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鲶鱼 - HD

用户评论

  • Jensen

    本人爱Catfish这部电影,无论他是真是假都是一个相当好的故事. 但年轻的导演们做假还是没有老电影人来的地道(请参看纪录片画廊外的天赋), 虽然此片导演到现在还逞强说电影是真的,不过网友们早贴出来片子的毛头了, 请大家好好借鉴,自家做虚假纪录片时一定要避讳这些错误啊!

    严重警告, 剧透严重,未看此片者请闭眼!

    1. 所有的事情都在镜头前: 纪录片其实是最难做的,因为你想要捕捉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基本上是不可能。但Catfish做到了,在Nev和Megan无数次的交谈,还有任何一个对电影有贡献的镜头都得到了完美的拍摄,这只有两种可能,俩导演走了神马大运,或者电影本身是有剧本的.

    2. 拍电影的缘由: 在电影的开始,导演简单的告诉了大家为何要拍此片,他的理由是,我的兄弟收到一个8岁小孩寄来的画,行!咱就拍这个了。这是神马理由?!隔壁邻居小孩神秘失踪你不拍,纽约大道无数的画家艺人你不拍,你无理由没事扛个相机天天拍自己兄弟和8岁小孩的故事? 然后此故事演变成惊悚无比,巨大转折的八点档剧情?你们真的很幸运。

    3. 关于Megan: 剧中男主角网恋的MEGAN是重点,在去了男主角自己的blog,我们看到他们在Vail, Colorado机场遇到的这位女孩(非megan),他们在blog里说,此姑娘拥有一个农场,有马儿,是舞者。为何此女和Megan有如此的相似, Megan也有农场啊,也有马儿啊,还是能让人流口水的美女dancer呢!此严重相似不得不说导演偷懒了,就不能想个其他的女孩? 发挥你们的想象嘛!

    4. Megan和爸爸Vince的照片: 在facebook上和电影中,我们找到这张让兄弟们坚信不疑是Megan和Vince的照片,facebook上明确标记,此照片是2008年3月份上传的,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线却是2007年年末,巨大的时间差让人质疑.

    5. 兄弟们在农场拿的信: 当兄弟们兴致勃勃奔到农场找Megan的时候,他们在邮箱里发现Nev在纽约寄给Megan的明信片,明信片背后写着,此地址无效需退信. 若地址无效,哪个SB邮递员会在信封上写个无效的大红叉叉,然后放在邮箱里待个好几天而不是马上拿回邮局退信? 除非邮递员有精神毛病,想多跑个几里路锻炼身体.

    6. Angela对于兄弟们的到访异常冷静: 试想一下,你在网上骗人,别人找上门来了,你老公在身边啥都不知情,你会邀请他们进自己家,喝茶聊天打豆豆吗? 显然不会。 而且Angela和Vince的声音从一开始的效果就特别好,跟带了麦克风一样的。猫腻啊猫腻。

    7.Megan的真身。 Angela是盗用加拿大舞蹈摄影师兼舞者Aimee Gonzales的照片作为Megan的。等等,你看到相似了吗,此片中的男主角也是舞蹈摄影师。而Aimee Gonzales在2007到2008年一直都在纽约也就是男主角生活区域活动.


    网络上,还有很多人总结了很多catfish虚假的漏洞,之前<super size me>的导演在公共场合也说过catfish是最好的假纪录片. 其实,我真的不介意他是否真假,每部纪录片都是片面的,都是带有个人色彩的知识讲座. 像Herzog这样大名鼎鼎的导演,他最喜欢的就是给自己的纪录片加脚本。 真假何谓, 看着喜欢就好了。Catfish的故事非常吸引我,现在的网络社会才是最大的社会,我们每天在网络上和他人交谈都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多,但沉迷网络太多,的确很难自拔。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catfish成为别人生活中的调剂品,得失之间就看自己的取舍了.

    话说看完此片和,把facebook和校内网上莫名其妙不认识的人都删了一边. 好怕怕啊.

