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安装任何插件,中国大陆电视剧《东山学堂》第21集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电视剧《东山学堂》加载失败,可刷新或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电视剧《东山学堂》第21集免费播放地址,如果电视剧《东山学堂》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东山学堂》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113388.html ] 以免丢失!
《东山学堂》剧情:《东山学堂》是一部立足史实、关照现实的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是首部反映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成长历程的电视剧,肩负着里程碑式的探索意义和使命感。全剧旨在通过描写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就学,结交新老师、新朋友,接受新式学堂教育,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心“以天下为己任”的过程,真实还原一代领袖如何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成为一个胸怀大志、心忧天下的青年的过程,全景式展现20世纪初期的时代风云,体现不同阶层的人群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命选择和生存状态,从而对当今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甚至是家长造成影响、引起反思
【图片】本片讲述的是从1911辛亥革命到192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故事,n这是一个有关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n这是一部献给青年人的作品.n这是一个寻找光明源头的故事n在那一代热血青年稚嫩的肩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n正是这批了不起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n描绘出了一个新生的政党一个统一强大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青春之歌。n我们今天的和平统一,我们今天的一切n,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青春和热血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n此片最吸引我的,是剧本本身来源于真实历史之记录。n《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的信仰和青春岁月,那股为实现强国梦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n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统一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n为了子子孙孙不再受列强欺凌,n我们没有理由不仔细重温这段历史。n我们没有理由不有意义的活着n从现在起,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必需承担责任和使命,n通过影片,我们深刻体会到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的诞生是何其不易,又是何等的重要。n观看《建党伟业》,了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艰苦建党那段峥嵘岁月,n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纯真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奋斗牺牲,n使我们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震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华。n感谢这部青春热血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代年轻人的豪情万丈,而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却和我们一样大的热血青年,他们以顽强大无畏的精神、以求知若渴的心态、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念,抱着共同的理想,不断的在黑暗中探索,不断的在探索中思考,n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并没有退缩,、在极其顽劣的环境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n,也是从建立那天起,就注定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统一富强的道路。注定走上的是60年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n,一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分裂战乱之后前所未有的和平统一,n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属于自己的强大国防,不再是四分五裂,民族对立的中国, n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1921年的7月,n发源于那些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用鲜血生命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热血青年。n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的年轻生命,n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n90年前,毛泽东等一代热血青年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n,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n。。n;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n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n,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120分钟时长的历史大片,不是区区千余字能囊括和表述的。n这是一部献给青年人的作品n,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去细心品味和重温那段历史,使青年人不断前进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和铿锵有力!
南纲:
你精心备课,想告诉学生们
世界是什么,中国是什么,
可他们不理解,不明白,
你不难受吗?
萧洋:
我真的没有不痛快,
我今天找你来,
正是因为我开心,我高兴
我高兴我能看到毛润之那样的学生,
我很喜欢毛润之他们,
因为起码他们现在知道什么叫做羞耻,
知耻而后勇,
毛润之他们知道羞耻,
就比那些不知羞耻的,
不知道强多少倍!
