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安装任何插件,日本《大奥动画版》第06集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大奥动画版》加载失败,可刷新或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大奥动画版》第06集免费播放地址,如果《大奥动画版》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大奥动画版》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37917.html ] 以免丢失!
《大奥动画版》剧情:当一场神秘的瘟疫导致男性人口迅速下降时,该国的女性被迫承担起江户社会的核心权力角色。德川幕府的第八任幕府将军吉宗很好奇为什么女性在继承家族血脉时要用男性的名字,她查阅了一份名为“末日编年史”的大奥档案,该档案可以追溯到德川第三任幕府将军家光时代。在通读这本书时,吉宗开始揭开内室的历史
追着吉永史的名号去看了动画版的大奥。从目前来看,评价两极。说不好的,觉得不是女尊,没有大女主的爽感。从剧情来说,这确实不是女尊,女将军的上位也并非是意识形态改变,而是被赶鸭子上架,走的还是老一套:需要维持德川的势力,要有合法的继承人。女将军和有功都是制度下的牺牲品,没有合法继承人他们两个就没有存在价值。换个角度,如果男人总数持续走低,也许女将军会有更多自主(加长版第一集中没杀掉第一个侍寝的人),但是权力下个人意志和性别意识始终要让步。
阿万是被迫还俗成为将军小妾的尼君,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但无数人深信不疑。
12世纪起,日本的政治大体由武士掌控,历经两个幕府和战国时代后迎来第三个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给京都朝廷和天皇的待遇是前所未有的差,不仅如此,在开府最初德川将军就宣告了贵族与天皇的任务:政治由幕府主导,你们安心研究学问。
然而即便如此,天皇依然是这个国家的精神领袖,他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是神,而德川将军是凡人。故而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德川家强势至此却不把天皇赶下皇位。这样的不解建立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识之上,因此在理解京都朝廷和江户幕府,理解天皇和将军的拉扯前,需理解日本古来的信仰和基于信仰的政治变动。
幕府将军有关的一些奇闻逸话大多是造谣,追寻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越强势的将军,谣言就越多,有的编的还真像那么回事,比如阿万被被迫还俗进大奥这个谣言。
之所以听起来很像真事,就在于它虽然是编的,但巧妙融合了一些真事,比如家光年轻时的确厌女爱男,比如乳母春日局的确强悍能干。
但这些仅停留于个人层面,谣言得以成立,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私生活和个人形象如何,而应结合当时整个社会背景去讨论。
家光继承前两代的作风,对诸侯大名从不心慈手软,三次进京觐见天皇和前后十一次参拜日光东照宫,他皆要求大名随行,这是他作为幕府将军的示威手段,大名的随行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和军役。
且他还极度不尊重这个国家真正的领袖,天皇陛下。“紫衣事件”让朝廷颜面扫地,后来更是有一介乳母春日局代替将军面圣一事。
家光对诸侯大名的严苛,对朝廷的轻蔑,种种手段是他作为幕府将军该做的,但随便揪出只言片语就足够心怀不满的好事者造谣。
明慧这里的愤慨即出自上文的理由,他只是一个京都的小和尚就如此愤愤不平。
“庆光院尼君被迫还俗陪睡幕府将军”这一谣言里,庆光院是隶属伊势神宫的地位极高的尼寺,代代院主出身京都贵族。其院主被幕府抢夺,拥有崇高理想的尼君(女神)沦为后宫(世俗)小妾,究其根本在于讽刺幕府将军(俗人)对朝廷天皇(女神·天照大神的后代)的欺辱。
而性转后,阿万即便只是换了个性别,但已不具备女神与女神后代这样的深层关联。
家光年轻时虽厌女爱男,然早在阿万进入大奥前他就已经有侧室·阿振。1637年,阿振诞下家光的长女·千代姬,这一名字在本作的设定里被赋予给了舍藏(阿乐)和家光的长女,也就是四代家纲。
而阿万进入大奥已经是1639年。
谣言里,尼君被迫还俗是因为家光不喜欢女人,对拥有菩萨面庞的阿万一见钟情,所以春日局为他强抢来的,《大奥 第一章》采用的就是这个说法。
可早在阿万进入大奥前,家光有侧室还有女儿,也就是说至少他不是年轻时那个不近女色的铁板男同了,那么笃信佛教的春日局又有什么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非得把尼君抢来呢?
不仅是时间上说不通,庆光院的历代尼君中就从来没有阿万的名字,同时代的尼君叫“周清”,与春日局交好。
阿万出身六条有纯家,六条家与三条西家沾亲带故,而春日局与三条西家那关系可谓是好得不得了。因此不难猜测是春日局想为家光在京都贵族中觅寻侧室,故委托给了三条西家。又或者说是家光想有一个出身贵族的侧室。
因为一些后世的文艺作品比如《大奥 第一章》里的描绘,很多人误认为幕府和朝廷是水火不容的态势,因为最好的证明就是家光以后的幕府将军,即便娶了贵族出身的正室,她们也没有谁的儿子成为将军——因为幕府忌惮朝廷公家!不让她们生!
