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终将成为你 - 第01集

观影指南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日本《终将成为你》第01集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终将成为你》加载失败,可刷新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终将成为你》第01集免费播放地址,如果《终将成为你》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终将成为你》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37719.html ] 以免丢失!

《终将成为你》剧情:小糸侑(高田忧希 配音)是一名平凡的女子高中生,也是朋友们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可只有她自己心里明白,每当自己面对别人付出的感情时,都会感到巨大的隔阂。喜欢帮助别人也并不是因为自己天性如此,只是不懂得如何拒绝而已。   这样的阿侑,在某一天意外的收到了异性好友的告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阿侑在机缘巧合之下向学生会会长七海灯子(寿美菜子 配音)发起了求助。七海在学校里人气极高,向她告白的人络绎不绝,但她总是冷若冰霜不为所动,然而让阿侑没有想到的是,从她的口中,自己竟然听到了“我喜欢你”的语句

用户评论

  • Jensen

    整体评价这部作品,突然就词穷了,要用长句子才能描述了:回归爱情的本质,突破百合的困境,真正的爱无关性别——“想好好塑造一个爱情故事,顺便拯救一下百合业界”目前且将长期保持最佳剧本的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钟谷老师大学专门学习此类专业,然后回到创作之中,她并非为写百合而刻画恋爱,只是为了刻画恋爱故事,而选择更为细腻的百合题材。这一切,也造就了终将的剧本的优秀、独到、堪称经典之处。

    这样的剧本在可以预见的很多年都是难以被赶上的。

    写爱情故事,你超越不了钟谷老师,写百合故事,你超越不了钟谷老师。

    更何况人家两个一起兼顾,丝毫不会耽搁任何一个。大部分百合作品到后面就只剩百合了,爱情似乎都成了顺其自然的了。

    这一点上,终将并不选择将就。后面有没有来者不知道,至少前面鲜有古人。

    你说,在百合领域,这种对手,要怎么击败(笑)

    看一集就打一星的就不说了,翻了一下还不在少数。终将是值得五星的,去掉这些恶意评论,现在的评分肯定在往9.5分靠。因为你会发现,看了一集就不看了的一星两星真的比你想象的多。

    打两星的有个短评说:这故事如果换成一男一女会怎么样?

    这种问题根本不成立,或者我问你:“你凭什么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不是我给你扣帽子,首先这就是歧视百合,乃至歧视同性爱情,太明显了,你为什么不去一部一般恋爱作品下面刷“如果换成两个女孩/男孩这故事会怎么样?”然后骄傲的给出两星?

    各位明白了吧,百合作品,尤其是超过千人评分的情况下,为什么特别难出9分乃至9.2分以上的分数,消除歧视任重道远。

    以及,你是不是不把百合这个题材,这个版块放在眼里?百合是独立的版块,脱离这个领域谈怎么样,不存在,没意义,无需回答。类似的还有,我就是喜剧片为什么要改成恐怖片?就是文艺片为什么非要做成超级英雄电影?还问我怎么样?

    再者,更深层次的,我希望你(们)认识到。异性恋和百合之间并不存在谁更简单谁更复杂的问题——而在于两个体裁的视角根本就不一样!

    一个是男孩和女孩的视角,一个是两个女孩的视角,思考方式、看待问题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百合作品中两个女孩总是需要揣摩对方女孩的心思,更何况自己又是女孩,如果出现第三个女孩(佐伯)就更复杂了,明明都是女孩,却要在男孩和女孩的思维中切换,百合并不简单,相反可以非常复杂。

    你能提出这种要求这的可以说是很年轻了

    再来看,钟谷老师说过,她并非为写百合而刻画恋爱,只是为了刻画恋爱故事,而选择更为细腻的百合题材。

    换句话说,硬要一男一女,这个剧本也完全没问题。虽然肯定要改一部分了,不可能原封不动照搬啊——所以请你别自动把侑或者灯子脑补成男的然后觉得不合适然后就给两星行不?这是自己给自己加戏啊。