  • Jensen

       几乎不写影评,但是这部电影,给我了一些感触,让我萌生记录下来的念头。
      
       女主人公,Angela,有很多梦想,她希望自己多才多艺,长得漂亮,身材火辣。但是现实总是跟梦境相差甚远。她看似面对现实,选择了那样的家庭和安定,牺牲了自己的梦想。但她是如此渴望自己变成自己想象的那样的人啊,这时,Nev充当了她的catfish,网络构筑了她欺骗的平台。

      爱幻想的她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童话里。也许你会指责她,如果真想美梦成真,少时就不应该选择这条道路。既然选择了权衡了,就该安心过这样的日子,偶尔白日梦下便算了,这样的欺骗已经超越了底线。没错,一步错,步步错,明明知道终究有一天会真相大白,她仍旧一直骗下去,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为了她的童话,她虚构人物,从网上下载音乐谎称是自己作曲演唱,幻想着各种各样的剧情……后来Nev找上门来,她仍然欺骗他,直到最后被揭穿,她仍然告诉他Megan是她的女儿,而事实上她只有Abby一个女儿。
      
      为何到最后,Angela依旧没有完全坦白,为何到最后她还要骗他。这在旁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觉得这女的真是有病,从一开始就不可理喻。我想,她真的不是有意为之,不是故意想骗别人,她是太渴望自己变成Megan后所拥有的一切了。曼妙舞姿,甜美歌声,而她那不被人赏识的画,也变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佳作。她还拥有了Nev的爱,也许这样帅气的男孩和爱情也是她梦寐以求的吧。

      她只能通过虚构才能让自己获得这样的满足。在现实里,她不算漂亮身,胖胖的身材。在FB上,她是多么耀眼,姣好的面容,令人羡慕的身材,围着她转的朋友……越是无法得到,越是渴望。幻想如同漩涡,让她欲罢不能无法停止。在现实中她的想法无人倾听,她渴望有人能聆听自己的心声,那些对人生的感悟,对周遭事物的体验,她渴望有人能读懂她善感柔软的心,与她产生共鸣,欣赏她,理解她……

      这才是她真正想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得到的东西。压抑了太久的情感,从欺骗谎言中得到释放。这也许也是她最后的最后,依旧没有诚实相告的原因吧。是太害怕失去,想告诉Nev,真的有Megan的存在。因为若是连这个人都不存在了,她觉得自己的童话就彻底的破灭了。即时到那时,她依旧在幻想中不愿走出来。。

      存不存在Megan,对局外人来说,对Nev来说,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骗局。可怜可悲的一个骗局。在Nev他们登门拜访的那一刻,Angela其实就很清楚这个谎言肯定会拆穿,她已经感知到了他们对她的怀疑和不相信。但是她还是选择装下去,说她生病了,晚上又说Megan有严重的酗酒问题不能来见他。她在短信中也坦白了Megan欺骗他有关她的住处还有她的马儿们,这说明Angela心中很明白,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不实的消息。很多观者觉得Angela心理素质非常好,与他们面对面竟然还面不改色继续撒谎。其实,或许是Angela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强烈地想挽回,不想面对不堪的事实的缘故吧。她的谎言和行为甚至都不从她的意识中经过了,直接由她的潜意识指挥着她,让她继续相信着这一切……

      所以Megan不能是一个虚拟的人,在她的心里,她已经强烈地认同了世界上必定有Megan存在这一事实。否则她构筑的大厦不仅是倒塌了,而且连一点点残砖剩瓦都没有留下。在内心中,她是无法接受的吧。

      我不想评价Angela这个人本身怎么能用如此极端的方法去逃避去满足自己。仔细想想,就像每个女孩都幻想自己成为漂亮的公主,会有一个白马王子吻醒你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白日梦。女孩子们看着比自己漂亮的同伴会暗暗嫉妒,看着男孩子都围着她们转,她们的善感,她们的柔弱,她们的眼泪激发男性的保护欲,而自己说些感性的话,就被别人说是矫情,没人发掘自己的脆弱,等等。我们想着,若哪天我们变成了拥有xxx的人,我们性格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展现出来,而不会被压抑着了。