这就又属于睁眼说瞎话了,除了家光和正室鹰司孝子关系差,像五代纲吉、六代家宣、十代家治、十四代家茂,随便数数就有不少和正室关系很好的将军,且她们也留下了怀孕产子的记录。
如果幕府不让她们生,那反正也是包办婚姻,将军何必和她们同房又使之怀孕呢?
“她们也没有谁的儿子成为将军”这话不假,因为生下来的孩子每个都夭折了。你若又猜是幕府杀了嫡子嫡女们,那幕府也想说:我到底是有什么病?
本身这一时代幼儿的死亡率就奇高,德川宗家也几度面临不得不从分家过继养子的继承人问题。用结果去臆测意图,不仅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更是将那些夭折了的孩子仅看作冷冰冰的数字和大呼爽哉的阴谋,从而无视失去孩子的双亲的悲痛。其心可诛。
幕府与朝廷除江户初期和末期有些摩擦外,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友好的。将军需要天皇的给予的正统权威,天皇需要将军的钱,各取所需,因此并不存在幕府将军忌惮公家的正室或侧室。
这里原文是「我并不讨厌德川的做法」,又乱翻是吧。
这里虽然是设定,其实结合后面的剧情也反映了一些历史。
江户初期,世道虽大体泰平无战乱,但社会仍然残存一片野蛮风气,武士草菅人命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别说是路上的普通老百姓了,老人、小孩、母亲、妻子、情人皆在武士的狩猎范围内,不会有人因此责备他们,这是他们的特权。
《叶隐》一书中写到武家男儿五岁起拿狗练手,十六七时能斩人的被认为是勇猛的汉子。该书成立于五代纲吉时期,与家光的时代相距五六十年,但依然能见到武士这样的观念,这也是五代纲吉实施“生类怜悯令”的最主要原因。
纲吉不仅严禁武士杀伤百姓,屠狗弑马的武士还会被处以死刑或追放。而同样喝醉了酒砍杀马匹的百姓文四郎却无罪释放。纲吉的“生类怜悯令”对百姓宽容,对武士约束却极大,也因此触动了武士阶级的利益,故而饱受污蔑性批判——从前他们杀个人都不是问题,如今杀条狗就获重罪。
这里的钱是江户时期的金币“小判”,看这个大小或许是“大判”。小判的话一枚是一两金,时期不同兑换比率也不同,江户初期的一枚小判差不多是5000人民币。
妃嫔只有天皇的后宫能用,将军的正室称“御台所”,其下都是侧室,没有妃位嫔位。
以及开头还看到说「将军驾崩了」这句翻译。将军的确是一国之君,但当时的观念也好,使用的敬语也好都是严格区分开的,有些词只能对天皇使用,对将军会用「薨去」。因为按照中国的《礼记》所写,天子为“崩”,诸侯为“薨”,将军名义上一直是天子(天皇)的臣子,只是位列诸侯之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型案例。
《大奥》有不少地方,你说是借鉴吧也行,说是抄袭吧也行。它很多设定和《大奥 第一章》《大奥 华之乱》甚至是《笃姬》很像。虽说非逆转的“大奥”系列的剧情都来源于杜撰戏说而非正史,但也不能像到人物一些设定和动机都一样吧。
看过《大奥 第一章》的读者想必记得春日局不许稻叶正胜喊自己“母亲”的剧情,这里也“沿用”了。
正史上春日局也没这么绝情,她是带着儿子进幕府的,亲儿子就还是亲儿子啊,当个奶妈而已,又不是当小妈,干嘛恶狠狠地不让亲儿子叫娘呢?