    回到正题

    剧情推进,人物塑造,都是一种如鱼得水的自如,都可以给满分。n老灯无条件喜欢侑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种原因并不是作品的中心,延伸出来的爱情观和情感的交织才是内核。n而正因为灯子表面上的无条件,无理由的喜欢,侑的选择就必须有条件,有理由——不可以无条件,否则剧情就会随心所欲不讲逻辑,把控不好立马玩脱,很多番的通病。而终将,可以说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而牵动着观众的心。n第六集的转变吹爆,几乎所有疑点,灯子为何突然喜欢侑?侑对灯子的感情究竟如何变化?全都得到诠释,整部剧集显得整体感爆炸。原来这一切不只是纯剧情的安排,而是在诠释一个莫大的主题。n

    喜欢小糸侑,是因为她天使般的容颜和治愈的声线,还有天使般的善良,对人无所不至的照顾,永远将(女)朋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笑的时候反复横跳的样子,还有时而的帝王攻,与直面自己感情的勇敢。nn喜欢七海灯子,并非停留于那容易脸红的表面,和对喜欢之人心迹的袒露。也不仅仅是对她的遭遇的怜悯,更有每个人自己对其或多或少的理解,同情,共鸣和关怀,那是一种想要跟随侑一起将老灯带出阴影的……可以说是执拗吧。(就算是我,也有拼命想要守护的东西啊!)nn佐伯沙耶香的故事却显得最为复杂,因为她始终处于被欺骗、被取代、不敢向前迈出一步的叠加状态,也几乎确定了失败的结局,我们称之为“薛定谔的佐伯”。n但我们不可轻易地用“败犬”称之,在剧中,佐伯的未来也已经因为一次交谈而变得光明了起来。这个形象实在是太成功,太牵动人心了——我也确实喜欢她,但我也深知佐伯的位面处于侑和老灯的世界之外。她并非不开心,因为有老灯在;她也并非开心,因为有老灯在…总之,对于佐伯,我们很难用对侑和灯子的“反正肯定会在一起的啦”的轻松的态度去看待,但是我们都深信,佐伯学姐一定会有一个很甜美的结局。n不过佐伯学姐真的是美腻啊ヘ(_ _ヘ)nnop深情之处,放在历年,都属少见。令人怅惘与幸福并存,此之谓爱。ned的间奏的跃动感和摇摆感可以窥见编曲与混音的功力极深,副歌部分和人声solo最为喜欢,而歌词不愧为神仙作品,ed与op一快一慢的交织,代表着恋爱中不同阶段与不同位置的情感。nost是今年最好的ost之一,大岛老师出手,从不令人失望。听到每一首原声,那些场景就会浮现眼前。n日本动画内核的匠心精神可能就体现在这里了,对于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就要在各方面都雕琢到最佳,不以时间、资金为由辜负好的作品。但是现在市场节奏很快,不是所有动画都能做到了。在此要诚挚感谢终将的动画制作组的每一位成员,你们辛苦了。nn我们不妨再重申一下这部作品的背景:钟谷老师大学专门学习此类专业,然后回到创作之中,她并非为写百合而刻画恋爱,只是为了刻画恋爱故事,而选择更为细腻的百合题材。这一切,也造就了终将的剧本的优秀、独到、堪称经典之处。nn不过,一部动画能否出第二季,与热度并无直接关联,而取决于bd销量,如果最终销量不佳,纵使b站上亿播放,也是难以出第二季的。n我能做的,大概只能像监督一样,买一份bd,一份ost,一份op和一份ed了吧(笑)。n祝终将成为你漫画、动画越来越好!你已经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了,快点成为新一任的硬核百合标杆吧!

