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乔家大院 - 第19集

观影指南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中国大陆电视剧《乔家大院》第19集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电视剧《乔家大院》加载失败,可刷新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电视剧《乔家大院》第19集免费播放地址,如果电视剧《乔家大院》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乔家大院》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42616.html ] 以免丢失!

《乔家大院》剧情:清咸丰年间,山西祁县大东家乔致广因生意惨败病重身亡,股东们纷纷上门讨债,家族内部暗流涌动,伺机瓜分家产。危机之下,大太太(娟子 饰)急传在外考取功名的二少爷乔致庸(陈建斌 饰)回家出任新的大东家,并让他斩断与其青梅竹马的江雪瑛(马伊俐 饰)任何联系,迎娶“山西第一抠”之女陆玉菡(蒋勤勤 饰)。乔致庸生性顽劣,根本不想接手生意,但面对族人的跪求,考虑到乔家未来的兴衰勉强就范。穷秀才孙茂才(倪大宏 饰)自觉满腹经纶,见乔家有难自荐上门帮忙,成了乔致庸的军师。上任伊始,乔致庸一行首先赶往包头乔家分号,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事调整,他任人为贤的做法很快赢得了众商家的尊崇。从此,一代奇商乔致庸开始了他数十年的风雨历程.....

用户评论

  • Jensen

    现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多了。刚刚看FT中文网,有专栏作家说了:金融危机成了时髦话题。我觉着也是。这个媒体上、街头巷尾啊,都念叨这个。美国危机啊,中国雄起啊……我今天说道的这个《乔家大院》都是两年前的话题了。不过,赶上金融危机,有人还不忘了趁机炒作一番。姚树华执导的电影《白银帝国》2月12日将在柏林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白银帝国》讲述晋商传奇“天成号”家族兴衰的故事,“天成号”堪称清代的全国“金融大鳄”,它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堪称电影版的《乔家大院》,而郭富城主演男一号,和乔致庸的形象很像。据业内人士称,“这部展现中国近代金融大鳄的影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话题性十足。”也不奇怪,现在的影视圈,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是没好剧本,没有好故事,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好题材,那还不赶紧榨干了。

    几年前,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一书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大讨论。弗兰克认为:资本积累过程几千年来在世界体系中一直发挥主要作用。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欧洲之所以最终在19世纪成为全球经济新的中心,是因为欧洲征服了拉丁美洲并占有其贵金属,使得欧洲获得了进入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的机会,使欧洲有可能站在亚洲的肩膀上。《白银资本》动用大量资料证明,中国在1400-1800年间的对外贸易大量出超,使大量白银作为贸易顺差流入中国。《乔家大院》最后一集,乔致庸和老伴看着银库里一千万两的白银,感叹到:这些银子就放在这里,挣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他大概想不到,同时期的晚清国库只有七千万两。也就是说,单单乔家的现银就抵得上国库的七分之一,这还不包括乔家的铺子和货物。

    清王朝覆灭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倒台,与金融危机不无关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还不包括赎辽费。这笔赔款大大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教育和军事。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除了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建立清华学堂(留美预备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重要人才外,这笔巨款都贡献给帝国主义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倒台,更不必提了。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万5千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100元,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形同废纸。人民拒用金圆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那时的国民政府好比倒台前的萨达姆政权和今日的津巴布韦,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人人又都是真正的穷光蛋:买东西没人数钞票,而直接称钞票的重量。

    《乔家大院》里,乔致庸两次入“天牢”,一次是因为给太平军的哥们“刘黑七”收尸惹怒了老佛爷,另一次是因为助军250万两(左宗棠西征平叛),老佛爷却欠债不还。第一次把乔致庸捞出来,乔家差点倾家荡产,凑了800万两才“保释”。但乔致庸就此被圈禁在山西,还背上了每年150万两的皇家债,成了太后的挣钱机器。第二次把乔致庸捞出来,乔家大奶奶嫁给了仇人又自尽,乔致庸也成了病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倘若晚清也有个什么百富榜,乔致庸也是树大招风,教人忌恨。就算他再仁爱、再信义,也要遭人算计。就算他再多的银子,也玩不过太后和王爷。都说胡润的百富榜成了杀富榜,对比下乔致庸和最近几年的落马富豪,有点意思。