毛润之在上蒋老的课时看英语,把蒋老气走了,堂长坚持让毛润之亲自去请回蒋老,否则就不能上课,是因为他希望他明白规矩虽然可以改,但是规矩长久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提出质疑简单,解决问题却很难,他想要让他自己去学会如何解决问题。nn东山学堂校训:兼覆无私谓之公,真实无妄谓之诚,夙夜匪懈谓之勤,去奢从约谓之俭。nn萧子璋:与其纠结于答案,倒不如啊选择一种态度。主张先有鸡的人,认为蛋是鸡生的,所以先有鸡;主张先有蛋的人呢,认为鸡是蛋是孵出来的,所以先有蛋。选鸡有选鸡的道理,选蛋也有选蛋的缘故,可反过来想,这鸡和蛋就好比是在一个圆里跑步,交替循环,互为因果,又如何分得出先后呢。既然分不出先后,那我们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做二选一的选择,而不干脆去想这鸡和蛋本身就是同时诞生的,就像上和下、左和右都是互为因果的,两个概念呢。nn萧洋:李先生,刚才我在屋里听到你那番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要救中国必先改革教育,教育不兴则民智不开,所有的民主都是空谈,跟之前的改良并无任何区别。我以前总是不明白,我们不惜代价去起义、去革命,为什么老百姓却无动于衷?今天听了你说的这番话,我终于能够明白,他们不是心甘情愿去当奴隶,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他们还可以去抱怨,去反抗,去过不一样的生活。要砸碎一个旧社会就必须把新的建立起来,新的建立不起来,就把旧的砸碎了,那不是勇敢,而是鲁莽。你说要慢慢来,你并不是不赞成革命,而是你认为,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解放头脑远比解放生活要更加重要。nn李元甫:让你们罚站,不是因为你们打架,是因为你们打架的原因。我刚来湘乡就听说 ,上下里乡矛盾重重,由来以久,大人们相互敌视,孩子们也有样学样,针锋相对。n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你们会为了一点小事,就去伤害同学,我更没有想到的是,你们的头脑会这么愚蠢!心胸会这么狭窄!n什么是同乡?小一点说,上里乡跟上里乡是同乡,下里乡跟下里乡是同乡。大一点说,整个湘乡是同乡,再大一点说,整个湖南,整个中国都是同乡。上里乡怎么了?下里乡又怎么了?在这里站着的,哪一个不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哪一个不是你们的同窗好友?同胞兄弟?我就不明白了,你们小小年纪,怎么就分得这么清楚?这么壁垒分明?n一百年来,国家积弱,外敌环伺,日本人、欧洲人、美国人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肆意横行,为什么?为什么在短短的一百年间,中国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打不过区区两万八国联军?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却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因为我们不思进取,因为我们宁愿把精力都耗在内斗上,也不愿意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国家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n毛润之,我让你们罚站,我要向你们道歉,作为先生,我不应该这么做,但是唯独这一次,就是罚重了,罚过了,我也必须这么做。我要让你们记清楚,要让你们从心底里明白这个道理。东山学堂是我三湘子弟求知识、长学问的园地,不是分派系、打群架的地方。n校训以公为首,就是希望大家有存公心、弃私念,就是希望大家的心,不但可以包容自己,更可以包容别人。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东山学堂就是一个家,中国也是一个家。n你们现在是同学,是同乡,将来就是患难与共的家人和并肩作战的战友。你们要学会信任、学会合作,要背靠着背,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而不要抱着敌意,相互排斥、相互攻击、相互仇视。n一个强国是要有心胸的,一个强国的子民也是需要有心胸的,如果你的心只局限于湘乡,那你看到的永远只是湘乡这一块地;如果你的心可以包容天下,那你看到的,就远远不只是湘乡,是湖南、是两广、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nn李元甫:我问他,一个学生的一次考试而已,一定要这么坚持吗?也就是五分、十分的事,你这么坚持有意义吗?他跟我说,守着规矩、安安稳稳做人、平平常常生活的孩子太多了,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是不一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是不循常规、敢于冒险、敢于犯错误、敢于相信自己、也敢于否定过去的,只有这样的人才中国才有希望。nn萧洋:西方的教育讲究的是德智体并重,越是有知识的人越要磨炼自己的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国家正好恰恰正相反,越是要读书的人他们越不肯磨炼自己的意志,反而还以此为耻,凡是出力的、出汗的,他们连碰都不愿意碰。我觉得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强健的精神,他们叫我们东亚病夫,难道我们要病一辈子不成?nn23、萧洋宿舍,毛润之向萧洋请教为什么他对读书没了兴趣n萧洋:你这种困扰我也有过。我在日本上学的时候呢,他们也开了很多的课,我跟你一样,每堂课我都去听,想多学些知识,结果最后,把自己累得要死。所以后来我就发现,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必须要做出选择。学习的最初是积累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明辨是非,开阔眼界,可是学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味地吸收就不起作用了。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你必须要自己想清楚,你到底为什么要学?你该学些什么?也就像你要考秀才一样,你必须学习策论文章;你要搞发明,你必须要学习物理化学;你要是搞实业的话,那你一定要多花点心思在金融和算术上。有些人是全才,他样样都学,样样都通,可是有些人是偏才,专精一项,至于要选哪一种,自己要做出选择。n至于说你告诉我,现在长进越来越慢,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你本来就是一张白纸,你来到东山学堂以后,先生教你多少,你就长进多少,可是现在你已经学了很多了,所以先生再教你,你的长进绝对不会快的。这就好像是盖房子一样,开始一层两层容易,越往上越困难,所以我觉得你现在不要着急,把心静下来,好好地把基础打好。nn萧子璋: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n毛润之:这是《孟子》里的文章?n萧子璋:对,这是孟子评价伊尹的文章,说伊尹这个人把天下都当作自己的责任,天下的普通百姓没有受到圣人的恩泽,不能安居乐业的伊尹都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到水沟中的一样。nn咏蛙n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儿虫儿敢作声。nn26、深夜,学生宿舍楼下,毛润之跟萧子璋分享他找到读书的理由的快乐n毛润之:我找到了,我找到读书的理由了。是我想太多了,反倒把自己给绕糊涂了。别人为什么读书我不知道,我是因为看到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公平,才会来到东山学堂读书的。我为什么读书?就是因为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找到它们的答案。n萧子璋:你想明白了就好。不然啊,我读书还少了个伴儿呢。n毛润之:不,从此以后,我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什么都学,什么都看,我得做出选择,得集中精力,去学那些我不懂的东西,去看那些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可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要什么,所以才会越学越没劲,越学越糊涂。伊尹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人就是有再大的追求也是小的,只有把天下所有的问题当成自己读书的动力,以天下为己任,才能真正地不倦怠、不彷徨,才能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子任,从今以后,我就用这“子任”二字来做笔名。子璋,帮我见证一下:从今往后,我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把气力全都用在刀刃上,去看真正有用的书籍,去学自己不懂的东西。nn李元甫:你说得很对,他的确是个好苗子。正因为是这样,我才让他去请蒋老,亲自向蒋老解释清楚。你知不知道,毛润之跟我说了些什么,他说他没有错,错的是规矩,他还说,既然规矩是人定的,为什么不能改,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去遵守规矩,而不能让规矩去适应他?n贺南钢:他是这么说的?n李元甫:我当时听了他这几句话之后,也被震住了,但是想不承认都不行,我们总是说改良啊、革新啊,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规矩,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认为,只有遵守规矩才是对的违反规矩就是错的,错误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去做的。我这次生气,我不是因为毛润之明明知道违反了规矩还不认错,还那么理直气壮,咄咄逼人。但是,假如他是对的,假如错的是规矩呢?我们这么逼着他去道歉,就一定是对的吗?
