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正民,刘秀珍,村里 主演的电影《渭水新歌》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渭水新歌》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渭水新歌》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7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渭水新歌》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296分,《渭水新歌》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渭水新歌》值得观看吗?
《渭水新歌》总评分4296。月点击量223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渭水新歌》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渭水新歌》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侯正民,刘秀珍,村里主演。由导演刘斌携幕后团队制作。
5、《渭水新歌》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渭水新歌》是著名演员侯正民 代表作,《渭水新歌》免费完整版1977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渭水新歌电影,渭水新歌剧情:《渭水新歌》是由刘斌 执导的剧情片,侯正民 、刘秀珍、村里参与演出
《渭水新歌》这部学大寨电影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76年10月摄制完成,讲述了1973年在“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中,刘家桥大队的年轻支书刘东海率领九个生产队的劳力投入改河造地的水利工程。然而正当工程热火朝天之际,第四生产队的许多劳力却被队长刘天印抽走搞副业挣外快。刘东海来到四队蹲点调查,对重副轻农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进行了批判教育,揪出了暗藏的阶级敌人,使全队上下统一了认识,“学大寨”运动和水利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影片拍摄时已临近文革尾声,尽管在艺术上乏善可陈,但对学大寨运动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逻辑却有比较深刻的体现。大寨经验的核心之一是充分发挥集体劳动的优势,集中力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而这必然要求资源和劳力上最大限度的统一集中调配,以及分配上的相对均平。而在当时未被完全禁止,作为集体经济补充的个体经济行为(如自留地、农村集贸)和以副业之名存在的多种个体或小集体经营活动,对于强调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大寨模式都有一定的颠覆破坏性。
比如在影片中,四队不但搞副业捞石料赚钱,还在计工分上向副业倾斜,甚至对外出打工规定了高比例的个人提成,这样一来,许多人便无心从事集体的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有人甚至发展到提出不同样分成就罢工的威胁。四队这样只顾自己挣钱,其他生产队看在眼里,会觉得自己辛苦搞水利是为全大队利益,而四队的收入却只归小集体,长此以往,集体人心必然涣散。正因如此,在学大寨运动中有一句著名口号:“不堵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即是用“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的政治正确,尽可能将危及集体劳作、资源统一调配的个体性和带有市场自发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哪怕是以小集体为单位)压低到最小程度。而在现实当中,农村中主张个体经营活动最积极、最有办法的往往是过去有一定经济地位和经营头脑的人,他们从个体或小集体的经营活动当中往往获利最多,甚至存在化公为私的机会。这也是片中主人公深挖”阶级斗争根源“的原因所在,不制止这些个人的经营获利行为,确实就会影响大寨式的集体劳动。尽管在当时全国学大寨的特定环境下,大搞”阶级斗争“有其自身的必然逻辑,然而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必然难以长久,也难以在大多数集体建设本就搞得不那么好的地方长期坚持。但是,大寨式的集体观念、奉献精神、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经验,直到今天的中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有其重要价值,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本片的主创阵容亮点不多,值得一提的倒是编剧的名字,他就是后来创作了小说《白鹿原》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西大作家陈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