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图

忠烈图

182

    6.0

    • 主演:徐枫白鹰乔宏韩英杰洪金宝

    播放列表

     正序

    常见问题

    1、徐枫,白鹰,乔宏,韩英杰,洪金宝 主演的电影《忠烈图》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忠烈图》来自于香港地区。

    2、《忠烈图》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75年在香港上映,《忠烈图》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092分,《忠烈图》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忠烈图》值得观看吗?

    《忠烈图》总评分1092。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动作片。

    4、《忠烈图》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忠烈图》是1975-02-19上映的动作片,由影星徐枫,白鹰,乔宏,韩英杰,洪金宝主演。由导演胡金铨携幕后团队制作。

    5、《忠烈图》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作片电影《忠烈图》是著名演员徐枫, 代表作,《忠烈图》免费完整版1975年在香港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忠烈图电影,忠烈图剧情:在胡金铨的年表中,《忠烈图》似乎恰成分水岭,此后他对影片中武打场面的经营渐渐递减,开始强调更多形而上的思维本片描述明朝一群忠义侠士,抵御倭寇入侵的故事,最精彩处在于胡导大量以「棋盘」布阵的创意,藉以比喻敌我双方的对峙。除了徐枫、白鹰等班底,片中还能看到洪金宝、元彪、元华这些后来的武打明星的年轻模样。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徐枫
    • 白鹰
    • 乔宏
    • 韩英杰
    • 洪金宝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我经常在电视机上翻一些奇怪的片子,很多片子都是奇门冷片,号称“闷片雷达”。有些时候运气好,看到一些我觉得很棒的冷门片子,比如《黑处有什么》(改天还是写一下,难得的国产好片,值得看)。有时候运气不好,电影闷到我这种闷片大王都要卸甲归田。不过昨天运气不错,白天去参加一个活动骗吃骗喝拿红包,晚上看了这部胡金铨的《忠烈图》。

      故事很清晰,是明朝海边倭寇作乱的故事。剧情也很紧凑,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用明确的一群人对阵另一群人。明朝朝廷上的斗争与海边的战斗之间,虽然也间有涉猎,例如整个国家吏治败坏,老百姓也知道,而且奸细已经发展到地方大员的内部,但都是点到为止。精力很清晰很明确的安排在双方的智力和武力的比拼,以及其中的美感营造上。

      开头一段茶铺中的打斗,虚实结合,茶铺中的席子、开水、饭桌等充分利用,用最自然的场景,仿佛功夫到了一定境界,随手都是兵器,所谓飞叶杀人,是一种日常生活之平淡自然和杀戮格斗之残酷血腥相对照、融合的美学格式。我不是专研电影专业的,不清楚这种美学类型是不是胡金铨独创,只是觉得后来诸多类似场景都难以有这样的美。

      以笛声作为暗哨或吸引敌人注意的陷阱很容易理解,但像《忠烈图》中的小胖子尅用笛声传达出清晰的敌人方位和数量,完全是美学上的表达。海边被围攻一节,以围棋的气定神闲、笛声的轻重缓急、逐渐围上来的人数远远超过俞大猷等人的倭寇,观者如我一边着急和好奇他们如何突围,一边被胡金铨以围棋布阵的奇思妙想折服,大概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有这样的脑洞,也只有胡金铨才能想出这样的美学意义上的场面。而这一切都是在电影故事本身叙事需要的快节奏转换中自然而然完成的,丝毫没有此后如果有导演想到一个奇妙的场景而再三渲染强调的刻意。

      岛上伍继园夫妇的武功展示,也是层层递进,叹为观止。最为难得的是,伍继园夫妇的上述武功展示并非溢出剧情需要而成为表现性的花拳绣腿,而是完全服务于剧情需要,伍继园夫妇也有类似戏剧亮相的特色镜头,但都极为含蓄,与伍继园本身在岛上所表现的气定神闲完全吻合。乃至吹笛子的小胖子要学武功时遭遇倭寇攻击而定住这样的忍俊不禁,也反面衬托出伍继园个人的白衣胜雪,儒雅散淡。而在后世电影中没有爱情好像根本无法拍电影的衬托下,伍继园夫妇二人不仅武功样貌都极为出众,而且伉俪情深,又牵涉少数民族和汉人的复杂关系,《忠烈图》完全没有在这些枝节上做文章,甚至连最后合攻日本倭寇头目中也甚少设计爱情的桥段,一切都以讲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真的是把不枝不蔓做到了极致。