  • Jensen

    侑:剧本结局这么搞,是卖不出BD的!nn历:哈?成为恋人面前的那个人就行了,卖卖百合就有饭吃了啊,搞那么复杂做甚?nn侑:知道别人为什么总说百合番卖不好吗?“百合”标签不能当作销量差的遮羞布,不是因为是百合就卖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拍得不!够!好!nn历:行行行,给你笔你来写nn侑:我昨日拜访了干妈仲咕咕,得一编剧之精髓,且看!blabla......nn历:握草好强好惭愧好想死好不甘心,你是仲谷的小号吗?咱们二期有希望了!nnn当片尾曲Hectopascal响起,最后的剧本探讨惊艳得叫出声来,“让剧中的时间具有意义”,此剧亦是彼剧,剧和剧中剧相互映射,经过十二集的“剧中时间”,观众已经看到了灯子的每一张面具,灯子要“成为”的那个人,已经完完全全地展现在观众眼中,唯独灯子自己没有知晓这个答案,更确切地说,是她不愿接受这个答案。nn在灯子看来,面具是虚伪的,只会带来束缚的。诚然,也许一张面具带来的只有束缚狭隘的“喜欢”,但无数张面具重叠起来,构成的便是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人。将一个人所有的面具全部接纳,便是无所不包容的“爱”,对于灯子,侑正是这样爱她的人

    也许作品名“终将成为你”有这么一层意思:套用罗伯特•麦基“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概念,从“人物塑造”(指角色一切可观察的素质的总和)的层面上来说,“你”作为一个客观实体,其实已经存在,指的正是现下的灯子,这个第二人称的“你”透露出当下灯子对自我的疏离感。

    而“人物真相”是潜藏在人物塑造下的本质的动机和欲望。第一流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其“剧中时间”中展现了人物内在本性的变化(也有例外,但极少,例如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作品名中“成为”指的便是灯子自我认同的过程,当灯子重塑了自我价值感,不再自我疏离,“你”才变成了“我”。这之后,灯子依旧能以成为自己眼中的姐姐为目标,只是不再是因为受制于他人的期望而勉强自己,而是昂首自信地主动出击。灯子也依旧可以蜷缩在侑的怀中撒娇,但不再是自卑地乞求片刻的避风港,而只是一对恋人的再平常不过的举动。这时,剧中的时间便具有了意义

    仲谷参与了动画的全部脚本制作与改编,十二集了,越发觉得仲谷是个bug般的人物,她似乎并不应早早地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某种程度上说,如今她的作品《终将》让我们有幸得以目睹未来的百合作品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摘下百合的标签,将同性之间的恋情作为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来讲述。

    同志亦凡人,爱是没有面孔的,仲谷用她的超凡实力,一句台词一个分镜地告诉所有业界同行“牛逼”两个字应该怎么写。

    (终将初动BD销量虽为预测的七成,但相对业界其它作品而言成绩已相当不俗,笔者也贡献了生平第一套BD,原作漫画销量增速稳定提升,依旧保留着制作二期的希望)

    1月5日,第一卷BD累计3723(O榜),涨幅接近三分之一,后劲相当可观,最后两集功不可没

    近来又听闻终将荣获niconico动画年度大赏第十,以及不死鸟奖,日本地区的漫画原作销售也由于过于火热而发生了大规模断货现象,这说明动画拉动原作的效果很可能强大到超出角川的预期。

    如果只靠硬百的那点受众,终将绝无可能达到这样的社会影响力。rn终将有个bug般的撒手锏,就是跨越了性取向的界线,回归了爱情的本质。将同性关系单纯地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来刻画,青春气息扑面而来。rnrn许多不吃百合的观众也因此对终将好评有加,终将真正做到了面对受众市场的开疆拓土,成为了有史以来女同百合番进军主流社会的最强音。如果说citrus是时代进程下的必然产物,那么终将就是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跨时代之作。边缘女同番剧去边缘化的历史进程,已经由终将来开启了。

  • Jensen

    看完第六集,我对本作定位彻底改观了。这不是单纯的百合片,它包含了对感情甚至人性的哲学探讨。

    回想第一集时,侑是一只情窦未开的花蕾,恋爱是风吹来的传说,听着令人心潮澎湃却遥不可及。侑说她无法理解将谁视为特别的感觉,理解喜欢的字眼却无法用心体会到喜欢的感觉。但无疑侑是憧憬着恋爱的,她想要触碰画在少女漫画里的写在情歌歌词里的,那些耀眼的情感。樱花凋谢后的季节,黄昏里学校的后花园,侑邂逅了灯子学姐。灯子笑着说自己不懂心动的感觉让侑仿佛找到知己。侑坦白了自己无法理解恋爱的烦恼,期待灯子能够理解她。然后侑打电话拒绝了一个月前对她告白的男生,挂了电话后却不料灯子将她拉入怀里对她说:“我可能要喜欢上你了。”