    庚子国变,老佛爷仓皇西逃,在乔家受到礼遇,又收了银子。也难怪乔致庸骨子里是个读书人,有他的那套爱国的逻辑。受了老佛爷的那么多委屈,还是念着保住大清国。这老佛爷当然得表现得大手笔一点,于是开了票号办理官银汇兑的禁,从此,乔家是真得大发了。乔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潘大掌柜给李公公送了银子,再由李公公给老佛爷吹个风,效果立马不一样。同样是太后和李公公,当年把乔致庸整得半死,今日又把乔致庸弄成皇商。中国自来权大于法、士农工商,做生意没有后台,成不了事。乔致庸再怎么是义商,他也免不了这个“托门子”的原罪。他的门子比谁都大,所以天下人都相信乔家的票号是倒不了的。就好比,今日的各大金融巨头,“too big to fail”(大而不倒),政府明知被绑架,还是只能拿纳税人的钱满足这些贪得无厌的金融巨头。

    老佛爷大概不知道,与大清同时期的法兰西,国王因为财政困窘,召开三级会议征税不成,成了法国大革命(1789年)的导火索。而英吉利之所以一再让法兰西吃败仗,根本原因就在于英国的光荣革命(1688年)带来的金融革命:与大宪章(1215年)以来的让国王及其政府靠自己的财力过活的传统相反,光荣革命后的国会故意不赋予国王及其政府以任何足以使他们得以独立生存的终身财源。国会借预算控制以控制国王及其政府行为的用心。光荣革命后,英国花费了70年的时间,形成了政府必须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预算、获得国会批准后才能执行预算的现代预算制度。长期国债制度的导入,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使英国具备了超强的财政动员能力,支持在欧洲列强争霸战争中击败拿破仑等宿敌。1763年,英国人口增长至800万,比1660年的人口多了不到50%。但是,英国的年财政支出高达2000万英镑,且能支持高达1.3亿英镑的国债。

    老佛爷这种欠债有理的劣迹,自然是失信于天下。今天欠了乔家250万两银子,明天再想筹措军饷就难了。晚清时期,虽有所谓“同治中兴”,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据《左文襄公在西北》,左宗棠平叛新疆,军费最让他头疼,虽然各省协饷有820万两,但户部就从来没让他有好日子过。海防与塞防之争也让左季高在朝廷四面受敌。曾国藩创设所谓厘金制度,以勒索商人的方法筹措军饷,虽然支持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却也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太平天国期间,中国最富裕的江南人口流亡大半,清王朝失去了最大的粮米和税收来源。红顶商人胡雪岩所依仗的浙江巡抚王有龄杭州殉清,另一靠山两江总督何桂清临阵脱逃,被革职处死。胡雪岩发家本来就不干净,阜康钱庄的资本就来自官银。胡雪岩与王有龄是知根知底,一根草上的两只蚂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权钱交易。而乔致庸,若不是傍上了大学士、两江总督胡沅浦(原型不知为谁),不光生意难以维系,命也早就难保了。

