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伦·卡明,加瑞特·迪拉胡特,Isaac,Leyva,弗兰西丝·费舍,格雷格·亨利,杰米·安妮·奥尔曼 主演的电影《爱若此时》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爱若此时》来自于美国地区。
2、《爱若此时》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2年在美国上映,《爱若此时》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00分,《爱若此时》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爱若此时》值得观看吗?
《爱若此时》总评分80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爱若此时》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爱若此时》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艾伦·卡明,加瑞特·迪拉胡特,Isaac,Leyva,弗兰西丝·费舍,格雷格·亨利,杰米·安妮·奥尔曼主演。由导演特拉维斯·费恩携幕后团队制作。
5、《爱若此时》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爱若此时》是著名演员艾伦· 代表作,《爱若此时》免费完整版2012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爱若此时电影,爱若此时剧情:音乐人鲁迪(艾伦·卡明 Alan Cumming 饰)在从事变装表演时邂逅地区检察官保罗(加瑞特·迪拉胡特 Garret Dillahunt 饰),两人一见钟情。晚上回家后鲁迪被邻居喧哗搅得无法休息,当他气势汹汹的上门投诉,却惊讶发现原来屋里只有一个叫马可(埃萨克·莱瓦 Isaac Leyva 饰)的矮胖男孩。鲁迪尝试联络保罗商量对策,但由于马可存在先天智力缺陷,妈妈又因为吸毒而被捕,很快家庭福利署就将马科带走了。后来当鲁迪和保罗看到马可一个人在街头流浪时,他们没有多做考虑就将男孩带回了家。 两人反复讨论后决定收养马可,为他提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不料法院在审核监护权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的性取向,法律体系就像一把枷锁狠狠劈来,要斩断他们和那个有特殊障碍、但他们却视如己出的男孩的关系......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背景设定在70年代的美国加州,讲述..
It's god dam an amazing movie.
Alan 浑身都是戏.
看惯了hollywood大片的人会说,没高潮啊?但是,不觉得整部戏都是高潮吗?Alan的眼神和歌声,marco的背影,这么多感情就堆积在胸口慢慢积累,但是无处喷涌,就像结局你无法看到一个hollywood式的happy ending。
是个好故事。从开始就会好奇,然后呢?结局会怎样?吸引你往下看。
同性之情,爱子之情都无处渲泄,只能在结尾处无奈的唱出来,we shall be release. Can we?
有时候偏爱这种淡淡的叙述的故事。被生活打动,有时候生活的简单在于即使被许多复杂因素干扰,仍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马可喜欢Happy ending.所以也以为这个会有好的就结局。如果有相信的就去相信也并非盲目。
1.what u see is what you get.
这部电影里面,马可这个孩子真心很有感染力,看他笑就很开心,看他使着小性子想要甜甜圈也是真。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的美丽和欢乐。无论你的主观是否蒙蔽过你心你眼。可惜很多人还没有懂得这个道理。
在单身家庭,并有着瘾君子的母亲患着唐氏症,最后在疏忽的关爱里面走失死去,或显得太过凄凉,但是有时候,他也有过被亲吻得到额外幸运,“相信我,亲爱的,在这个疯狂的世界我们都需要一点点额外的幸运”,他得到并未尝失去,即使他可能不知道此后。
每一个孩子需要的除了一点点的幸运更多的应该是平常的爱护。我们看得到马可的母亲应该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大多时候她的爱不算合格。但是问题就在于,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这是完全怯懦的自私的表现。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父母的爱不能算是额外的幸运,平常的意思就是指毫无疑问毫无悬念,如果有人要问“凭什么我要给予自己孩子、父母我的关怀爱护”,才是真正的不平常。
孩子敏感并有自己的情绪。当Marco在知道自己有一个家的时候,激动的哭;在合唱时候得到赞扬时自信的神情;等待被接回家时期许的凝望…都难以忽视。
“你们的所见即所得”医生说。一些与生俱来的感情在最原始的状态,是无关你爱护的事物能带给你什么的。太过纯粹的感情被人们遗忘的太多。即使可能会被人说太过理想化的想法,还是觉得纯粹的情愫就算可能带了许多附加条件使得我们认为其更加可爱,但只剩它本来的面目还是可爱的。无论马可是否能上大学,回报作为上大学取得的成就感(并非指大学本身是一个荣誉,而是孩子得到的努力的回报带来的骄傲),接受和包容、愿意付出一部分的自己来承担作为监护人的责任,还是让我觉得感动。
2.就像你无所畏惧
关于许多时候,双方陷入一段关系,例如两个同性别的人在一起,一方未出柜。在很多时候得不到被认可的地位,在一定场合遮遮掩掩其实是很心酸的一件事。被诘问“为什么不说出来不敢改变”,得到回答“你知道这样后果很严重,我会有很麻烦失去很多”。其实一直觉得体谅是相互的,但并非畏惧不前安于现状。敢于改变的预先得准备好面对的失去,并知道什么才是更可贵的,那么到了变化一刻也不会太手足无措。无论什么性别的个体都应当学会勇于承担。
3. “这不是歧视,这是现实”