网飞你们是真的不会中文对吗?你连你爹的大名都不敢直呼,却让春日局直呼家康全名。
历史上的家光不知道什么是“锁国”,幕府也不知道,日本也从来没锁国过,这个概念是新政府为了表明自己是“开国”的文明政府而搞出来的。
然而你开国是因为你热情好客吗?不是吧。是你打不过列强才被迫开的呀。德川幕府有能力将不怀好意的天主教国家拦截在外,也不是不和其他国家通商,也不是不交流,明末清初逃亡到日本的学者僧侣那可是十分吃香的呀。
幕末积贫积弱虽是史实,但把罪过推诿给“锁国”恐怕不妥。有其地理原因、文化原因、自给自足的经济原因,目前近世史学界普遍认同江户时代不该定义为“锁国”,而是强大武力的支持下国家有足够的硬气选择外交对象。
一开始看到大奥要杀破处人还会觉得封建陋习,真的看到这一集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心酸,每一次转变都是有现实因素的,而不是出于先验的理性设计。nn千慧公主被春日局抓住割去长发就像是《霸王别姬》中的小豆子被师兄用烟杆搅嘴,这都是一种精神上的阉割,而且两个人都是在阉割后出现了性别上的认知反转,而这种认知错位又都导致了后面无数的悲剧,包括但不限于被强奸生子,心生妒忌而让其他少女也失去好看的秀发,玩弄男性让有功穿女装,这明显都带有太监式的性无能补偿,这就有点像郭敬明喜欢当 1 是为了补偿自己的自卑一样。nn看到第九集了,千慧公主看似掌握了后代的所有权,但本质上依然没有完整的生育权,就像她自己说的,她终究还只是个生育机器,是个制造男性继承人的过渡性工具,这也让我联想到了最近沸沸扬扬的四川新生儿落户事件,女性看似拥有了积极的生育权,但本质上还是个工具人,大部分家庭都要求这些未婚单身母亲生男孩来延续血脉,而这些看似独立的女性大部分也都接受了,更进一步追问,这些事业有成的女性之所以要背着道德歧视生孩子,也是因为害怕自己想生的时候身体已经错过最佳生育时间,可是我不得不问,为什么一定要有个孩子?大部分人不是皇帝也不是将军,没有王位要继承,连合适的伴侣都没着落的情况下,为何一定要有个后代?这件事的合理性在哪里?nn故事发展到第九集也是一样,看似女性逐渐掌控了社会金字塔的顶,但社会风俗上父权魅影依然影影绰绰,即使作为老一代父权代言人的阿里奶奶以及春日局死了,但是惯习依然有其惯性,社会还是不愿意接受一个女性大名和女将军,第十集就是这啊,一季一代人呗
大奥里的男人性侵玉荣。
原文是「稚児」,这里翻成“娈童”,没必要硬翻固有名词。网非做这些不加注释,但硬翻的话意思会多多少少被扭曲,也不利于对历史感兴趣的观众/读者去查阅相关资料。
古代日本一直盛行男风,从公家贵族到寺院僧侣,后来更是蔓延至武士阶层,发展出“众道”文化来。稚儿通常是十来岁的少年,他们于寺院侍奉年长的僧人,因寺庙禁女色,年少又面容姣好的少年难免沦为上位者的发泄对象。
NHK版的改编里,五代纲吉的正室丈夫暗地里看不起岳父桂昌院,说他是稚儿出身,桂昌院就是玉荣后来再次出家后的法号,本作最后一集略有提及。
历史上的桂昌院(阿玉/玉荣)的出身并没有准确说法,有说是低级武士出身,有说是菜贩出身,甚至还有说她有朝鲜血统。上篇说到阿万被迫还俗是谣言,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桂昌院也不是跟随阿万进入大奥的寺院小尼。
桂昌院这一形象,无论男女都咋咋呼呼没文化又鲁莽,以五代纲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里,老年桂昌院又总是呈现出迷信佛教的妖婆形象,有名的“生类怜悯令”总是与她脱不开关系。
但历史上的桂昌院,首先年少时能进入大奥打这份高薪工,就足以证明她是当时所处阶级里出类拔萃的女性,不仅是面貌,她必须要有过硬的文化素养和头脑。其次,没有家庭背景的她在大奥这么一个聚集了聪慧美女的地方能够成为将军的侧室,更足以说明她各方面的实力。
在那个女性不被要求书写汉文的时代,她尝试用汉文写作。在家光去世后得到独自抚养纲吉的机会,与纲吉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感情。而在后世创作里,这对母子一个成了妖婆一个成了妈宝男,性转后也不例外,一个是早点死了才好的旧时代老男人,一个是愚孝的女儿。
本作中家光因操劳政事和不断生育而早逝,历史上的家光则生来体弱多病,去世前病魔缠身。桂昌院长寿且精力旺盛,纲吉则遗传了其体格和性格,而没有遗传到家光的体弱多病。
这里又是翻译乱翻,没有搞清楚“城”的概念。“城”在这一时代指的是城堡,因此“江户城”指的是将军居住的城堡,而不是江户这么一块地方。这不同于中国,比如说“安徽宣城”。
因此直接翻译成“江户”就可以了。
此处涉及战国末期到江户前期的日本外交。战国末期,西班牙人葡萄牙传教士率先来到日本,虽然他们为日本带来火枪等珍奇贵物,但也不是天使下凡把幸福送到家的好人,幕府对他们所传的天主教警惕性非常高,家光时期更是发生了九州地区的教徒暴乱。