ps东山学堂校歌很好听,可是找不到音乐资源,难过
五星给萧洋老师,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位革命者。从他身上真正看到了意气风发与热血,和对学生,对中国革命的殷殷期盼。陈晓诠释的萧洋老师阳光,有骨气,能屈能伸。19集的时候真正看到了他想改变但是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奈与痛苦,他所说的话,放在我们当代人身上也是那么的切合。最后萧先生走了,或许更代表着一种希望,他应该去广州进行革命活动了吧。润之也走了,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从而为整个中国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整个作品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让人心头振奋。
乱世出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启蒙教育,人生的转折点,以一生为己任。好剧必出好台词,难得的经典好剧,经典台词。
第一集
1、石三家院子,石三和弟弟帮石三娘一边纺线一边聊天
石三娘:人哪不能亏心事,这举着三尺有神明,是菩萨知道他们家没有饭吃才显灵的,要不宗祠里怎么会起火,神龛上又怎么会有纸条呢?
2、深夜山中,石三弟弟给躲在山里的石三送烤红薯
石三弟:哥,你真厉害,爹这么凶,你都不怕。
石三:怕什么,爹又不是老虎,他能把我给吃了呀?书上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付爹啊,我都有经验了。你不能跟他硬碰硬,你得有策略。我跟你讲啊,爹平常最喜欢骂人了,哪天要是回来他不说话了,就说明这里面有问题;他要是把手背起来呢,你就得小心了,十有八九正拿着棍子准备打你呢;这逃跑啊也是有学问的,你得看准了时机,爹追你的时候,你就使劲地跑,他停一下,你马上来休息, 他要是骂你的话那就是证明他跑不动了,你尽管跟他讲道理。
第二集
3、湘乡胡同里,龚铁铮阻止战友不要去做无畏的牺牲
龚铁铮:你跟过去能干什么?跟他们去打架?还是跟他们一起去拼命?一时意气改变不了什么,没有目的、不要命的抵抗,更是改变不了什么。只有革命,这个时候,只有彻底的革命才能让他们彻底地改变命运,才能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像人一样活着。
4、铁匠铺,李元甫向静岚讲为什么要开铁匠铺
李元甫:魏晋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嵇康,是当时的才子,他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为当时的权贵所猜忌,弃官不做,隐居山林。他为了表明心迹,在屋后引水绕树一周,经常在树下生起炉子,支起铁钻打铁。
静岚:哥你说的那个嵇康,是不是会弹《广陵散》的嵇康啊?
李元甫:对呀,哥哥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满心抱负,以为只要效仿西方,改革弊政,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不出十年,中国就会变一番模样,可是戊戌变法以杀戮结束,洋务运动又中途废止,哥哥的一腔愤懑无处可泄,所以,只好效仿嵇康,开了这个铁匠铺子,既为谋生也为表明心迹,从此做一个聋哑之人,不问中国之事。
5、河边,帮翠秀洗衣服的石三站在河中央背起了诗
石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翠秀:石三,你背的这是什么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啊?
石三:这是曹操的《观沧海》,是他远征乌桓胜利之后途中登昨碣石山时所作,写的是大海包容一切,吞吐日月的恢弘气魄,更是他自己俯瞰天下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情怀。
第三集
6、田地头,石三舅劝三伢子爹爹送他去东山学堂读书
石三舅: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你莫不是要三伢子和你一样,一辈子困在这田垄里当个作田汉?