持偏见的人并不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充满了歧视的,就算他们努力秉持公正。例如法官们,从一开始的毫不犹豫地拒绝申请,即使被说服接受了,仍然在最后的审判中被并非品质的部分左右决定。但是其中有一部分的东西说明包容性的重要地位。就像老师。
但是受到歧视的人不能因为遭到习惯性对待,就认为自己理所应当被如此对待。Paul说“这不是歧视,这是现实”,事实上是对现实无奈的自我安慰,即使我也一度认为现实如此,被惯有存在同化,但是这的确是歧视。难道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都是因为其伴侣的性别,而非自己作为人的个体来得到、行使自身平等的权利?难道是因为智力的高低而非个人的生命特征得到应有的生活权利?难道是因为财富的多少而非生而为人的热忱来决定生活的权利?固有看法并非是全对。你我既然存在,就不能屈服于“这是现实”。
也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会喜欢探寻别人的生活,然后伸手干预。例如地区检察官Wilson。他老是在不经意间试图窥视别人的生活,然后作出干预。如果他并非对同性恋抱有偏见,就不会揭露Rudy和Paul的关系,更加不会为了证实自己的高人一等,同Marco的母亲做出交易来赢得官司。我们可以从演绎中看到母亲有过犹豫,她知道Marco的确不适合和自己一起。R和P更能给他一个家庭。这点也是为了说明P和R的争取并非是不合理的,即使母亲健在,但是之前她的确是授予了监护权。
4.Happy ending
信者得爱,爱若此时。
这是我继《天佑鲍比》后,第二部哭得痛彻心扉的电影。我被Rudy和Paul给予Marco无私而全身心的爱而打动,被他们为了让Marco有一个正常的家而拼尽全力的追求而打动,被他们一家三口曾经的美好时光而打动。然而,就是这份为了孩子的倾心付出,却因为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而不得不被迫终止。
他是一个可爱、聪明、有趣的孩子,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整个房间,他喜欢垃圾食品,巧克力甜甜圈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他是全世界最好的迪斯科舞者,他总爱抱着那个叫Ashley的洋娃娃,他喜欢每晚听一个故事,只要故事有幸福的结局。这就是Marco,一个唐氏综合征孩子。不幸的是,这个孩子的母亲是一个毒瘾极大的女人,她疯狂吸毒,带陌生人回家,对Marco从来都不管不顾。直到有一天她被警察带走,留下Marco孤身在家,住在隔壁的Rudy发现了这个孩子。
Marco被带到收养院,并且将一直在那个收养院待下去,因为没人会收养他,没人想收养一个矮矮胖胖、心智受损的孩子,整个世界没人想要他,除了Rudy和Paul。Rudy发现这件事后,在Paul的帮助下,他们得到了Marco的临时监护权。他们把Marco带回了自己的家,并将Marco视为己出,送Marco上学,辅导Marco学习,给Marco过生日。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爱给Marco,而这也Marco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Marco第一次感受到到一个孩子应得的快乐与幸福。
当Rudy与Paul的关系被曝光后,他们也失去了收养Marco的权利,因为在当时,在70年代的美国加州,法律不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孩子。但让人不可忍受的是,加州却允许有滥用药物和家庭暴力前科的人收养小孩。可见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真的太大太深。故事的最后,Marco的母亲提前保释出狱,要回了Marco的监护权,却仍然不知悔改,继续吸毒,不管Marco的生活。Marco踏上了寻找家的道路,他想回到有Rudy与Paul的地方,回到能真的给他温暖和爱的地方。不幸的是,他为找到回家的路一直走了三天,最终在一座桥下孤单地死去。
两个最爱Marco的人,那唯一知道他喜欢吃甜甜圈,喜欢听有幸福结尾故事,能看到Marco身上的光芒的人,却因为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而得不到对一个没有人会再关心他的唐氏综合征孩子的抚养权。Marco想要回家,想要回到唯一能给予他平等的爱和对待的家,是这些令人发指的歧视,一次又一次阻挡了他回家的路。愿Marco能记住这份无时无刻的爱,愿Marco离开的路不孤单。
他们说,一切都可以被取代
他们说,一切距离都不相近
我记得每一张脸
每一个置我于此情此景的人
我看到我的光芒开始闪亮
从西方照到东方
任何一刻,若是此时
我将被释放
他们说,他们说
每个人都该保护好自己
他们说,他们说
每个人都会沦陷
我发誓,我发誓看到了我的投影
远远不只这些墙壁
没错,我看到我的光芒在闪亮,在闪亮
从西方照到东方
我的天
任何一刻,若是此时
我将被释放
是的,我看到我的光芒闪亮
从西方照到东方
我发誓,我发誓
我发誓,我的爱
我们会得到释放
电影编剧布卢姆(Bloom)透露:“ 《爱若此时》的电影剧本灵感来自真实故事,并非基于真实故事。”他在30年前写了原始剧本。当时,他在纽约的一个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个叫Rudy的男同性恋。Rudy住在一个小公寓里,几乎没有钱。他结识了一个居住在几个街区之外的12岁男孩。这个男孩已经被他的吸毒/妓女母亲遗弃,并与他的祖母住在一起。祖母没有为这个不说话的男孩做多少事情。他猜这个孩子是自闭症,但没有钱做任何事情。于是Rudy把男孩带到他的公寓,确保他已经穿好衣服并被喂饱了,他竭尽所能让他上学。最后,他把他养大了。值得高兴的是,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故事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只看故事的話還是很感動 只是不知道要關注的重點是
只看大人和小孩之間的感情會想起那部關於只有6歲孩子智商的爸爸的電影一樣 關於兒童福利制度?