    看到这里,笔者我是和侑一样震惊的。侑打电话之前灯子还说从来没觉得谁特别过,侑打完电话灯子就手心冒汗脸颊微红地告白了。为何会有如此突然的转变?此时我的推测是灯子可能是因为遇到知己了,所以心生欢喜。然而事实远没有我想得这么简单。

    后来几集侑陪着灯子竞选学生会长,她在离灯子最近的地方看到了表面完美的灯子私下软弱逞强依赖自己的一面,进而认为灯子离不开自己而想要守在灯子身边。我也逐渐了解侑的为人。侑的朋友说侑开始做一件事以后就会逐渐沉迷其中,例如初中的垒球和高中的学生会,这是侑性格里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在人际关系中也体现了重要作用。侑开始允许灯子对自己撒娇,允许了灯子对自己告白、单相思、亲吻、牵手、留在身边,与此同时侑也一步步深陷这段给予的关系中。侑因为太过温柔,所以回应了所有来自灯子的要求。她不懂喜欢的感觉,所以亲吻牵手这些事在她心里是没有门槛的,是可以任意给予的。就像一个不懂珠宝的人觉得钻石跟玻璃没有区别,可以随便送人一样,一个人付出多少取决于他心里衡量的价值。

    接着到了关键的第六集。侑说想要觉得学姐可爱,想要喜欢学姐。她的思想是和第一集一致的,她始终憧憬着天空耀眼的繁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长出翅膀触碰到星星。而现在灯子是侑最有可能喜欢上的人,所以侑不想离开灯子身边。侑调查了七年前的学生会长,了解到灯子逞强是为了追逐姐姐的影子,她对灯子说:“你做自己就好了。”言下之意是不必勉强自己活得像姐姐一样。侑还是那么温柔,她只想让学姐不要那么累还为别人而活。

    然而侑是天真单纯的。她没想到灯子执着于做众人眼中一个出色而特别的人,哪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灯子不会放弃追逐姐姐的脚步,而此时侑如果还是让灯子做自己的话,两人就会渐行渐远。侑无法放弃待在灯子身边,她无法放弃唯一的让自己能喜欢让别人的可能性,所以她屈服了。她用谎言来交换可能,和恶魔缔结了契约。她发誓不会喜欢上学姐,来交换留在学姐身边的权利。仿佛命运的嘲弄。侑为了知晓喜欢的感觉而渴望留在学姐身边,然而留在学姐身边的条件是侑不能喜欢上她。那么为了能喜欢一个人,侑就要一直付出说谎的代价。

    并且灯子是自私的。她是热爱自由的。她认为喜欢是束缚,她不喜欢被束缚,所以她拒绝了和所有对自己告白的人交往。她是爱自己的,她为了让自己有个避风港,而用喜欢来束缚侑。然后我们都明白第一集结尾灯子那个突如其来的告白其实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据可寻的了。灯子执着于做完美的姐姐的替身,逞强的背后是软弱寂寞的自己,刚好需要一个不会束缚又能包容自己的脆弱的人。而那个人就是侑。为了让侑一直做自己的避风港,灯子用“我喜欢你”和“你要永远这样”来束缚侑。而造成了侑不得不说谎来维持二人的关系。

    本片对心理描写和人物关系的刻画在前六集已经展现出高水平了,接下来估计是要开虐了。分析了半天也猜到要怎么虐侑了,想哭。这么好的女孩子情窦初开可不可以不要用受伤的方式?作者我劝你善良。总之,我还是会接着看的。