幕府在日本国内对天主教进行残酷镇压,将西葡人赶出日本,本来还有英国荷兰俩新教国家,后英国退出与日本的贸易,仅剩下荷兰人。但荷兰只是欧洲国家里的唯一,此时幕府仍与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有贸易往来。之前也说过明末清初大量学者与僧侣东渡到日本,在日本非常吃香。
幕府将军虽为一国之君,说到底就是军阀头子。幕府直辖的领地以外,日本还存在二百多个藩,其中一部分是德川家的血亲“亲藩大名”和关原之战以前就一直效忠德川的“谱代大名”,剩余的则是“外样大名”。
初代家康、二代秀忠、三代家光对这些大名藩主颇为严格,藩主去世时若无继承人,幕府会借此没收他们的领地。
此处松平信纲穿的是狩衣,他的女儿松平辉纲穿的是大纹。礼服正装按官位而定。但我很想吐槽为什么一个穿紫的一个穿红的,很像是要谋反篡位的样子,不确定,再看看。
松平信纲对面的是酒井忠胜,位列“大老”。网飞这里又是乱翻,原文的意思大致是“我这个大老只有被敬而远之的份”。这里反应的史实是酒井忠胜之前被家光罢免,只有大事要事时才登城,与掌握实权的松平信纲自然互相阴阳怪气。
江户时代撞上小冰期,被饥荒折腾过不少次。
这一时代的日本很看重中国传过去的“五节句”,它们分别是人日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重阳节这天会饮菊酒,吃栗子饭。
现代日本虽然不过这五个节,但每年到了这一时期民间还是会举办相应的活动,商场和电视中也会宣传。
大奥总管是拿工资的,年薪约100w人民币。
但幕府财政本身也不是被大奥拖垮的,只能说幕府没钱时,大奥这样养着众多“闲人”的地方会更幕府更有压力,比大奥花钱多的地方多了去了。
动画里说武家从前没有长子继承制,属于胡说八道了。家光生下来就是继承人,这一事实不会因为父母更偏爱弟弟忠长就有丁点动摇。德川宗家乃武士的领袖,起带头模范作用,不立长子也就是违反长幼有序的规则,兄弟可以乱序的话,那么臣子也可以弑君了。
战国时代因为是乱世所以才乱成一锅粥,才有了弟反兄、臣弑君。太平时代,德川家必须以身作则。
谁家百姓买“赤面疱疮神”啊!好离谱!生怕赤面疱疮不认得你家吗?!
通常辟邪驱鬼会买钟馗、药师如来、地藏菩萨。
NHK版的这个是牛头天王,也是驱病的人气选择。
哪来的“爵位”。
德川家光:“幕府财政吃紧。”
德川纲吉:“老娘唉,你怎么有脸说这个话。”
德川吉宗:“幕府财政为什么吃紧您心里没数吗,家光公?”
是的,德川家光是最会败家的那个将军。
幕府财政的大体上靠金银矿山和税收,税收上下浮动不会很大,毕竟土地就那么多,而坐拥金银矿山的幕府,在江户初期可谓是富得流油,初代家康去世时留下的遗产光金银就有一百九十万两,二代秀忠去世时三百三十万两,然到了三代,家光却只留下了五十二万两。
家光三次率领大名进京上洛,前后十一次祭拜日光东照宫,光是修东照宫一次性就豪掷六十万两,更不用提一年五十三次的游猎所需人力物力。
到了四代家纲时期,一场“明历大火”烧了大半个江户,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库雪上加霜,以致于要搬出曾祖父家康留下的战时储备金。等到四代家纲去世时,幕府近乎弹尽粮绝。五代纲吉面临的是一个比八代吉宗还要棘手的烂摊子。
这里家光说幕府财政吃紧是真的很欠打。
这个流水纹又叫“光琳流水纹”,出自尾形光琳的《红白梅图屏风》,尾形光琳这时候还没出生。
流水纹的意向贯穿《大奥》始终,有功、水野,还有幕府末期的泷山和天璋院。
这里原文说是“老年男性成为村里的负担”。
直到江户中期,日本民间都有遗弃老人的……也不能说是传统也不能说是习惯,但凡家里能吃得饱饭的,谁会遗弃老人呢。
不仅是年迈的老人,孩童、病患、残疾人都是被遗弃的对象,这一行为被五代纲吉认为是野蛮的,其上台后几度下令禁止遗弃老弱病残,并给予公费援助,这一福祉政策被当时在日本的德国医师坎普尔认为是“先进而文明的”。直到幕末,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都是先进而文明的,因为他们所能参考的资料基本只有坎普尔的记录。
家光去世,长女家纲即位。她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则离开江户城。
有功(阿万)依然留在大奥,后来出家。历史上的阿万后来与家光的正室鹰司孝子住在一起,所谓老公死得早,女人过得好。两位京都贵族出身的女性皆长寿而终。
最后再说一些。
本作中阿夏和阿玉关系不和,阿夏的女儿是家光次女,阿玉的女儿是家光三女,就史实看起来确实很有争点。这也导致后来阿玉的女儿,也就是五代纲吉晚年时择选继承人,阿玉死活不同意让德川家宣来当,因为这个德川家宣是阿夏的亲孙女,也是本作开头出现的这位六代将军。
然而再多看几眼历史,阿夏的孩子还没出生就应该已经被过继给了家光的姑妈抚养,因为此时家光(男家光)正值42岁这个男人的厄年,说白了就是这个孩子和父亲犯冲,会克父亲。
那么也就是说阿夏事实上是没有孩子的,而阿玉在不久之后就有了孩子,阿夏没有任何同阿玉竞争的资本。
且阿夏和阿玉的孩子后来交往十分频繁融洽,试想如果二人真的合不来,阿玉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宝贝娃和对家的娃来往呢?