    《万科周刊》,2009年6月15日,总第556期。

  • Jensen

    乔致庸最初的理想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那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小苦读,才华横溢。又兼家境优越,兄嫂疼爱。他年少学丰,雄心勃勃,恨不得一手写成美轮美奂的文章,一手撑起沃野千里的天下。即使躬耕乡野,也能闻达于诸侯,引来圣君三顾之。n 江雪瑛温柔,美丽,心灵手巧。与乔致庸青梅竹马,情意相通。是读书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最佳人选,也是乔致庸理想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长年读书的书房窗户上贴着她剪的鸳鸯,他写成“天下最好的文章”的手里握着她绣的锦囊。在乔致庸一生中唯一潇洒快活的十几年里,江雪瑛常伴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乔致庸终生都对她魂牵梦绕,除了因为愧疚,还因为江雪瑛代表着他最刻骨铭心,却终究无法触及的读书人的梦想。n 乔家家运陡变,乔致庸在考试中间被叫了出来。却被接连告知,疼爱他的大哥已撒手人寰,家道由大嫂和管家在苦苦支撑。他必须弃文从商,重兴家业。他必须放弃念兹在兹的江家表妹,迎娶债主山西第一抠的女儿,美梦戛然而止。在电视剧里,乔致庸的痛苦和挣扎占了电视剧四分之一的长度。最后,他在大婚之夜,与江雪瑛和江雪瑛所代表的人生做了诀别。n 陆玉菡就是在这个时候嫁入乔家的。陆玉函是一个商人梦寐以求的妻子。她与江雪瑛完全不同。雪瑛温婉隐忍,她却热烈大胆。她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自小跟爹爹走南闯北。她不会剪窗花绣香囊,却能把算盘打得劈里啪啦响。她为穷途末路的乔家带来了财富,为死气沉沉的乔致庸带来了福气。对乔致庸来说,雪瑛是梦境,她却是真实。她为乔致庸提供了性爱,关怀,谋略,子嗣。她是真正陪伴乔致庸走过沟堑坦途的人。她代表着乔致庸作为商人的大起大落的一生。n 作为一个女观众,《乔家大院》里最吸引我的是感情戏,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作为一个俗气的女观众,我也会问一个问题:江雪瑛和陆玉菡,乔致庸最爱的是谁?n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变成:读书人和商人,乔致庸更想当什么?n 在电视剧里,乔致庸曾经说过:如果有下辈子,他还要做一名商人。不过我觉得这句话作为一句经过深思熟虑的真话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乔致庸会真正享受作为一名商人,也会真正爱上陆玉菡。但是他伤时忧国的想法,他渴望归隐竹林的感叹,却证明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文人。在最后一集里,他终于完成了汇通天下的终极目标,却仍然闷闷不乐。甚至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破口大骂。他的一生,尽管波澜壮阔,尽管衣食富足,尽管妻贤子孝,却没有一样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仍然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儒家理想,和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文人情怀,还有与江雪瑛共度他的一生。假如他和雪瑛真的私奔成功,他肯定会隐居起来,耕读著书。或许到耄耋之年的他,虽会怀着对陆玉函的愧疚之心。也不至于后悔如斯。n 所以,乔致庸爱陆玉菡吗?肯定爱。因为她聪慧过人,善解人意。但是我觉得乔致庸更爱江雪瑛。这个答案不随时间改变,也不随陆玉函付出多少改变。因为乔致庸的人生是是截然分开的,前半段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后半段,即使最快乐的时候,也仍然怀有愧疚,即使最得志的时候,也仍然心存遗憾。n 陆玉菡管着全家的银子,连大嫂都对她毫无违逆。她想修房子就修房子,不用和任何人商量。连伙计都说“我看二奶奶揍死你都差不多”。她是乔家的大恩人,而乔致庸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就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她仍然能让乔致庸死心塌地爱上自己。即使他心中有别的女人,也都是镜花水月。乔致庸身边所有人都站在她的一边。他要私奔,连他的铁哥们儿孙茂才也要死命地拦住他。即使他私奔成功,陆玉菡也能一个人雄霸乔家。一个女人做到这步真是极致了,我特别爱陆玉菡。n 我第一次看《乔家大院》是在08年的春节前后。那时候所有的电视都在铺天盖地的报道雪灾和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有一个台正在重播《乔家大院》,吸引了我全部的精力。我脑中一直有一个场景。我坐在老家的沙发边上,手里握着遥控器。屋里温暖而舒适,煮腊肠的香气四溢。在我背后,家里的长辈们都在包饺子聊天。最小的哥哥一直在拉我的衣服让我换台,我们推来搡去的就是不肯换。这个场景是我记忆里对幸福的诠释,而那个场景里,乔家大院里的灯笼正伴着那四个字一起亮起来。nps:看法仅限电视剧。