  • Jensen

    佐侑开弓 佐侑互搏 佐侑逢媛 佐侑为难 佐侑为女 佐侑横跳 佐侑共识 佐侑摇摆 顾佐侑而言她

    佐拥侑抱 佐膀侑臂 佐顾侑盼 佐提侑挈 佐支侑绌 佐思侑想 男佐女侑 佐零侑火中接地

    佐倾机会/侑倾投降主义错误 极端佐/侑翼分子

    灯疯造姬 灯鼻子上脸 老灯巨滑 目灯口呆 灯目结舌 黑灯瞎火 灯堂入室 灯门拜访 灯徒浪子 灯还是老的亮 床头灯 灯下暗 大灯蹄子

    回家的侑惑 循循上侑 侑敌深入 趁机揩侑

    灯红佐绿

    侑尽灯枯 点灯熬侑

    还没看完!之后补充!

  • Jensen

    灯保协会员有话要说啊!!!大家先看看再决定打不打灯子吧!

    注意:本来是期末课程论文,想写成评述形式,也不知道老师看了会怎样。。。。Whatever。因为论文形式观感不好,稍微改动了下。课程小论文,也不是高科技的严谨论文,所以请别当真,当然学术不严谨的地方还欢迎提出。

    还有,本文严重剧透!请自行斟酌哦

    1.引言

    虚假自体与真实自体概念由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大师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提出,他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一些患者,他们表现得心理健康、行为功能正常,许多人甚至非常优秀,但他们内心依然空虚迷茫,感觉自己行尸走肉一般活着。温尼科特据此提出了人格发展的真实自体(true self) 和虚假自体(false self)概念,两者的形成源于儿童早期与环境(主要指母亲)的相互作用(Winnicott,1965)。真实自体是儿童的自性,是天生的“全能”(omnipotence)的状态,但如果在早期环境中,照料者没能给与儿童良好关照,将导致儿童真实自体的压抑。例如儿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成人回应或被拒绝,儿童会而为此抱怨或生气,成人却不理不睬或惩罚他(因为生气和抱怨也是不被允许的),这时儿童倾向于发展出一种虚假自体,虚假自体源于成人的期待和要求,儿童表现出虚假自体行为回应成人的期待,以此获得成人的关爱与支持,保护真实的自己免受伤害。然而在此过程中儿童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逐渐与真实的自我感受、情绪分离,由此失去了真实感和意义感。虽然一些儿童长大后会非常优秀出众,但他/她的内心并不快乐,因为他/她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成为别人希望成为的人,同时他/她也感到愤怒,因为只有按父母的意愿行事,父母才会爱他/她,父母并不爱真正的他/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人也学会压抑这种痛苦,甚至最终感受不到这种痛苦(郗浩丽,2018)。

    本文以《终将成为你》作品中的主角之一——七海灯子为对象,探讨这一人物虚假自体的形成与发展与转变。

    2.评述

    2.1成为姐姐——虚假自体的产生

    主角七海灯子原本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爸爸(较为严肃)妈妈和姐姐,姐姐是学生会长,成绩拔尖、受人尊敬,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与此相对,灯子是一个成绩普通又胆小怕事的被人忽略的小孩。一次猜拳游戏灯子胜出,决定了姐姐出门买东西,不幸的是姐姐出门后被一场意外事故夺走了生命。大家都感到非常悲伤和惋惜,因为姐姐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在大家自顾自的悲伤氛围中,没人照顾到灯子的想法和情绪,他们是一个接一个地告诉灯子:要像姐姐一样优秀,带着姐姐那份好好活下去。每个人都在强调姐姐的优秀,而忽视了平凡而真实的灯子,这让灯子认为,如果死的是平凡的自己,可能大家就不会这么惋惜。大人只是一味地缅怀优秀的姐姐,在这样的环境下,灯子的存在被嫌弃被抹杀,内心的真实需求得不到大人的回应和满足,出于自我保护,灯子学会了大人的话——成为姐姐。

    “成为姐姐”对灯子来说有三个好处:

    (1)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不成为别人,我将一无所有”。温尼科特曾讨论过虚假自体的适应功能,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隐藏真实自我,保护自己不受忽视或伤害。对灯子来说,平凡的真实自体只会被忽视被嫌弃,无法得到关爱和支持,是不安全的。