看大人的話是 追求愛的平等權利么
總之 有點不知道怎麼去側重 所以只當做是愛的故事
哦 裏面的歌不錯
''COME TO ME''
written by Tony Green
performed by France Joli
''THE STUD''
written by Biddu
''IT WOULD BE A SHAME''
written by B.Mitchell and M.Wright
performed by Betty Padgett
''TELEGRAM SAM''
written by Marc Bolan
performed by T.Rex
'' SUPER STUPID''
written by George Clinton Jr.,Edward Hazel, William Nolson,Lucious Ross
performed by Funkadelic
''ONE MONKEY DON'T STOP THE SHOW,PART 1''
written by General N.Johnson and Gregory S.Perry
performed by The Honey Cone
''NIGHTTIME RAMBLE''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Jeff Lass
''INSIDE THE CROWD''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Jeff Lass
''BACKSTORY BLUES''
written by Travis Fine and Jeff Lass
performed by Jeff Lass and Alan Cumming
''SHAKE DOWN''
written by Eddie Horan,Hadley Murrell and Dwight J.Emlie
performed by Black Ice
''IT'S ALL ABOUT LOVE''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Teddy Rabb
''MIRACLES''
written by Martyn Buchwaid
performed by Marty Balin
''GREEN HAZE''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Miles Davis
''AMERICA THE BEAUTIFUL''
written by Katharine Lee Bates and Samuel A.Ward
''GETTING HOT''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Teddy Rabb
''BUICK MACKANE''
written by Marc Bolan
performed by T.Rex
''COME TO ME''
written by Tony Green
performed by Alan Cumming
''DON'T LEAVE ME THIS WAY''
written by Kenneth Gamble, Leon Huff, Cary Grant Gilbert
performed by Thelma Houston
''LOVE DON'T LIVE HERE ANYMORE''
written by Gregory Miles
performed by Alan Cumming
''I SHALL BE RELESAED''
written by Bob Dylan
performed by Alan Cumming
''METAPHORICAL BLANKET''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Rufus Wainwright
string Arrangement by Joey Newman
一
对于美国的LGBT(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来说,本周是至关重要的一周。加州第八号提案和DOMA(婚姻保护法案)被送交最高法庭。平等的进程究竟会被推进还是推迟,取决于最后的裁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LGBT群体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人权运动组织发起了“更换你的Facebook头像”活动,鼓励网友将头像改成人权运动的标志,通常你看到的是蓝底黄条纹,然而,为了支持婚姻平等,人权运动组织特别设计了红底粉条纹的版本。目前为止,活动响应很好,好到如果一个不知情者打开Facebook,八成以为电脑感染了最新的网络病毒。
二
我支持LGBT,但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宣扬过立场。不是因为害怕受到攻击,而是我实在脑力不足但又想得太多,关于LGBT的各种成因,关于大范围支持他们对社会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想着想着就能把我绕进去。对于我不能完全确定的事情的看法,我习惯将它设定为private。
三
今晚跟美国朋友Sandra出去,我说到昨晚看的同性题材影片Any Day Now,Sandra开始对同性恋发表看法。原话大致是,不支持同性恋,据她所知大部分同性恋者年幼时都受到过成年同性的侵犯,所以长大以后对性别困惑,这些人虽然可怜,但还是得改。虽然这些话我没一个字同意,但也懒得跟她吵。后来去超市购物,出来时我拎着半打啤酒,Sandra又说,不支持人喝酒,据她所知大部分喝酒的人都有醉酒的情况,醉酒会引发犯罪,所以,虽然圣经(此人基督徒)都没有说喝酒是一种原罪,但还是应该杜绝酒精。