      但我们只是想想而已。生活依旧要继续,理智告诉我们幻想这些是没有用的,我们得专注于自身的长处,展现大众喜欢的一面,去获得他人的认同等等。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正是你的不足,成为你前进和努力的动力。就像阿德勒所说的一样,对自卑感的补偿,是人们一生奋斗的根本动力。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无论怎样过分都不是好事。过度自卑会让人变得固执和偏见,让人无法真正打开心扉迎容纳他人。

      Angela是一个极端,可恨?可悲?可怜? 责骂也好同情也好,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当catfish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在面对自己内心的Angela,只是有时你察觉了,有时却没有。

  • Jensen

    首先承认,这个名字是我抄袭自黄集伟老师的。(原文是“好小说一般长在你我生满霉斑的经验之外”)nn看《鲶鱼》的过程中,我反复在怀疑:这真的是一部纪录片么?不是编出来的么?不是象《女巫布莱尔》一样伪装成纪录片的虚构剧情电影么?n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答案已经不重要了,真的,我甚至懒得上网去查一下。n因为,即便这部电影用纪录片的外衣迷惑了我,也没有关系,我很开心。nn如果你把“人们应该彼此坦诚”视为理所应当,那么偶然被小小欺骗一下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这是你为坚持自己信念所付出的代价,not at all。n当然,“倾向于相信别人的善意”和“因愚蠢无知所造成的迷信”抑或“受欲望的诱惑而上当”之间有天壤之别,“乐于相信”与“擅于识别”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这里不需要过多解释。nn想想如果你跟一个姑娘网聊了好几个月,她相貌迷人身材窈窕甚至能歌善舞才华横溢,于是由敬而恋,没事就打电话问候,发短信调情,互赠礼物,然后开始想入非非,春情荡漾,柔情绵绵……正在亢奋的时候,发现----原来,丫就是一个P~~~IAN(重音在前 一定要迸出唾沫)子!!!n怎么办?n很多人即便不破口而出“操你妈吃屎去吧你个死不要脸的贱货son of the bitch asshole you fucking loser ¥*&^~#@%!……”至少也会暗自骂一句“我真他妈傻B”然后把那个ID直接拉进黑名单吧。n 还有人可能会去想怎么当众戳穿她让她出丑让她现形揭开她的真实嘴脸让她无地自容让她羞愧而死……人肉她!让她成为众矢之的!!让她变成第二个郭美美!!!nn电影里的那几个年轻人甚至都没显出愤怒,他们坐飞机开汽车千里颠簸从纽约来到密歇根的乡下,不是为了泄愤不是为了报复只是为了了解“真相是什么”以及“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好奇遇到理性,这个世界就会是这么美好。 nn那个毫无风姿的臃肿的中年女人和他那个庸常的小镇丈夫以及两个怪异的形如智障的侏儒男孩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惊悚段落终于要开场了,这是多么典型的变态家庭啊:人格分裂的妻子,心理扭曲的丈夫,来路不明的怪胎,平静中的邪恶即将爆发……开始杀人吧,逃命吧,尖叫吧,血肉横飞吧!多么成功的一部低成本独立小电影啊!经典B级片啊!CULT啊!真有创意啊!!!n可是,可是……可是我看到那个女人的尴尬和不安,看到她承认撒谎时的羞涩笑容,看到她丈夫说“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一些鲶鱼……”我意识到那些类型电影和因为习惯了那些类型电影而形成的“类型思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态。n而Angela一家,他们只是常态。nn一个有着小小艺术才华小小美好幻想的平凡女人和身边逃不开的忙碌琐碎一起生活在一眼看上去就没什么前途的小地方,她该如何与这个令人失望的现实共处?挺身反抗特立独行抛家弃子拥抱自由去做个“娜娜”?哀叹命运不公投胎不准当不了官二代嫁不了富二代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还是坦然承受一切不幸破罐子破摔让自己尽快陷于中产阶级的麻木因为人生只有一个真谛叫做“习惯了就好”?nn她把自己寄托给了颜料、画布、facebook和长得帅帅的网友,她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却并没有用这个谎言来为自己牟利,她取悦别人同时也满足自己,她想去接触仅凭真实的自己根本接触不到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势利,我们又怎能不自欺欺人?n她说了谎但是她没有丧失羞愧。n她尴尬不安忐忑惊慌,这些也都是她应该为梦想付出的代价,That’s all。n她才貌都不惊人,画得一般,长得更不出众,可是在她流着泪说“我真的不想失去这段友谊……”那一刻,我觉得她----很美。nn当然如果Nev一定要切齿痛斥Angela“你无耻地欺骗了我!你伤害了我的感情!”的话,也没人可以反对,如果是在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想必还会伴随着更恶毒的辱骂和诅咒。仇恨教育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缝隙里,就像瓦砾下面的虫子,平时藏着,一拨弄就会钻出来,每个人都异常敏感,很容易就会变身为受害者,狂躁着去“维权”,而他们的对象,往往是另一帮受害者。Nev和他的弟兄们以真正宽容而健全的人格,证明了“你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你对世界的解释”。他们通过自嘲来化解伤害,于是也就没有了伤害。n内心缺少悲悯的人永远无法完成自我救赎。nn突然又想到少年时代,曾和同学流窜至外地陌生的校园,混进一个迎新生的舞会,各自搂着刚认识女生跳舞谈笑。兴尽而返的时候,同伴问我:“你都跟那姑娘说什么啦?”我答:“萍水相逢一场,当然是她问什么我就说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呗…..”他骂:“你傻呀!这么好的吹牛机会都放过了!正是因为萍水相逢,她又不可能戳穿你,说什么实话呀,真不好玩。我就跟我那个舞伴说我们是……(具体不记得了 反正是些“无恶意”的谎言)……”当时看着他的得意表情,我头一次惊讶于朋友之间价值观如此截然相反甚至开始暗地滋生“道不同不相与谋”之念。n我和那个同学并没断交,且一直都玩得不错,因为后来我也没发现他是一个“坏人”,尽管他有时不那么爱说真话。n我想他的心里一定也住着一个Angela吧。nn快结尾了,保持风格还是抄袭吧,顺便向阿乙老师致敬。nn “这世上并无一人值得嘲讽”。n