  • Jensen

    已经记不起多少次被《乔家大院》这个剧感动,反反复复看,总也看不够。赵季平老师的配乐悠扬浑厚、格外牵扯人心,由此,山西祁县的那些久远故事像风中丝线一样柔棉,时刻缠绕着我的思路,DVD将百年前的影像清晰再现如旧梦,以致于分不清自己的前生是否与之有关,可见编剧和导演多么厉害。n 如果一个男人不能那样去‘劈腿’,那么他不值得女人用一生去恨。这是晋商乔致庸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n 乔致庸有才,身处乱世、卓尔不群。当乔家遇难而唯一出路是在千金陆玉菡和初恋江雪瑛这两个女人之间作出艰难抉择时,考验一个男人的试卷才真正开启。n 要爱情?还是要山西削面?乔致庸最终选择了后者。n 早年间,当江雪瑛情意绵绵穿上一件亲手缝制的大红色锦缎嫁衣时,古朴的圆镜中却映出一个内心纠结的乔致庸。n 多年后,当江雪瑛在天牢下面亲眼目睹乔致庸伸出血手捧雨水喝时,内心累积的仇恨像一堵残壁徒然倒塌。那个雷雨之夜,江雪瑛的耳边只有乔致庸呼唤她的声音。n 爱之深恨之切,江雪瑛的前半生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乔致庸体会她的痛苦,却用后半生时间吃斋念佛、默默支持乔致庸也真正懂得了乔致庸。n 前半生是一座坟,后半生是一间庙。n 乔致庸用王维的《秋夜曲》做银票密字:“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一首诗是江雪瑛一生的写照。n 失去江雪瑛的几十年漫长岁月里,是陆玉菡填补了乔致庸的平生所缺:银子,关怀,性爱,家庭,事业。n 陆玉菡的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这个男人而不断给予、给予、再给予。给予就是成全她自己。一份爱那么实在、那么妥贴,令人动容。n 花甲之年,陆玉菡终于倒在给乔致庸送饭的途中,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她也在给予中走去。那一刻风把乔致庸的衣襟吹起,遥望静静卧着的陆玉菡,垂老的眼里饱含着感动和敬意。n 也许做一个纯粹的女人并不难,一百年前的男欢女爱却成为如今都市剩女们望尘莫及的姻缘。n 江雪瑛是风,陆玉菡是雨,风雨片刻将乔致庸的一生幸福撕裂开来扯为两段,如同剧中戴在江雪瑛和陆玉菡手上的两个玉环,世人永远说不情那一个更有情、那一个更有义。n 乔致庸因‘劈腿’得到陆玉菡,得到那颗翡翠白菜,得到陆老丈人垂爱,得到祁县‘相与’们的人心,由此重振家业,造福茶农,货通蒙古,赈济灾民,汇通天下。这样的‘劈腿’深情厚意、这样的男人大仁大义,值得女人用一生去恨。n 牺牲个人幸福来保护家人、牺牲个人幸福去拯救苍生,乔致庸一生承受了许多‘小男人’无法承受之痛。当我想到如今很多人放弃‘爱人’选择‘富人’,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那点私欲和物质享受,由此更加喜爱‘乔东家’的作为。n “为人之本,是胸怀天下,让天下人食有粮,穿有衣,住有房”,这是一种大爱,大爱可以春风化雨、可以落地生根。n 如今多少商人可以做到大爱?多少政府官员可以做到无私呢?一百年前的晋商风采是否可以再现?一百年后的世人可以秉承可以做到吗?n 大爱情深似海,如同乔致庸给江雪瑛下跪之前,毫不犹豫说出:我这辈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祖先,唯一对不起就是你。如同乔致庸临死前依旧努力探出手去,屏足气力帮助一只不能翻身的瓢虫。他确实做到了。n