7、山间路上,毛顺生去县衙应诉巧遇王老爷
毛顺生:无事唱个扯白歌,风吹石头滚上坡。砍柴砍出鲤鱼蛋,耙田耙出野鸡窝。唱个蚱蜢子做县官,糯谷田里开衙门。蚂蚁子是衙役兵,癞头蛤蟆来打更。黄蜂蜜蜂凑威风,派达老鼠管粮仓,派达臭虫管衣箱。……王老爷,有句话我忘了跟你说了,做人莫贪心,别人的东西千万莫伸手,要是伸了手了,烂肠烂肚烂脔心。
第四集
8、学堂操场,李元甫给学生们讲东山学堂校训
东山学堂校训:兼覆无私谓之公,真实无妄谓之诚,夙夜匪懈谓之勤,去奢从约谓之俭。
李元甫:公,乃校训之首,是鼓励诸位存大志,去私心,以天下国家为念。只有胸怀天下,心装国家,才能以天下为己任,匡时救市,不做那无源之水,井底之蛙。诚,人之品也,是为人处事之根本也,天地之所以不息,国家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之所以大可允,皆在诚字。待人以诚,则一言不欺,一事不假;待己以诚,则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错,记而改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皆在这“诚”字一念。勤,人之气也,曾文正公曾说,勤乃天地之阳气,凡立身居家,做官治军,皆赖阳气鼓荡。勤则将兴旺,惰则衰颓,天下事未有不由艰难中得来。学生之勤,首在勤奋,勤奋则学业进,懒惰则学业退,自古至今,莫非如此。至于这俭字,是治家修身之道。圣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以人生在世切忌铺张。能走路者,不可坐轿骑马;能劳作者,不可坐享其成。
第六集
9、物理课堂上,贺南钢阐述毛润之对自由落体知识点的质疑并表扬了他
贺南钢:我特意留了一个漏洞,我就是想看看你们敢不敢怀疑我这个做先生的,你们有没有能力独立去思考,去质疑。科学的根基是什么?是怀疑,是挑战,是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之心。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挑战的是谁呀?挑战的是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我希望你们也能够从怀疑我这个先生做起,去追寻属于你们自己的真理,去探索属于你们自己的世界。
第七集
10、东山寺外,毛润之送别来东山学堂探望他的润之娘和翠秀
毛润之:我就在想,世界上这么多菩萨,谁能一个个都拜到啊?国外有那么多菩萨,我们一个也没拜到,可菩萨也没有见怪我们呀。我娘常说,菩萨有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真是这样,只要不害人,不做坏事,何必去拜菩萨呢?像我们这样,不去拜菩萨,菩萨也会保佑我们的,你说对不对?
翠秀:石山,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怪想法? 我爹说,对菩萨一定要恭敬,你这样胡思乱想,万一菩萨生气了怎么办?
润之娘:菩萨以慈悲为怀,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就生气的。这些年啊我吃斋念佛,我知道菩萨要的是一颗善心。你看那些戏文里,为人阴险,背信弃义,不管你烧多少香,许多少香油,到头来还是没有好下场;反而那些为人忠厚、内心坦荡的人,就是不拜菩萨,菩萨也会保佑的。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善字,要懂得怜悯孤寡。
11、深夜图书馆,萧子璋和毛润之分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的心得,并主动同毛润之做朋友
萧子璋:与其纠结于答案,倒不如啊选择一种态度。主张先有鸡的人,认为蛋是鸡生的,所以先有鸡;主张先有蛋的人呢,认为鸡是蛋是孵出来的,所以先有蛋。选鸡有选鸡的道理,选蛋也有选蛋的缘故,可反过来想,这鸡和蛋就好比是在一个圆里跑步,交替循环,互为因果,又如何分得出先后呢。既然分不出先后,那我们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做二选一的选择,而不干脆去想这鸡和蛋本身就是同时诞生的,就像上和下、左和右都是互为因果的,两个概念呢。
萧子璋:我叫萧子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萧,与子同袍的子,圭璋特达的璋。
毛润之:我知道你叫萧子璋啊。
萧子璋:我知道你知道,可是我想和你重新认识一次。
12、学堂食堂,毛润之向萧子璋请教王阳明的心学。
毛润之:所以说心学的基础还是在于人,先有人,然后方才有心,可人的基础又在于身体,身体既然是心外之物,又怎么能说心外无物呢?
萧子璋:王阳明之学说独推心之一格,确有偏颇之处,但他所说的心,不能以常理度之。与其说万事万物都来源于心,不如说,他主张从心的角度,简礼,去看待事物的道理。所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第八集
13、李元甫家中,李元甫让静岚赶被朝廷追杀的龚铁铮和同盟会成员萧洋离开他们家
李元甫:国家求新求变,那也不能犯上作乱,也不能造反。去让他们走,我们家里不欢迎乱党,更不能窝藏朝廷的钦犯。
静岚:哥,你这是干什么呀?你一直主张改良,想学英国,学日本,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可是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他们的皇帝肯把权力让出来,立宪法,开国会,事事决于公论,而我们的皇帝呢,不肯让出一丝一毫。既然是这样,干嘛还要这个虚设的皇帝?哥,你们费尽心思,想说服朝廷跟你们一起改良,可这些年,朝廷他们改了吗?他们永远都在拖延,永远都不会同意。 既然是这样,干嘛还要等下去?干嘛不能把旧的通通抛开?去开辟一番新的天地呀?
李元甫:小小年纪,你懂什么?中国几千年,那些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吗?废除了皇帝,谁来掌控国家?谁来决定国策?全民议政、民众做主,说得轻巧。街上卖肉的张三,你让他议什么?扛担子的王五,你让他做什么主?中国有这么多人口,认识民主这两个字的,不到一成,懂得这两个字的,更是少之又少。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开启民智,解民之愚。我们慢慢地改,都遇上这么多困难,你想让国家天翻地覆,那么容易啊?去,让他们明天就走。我不管他们什么原因,是革命也好,是造反也罢,明天必须要走。我就你这么一个妹妹,我不能让你跟着他们去冒险。
萧洋:李先生,刚才我在屋里听到你那番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要救中国必先改革教育,教育不兴则民智不开,所有的民主都是空谈,跟之前的改良并无任何区别。我以前总是不明白,我们不惜代价去起义、去革命,为什么老百姓却无动于衷?今天听了你说的这番话,我终于能够明白,他们不是心甘情愿去当奴隶,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他们还可以去抱怨,去反抗,去过不一样的生活。要砸碎一个旧社会就必须把新的建立起来,新的建立不起来,就把旧的砸碎了,那不是勇敢,而是鲁莽。你说要慢慢来,你并不是不赞成革命,而是你认为,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解放头脑远比解放生活要更加重要。我在长沙可能还会留一阵子, 我希望有机会的时候还可以来向你请教。
第九集
14、东山学堂操场,李元甫跟同学们讲罚站的原因
李元甫:让你们罚站,不是因为你们打架,是因为你们打架的原因。我刚来湘乡就听说 ,上下里乡矛盾重重,由来以久,大人们相互敌视,孩子们也有样学样,针锋相对。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你们会为了一点小事,就去伤害同学,我更没有想到的是,你们的头脑会这么愚蠢!心胸会这么狭窄!