传闻和谣言里喜欢捏造女人间的争斗,而忽视了阿夏这位女性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却被孩子的父亲德川家光狠心夺走,她的内心会是如何悲苦凄凉。
有些事不是性转了就能将她们身上的悲苦也一并渡给男人。
以上就是网飞《大奥》的时代科普,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之后还有第二季,那到时候还会来科普。
江户时代前后二百六十年,是非常有趣的。观剧以及看原作漫画时需注意它们到底是历史同人,相当多的历史为了服务剧情被扭曲。
我的微博是: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
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留言或微博私信我。
性转版大奥系列的影视作品改编自漫画家吉永史的作品《大奥》,该作连载于2004年,完结于2021年,有过数次改编,接下来会来分析一下各改编版本的优劣与存在于原作本身的问题。
2010年10月,电影《大奥》(水野篇)
2012年10月,电视剧《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
2012年12月,电影《大奥·永远 右卫门佐·纲吉篇》
2023年1月,NHK电视剧《大奥》(第一季)
2023年6月,网飞动画《大奥》
2023年10月,NHK电视剧《大奥》(第二季)未播
一、2010年10月,电影《大奥》(水野篇)
2010年,电影《大奥》首先问世,宣传上以“女将军的后宫三千美男”为噱头赚得盆满钵满。这部电影没有标明是xx篇,按照后来的习惯,可以给它冠名“水野篇”或“水野吉宗篇”,但电影中女将军德川吉宗无论是海报站位还是戏份只能算得上配角,能不能称为“水野吉宗篇”还很难说。
这部电影在男性角色的择选和服装上花了大价钱,或者说除了男人方面下了血本,其他可以说是没花钱。
最花钱的当数大奥男官们的“长袴”。正史上,这是武士最高等级的礼服,在性转的设定中成为将军后宫里高级男官们类似正装一般的服装。
为什么说它最花钱,因为除性转题材会用到,这些为男人量身定制的衣服不可能再循环利用。它颜色过于鲜艳,非性转题材中的武士很难穿去觐见将军。
而为什么又说其他地方都没花钱呢,因为设定里,德川吉宗这名幕府第八代将军是出了名的抠,电影中只有两套衣服,连带着女大臣的衣服也跟着朴素。这倒不能怪电影没投资,本身设定在此,也不需要给女性服装投钱。
此外,一般观众基本也只从服装首饰去判断花没花钱,而笔者的专业是日本史,主要的兴趣是江户时代,江户时代里又尤其喜欢江户城的空间美学,也就是壁画和屏风画。因此笔者在看江户时代的时代剧时总会下意识地去观察剧组这方面的考究程度。
很遗憾,这部电影属于完全没考究也没花钱的糊弄事,规格和题材不仅没有一处符合史实,除了御铃廊的孔雀尾以外甚至装都不装,直接粉刷糊墙。
或许受现代日式、和风、侘寂之类元素的影响,观众对此并不觉得奇怪,好像朴素(简陋)得理所当然,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个时代日本上层社会的主流审美与当代的和风乍看很难感受到相同点,如此潦草布景,在笔者我看来实在难以言喻。
布景的考究和精良,待之后说2023年1月播出的NHK版《大奥》再提。
由于噱头开道,这部电影的选角上可谓是极致润眼,不过后宫男人暂且不提,笔者非常疑惑明明原作中吉宗并非美女,为什么找来柴姐这样几乎谁看了都认为是清凛御姐型美人来出演。
且在演绎上,柴姐版吉宗清冷而沉稳,不动声色的一个老干部,的确符合一位女将军的国君形象。但这样的吉宗不是原作里的吉宗,而是松平健版吉宗的性转,或者说电影里的设定是明显图省事,只将女吉宗的形象与过往影视作品里的男吉宗靠拢,谁看了都心悦诚服,但歪曲了原作里的形象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由于过度描绘男主水野及后宫男人的那些猎奇事,男人和男人间的爱恨层出不穷,观众喜欢看,导演愿意拍,的确赚到钱,看起来也就没事了。然就笔者看来,这部电影除噱头满满、拉低原作格调外再无其他意义可言。
二、2012年10月,电视剧《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
2012年10月,TBS电视台开播电视剧《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也就是最初的女将军的时代。
它是性转系列中经费最捉襟见肘的一部,服道化布景可谓能省则省,考据则更是让人两眼一黑。并且演员选择上,称得上润眼的实在比不了上部电影,故在头几年,该剧的风评并不多好。