  • Jensen

    剧里有个秀才叫孙茂才,曾经落魄为乞丐,是乔家家收留了他,后来他成为乔家生意的中流砥柱,几乎就是乔家的“二当家”。 但孙茂才后来私欲膨胀,又被桥家赶出去,万般无奈之下,他投靠钱家。钱家东家对孙茂才说:不是你成就了乔家,而是乔家成就了你。 其实孙茂才并非等闲之辈,学识渊博,见解犀利,只不过怀才不遇。当时乔家生意面临崩盘,而且墙倒众人推,孙茂才明明知道乔家危在旦夕,仍然主动登门投靠,向乔家提出翻盘计划,让乔家展开了自救并且最后终于转危为安。可见孙茂才是有才能的,不然乔家在风雨飘摇之际,也不会收留一个酒囊饭袋。在乔家“少当家”乔致庸艰难重振家业的过程中,孙茂才与乔致庸患难与共,下江南、赴蒙古,直言忠告、出谋划策,在乔家成功振兴家业过程中功不可没,是乔家的智库。 事物总具有两面性,从一方面来说,是乔家给了孙茂才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当年乔家没有孙茂才,家业能否中兴,照剧中情节来看,那就悬了,这个意义上说,却是孙茂才成就了乔家。

  • Jensen

        首播的时候由于忙断断续续的看了个大概,现在终于有时间了,又重新看了一遍,有点后悔看的这一遍,不如不看还能有点好印象·····
        乔致庸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这一点孙茂才说的一点也不错!乔致庸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可以说他是一个不纯粹的人。他抛弃自己的挚爱,去挽救乔家于水火之中,可他又三番两次的把乔家带入危局(捐官一事·救济灾民·向朝廷索要借银)。
         捐官一事·救济灾民。都显得乔致庸是一个高·大·全的神人,不像一个凡人。他的慷慨陈词不仅没让我有半点的感动,反而有点恶心!开头时为了躲刘黑七他向戴老英雄求救,说他是怎么不孝不能保住他乔家几代人的心血,怎么怎么的··· 他不肯出钱捐官,是他的孔孟之道的理解是生硬而入骨髓的。一心笃信朝廷是公正的,为天下人所应该共仰的,不惜一切地把银两借给朝廷作军费,而且明知还钱的可能极小。这就缺乏了生意人应有的灵活与机动性,还有风险意识。 乔致庸刚愎自用,独断独裁,不听劝阻。他决定的事情就没有他人再劝阻的余地,在不少场景中都有这样的镜头,不管是孙先生、大掌柜、还是其它各的掌柜都说东家说的我们就去做吧,这是一种无奈的执行。他的汇通天下的想法,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能实现,还有进行明令行禁止票号汇兑官银的事实,但是他还是盲目的去做了。 乔致庸在战略眼光上也是存在对大势的认识与判断错误。他就是钱借给朝廷作军费,无法收回而导致整个企业的严重负债。其实他两次入狱已经消耗了陆、乔两个大家族的产业。况且他是个贸易商,已经知道江南有洋务工厂,他也没有参与新新势力,错失了新的靠山与发展的机会,而是一味的跟着朝廷走。 乔致庸缺乏执行力,他是一个“空想”的东家。他是汇通天下的抱负,却不知道时机的选择,最后的实现是大掌柜潘为延抓住了机会。从一开始乔家受到强盗刘黑七的威胁时,他就手无所措,是孙荗才的抵压大院筹资金的办法才让他得以机会。至于说是孙茂才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还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孙茂才,我不做评价,但是他的几次灾难都是别人给化解的,至于他就是坐享其成。他得到了太多不属于他的荣誉,而他所能赢得的荣誉,就是用他的固执·刚愎自用换来的种种灾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