  • Jensen

    严重剧透!
    慎入!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故事。



    住在纽约大都会的Nev是一名年轻英俊的摄影师,他的两位兄弟/死党都是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喜欢用相机记录Nev,因为后者的生活中永远充满了新奇有趣的故事。

    千里之外的美国中部,一名身材肥胖走样的中年家庭妇女Angela与纯朴的丈夫Vince,天真的女儿Abby(8岁),以及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一对严重智障残疾儿一起居住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上。Angela酷爱幻想,有艺术天分,尤其热爱绘画。可惜在这个小镇上并没有人欣赏她的画作,而她似乎从来没有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地方。Angela年轻的时候还曾经梦想过当一名专业舞者,很显然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年轻的时候忙着party,年老了就凑合着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过着尚算稳定的日子。她把艺术家的梦想折射在女儿Abby身上,但Abby并不见得很热衷于画画这件事。Angela的生活像一潭死水一样让人绝望。

    Nev和Angela的生活是如此南辕北辙,完全没有交集,直到有一天,Angela看到Nev在报纸上刊登的一副照片,里面捕捉了一对舞者昂扬的姿态。她用画笔重新演绎了这幅照片,署上女儿Abby的名字,寄给了Nev。得到Nev的善意的回应与友谊后,Angela无望的生活似乎第一次出现了一线转机。