但由于有功的扮演者堺雅人贡献了卓越的演绎,又继承了上部电影恢宏的BGM和动人的片尾曲,使该作品的评分足以对打20年前富士台拍摄的非性转大奥系列。
笔者在数年前还依然为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流泪——直到笔者注意到家光的饰演者多部未华子拿的是“助演女优奖”而非“主演女优奖”
打那之后,笔者对原作《大奥》和真人改编才有了浓厚的兴趣,对它们的解读兴趣到2023年NHK版改编推出时到达了顶峰。因为NHK版给的篇章标题是“家光有功篇”,而这一版为“有功家光篇”。
多部未华子的助演女优奖和“有功家光篇”这个标题让笔者我不禁思考起原作《大奥》在创作时作者的想法,以及各改编的视角。
今年2月的杂志《MOE》中,原作作者吉永史在采访中说到本来是想借男女逆转的背景描绘男人们的大奥物语,并且最先的打算是让德川幕府在男人们的爱恨中走向终结。
几行字笔者反复看了又看,嗯,确实没女人什么事。
带着一种近乎被恶心到的不快感,笔者又去看了《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发现确实,这部作品的主角只有万里小路有功一人,且拍摄视角从一开始就是有功。十集的剧情里,花了足足一集描绘有功进入大奥前的事,诚然他是不幸的悲惨的,然这种描绘手法的问题就在于,观众跟随他的目光进入大奥,会下意识成为他,感受他的不幸,感受春日局的蛮横和家光的暴躁粗鲁。
随之而来的,观众在感受女性,也就是女家光的苦难时,那些字字泣血的独属女性的苦难所予人的冲击会不可避免地变淡变轻。
历史上的阿万不是被迫还俗的尼姑,历史上的男人也很难找到谁有万里小路有功的遭遇。有功的遭遇是这个角色一个人的,而女家光被夺去母亲、夺去姓名、夺去性别特征、遭歹人性侵、成为代孕妇,这些都不是女家光一人的遭遇,而是古往今来发生在诸多女性身上的苦难。
然而《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中,在圣光的照耀和所谓的心意相通之下,很多更值得深挖的性别问题虽还存在,却也不可避免地被抚平尖锐的带血的刺,转而变成了“众生皆苦”、“大家都好惨”。
笔者十分能理解有功在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地位,然在笔者看来,他不仅是不受原作作者喜欢,所以遭到无情虐心的角色(详见吉永史与堺雅人的对谈),这种虐心虐肺或许会让作者觉得爽快,然这一角色令人匪夷所思的傲慢和矫情,就连作者都给不出答案。
堺雅人:“为什么有功要让玉荣和将军睡啊?”
吉永史:“对不起,我不知道。”
堺雅人:“考虑考虑再画呀!”
堺雅人对有功这个角色抱有疑惑,深度思考后诠释得比原作的有功精彩,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这一点笔者十分肯定。但正如之前所说,有功这一男性角色越出彩越让观众感受到惨,女家光背后站着的千千万万的女性,她们的悲鸣与呐喊声越是被“众生皆苦”、“大家都好惨”盖过。
这既是原作作者的问题,吉永史在创作初期虽描绘了女性的不幸,而最初她的出发点在于“男人们的大奥物语”就决定了其界限。同时这也是《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本身的改编问题,原作尚且没有“有功家光篇”,改编时却赤裸裸打出这样将女性置于男人之下的标题,拍摄视角则更是以男人为主。
或许也可以说这是时代与社会的问题。
三、2012年12月,电影《大奥·永远 右卫门佐·纲吉篇》
《大奥·诞生 有功家光篇》与这部是同时期拍摄的,原作的设定里有功与本作男主右卫门佐长相相似,故本作男主依然是堺雅人。
笔者虽非堺雅人的粉丝,但不得不赞美其出神入化的演绎,单独拎出来看,的确将有功和右卫门佐演绎得各有风味特色。
不过笔者最喜爱的还是菅野美穗饰演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她是家光的小女儿,生父是有功身边的玉荣。
菅版纲吉要说不好的地方就在于还是跟原作的形象有差距,不够美艳惑人,少了那份灵动的邪气。但好就好在,在笔者心中,如果历史上的德川纲吉性转的话,就会是她的模样。那种由内而生的高贵和傲慢感,那般气宇菅野美穗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部电影投资也很大,不仅是男性角色的服饰精美,女将军德川纲吉的服饰更是美轮美奂且审美在线。虽说笔者所关注的壁画屏风画在这部电影里依然呈现出半糊弄不糊弄的缝合感,但该有的还算都有,搭配上人物服装的精美,不会让人感到寒酸。