我感到愤怒,不仅因为她对于饮酒者的推论毫无逻辑价值可言,更因为她试图改变我。我相信没有哪个心智成熟的人喜欢别人干涉自己,尤其是那种根本无所谓对错,也丝毫不干涉他人的习惯或生活方式。
最后我们不欢而散。回到家我突然意识到,Sandra对同性恋者和饮酒者的态度如出一辙——不了解,以道听途说来的反面特例当作主流,然后表明反对立场,声称这个群体需要改变。而一切的起因,说白了不过是他们跟自己非同类,又不愿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观去了解这个异己群体而已。
所以我该庆幸饮酒无论在任何国家都是流行文化,我不会被大众排斥,个别人的看法可以忽略不计。而同性恋者仍是少数群体,仍在经受主流群体的误解和非难。说到底,我们所有关于平等的诉求,追求的都是不同群体的相互包容。包容多数情况下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但其实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对异己者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同性恋者,就是因为我尚且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依然有困惑),因为这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眼界。但我们至少该明白,这个不同于我们的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如果只是在用不同的(且并不危害社会的)方式在实现人类共通的价值或情感,那就该包容他们。
09年我看米尔克时写下的感想是:米尔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同性恋者争取权益,他的斗争是为了所有的少数族群。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所有因为他人的无知与偏见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当一个社会能坦然地听取各种声音,这才是一个有胸怀的健康社会。时隔几年,我更加认同自己当时的说法。那时并没有想真的效仿米尔克。而今天因自己饮酒被朋友质疑之事,我突然意识到公开支持LGBT的意义,不仅是明理人帮助蒙昧者明理,更是有包容心的人教胸怀狭隘者学会包容。
四
再说回周四看的影片,Any Day Now。其实是在网上打印了四张免费电影票,四个人浩浩荡荡准备去看新版Evil Dead。到电影院被告知满场,不过可以换成任意其他场次。于是就换到了时间最近的Any Day Now。进场后只有我们四个人,萧条地完成了观影。
Rudy是同志酒吧的异装舞者,他性感,热烈,活得洒脱有趣。Paul让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用一首歌唱出自己的经历,如何生活艰辛,梦想被现实击碎。Rudy像极了风月俏佳人里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角,如果他是个女人,一定追求者无数。
Paul是行迹于上层社会的律师。他结过婚,拥有过自己的公司,但不甘于麻木不仁的生活。于是离了婚,学习法律,他的梦想是改变世界。
Rudy和Paul一见钟情,他们彼此被对方的特质吸引,彼此深爱。因为Rudy爱憎分明的一颗赤子之心,他们还意外得到了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的男孩Marco。Marco喜欢自己的芭比娃娃,喜欢吃垃圾食品,喜欢Rudy把自己当作主角编进故事里,虽然电影里Rudy的故事从来都只讲一个开头,但可以猜到,它一定有个好结局。
然而现实中的Marco却结局悲惨,Rudy和Paul的同志情侣关系被揭发后,Marco被生活淫乱的生母夺回抚养权,他最终走失,孤独死在一座桥下。不是因为他出走后忘记了生母的住处,那条路他走过无数次;只是在他心里Rudy和Paul才是他的家,但因为世俗的干涉,那个家他再也回不去……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虽然情节涉及到儿童抚养权,但影片的重心并不在同性家庭是否有资格收养儿童这个比同性恋本身更复杂很多的问题。Marco的作用还是拷问社会对同性情侣的不公正——因为和Rudy的关系被揭发,本来即将升迁的Paul丢掉了工作,同时他们失去了对Marco的抚养权,唯有Rudy唱歌的梦想侥幸没有被打破,他夜夜在酒吧,唱一首让人心碎的挽歌。
影片在很多时候显得情节失控,导致目的不明。看完我仍然会困惑它到底想说的是同性恋受到不公正对待,还是同性情侣是否有资格收养小孩,再或者,是如何关爱特殊儿童。作为探讨敏感问题的电影,本片显然力道不足,而导演耽于煽情,演员入戏过深长期飘在自high状态(尤其Rudy)更加重了煽情意味,也让电影更加绵软无力。影片很多情节设计很像撑同片的典范费城,比如律师被发现是同志后丢掉工作,比如最后没有人愿意接同志的案子所以主角求助黑人律师。但费城分分钟都是剑拔弩张的气势,汤姆•汉克斯为它掉的每一斤肉都是打在保守世俗脸上的响亮耳光。而本片思想较费城并不失之毫厘,但力度却差之千里。
然而我相信,任何对于现存问题心怀诚意的探讨,都是有价值的。至于有人提到的Rudy和Paul的情感发展缺乏铺垫,没有说服力,可以套用我一心思细腻的朋友对新版笑傲江湖的评价:剧情是狗血的,感情是真挚的。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