    于是,Angela在时下流行的“真实”交友网络Facebook上用漂亮女模的照片为自己创立了个人页面,作为Abby的妈妈将Nev加为好友。为了编好这个故事,抑或是角色扮演上瘾了,Angela杜撰出了一系列虚拟账号,包括理想化的丈夫Vince、假想的18岁漂亮大女儿Megan、酷酷的玩乐队的儿子Alex、邻居友人,等等;她从网上为每个人找来理想的照片,建立相册,并不断更新签名和留言。她赋予每个角色不同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并让“他们”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在虚拟世界中构建出一个她梦想的生活状态。

    就这样,Nev与这位“小女孩”及“家人”展开了长达数月的通信和友谊,他的死党们更把整个经历用摄影镜头捕捉了下来。Angela告诉Nev,女儿Abby的画作大受欣赏,已经开起了属于她的画廊。Nev还时常会收到密歇根寄来的画和信。

    这时,Angela虚构的大女儿“Megan”向Nev表达了好感。从Facebook页面上看,Megan不仅长相甜美,身材火辣,还极其有才华,会创作歌曲。她住在密歇根的农场里照顾动物。身在城市的Nev向往“Megan”的生活方式,也被她的个性所深深吸引。更绝的是,Angela捏造出一种Megan的声音,与Nev进行电话通话。毫不知情的Nev陷了下去,他们每天都用facebook、手机短信等各种通讯工具问候和交流,甚至调情。Megan在他的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分量。

    渐渐地,Nev与他的伙伴们发现了一些破绽:Megan送给他的歌是在网上下载的,小画家Abby在网上没有任何资料可循,而Angela提到女儿的画廊其实是空置的房产。。。充满疑惑、心情复杂的Nev和伙伴们决心秘密前往密歇根Angela的家,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经历一番曲折,他们站在了真正的Angela的面前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心理素质惊人的Angela面不改色地继续欺骗他们说自己患了绝症,大女儿Megan外出了,一边含情脉脉地招待Nev。然而,再美的梦总是要醒的,真相终于一点点被揭开,两个人终于要面对现实。。。

    ==

    故事本身很了不起,而这三个年轻人记录下来的方式也很了不起。该片在几年前,在没有DV或有DV没有真人社交网络的背景下都不可能产生。

    让我感叹的是,在这样的年代,在标榜“美国梦”的国度里,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们依然有着破灭的梦想和无法改变的遗憾。

    我为这些实现不了的梦想和难以避免的遗憾而感到悲哀。这就是生活。Angela 固然可恨,但也可怜。谁说不住在纽约SOHO就不是艺术家?谁说没有“Megan”那种魔鬼身材就不值得爱?然而我们的世界是会批判的,是现实、残忍、功利、伤人的;在世俗的眼光中,这样平凡的Angela是无法圆梦的。

    最可悲的是,连Angela也无法接受这样平凡的自己,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欺也欺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Angela,她代表着我们心中的原始的欲望、意念、虚荣、以及,本能。有的人能与之和平共处,有的人不能。


    ==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件事后,Angela终于开始诚实面对自己和自己的梦想。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她以本人的身份开设了一个网站,向世界展示并出售自己的作品。记录下这个过程的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展映了,进入了院线,观众与媒体反响热烈。事件似乎在此画下了一个还算完美的句号。只是Nev的网络情缘恐怕无法再续了。

    ==

    影片中,Angela的丈夫,一名朴实的劳动者一语道出了影片的主旨:他说道鲶鱼这种生猛的鱼会与其他食用鱼类放在一起进行长途运输,是因为,不安分的鲶鱼能够迫使其他原本懒惰的鱼类不断游动,从而不至于在运输途中死去。

    那么,本片中谁是鲶鱼?Angela显然是她家庭中的不安定份子,Nev是唤醒她心中渴望的那只英俊有才的鲶鱼,而“Megan”在某个时刻似乎又充当了Nev的鲶鱼,寄托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在观影的你我或许正在像沙丁鱼一样庸庸碌碌地过生活,是否也被《鲶鱼》激起了蠢蠢欲动的念想?那么,以自己真实的面目,用实际行动去追求吧。从现在开始。结局或许没有荣耀,但也没有遗憾。Angela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憋着可是要出内伤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