然而该作的问题依然在于将女性置于男人之下,标题与上部电视剧一样,为“右卫门佐纲吉篇”,虽然男女主角的戏份相当,但爱情戏实在乏味且唐突,被诟病不少次。
可是呢,爱情戏乏味唐突的确也很难怪编剧,看了原作便知,原作里更乏味更唐突。这个问题出在原作作者身上。
吉永史坦言自己不会画男女爱情,甚至是男男爱情。她作为BL漫画家的确创作了很多经典的男同角色和温馨感人的男同故事,但其中很少触及强烈的爱恨纠缠,基调永远是淡淡的,温馨的,平和的。所以笔者更愿意形容吉永史是不会画爱情里的冲突和纠葛,故而纲吉和右卫门佐的爱情爆发得总是让人手足无措。
其次更深层的原因或许真的只有笔者我这类对正史上心的考证派才看得出来。那就是原作作者在创作德川纲吉这一角色时几乎引用的都是没有任何史料支持的传闻、逸话、谣言,而右卫门佐在正史里是女性,于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因而稳定发挥就不容易前后矛盾。
影视作品里,德川纲吉永远是好色的、贪婪的、愚孝的、昏庸的。即便原作中让纲吉保留了上台初期的英明,随后却又以继承人的早夭为由强行使纲吉堕落发狂。而循着历史的脉络其实不难发现历史上的纲吉兢兢业业三十年,勤政爱民且政绩斐然,头脑和能力以及责任感排得进德川氏将军前五甚至前三。
原作单行本的最后会标明参考文献,笔者就发现吉永史在描绘德川吉宗时参考了几本正儿八经的资料,而塑造纲吉时,基本就是胡编乱造。纲吉塑造上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因为继承人的早夭而堕落的将军是如何开创日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元禄盛世”的?
笔者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纲吉的女性和母亲的身份与无性别的国君身份之间的冲突,想描绘女性即便成为这一时代的主宰也会被生育压得喘不过气,子宫即是原罪。但既然不是一整个架空虚构的历史,创作时若不把握个中平衡,那么就会创造出纲吉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形象。
就笔者看来,写纲吉因生育付出的身体代价,例如子宫脱垂、妊娠纹、小便失禁,却依然为民着想,承担一个国君的责任,远比生搬硬套虚假的历史,用继承人的早夭迫使女性国君堕落,最后在男人(右卫门佐)的理解和体谅里释怀来得要震撼得多。
的确,右卫门佐在进入大奥前即便才高八斗,却依然被家中安排卖身,他在“生育”层面能够与纲吉共情,但他始终是男人,可以说没有资格与辛苦怀胎十月的女性共情。让他们在这种共情中心意相通,是原作作者吉永史在创作初期对女性及生育的肤浅认知。
四、2023年1月,NHK电视剧《大奥》(第一季)
从前的两影一剧拍摄完成后中间有十年的空白期,这十年里原作迎来完结,性转题材再度被搬上荧幕,电视台从TBS变成了NHK。
NHK作为唯一无国家拨款无广告赞助商的中立电视台,靠收取观众的月费存活,挺贵的,笔者一个月要上供折合人民币100块的月费。但是值得。另一方面,NHK一直是一种国民教育电视台的感觉,所以它所拍摄的题材通常也意味着日本整个社会的意识变化。
改编的消息公开伊始,NHK便强调各篇章分别是“家光有功篇”“纲吉右卫门佐篇”“吉宗水野篇”,这一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其次在宣传文案里,NHK强调的是“性别”、“疫病”等“与现代社会相通的问题”。
也就意味着NHK在最初就打算转换视角,以女性而非男性的视角拍摄,并且抛开女尊、三千美男等噱头,深挖性转背景下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编剧则是曾改编过《仁医》的森下佳子。
吉宗的扮演者·富永爱在《我谈“大奥”》中说道:“现代我们强调多样性还有性别问题,在这样一个问题已然暴露于众的当代,制作男女逆转背景下探讨人性的电视剧能重新唤起社会这方面的问题意识,看到性别调转后才会凸显的问题、生之艰辛、人性纠葛以及面对生活的姿态。”
时隔十年的改编并非没有意义,原作作者的意识在变,所以经过创作初期的拉扯后在中后期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女性身上。读者和观众的意识,以及整个社会的意识都在改变。2023年的社会迫切需要这样的改编,因此才有了这部作品。
首先来说选角上,剧组十分有意识地将男女分开,三位女主角不管是形象还是演绎上皆好评如潮,各有长处,另一方面男主角的选择基准似乎是丑的、老的、演技差的,三个标准里总要沾一个才够资格出演。