      在这样一部剧情紧凑的戏中,场景之美以极少的篇幅呈现出特别的海岛美学场景,不仅有乱石、竹林,还有海上碧蓝的海面、小船在海上颠簸以进、剧中人长袍肃立船头、海边奇异的山石海浪景观,不抢戏,但却在交代剧情和发生故事的场域之外传达了完整的场景之美。

      最值得一提的还有一部电影的容量中,人物塑造的成功。最成功的当然是俞大猷和伍继园。其中伍继园大概开了后世翩翩佳公子的先河,但这时的翩翩佳公子更多还是一个武林中人,以武功为核心,以风度和样貌为余事,不像后代的武侠片,好像武功已经成为次要,而武林也成了一个拼颜值的地方(起码从镜头对主人公相貌的极端强调可以看出)。俞大猷的扮演者乔宏,把一个胸有谋略而又熟悉官场懂得机变隐忍的成熟男人的形象,从身体、语态、表情表达得淋淋尽致,其最不可到之处在于:不论是胡金铨还是乔宏,都没有以表演溢出对剧情和人物性格塑造的核心聚焦,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论断(说你们两个都有道理那一段台词简直无敌),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没有炫技,没有夸张,没有任何私心,没有拖泥带水,干净利索。毫不夸张地说,乔宏凭《忠烈图》中俞大猷的扮演功力足以得到任何一个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

      在现在烂片横行的时代,耗资甚巨的精致镜头以慢镜头强做深情实则空洞乏味,而好好讲故事已经成为奢望,在这个时候看到《忠烈图》,不得不叹为观止。那,我们的要求是好好讲故事?或者我们的要求也有问题,因为人类进入现代性社会之后,一切样态都有现代性的要求。对绘画来说是回到平面性,对音乐来说是去掉文学性,对电影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的要求呢?或者胡金铨所处的时代恰如荷马在荷马史诗的时代,电影尚处于幼年时期,一切浑然天成,而现代,我们既不能回到那个浑然天成的年代,又没有找到现代性的突围之路,所以现代性危机之下只看到了电影作为现代性危机的表征来撕裂本意求安慰和安顿的人,而没有看到其任何对现代性危机下的分化所作出的和解、缓和、麻醉、开放、安顿的可能,大概这才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烂片(好莱坞也有烂片)以及我们对烂片产生愤怒的原因。

    • Jensen

      上周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种子,下了《忠烈图》和《迎春阁之风波》。趁着周末清闲,赶快看了《忠烈图》,也算一了多年的心愿了。

       

      可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吧,看完后总是觉得略略有些失望。后来上网稍稍翻了一下大致的拍摄背景,方知1974年该片摄制时正好遇上全球华人保钓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原来对面的中华民国和海外华侨们已经早于天朝那么久开始保钓啦,当时我们这边还在那场运动当中呢,汗一个!),方才稍感释怀。

      说起失望,是因为片中俞大猷所请的几位高手太过强大,仅凭数人之力就踏平了一整股倭寇,尤其是伍继园,几乎可用高大全来形容。自然,若将此片放在为政治服务的范畴内来讨论,对于主要人物的描写也容易理解。但是怎么说在最后探明倭寇巢穴后进行决战剿灭的时候,一点官兵大部队的影子都看不到,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吧。而伍继园在之前的剧情中被刻画地nb异常,最后却只能和倭寇首领博多津同归(而且是3对1),也有点衔接上的不流畅。好在与很多别的抗日题材影片相比,《忠烈图》中的倭寇形象倒也并不算猥琐,勉强能自圆其说吧。博多津的扮演者是年轻时的洪金宝,比现在苗条n圈,倒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拍摄上承继了胡金铨一贯的剪辑技法,空间的转换,人物的运动,武大的动作切换都非常流畅。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手里这个105分钟的版本只是一个精简版,因为有很多地方画面的跳跃比较牵强。

       

      俞大猷可算是戚继光之前御倭最为成功的明代将领了。当然此人在真实历史上属于那种仕途走的很不顺的人,曾经有打了胜仗还被降职的遭遇。当然,真正的栋梁从来都是诞生于这种基层干部当中的,不仅是抗倭,还有对于水师建设的一些很好的规划,只可惜世间事相比棋盘上的纵横总是要复杂许多,时不我与的悲鸣历朝历代都是层出不穷的。