什么是同乡?小一点说,上里乡跟上里乡是同乡,下里乡跟下里乡是同乡。大一点说,整个湘乡是同乡,再大一点说,整个湖南,整个中国都是同乡。上里乡怎么了?下里乡又怎么了?在这里站着的,哪一个不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哪一个不是你们的同窗好友?同胞兄弟?我就不明白了,你们小小年纪,怎么就分得这么清楚?这么壁垒分明?
一百年来,国家积弱,外敌环伺,日本人、欧洲人、美国人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肆意横行,为什么?为什么在短短的一百年间,中国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打不过区区两万八国联军?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却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因为我们不思进取,因为我们宁愿把精力都耗在内斗上,也不愿意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国家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毛润之,我让你们罚站,我要向你们道歉,作为先生,我不应该这么做,但是唯独这一次,就是罚重了,罚过了,我也必须这么做。我要让你们记清楚,要让你们从心底里明白这个道理。东山学堂是我三湘子弟求知识、长学问的园地,不是分派系、打群架的地方。
校训以公为首,就是希望大家有存公心、弃私念,就是希望大家的心,不但可以包容自己,更可以包容别人。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东山学堂就是一个家,中国也是一个家。
你们现在是同学,是同乡,将来就是患难与共的家人和并肩作战的战友。你们要学会信任、学会合作,要背靠着背,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而不要抱着敌意,相互排斥、相互攻击、相互仇视。
一个强国是要有心胸的,一个强国的子民也是需要有心胸的,如果你的心只局限于湘乡,那你看到的永远只是湘乡这一块地;如果你的心可以包容天下,那你看到的,就远远不只是湘乡,是湖南、是两广、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第十集
15、物理课堂上,贺南钢检查学生们生豆芽的作业
贺南钢:同学们,这就是科学中的意外,意外中的科学。这是什么意思呢?张简礼同学说,他是不小心把书压在了上面,可是豆芽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动力。植物就是这样,你给它的压力越大,它的动力就越大,因为它为了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已经释放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其实人也是这样,只有你经受了更多的挫折、更多的磨难,你才会获得更大的能量,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16、学堂食堂午饭中,贺南钢让毛润之讲讲他正在看的书
毛润之: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讲的是各国英雄豪杰的故事,华盛顿、林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卢梭、孟德斯鸠。他们有的带领民众反抗压迫;有的励精图治、改革弊政;有的解放思想、启迪民智。我最佩服的是拿破仑,他为法兰西共和国南征北战,指挥大小战役五十余次,收复失地,横扫欧洲。他还改革金融机构和司法制度,创编了著名的《法兰西法典》。他们都是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奋然崛起,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他们是真正的大豪杰,大英雄。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为国出力不在于年龄长幼、出身贵贱。华盛顿22岁,第一次与法军作战;拿破仑推动科西嘉独立时才不过21岁,我们除了比他们小上几岁,跟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就不能以他们为榜样,革新内政、抵抗外辱,做一个救国救民的大豪杰、大英雄?
贺南钢:话说得不错,可是人和人的能力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拿破仑、华盛顿。
毛润之:当不了拿破仑,就当拿破仑的兵。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当将领的就当将领,能当小兵的就当小兵,能写文章的就拿文章当武器,力量大的就多出点力,力量小的就少出点力。
第十一集
17、教室内,李元甫就咏春给毛润之国文作文打102分一事,开导老师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
贺南钢读毛润之的文章《救国图存论》:天下万事,万变不穷,成于此必毁于彼,毁于彼者必成于此,故君国之三纲在所必去。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逾新宇宙耶?