不仅如此将军的大奥后宫里更是充斥了丑男人与老男人,笔者曾与朋友调笑说“纲吉的后宫长这样,不是让她怀孕,是专门拿来避孕的吧”。
接着说服道化,该作不仅在选角上明显更重视女性,服装制作亦是。大奥男官们的衣服,你很难想象连刺绣的都不是,而是手绘的图案。另一方面女将军的服装则下血本制作,虽然我也诟病过纲吉穿得像万花筒,但说来还是得甩锅给谜一般的滤镜和采光。
老年吉宗的这身看上去虽朴素,布料却是海外进口的,日本本土的棉制上镜时分外廉价丑陋,这件却很有质感。
个人很喜欢家光宣布女将军身份时的浓紫一套,高贵且典雅。
然后壁画屏风画的制作,这点笔者我曾重点分析过,感兴趣的可以点进NHK版《大奥》的剧评观赏。总结起来就是极度考究且精良,什么场景该配置什么样的画,NHK有多年的时代剧大河剧拍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绘画资料,对此信手拈来。
最后说到剧情。短短十集的电视剧却描绘了三位将军的故事,想想也得删除很多。没错,NHK版在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上只有乍看和老版改编相似,实际上却改动删减了很多。然而这些无伤大雅的删改若能更好凸显原作的魅力和时代意识的变化,把关注点放在女性而非男人身上,那么笔者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有舍有得。
更重要的是在讲述完纲吉的故事后,第八集开始又再度回到吉宗篇,这是真正没有被改编过的部分,女性国君与女性大臣的情谊、母亲与女儿、柏拉图式恋爱……吉宗在执政的过程中穿插进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真正做到了去描述“性别调转后才会凸显的问题、生之艰辛、人性纠葛以及面对生活的姿态。”
尤其是吉宗在随机临幸一个下人后怀孕,整个大奥却不知道孩子的爹是谁。吉宗认为反正孩子都是我的,爹是谁无所谓。然而“大奥”这么一个男人为自己创建的后宫,甚至说社会制度也是男人为自己创建的,女人被嵌套进去,纵然是吉宗这样强悍的女国君也奈何不得,只能努力回想腹中孩子的父亲,给他相应的身份地位。
这一段原作中也有体现,放在2023年看十分诙谐讽刺。
不过抛开吉宗篇较为丰满的改编外,家光篇和纲吉篇依然难以摆脱原作的那股男性视角的味道,这已成了一种基调,若非伤筋动骨、大刀阔斧地修改人设,就只能保持男人拯救女人的套路——诚然NHK尽力弱化男人的存在感,尽力表现出女性的成长和苦难了。
而到底还是进步了的方面,比如这段。
NHK《大奥》这段改得把原作立意拉高50%不止,当然副作用就是更突出了万里小路有功这个角色的诙谐滑稽。在有功激情表演众生皆苦前,编剧森下佳子给家光加了一段台词:
“为了当这个将军,我娘被他们杀了,我莫名其妙就被绞去了头发,名字也被舍弃。连女人都不许我当了,却还要我留着肚子代孕,甚至还让不把我当回事的男人们侵犯我,要我怀胎生子!为了德川家为了太平之世,我为这世间已经牺牲了我的全部!”
有功却无动于衷:“那也不能抵赖逃避,受苦受难的不是只有你,谁人不是背负着无法改变的命运活下去的。”
原作和网飞版在万里小路有功一顿输出后,家光总会露出少女漫女主特有的在震撼中春暖花开式的表情,很难理解吉永史这么画是想表达什么。
NHK改编的视角是真的让人觉得男的在女性困境的问题上没有一个好东西,既蠢又坏,狡猾又卑鄙,他们很会讨论星辰大海和理想,你说你受了多少苦,那是你格局太小,你苦,还有你比你更苦,谁不苦呢?不仅是万里小路有功,五代纲吉篇的右卫门佐同样如此。
在上一篇“跨越十七年的女性主义”中,笔者我曾经阐述过我想看的是女阿万和女家光的故事,即便不与性缘挂钩,两名受德川家迫害的女性之间的共情和尊重友爱,笔者认为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有意义的。
原作最后,幕府行将终结,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与正室和宫同样是两名女性,吉永史能在最后以两名女性超越友情与爱情的深刻感情收尾,这是吉永史本人意识转变的结果,也给予了笔者我在解读时一种新的可能性。
网飞这版的动画就不多说了,笔者给原作五颗星,给这次动画版改编只有两颗星。作画极度不稳定,声优随便拉了几个名气大的,服装道具布景一个比一个拉垮,原封不动地把20年前的剧情搬上荧幕,即便往下看亦能发现它的重点不是女尊和美男,但原作前期的“男人们的大奥物语”毫无删改地保留下来,被骂也很活该。
最后无奖竞猜,猜猜看NHK版的三张海报和从前的改编版在构图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