       

      对于围棋的意象应用可说是本片的神来之笔。在影片中,导演安排俞大猷以棋盘为指挥台,以黑白棋子的运动来做指挥口令,可说是绝妙的设计。为了配合这一创意,影片中敌我双方的服饰也做了相应配合,明方皆着黑衣,而倭人则尽数白衣登场。主要的打斗仍然发生在林中,却和《侠女》中的设定迥异,决不会给人以重复的感觉。

       

      乔宏饰演的俞大猷,内敛,持重,胸中自有十万兵,完全符合历史上对他“学深于易,而精于兵”的评价。而最出彩的则要算是白鹰和徐枫饰演的伍继园夫妇。徐枫在此片中一改在其他影片中的汉人装束,代之以一身苗装,英武之气,直逼人眼。白鹰扮演的伍继园则汇集了导演对于牛人的所有定义,潇洒倜傥而又深藏不露,沉稳谦逊但又不怒自威。印象最深的一幕倒不是他的武功,而是当那个有勇无谋的官军将领大叫“何人如此猖狂”时的那声镇定而坚毅的回答,“大明百姓!” 够坦荡,够自信!对于这样一个近乎于完人的大侠,导演最后为了呼应影片名称(用英文名The Valiant Ones理解会更加容易),却只能让其在救妻时遭暗算,最后与博多津同归于尽的手法收场,不能不让人感叹,荧幕上的形象虽然看的很解气,但是要想恢复过往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豪气,还只能更多地存在于幻想中吧!白鹰之前还在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中扮演了最后的东厂boss曹少钦,可说是正角反角都相当见功力。其余如韩英杰和袁小田扮演的两个中国匪首,胡金铨御用的那个胖子,以及识大体,讲大义的浙江巡抚(实在可惜,我至今仍不知道这些演员的名字),都是很出彩的。所以,这才依然是一部标准的胡金铨电影。因为,胡金铨电影里的所有角色,都是精挑细选,且非常适合的。即便到了最后那部已经才思用尽的《阴阳法王》中,亦复如是!

      也正因为此,虽然《忠烈图》在我看来仍不免瑜中带瑕,却仍然瑕不掩瑜,成色十足!

      2008-03

    • Jensen

      大概所有人看到片名叫《忠烈图》,讲了明朝抗倭寇的故事,就不想看这个电影了。这片子没有获任何奖、任何提名,洪金宝、元家班在其中的演出被人遗忘,连写胡金铨影评的人也经常绕过这个片子,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仅以动作戏而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华语电影。也必须佩服,胡金铨无论拍什么都能成为高山仰止。

      棋局布阵。这场戏从林中寂静开始,逐渐加入笛子和空鼓,紧张感越来越浓。棋局布阵,不只是给片中人看形势兵法,也是给观众空间感、表现合围之势(白子越来越多的时候手心真是捏了把汗!)。之后打戏开始,依赖棋局表现的空间感而有条不紊,每个人物都有交待。伍继园儒服白衣,未见拔刀,穿梭于乱兵之中,是片中第一次表现他的身手。胡金铨的打戏中,飞刀、飞镖、箭等远程武器相当重要(《忠烈图》结局的树林对战,双方都安排了狙击手),偷袭从来先放冷箭。现在的电影中,偷袭前先举个刀瞎嚷嚷,唯恐对方不知道,让人吐血。滕盾的运用也符合抗倭的历史记载。

      敌营试招。这场戏秉承了胡金铨一贯的打前先试虚实风格,从《大醉侠》《龙门客栈》的客栈试招戏发展而来,但完全没有了前两者的囧点。和结局的决战相比,这段戏的节奏清晰,更能看清动作是怎么出来的。伍继园娴洒自如,令人折服。

      悬崖决战。这段近5分钟的打戏张弛有度,却一直充满了窒息感。镜头快碎,远近移景交替,却丝毫不觉凌乱,空间感依然清晰。剑道与刀法的决战,刀刀硬朗,不负“忠烈”之名。洪金宝兔起鹘落,延续了《侠女》的知名镜头。