李元甫:我问他,一个学生的一次考试而已,一定要这么坚持吗?也就是五分、十分的事,你这么坚持有意义吗?他跟我说,守着规矩、安安稳稳做人、平平常常生活的孩子太多了,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是不一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是不循常规、敢于冒险、敢于犯错误、敢于相信自己、也敢于否定过去的,只有这样的人才中国才有希望。
诸位先生,平时教中庸之道、孔孟之学,这都很好,但是这还不够。我们东山学堂办的是新学,所以首先要求我们这些做先生的观念一定要新,只有我们这些做先生的观念焕然一新,我们才能教育出焕然一新的学生。
一个国家的改变自少年始,少年的改变自教育始。刚才蒋老也说了,学无止境,那么我们给学生打分为什么要受限制?我们东山学堂不怕人骄傲,怕的是他们没有值得骄傲的才华,没有值得炫耀的品性。同学们,咏春先生给毛润之这篇文章打了一百零五分,你们觉得高吗?可我觉得还不够,我要打一百二十分。我要让你们记住,在东山学堂,不需要你们循规蹈矩,不需要你们假装谦虚,你们有多少才华,就施展多少;你们能施展多少,先生就能肯定多少。我要你们自信,要有胆量。我希望有一天,你们能让先生们打两百分、打三百分,我希望有一天在座的先生们能为你们自豪,为你们骄傲。
第十三集
18、街上,萧洋告诉静岚他要去东山学堂去做教书先生
萧洋:我之所以参加革命,之所以去加入同盟会,正是因为我看到现在朝廷的腐败,外敌环伺,中国已经进入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同时我又问我自己,现在除了流血革命,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呀?——教育。没有教育,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在民众心中掀起波澜。我想,解救一个人,中国就多一份希望;解救十个人,中国就多十份希望,去了东山学堂啊,教给他们一些新的东西,让他们有思考、有质疑,这是好事。
第十四集
19、湘华楼饭店门口,毛润之率众学生拦住曾县令请吃饭的洋人
毛润之读《湘乡进姓正告洋人书》:圣人有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国受西方戕害久矣,英法日俄所来中国意在割地赔款、烧杀抢掠也。顾凡此诸国,皆我中国之敌;凡此诸国之民,皆我中国百姓之敌也。自古以来我中华未有开门迎敌之礼。我等虽为学子,一无可用之兵,二无可供之职,亦知国家之仇不共戴天也。今凭赤诚之心,驱洋人于湘乡之外。今中国虽弱,希望犹存,知耻而后勇,异日国富民强,则今日之仇必报,而洋人之于中国,再无立足之地,再无立足之地,再无立足之地。
20、湘华楼楼上包间,曾县令请学生们吃饭
曾县令:他们哪儿是互通商贸啊?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抢劫,而我又不能说什么,也不能拍案而起,更不能像你们这样想骂就骂,想赶就赶,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实力,因为今日之中国没有拒绝的权力,也没有跟他们平等结交的可能。
毛润之:就算是这样,你也不能请强盗吃饭啊。
曾县令:那你说我能怎么办?照你所说的,把他们赶出去?赶走一两个洋人容易啊,可是十个、二十个呢?成千上万呢?一旦有一天,他们拿着枪炮冲了进来,就凭你们那个正告书,能把他们赶出去?
你们都学过历史啊,唐代、宋代,都是我们中国历史强盛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大开国门,欢迎他们的到来,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足够强大;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做我们的朋友。而现在呢?他们毫无顾忌,肆意妄为,一而再再而三地抢、夺,这正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
你们今天敢正告洋人,我看到了你们的志气,但中国的志气,不在于闭关锁国,而在于自强不息。你们今天的正告书里面,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中国虽弱,希望犹存”。仇恨不是个好东西,我希望你们不要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你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闭着眼睛走路,你们要睁大眼睛,望远世界,要向别的国家,乃至我们的敌人学习。我相信只要你们肯学、肯努力的话,等你们长大的那一天,英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美国也好,我们都可以不怕他。
贺南钢:因为日本以前远比我们落后,处处以我们为榜样,可现在呢?明治维新几十年,日本的国力、经济、政治、军事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比我们强大、强大得多。讲明治维新的好,就是希望你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希望你们从别人的进步当中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道路。你们以为有勇气罢课就是爱国了?错!只有认真上好课,改变中国的现状,才是真正的爱国。
第十五集
21、街上,静岚读萧洋写给她的信他带学生爬山的原因
萧洋:西方的教育讲究的是德智体并重,越是有知识的人越要磨炼自己的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国家正好恰恰正相反,越是要读书的人他们越不肯磨炼自己的意志,反而还以此为耻,凡是出力的、出汗的,他们连碰都不愿意碰。我觉得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强健的精神,他们叫我们东亚病夫,难道我们要病一辈子不成?
李元甫:我让你教体育课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但是凡事讲求一个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22、街上,静岚读萧洋写给她的信
我喜欢他们年轻的愤怒,我喜欢他们的倔强不服输,我喜欢他们种种,出人意料的小聪明,我甚至喜欢他们打破规矩时那种不按理出牌的勇气。静岚,我想中国的革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它不是改良派的一封奏折,也不是革命派轰轰烈烈的起义,它是点点滴滴的改变,从头发到衣服、到思考、到行为。堂长所做的跟谭嗣同他们已然不同了,你我所思所想又跟堂长不同,到了这群学生们又与我们有所差别。我想,这些细微至极的变化也许才是革命本身,才是推动我们往前的力量。
第十六集
23、萧洋宿舍,毛润之向萧洋请教为什么他对读书没了兴趣
萧洋:你这种困扰我也有过。我在日本上学的时候呢,他们也开了很多的课,我跟你一样,每堂课我都去听,想多学些知识,结果最后,把自己累得要死。所以后来我就发现,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必须要做出选择。学习的最初是积累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明辨是非,开阔眼界,可是学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味地吸收就不起作用了。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你必须要自己想清楚,你到底为什么要学?你该学些什么?也就像你要考秀才一样,你必须学习策论文章;你要搞发明,你必须要学习物理化学;你要是搞实业的话,那你一定要多花点心思在金融和算术上。有些人是全才,他样样都学,样样都通,可是有些人是偏才,专精一项,至于要选哪一种,自己要做出选择。
至于说你告诉我,现在长进越来越慢,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你本来就是一张白纸,你来到东山学堂以后,先生教你多少,你就长进多少,可是现在你已经学了很多了,所以先生再教你,你的长进绝对不会快的。这就好像是盖房子一样,开始一层两层容易,越往上越困难,所以我觉得你现在不要着急,把心静下来,好好地把基础打好。
24、深夜学生宿舍,毛润之睡不着觉和萧子璋探讨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
萧子璋: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毛润之:这是《孟子》里的文章?
