论是现实中还是电影改编里,二人之间都存在一段基于Leopold想象的king/slave relationship 。但电影似乎有误(与现实相左)?约16分半开始,Leopold的幻想及他向精神病医生的讲述 I dreamed I was an Egyptian king, and Dickie(注:私下对Loeb的称呼) was my slave boy.……He then purchased Richard Loeb as his slave.(来源:Swoon (1992) Movie Script | Subs like Script)电影中Leopold是king,Loeb是slave

      公开渠道不止一处能找到的信息却显示,(暂举一例)Nathan Leopold's main fantasy was a king-and-slave relationship. He preferred to be the slave who could save the life of the king, then refuse the reward of freedom. Richard Loeb was his king. He had been in love with Loeb since they were 15 and 14 years old. "I felt myself less than the dust beneath his feet," Leopold had told the psychiatrists. "I'm jealous of the food and drink he takes because I cannot come as close to him as does his food and drink."(来源:Leopold and Loeb Trial: 1924 | Encyclopedia.com)现实案件中Loeb是king,Leopold是slave,这与电影前半段所描绘Leopold被迫使加入Loeb的犯罪计划是一致的。

      以上如确是错误,已影响了我对故事的理解(不如说正是对故事的不连贯感到高度不解,才会去核实这个点),将Loeb对照为Venus in Furs的masochism美则美矣,却是误读;如特意改编将二人角色对调,则看不出编剧意欲何为。IMDB上介绍电影拍摄仅用时14天,匆忙排期之下方方面面之间确需要有所取舍?作为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除了风格化的摄影,现实和作品的严谨对照及适度改编,也该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美学啊。

    • Jensen

      文/ 康康

      真实的利奥珀德和勒布
      真实的利奥珀德和勒布

      在1924年,时年十八的贵族小内森·弗兰登特尔·利奥波德和十九岁的贵族理查德·阿尔伯特·勒布凶残地勒死了一个孩子,仅仅是为了找点乐子。被捕后,没有一个人表示出悔过的意思;两人不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放阙词,勒布还向他的爱人利奥波德表白:“杀了那孩子(Bobby Franks),就便是灵肉合一了。”利奥波德有着漂亮的大下巴,勒布玉树临风又能写诗,芝加哥大学学习,这两名壕气的年轻人显然如果按照既定的轨道发展,必是前途似锦的;可惜他们爱好过于变态。这件案子震惊了全美以至于很多年之后,希区柯克(对,那个希区柯克)把它改编成了电影,命名夺命索(The Rope),但因为种种政策原因,故事被磨平了棱角,呈现上来的只是一部室友藏尸的实验电影,反响平平;又过了很多年,一位从新酷儿浪潮中崛起的导演汤姆·卡林还原了整个事情的原貌,拍成了电影夺魄(Swoon)。它无疑是一位美人儿,美得不像一个惨剧。
      如果当年摄影师没有得一两个奖的话,估计可能我可能会拿我的压岁钱镀几个奖杯出来。夺魄的画面是惊艳的,就拿开头的那个能撩起基佬观众鼻血的场景说吧,可真是把我两眼紧紧地黏在了屏幕上:暖洋洋的午后,蓝天白云的(灰天白云的,黑白电影),一簇簇翩翩公子哥喝着小酒儿,穿着金缕裙,品着爵士;估计观众正看的高潮呢,导演使出一记老拳,教这些贵族学生一边换回正装(好吧,又高潮了)一边还把灰天白云给拆了——原来就是块幕板。这甚至连室外也不是,而是在某个空荡荡的大库房里。瞧,这似乎在给观众一个暗示,即接下来的那些纸醉金迷都是假的,也可能是那位先生做出的一个梦,俗话说,浮生若梦,但做梦的最好不是弗洛伊德老爷子。
         新酷儿浪潮在90年代造就了一大批小波浪,如处于对艾滋病的恐惧,一类叫AIDs Film(直译就是叫艾滋病电影)的电影从中异军突起。AIDs Films歌颂身体抵抗艾滋病病的一个过程,我们都知道,这种该死的反转录病毒可以让人身体里的好细胞跟自己干架;这种电影就是在彰显一种打败艾滋病的决心——我们是需要这种力量的,因为仅仅一届参展New York Lesbian and Gay Experiemtal Festival(纽约同志实验电影艺术节)的艺术家就有十五位因为感染艾滋病死亡。而被酷儿们加冕的Derek Jarman同志,也是身患此种恶疾,饱受肺结核和眼盲的困扰。AIDs Films亦旨在纠正人民心中对感染者,尤其是其中同性恋人群的印象,力求得到另外那98.5%人口的同情、尊重与帮助。AIDs Films通常是得了怀旧病的,因此特别容易得到感染人群(受众)的共鸣,艾滋病是坏的,死亡的,那些回不来的老时光是好的,鲜活的;美的让人想一把紧紧抱着。
      原来是嫉妒它的美貌,的确,和那些典型的艾滋/新酷儿电影来说,它太被精心雕琢了,叙事也太梦幻了,连它的老哥哥夺命索都不敢睁大眼睛直视它的金光。
      可是,从这些AIDs Films和新酷儿电影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些难看的角落。我知道影评人把这些项目捧得很高,把像是主流的那些同性恋电影如莫里斯(Maurice)和断背山(The Brokeback Mountain)踏到尘土里还要吐口唾沫,说他们都是直男癌啊,blahblah,但我还是没忍住听他们的话,脸上带着感动掉下来的水,给了各五颗星星。
      我以前也经常为那些可怜的同妻们暗暗骂句他娘;也会因为一部电影可以事无巨细地给基佬们的银色体重秤好几个特写——好吧,我们知道利奥波德比他“宝贝儿”(利奥波德在私下叫勒布babe,宝贝儿)重十几公斤但还是个受了——但谁来帮帮那些镜头外的人呢?可怜的小波比,他的家人从头到尾也没出现过。诚然,我认为AIDs Film是一种视野,是感染人群的呐喊,是应该受到支持和尊重的。电影就像一只万花筒,图像有千千万,但在眼睛里,都应是美的。
      回到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场景并不是法庭那张莹白色的大床,而是在后期他们进了监狱,内森·利奥波德被刺死之后;他的宝贝儿把他的名字首字母烙在了胳膊上,用一根不知谁吸过还红着的香烟——在这个可以在微博上因为失恋直播自杀的年代,似乎给DIY个新纹身太老土了,可是它就是那么的罗曼蒂克啊,烫的屏幕下的人皮都为之发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