      这片子对“大义”的讲述,在我看过的动作片中也为最。华语动作片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打满人,打洋人,和打仇人。胡金铨的电影里却总有些家国情怀,《大醉侠》是拘捕恶贯满盈的朝廷钦犯,《龙门客栈》《侠女》《迎春阁风波》是保护忠良之后兼/或和邪恶势力斗争,《忠烈图》虽然是抗倭,却远不止打东洋人那么简单。“忠烈”的“忠”是赴国难,和忠于朝廷没有关系。影片先用旁白和隐笔讲述倭寇的暴行,之后倭寇吃了一记败仗,就去屠戮渔村,没留一个活口,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经常发生的事情,不知明朝是否也是如此。明朝官场的腐败无能,乃至里通外贼,电影也没有讳笔。结局决战,官兵已成合围之势,将军却按兵不动,只有几个草莽英雄捐躯国难,令人扼腕。义士新冢,也只是除掉了一小股倭寇势力,倭患直至明末也没有解决。历史上中日之间的较量,有多少次如此!电影开篇摄制了一段嘉靖皇帝,又隐隐然有一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胡金铨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抗战片《大地儿女》。《忠烈图》里决战前夕,排兵布阵时配乐中管乐的应用(还有地雷战情节!),和老年间大陆抗战题材影片颇有相通之处。想来这是两岸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忠烈图》的拍摄背景,是1974年全球华人保钓。如今承平日久,我辈读书人,忠烈之心不敢或忘。

      《忠烈图》中的侠,亦臻极致。《龙门客栈》中萧少兹和于谦无亲无故,只因爱护忠良之后,就能舍身相救,后来《新龙门客栈》和《龙门飞甲》都不敢这么拍。《忠烈图》中伍继园是“大明朝的老百姓”,按说天下兴亡有肉食者先顶着,可伍继园就能把自己和老婆的命搭进去。《忠烈图》之后,胡金铨也不再拍侠了。

      《忠烈图》也可见胡金铨对儒的执着。胡金铨的书生情结有目共睹,连《大轮回》里的锦衣卫头子一出场也手不释卷,还是“江南大儒”的弟子。伍继园曾落草为寇,老婆还是苗人(这算是统一战线么-徐枫在片子里似乎从始至终没有一句台词?),然而怎么也看不出草莽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伍继园曾是读书人,他却始终身着儒服。结局剑道与刀法的对决,从着装上说是浪人与儒生的对决。从《龙门客栈》开始,胡金铨电影里的主角打架没有穿短打的(《大醉侠》的主角是花子,金燕子的外衣被玉面虎扒了)。——黄飞鸿和李慕白也穿白衣长衫,然而气定神闲的气场又不及伍继园的万一。

      最后还是说回动作戏上来。练过几天的人,看吊钢丝和花拳绣腿都接受不能,《龙门客栈》的动作太僵硬,《忠烈图》看着确实顺眼。也难怪胡金铨此后的动作戏越来越少了。从《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到《忠烈图》,胡金铨用了不到十年。四十年后的我们在拍什么看什么?可惜这么好的片子,现在只有录像带画质。《忠烈图》硬朗凌厉的打戏,渣画质在电脑上看依然让人窒息。在大银幕上看该是什么效果?这片子就该修复画质放映一百遍啊一百遍!

    • Jensen

      恭喜香港電影資料館成立20週年,過去廿年修復了十一部電影,在世界上搜索華語電影的下落,為文化保育與傳承出一分餘力。在這個世道舊物與現代人的價值觀存有分歧與偏見下,只有默默去做方顯得珍貴,亦讓我們體會「珍惜香港」的意思。很感恩的是我輩的成長途中接觸電視節目,從小到大就看著那些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明星拍戲拍劇,感到份外親切。縱然昔日的電影明星在電視劇只是做綠葉角色,而他們也曾經擁有輝煌而令人深刻的成就。看舊電影令人回味過去香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情愫,再看看新一代有那點兒覺得新不如舊,人情如是,連香港也沉淪,美學亦崩壞。近幾年看著有些八九十後開始聊舊事物,千禧後為張國榮籌辦紀念展,香港人也希望有新的文藝復興,重振香港的光輝。電影知識,文化素養都需要長時間積累,好的事物會讓你當頭棒喝,提示你要天天向上,要支持香港電影不需要拔苗助長,亦不用吹牛。看胡金銓的《忠烈圖》(1975)足以令內心充滿著膨拜的尖叫聲,更叫人感受到英雄氣慨,凜凜正氣。過去資料館放映過館方修復的版本,放映次數以隔年來計,這次的數碼4K修復機會難得,實在是圓滿。同場看到在電視裡看到的劉江先生,銀幕上年輕的樣貌跟現在年暮的樣子形成很大對比。奈何因為疫情與官僚而不能向他拍掌致敬,是一個遺憾。在這個時代看《忠烈圖》不但不過時,更見電影的歷久常新。