    (2)获得关爱与支持。灯子迎合大人的需求,成为大人期望的样子,并收获了他们的关注和赞扬,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虽然是虚假的价值。虽然这样的关注和支持是有条件的,但总比没有好。

    (3)留住与姐姐的关系,维系姐姐的“存在”—— “当我扮演姐姐时,大家都很高兴”。这里涉及到日本的文化氛围,日本文化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关系,牵绊也是各种作品中常常阐述的主题。在此氛围中,父母亲戚会希望他们与姐姐的联系纽带依然存在于灯子身上,以此“留住”姐姐,这不仅是父母的潜在愿望,也许也是灯子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很喜欢姐姐,当然我也是”。

    像姐姐一样的灯子通过虚假自体保护了自我价值,得到了周围人的关注和赞扬,所有人都在这种虚假的关系中各取所需,得到满足。在这样的环境下,虚假自体开始生长。

    2.2你不是特别的存在——破除虚假自体的魔咒

    在动画的第1集末尾,灯子的学妹——小糸侑告诉灯子她不明白什么是特别的存在,她无法爱上别人,这让灯子十分震惊,并迅速爱上了侑。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情感过程。但对于虚假自体的患者来说,这句话的确有着不可思议的效果。

    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经典概念,是指个体面对冲突与挫折时潜意识中发展起来的减少或避免焦虑的方法。温尼科特在提到如何绕过虚假自体的防御机制,接触患者的真实自体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案例(Winnicott,1965)。一个虚假自体患者告诉治疗师自己许多的光辉成就,治疗师只告诉他“我觉得(在这些成就中)你并不存在(non-existing)”,患者回答治疗师“我感觉第一次有人跟我说话了”。另外一名女性患者为了维持和谐关系而迎合治疗师,告诉治疗师自己心中有了希望,治疗师察觉到了她的虚假自体行为,直接告诉她“你心中根本没有希望”,患者听到这句话后告诉治疗师,她心中真正燃起了一丝希望。

    以上都是治疗师用一句话接触到患者真实自体的案例。回到动画中,人人都在说灯子是个特别的、优秀的存在,灯子也醉心于虚假自体构建的人际关系中,自己都不曾怀疑,这时候侑突然出现,她告诉灯子她认为灯子“不是特别的存在”,这一刻对于灯子来说,就是她长期压抑在黑暗中的真实自我第一次重见天日。侑的话瞬间敲碎了灯子的防御机制——虚假自体,把她的真实自体从寂寞与黑暗中拉了出来。对一个内心渴望真实自体的人来说这样的震撼不言而喻。

    2.3爱是束缚——有条件的爱

    随着动画的推进,两个女孩互相卷入了一场复杂而纠结的“恋爱”中,围绕着无法恋爱的侑逐渐爱上了灯子,而喜欢侑的灯子希望她保持原来的样子,不要爱上自己。

    灯子为什么不让侑进入这场恋爱关系呢?因为“爱是束缚”,如何理解灯子的“爱是束缚”? Harter(1996)等人在自己的研究中,将照料者对于儿童的支持(support)分为两种情况,——有条件的(conditional support)与无条件的(unconditional support),这一分类影响着儿童虚假自我行为的产生。对于幼年的灯子来说,父母的支持与爱就是有条件的——表现出大家喜欢的样子,用虚假自体示人,因此父母的爱就是对真实自体的束缚,“爱是束缚”这是灯子从小习得的关于爱的方式。

    温尼科特在关于虚假自我的形成中提到了客体关系理论(儿童在幼年与成人形成的关系模式,会继续在今后的其他人际关系中不断重现)。通过虚假自我灯子获得了她想要的支持和关爱(虽然是有条件的),并学会了用虚假自体控制他人与环境,尝到了甜头后这种模式不断巩固并最终稳定下来,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不断重复。灯子让周围同学看到了像姐姐一样最优秀的自己,由此来获得周围人关注和赞赏,同时也紧紧束缚着真实的自己。即便对于最信任的伙伴佐伯沙弥香,灯子的内心也是这样觉得“沙弥香需要的是完美的我,只要我扮演好这个角色,她就不会窥视背后的我”。