萧子璋:对,这是孟子评价伊尹的文章,说伊尹这个人把天下都当作自己的责任,天下的普通百姓没有受到圣人的恩泽,不能安居乐业的伊尹都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到水沟中的一样。要我看这个人也太自信了。天下之大岂是他一人之力当得起的。
25、李元甫宿舍,萧洋找到李元甫,想让他推荐毛润之去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萧洋:堂长,我想请问你对毛润之这个学生有什么看法?
李元甫:聪明、好学、有志气,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怎么了?
萧洋:那你有没有想过让他离开东山,到更大的地方去?
李元甫:离开东山学堂,为什么?
萧洋:毛润之找我聊过一次,他说比起刚进东山学堂的时候,自己的进步慢了,甚至有些时候不愿意去教室上课。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些课程他已经自学过了,再听一遍,也没有多少长进,而有些课,他压根儿又不喜欢。越学越觉得没有意思。
李元甫:学习如逆水行舟,越往后越步越慢,这很正常。但是越是这个时候,就应该把基础打好,才能有所进步,对吗?
萧洋: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因为他的求知欲太强,我们现在的课程恐怕已经无法满足他了。你看,这是他的作业本,是首诗。
李元甫: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儿虫儿敢作声。
萧洋:堂长,我留学在外,各式各样的人我也见过不少,可是像毛润之这样的学生,我是头一次遇到。他肯思考,对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身上所不具备的。我们东山学堂虽好,可毕竟只是一个高等小学堂,大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放在那里,以毛润之的资质,我想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学无可学。我听说在长沙有一个湘乡驻省中学,仿西方学制,教的是更高一级的课程,如果我们以学堂的名义,送毛润之去那里读书的话,相信他在那里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李元甫:毛润之来东山学堂不足半年,该学的东西还很多,现在就送他走,我觉得还是早了点。
萧洋:其实我也找他聊过几次,他虽然接触新学的时间不长,但是他跟我谈世界的局势,谈我国与英法诸国之间的区别,颇有见地,已经远超过同龄人的水平。这两天我仔细地看了一下他入学以来写的所有文章,他心胸宽广、胸怀大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他送到更大的地方,让他学习更多的知识,看更大的世界呢。
李元甫: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件事情,让我再考虑考虑,你先不要跟他说。等我决定了,我专门找他谈一谈好吗?
26、深夜,学生宿舍楼下,毛润之跟萧子璋分享他找到读书的理由的快乐
毛润之:我找到了,我找到读书的理由了。是我想太多了,反倒把自己给绕糊涂了。别人为什么读书我不知道,我是因为看到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公平,才会来到东山学堂读书的。我为什么读书?就是因为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找到它们的答案。
萧子璋:你想明白了就好。不然啊,我读书还少了个伴儿呢。
毛润之:不,从此以后,我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什么都学,什么都看,我得做出选择,得集中精力,去学那些我不懂的东西,去看那些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可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要什么,所以才会越学越没劲,越学越糊涂。伊尹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人就是有再大的追求也是小的,只有把天下所有的问题当成自己读书的动力,以天下为己任,才能真正地不倦怠、不彷徨,才能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子任,从今以后,我就用这“子任”二字来做笔名。子璋,帮我见证一下:从今往后,我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把气力全都用在刀刃上,去看真正有用的书籍,去学自己不懂的东西。
第十七集
27、办公室,蒋老当众考毛润之
蒋老:我不信,蒋某今天考不倒你?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下一句。
毛润之: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其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蒋老: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什么意思?
毛润之:骏马再好,一日不过能行千里,劣马再差,坚持走上十天,也能追上它。所以说成功与否,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坚持。绝不能轻言放弃。
蒋老:荀子最后一段,列举了君子的修身之则,共有哪些?分别是意思?
毛润之:“君子之求利也略”,是说要有淡然的态度,所需所用简约即可;“不以利益为要,其远也早。”这是说要有预见性,对不好的东西要及早发现,避而远之。“其避辱也惧”,这是说常怀警惕之心,对自己有所约束;“其行道理也勇。”这是说要有勇气,敢于做正确的事情。
28、贺南钢就学堂要毛润之亲自把蒋老请回学堂一事代毛润之向李元甫求情
李元甫:你说得很对,他的确是个好苗子。正因为是这样,我才让他去请蒋老,亲自向蒋老解释清楚。你知不知道,毛润之跟我说了些什么,他说他没有错,错的是规矩,他还说,既然规矩是人定的,为什么不能改,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去遵守规矩,而不能让规矩去适应他?