      NEVER IS TOO LATE 姗姗來遲

      對個人而言看這部電影是開啟了一個大千世界,活了一定的年歲到中年才感受到武俠片是如此打得爽快,刀槍劍影,呯呤棚呤的聲音此起彼落,實在痛快。看罷內心是激動,難道這是「男人的浪漫」?另一方面是有很多慨嘆,一方面香港的武俠片悄悄地式微,現在的古裝武俠片都要跟內地合拍,而真正有能力拍師承大師的導演只有徐克一人,武俠片不是隨手可拍的片種,一方面要有龍虎武師,也要有對江湖的想像力。現在的古裝奇幻電影偏向玩特技,玩化妝,外在的元素,單看內地的金庸劇總是格格不入。武俠片在於真功夫,在於正面,亦在於想像空間。英雄在歷史上留名,演員必定是帥哥美女。從小看TVB的劇集長大,每年總有幾部古裝劇,到現在一年一部劇,而且都是沒心沒肺,沒根據的劇集。以前金庸、古龍、梁羽生的作品都得以改編成影視作品,現在種種因素香港也看內地劇集了,香港電影界再也沒有能力拍武俠片,金錢投資是一大因素,二來幾十年香港也再沒有寫武俠小說的作者,內地網上就出一大堆作家。以後也只能從老電影看武俠世界,要復興香港的武俠電影/電視劇難過登天,所以好片更要保育下來。

      《忠烈圖》的幾方面的視覺與思想上衝擊

      1.環境地理:現在香港電視劇/電影的古裝戲份都返橫店拍攝,1975年的電影,沒有電視城的古裝街,有的只有香港的郊野公園(據說是城門水塘搭的廠景),西貢果洲群島的沉積岩地貌,香港如此多FUN,可以將香港的地貌融合到電影裡的明代背景,沒有違和感,如今看來相當有創意,今日的香港沒可能把藍天碧海,礁石海岸、懸涯陡壁拍成如此美觀,單看環境與電影的融合克服了先天不足的條件,教現代的電影人好好學習。

      2.明史專家:導演胡金銓是明史專家,已經很了不起,在有限的格局下交代歷史人物滅倭寇,而又不會美化,根據史實去寫。有說服力。最令人敬佩的是現當代的香港劇集電影也難以去考究歷史,內地影視劇集在這方面已追趕香港,相當認真。

      3.帥哥美女:看過1959年電懋的《空中小姐》,喬宏叔做起機師上來英明神武。迷死女,在這部電影裡演一個滅倭官員。飾演伍繼園的白鷹與俠女伍若詩郎才女貌,智勇相全。俠義之士各施其職,互相打罵、解圍、一起行動,互相幫助。伍繼園笑裡藏刀、暗藏幾下板斧、引狼入室,在見倭寇話事人洪金寶的一幕有層次感,明知對方耍古惑就一招一式拆解,而氣質亮眼、風流倜儻、文武相全具幽默感。徐楓演的俠女穿上異族服飾,一身民族風,對白不多但眼前一亮,一來她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二來她是女殺手,千萬別得罪女人,手起刀落。整個滅倭戰隊每個人形象鮮明,有吹笛通風報信的哨兵、有軍師(劉江飾)、有文有武的。當中吳明華演的肥仔通風報信,每個人都知自己的責任與具團隊精神。

      4.滄海遺珠:看電影前對胡金銓的確不了解,不敢說什麼影評,但這部電影有學習、鼓舞之處,但可惜的是當談到胡金銓,只會找到《俠女》、《大醉俠》、《龍門客棧》卻鮮有提到《忠烈圖》,而《忠烈圖》卻是胡導最後一部「武俠」電影,亦是他電影生涯的分水嶺。如今修復發掘出來是香港之寶,加上4K影像高清色調與畫面之美,目不暇給。而令人驚訝的是電影未得過獎與傳頌,是可惜的。又或者當時太多電影選擇,不像今日的香港電影那樣。