    “喜欢这样的你,就代表如果你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在灯子看来,正因为爱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不满足,随时有可能被收回。爱的收回带来的是焦虑以及安全感的失去。“我想要维系这个特别的自己”“死都不想被这么说(做回自己)”——这里灯子内心存在着阻抗,面具戴久了,就不想摘下来,因为潜意识里,摘下面具是危险的,一旦回到真实的自己,至今周围人对她的爱与赞扬都会被收回,重新回到记忆中的真实自体被忽视被嫌弃的状态。现在的爱与赞赏虽然都是有条件的,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然而当灯子第一次面对没有“喜欢”这种感情的侑时,她觉得侑是温柔的,因为不会给与“喜欢”的人自然也不会收回“喜欢”,不必担心失去,在侑面前,她是安全的,所以她喜欢侑。当然她对侑的爱与喜欢也是有条件的,是束缚,因为灯子从小也只学会了“有条件的爱”——“你不要喜欢我,必须保持这样,我想一直喜欢你”,假如侑喜欢上了她,灯子将感到不再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灯子对侑的爱是理智与身心分离的状态。温尼科特特别提到一种比较危险的虚假自体,发生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身上,这类人用理智来避免身心感受,最终导致理智与身心感受的分离(Winnicott,1965)。灯子也属于这一类人,她对侑的爱,是感情(欲望)先于理智的,当她情不自禁地吻了侑,才发现“我的喜欢是想要做这种事的喜欢”,尽管理智上她极力避免喜欢他人——“不管谁告白就是不会动心”,但身心感受上却十分诚实,想要接近侑,亲吻侑。并且这里的理智是虚假自体的理智,而身心感受却属于真实自体。所以其实一开始灯子就喜欢上了侑,只是灯子的身心感受与理智是分离的。

    2.4终将成为你——转折与治愈之路

    在动画的最后,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折的契机,灯子在别人口中得知了一个与自己想像中完全不一样的姐姐:姐姐为了应付社团活动,来不及做作业,都是让社员帮忙。灯子这才明白,原来想要成为的姐姐并不是想像中的那般优秀,真实的自己也不再显得那么弱小,在这里灯子的虚假自体开始动摇, 既然想要成为的姐姐并不是真正的姐姐,那我应该成为谁?此时真实自体开始逐渐显露。

    失联已久的真实自体如何找回?需要一个锚定点,侑就是这个锚定点,喜欢侑是姐姐没有的感情,是灯子专属的珍贵礼物,喜欢侑也是真实自体的身心感受,是灯子连接自己的真实感所在。此时真实的身心感受一点一点将理智拉回真实自体。

    与灯子有条件的爱不同,侑的爱是真正无条件的,就像侑的好友菜月说的那样,侑是一个能回应别人所有要求的温柔的人,这是侑的特点,也是灯子最需要的——无条件的爱,让灯子感到安全的爱。“我知道你真正的样子,却依然想和你在一起”,侑在知道灯子懦弱的真实自体后,依然选择了无条件的爱,这对灯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侑的无条件的爱就像一面无所不包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灯子便能照到最真实的自己。

    3.结语

    《终将成为你》属于恋爱题材的漫画,却通过两个女孩的爱情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关于成长与救赎的故事,正如作品展示的那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不同人眼中不同的自我,这些自我特质相互矛盾着,在这么多自我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这是常常困扰青少年的问题。而在选择真实自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来自父母、亲密他人无条件的爱与包容,在这样的支持中,儿童、青少年不必压抑真实自体去迎合他人,他/她们可以懂得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心愿,然后再决定如何选择,最终得到全能的发展,成为真实的自己。漫画还未完结,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就让观众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郗浩丽. (2018). 虚假自体障碍导致抑郁三例. 校园心理, v.16(03), 65-67.

    Harter, S. , Marold, D. B. , & Cobbs, W. G. . (1996). A model of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peer support on adolescent false self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67(2), 360-374.

    Winnicott, D. (1965).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