贺南钢:他是这么说的?
李元甫:我当时听了他这几句话之后,也被震住了,但是想不承认都不行,我们总是说改良啊、革新啊,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规矩,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认为,只有遵守规矩才是对的违反规矩就是错的,错误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去做的。我这次生气,我不是因为毛润之明明知道违反了规矩还不认错,还那么理直气壮,咄咄逼人。但是,假如他是对的,假如错的是规矩呢?我们这么逼着他去道歉,就一定是对的吗?
29、蒋老家门外,毛润之站在蒋老门外背诵国学经典
毛润之:《省心录》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以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聪训斋语》这本书虽不在先生开列的书单内,但曾文正公在家书中多次提及,我读后觉得颇有道理。全书分为四纲十二目,分别为立品纲、读书纲、养身纲、择友纲。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每见人栖栖皇皇。觉举动无不碍者,择其精纯条畅,有气局词华者,多则百篇,少则六十篇,神明与之浑化,始为有益。若贪多务博,过眼辄忘,及至作时,则彼此不相涉,落笔仍是故吾。所以思常窒而不灵,词常窘而不裕,意常枯而不润,记诵劳神,中无所得,则不熟,不化之病也。
第十八集
30、办公室,蒋老回到学堂向李元甫表明心迹
蒋老: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道理,我总用一些老规矩去套他们,就一定对吗?学生们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想要坚持下去,就一定错吗?师道尊严,要的并不是言听计从。这个毛润之,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为了敷衍我而道歉,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尊重吗?堂长啊,我有个请求,今后不光是毛润之,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他能在我手上考到九十分以上,都可以不来听我的课。经过这个事啊,我也想明白了,这规矩是死的,人他是活的,只要学生们学有所成,听不听我的课,又有什么要紧呢?
31、学堂桥头,毛润之郑重向蒋老道歉
毛润之:先生,我错了,我不是为了不听您的课道歉,而是为我自己的浅薄道歉。我觉得自己是对的,觉得修身课的那些道理我都懂了,可一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些道理我只能算会背了,不能算懂了。我拘泥于对错,觉得自己没有错误,所以说什么也不肯道歉,先生,您也没有做错,却能放下计较之心,为我去改变规则,这是自省之心,也是容人之量。修身课上的道理,我能理解,却恰恰不会做。之前我还在洋洋得意,以为是我说服了先生,却没有想到是先生在成全我。先生您教给我的,不是一本书、一句话,而是怎样去做一个人。所以这次我必须向您道歉,还要谢谢您,为我上了这样珍贵的一课。
蒋老:你起来吧,起来。我等你这声对不起,等了这么久,我还以为等不到了。好在响鼓不用重锤,虽然来得迟了些,但你毕竟是明白了道理。老实说,这次你也让我对你刮目相看,你的质疑也好,你的坚持也好,都是很难得的。我希望你要懂得自省,保持一颗谦虚之心,但是我却不希望你丢掉这股子锐气。
第十九集
32、东山上,萧洋带学生去山上野炊
萧洋:我们国家的教育,讲究的就是理论大过于实践,动脑大过于动手,可是就算脑子想得再好,也不过是画出来的大饼,当不得真,更加填饱不了肚子。所以我今天带着你们出来野炊,就是想让你们能够明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个道理,在动脑的时候,我们要学着去动手,这样我们的想法才能够实现它最大的价值。古人说得好,知行合一,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是知,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行,只知不行是空想,而只行不知就是蛮干,我们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东山上,戊戌班学生创作东山学堂校歌:
萧子璋:东山苍翠,涟水清扬,同学正年少。
张简礼:湖湘一脉,斯文传世,从来胆气豪。
李广财:春风化雨,师师济济,此处风景独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莫待年华空老。
谭世瑛:公当行,诚为本,勤学业,俭住行。
毛润之:励吾同不,乐群敬业,个个品学高。
34、萧洋宿舍,贺南钢看望被学堂开除的愤愤不平的萧洋
萧洋:他们说,做先生就得有做先生的架子,千万不能在学生面前没有了威严;他们说,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中庸两个字,切不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他们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先生必须有当先生的样子,必须穿长袍、戴辫子。我能说什么?我能告诉他们,我根本就不关心这些吗?我关心的是,我的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关心的是,中国的青年可不可以从这种改革当中得到救赎,彻底变一个模样;我关心的是,中国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可不可以安然于世界而无半点愧色。我以为这次回来以后,中国多少会有些变化;我以为这东山会是我的一片乐土,我在这里去创造、去耕耘、去改变。结果呢?这就是结果!这就是结果!!中国还是那个中国,他们还是守着那些发了霉的老规矩,给我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第二十一集
35、韶山冲田里,毛润之回家商量该不该去省立中学读书一事
毛润之:泽民你说得对,人要有勇气,更要对自己有信心,东想西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害怕就是更解决不了问题了,不去想,不去看,那些问题照样会横在那里呀,那些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照样还会发生。与其在这里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倒不如像李堂长说得那样,勇敢地走出去,去看、去想、去寻找那些问题的答案。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