      5.培養人才:在戲院中引起觀眾反應的竟然是元華、元彪的出現,在戲中飾演倭寇老大的洪金寶亦是元家班的一份子兼武術指導。而他們是坊間所熟悉的七小福成員之一。在日後洪金寶成立了電影公司做導演、監製、元華元彪也成為了電視電影界的人幕前幕後。成為武打片與動作明星,有傳承的作用。

      6.戲曲伴奏與佈局:胡導的電影兼具中國風與古風,當中善用京劇戲曲作伴。大鑼大鼓,節奏緊湊,合乎美學。整體來說有色有聲。其中棋局辨敵一幕印象深刻,有動有靜、來去如風、巧妙佈局製造緊張感。除了打打殺殺外還有弦外之音,控訴官僚與倭寇的私通,帶出敗壞朝綱,到最後好官剿匪成功還要被貶官。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武俠片最重要是武打,最初遇到level 1的海盜猶如手撕鬼子,一下就倒了。做到李白在《俠客》行所寫的「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及後進對方的大本營遇上虛張身勢的也可以輕易解決,當以為勝利在望時殺過措手不及,身手了得的伍繼園夫婦與Final Boss洪金寶交戰下竟然一刀死在暗器之下,忠義之士換來悲劇收場,喬宏飾演的官員俞大猶痛失同伴而有不好的收場,不禁要問天理何在?

      看罷《忠烈圖》難免對當下香港的人與事有所投射。大家做正確的事情而被污名化,更落得飄泊、散落的下場。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不會不到。只好默念。結局雖不如人意,留下滄桑,引證自古英雄誰無死,可以戰死是光榮。整體來說電影愛好者是有得著的,現在的導演應視為教材、在拍攝構圖的美學上、在創意與局限的環境下突破框框。而事實上修復畫面真的很美,未來有機會放映必須重刷。

    • Jensen

      开篇讲述中国沿海居民之苦难,从十三世纪至明朝倭寇肆无忌惮扰民,不得已而剿之。

      如闪电般迅捷的镜头,在胡金铨的电影中还是初见。

      古筝与笛子的音质甚高远,若能配上郑少秋的歌声,便几近完美了。配乐干净利落。仅古乐器,不要任何其他做底的合成音乐。语言上及声音上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把丢在地面的刀用脚底拖过来,接着是白日的海面,树下的绳索——他们已经逃走。设下圈套后在树林里等待,两个人在下棋,棋盘即布阵图;另两个人在玩空手夺刀的游戏,被赞赏后要客气一番:不成样子——此刻,黑子已经被包围,而接着也只能是突围,向不同方向。其中一个在树上演奏笛子,他并不是棋盘上的一个。这里有三种有趣的设置,最迷人的还不是棋盘,而是插入了空手夺刀的游戏。为什么要插入这个游戏呢?也许除了生气之外,它还是一个隐喻。

      文本有血液贯穿,但是并非在握。它处于可控与失控之间,必然是失控的,同时必然是可控的。也许正如带兵打仗,揣摩,推理,但是从不确信;需要随机应变,及时应对。北野武在拍电影时也是随机的,剧本上是晴日,若恰好下雨,便顺势改之;且不去追逐夕阳等景观,迥异于黑泽明。是否可以理解为挣破闪光的词语的束缚?

      斗法,但不是《山中传奇》的法术,而是武术与兵法。此诡道,胡金铨拍得尤其出彩。在希区柯克那里,捕狮器最重要,一旦消失便剩下没有悬念的肉搏,而这里,即便是肉搏也精彩纷呈。

      从戏曲中、绘画中摄取元素,再创作的过程中增强了什么、缩减了什么,以及如何强调某一种元素?这就牵涉到“方向”的自由度的受限问题。如果按照原版本的节奏、特色照搬下来,而不进行创造性地增减,不突出某些东西,必然导向平庸。或者,如极端的实验般打破语言层面的完整性,也只是破坏的变异,而不是延宕,而延宕是传奇的,它有一个延伸,以及建立起上的跌宕,即在素材的变形之上再来一次变形,第二个层面的变形是细节上的,这个细节已经和素材没有什么关系,是完全的再创作。这已经不再是晶体的,纯粹的,但是它又有晶体的外貌,因为它有一层类似于玻璃的过滤层,呈现出复杂的外貌,如同感觉是随机的,这一点在北野武那里得到了更好地呈现。随机性,衍生,延宕的共谋,构成了一个迷人的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