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旅行

坐火车旅行

151

    1.0

    常见问题

    1、路易斯·托萨尔,佩拉·卡斯特罗,欧内斯特·艾戴里欧,基姆·古铁雷斯,贝伦·奎斯塔,玛卡莲娜·加西亚,哈维尔·戈迪诺,哈维尔·博泰特,Stéphanie,Magnin,Vella,Gilbert,Melki,拉蒙·巴雷阿,伊纳克·伊拉斯托尔扎,阿尔维托·圣胡安,曼努埃尔·莫龙,麦肯·贝蒂亚,帕科·萨加尔扎祖,迭戈·帕里斯,伊尼戈·阿兰布鲁,丹尼尔·霍瓦斯 主演的电影《坐火车旅行》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坐火车旅行》来自于西班牙,法国地区。

    2、《坐火车旅行》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9年在西班牙,法国上映,《坐火车旅行》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51分,《坐火车旅行》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坐火车旅行》值得观看吗?

    《坐火车旅行》总评分151。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4、《坐火车旅行》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坐火车旅行》是上映的恐怖片,由影星路易斯·托萨尔,佩拉·卡斯特罗,欧内斯特·艾戴里欧,基姆·古铁雷斯,贝伦·奎斯塔,玛卡莲娜·加西亚,哈维尔·戈迪诺,哈维尔·博泰特,Stéphanie,Magnin,Vella,Gilbert,Melki,拉蒙·巴雷阿,伊纳克·伊拉斯托尔扎,阿尔维托·圣胡安,曼努埃尔·莫龙,麦肯·贝蒂亚,帕科·萨加尔扎祖,迭戈·帕里斯,伊尼戈·阿兰布鲁,丹尼尔·霍瓦斯主演。由导演阿里兹·莫雷诺携幕后团队制作。

    5、《坐火车旅行》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恐怖片电影《坐火车旅行》是著名演员路易斯 代表作,《坐火车旅行》免费完整版2019年在西班牙,法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坐火车旅行电影,坐火车旅行剧情:影片描述一位出版社编辑在火车上遇见一名精神科医师,两人各自分享离奇经历,故事尚未说完,医生却消失无踪,一则比一则怪诞的故事开始展开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路易斯·托萨尔
    • 佩拉·卡斯特罗
    • 欧内斯特·艾戴里欧
    • 基姆·古铁雷斯
    • 贝伦·奎斯塔
    • 玛卡莲娜·加西亚
    • 哈维尔·戈迪诺
    • 哈维尔·博泰特
    • Stéphanie
    • Magnin
    • Vella
    • Gilbert
    • Melki
    • 拉蒙·巴雷阿
    • 伊纳克·伊拉斯托尔扎
    • 阿尔维托·圣胡安
    • 曼努埃尔·莫龙
    • 麦肯·贝蒂亚
    • 帕科·萨加尔扎祖
    • 迭戈·帕里斯
    • 伊尼戈·阿兰布鲁
    • 丹尼尔·霍瓦斯

    用户评论

    • Jensen

      本影评可能存在很多漏洞,那是因为我仅仅是想分享一下我对这部影片最直接的一些感受,而可能忽略很多细节。希望各位勿喷。

      关于电影情节,我就不重复了。。相信各位已经看过本片,其他影评里也有不少细致的描述,大概就是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故事里面的人遇到的另一个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又讲了一个故事。。。。

      但在这么多故事中,我个人觉得只有女主的那一个故事是真实的,全片之中只有她一个人精分,其他故事都是她想象的。以下是我推理的故事线索顺序:

      线索1:在现实生活中,女主和很多其他女生一样,相信爱情,相信浪漫,相信那个左翼浪漫主义小说家书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所以她爱上了他,义无反顾得跟他上床了。结果她发现这位作家只不过是个披着浪漫主义骗女生的狩猎者而已,她不过是他的猎物。女主的爱情观第一次崩塌了,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男人,辞职,逃离现实。

      线索2:女主在三观崩塌的边缘,通过养狗找回一些自己,又因此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二个男人,女主再次陷入爱河,选择相信爱情和浪漫,为对方献身。可惜这次比上次还惨,遇到了一个用爱狗人士掩盖自己变态欲望的狩猎者,女主再次沦为猎物,被对方蹂躏,最终爱情观终于崩塌。在几番思想斗争后,女主给狗男下药,不料对方没死,反而精神异常。女主将男主送到精神病院。

      线索3:此时的女主三观崩塌。为了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她踏上了一趟自己的思想旅程,也就是这辆火车。在这趟旅途中,她编出来的一位心理治疗师出现了,这个心理治疗师编造了不同的人物尝试用各种故事让她从阴霾中走出来。这些故事看似很乱,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里面的男人都在不断说谎,甚至为了隐藏一个谎言而创造出慌中慌。但我看来,这都符合女主此时的心情:男人没有一个可以相信。这些故事里面也流露出一些和现实的联系,比如假心理医生家里的屎和狗男最后拿冰棍研究的屎。

      线索4:关于蜗牛男故事的突然插入。这个故事和其他几个故事的人物没有什么关联,我觉得是女主在“自愈”过程中自己插入了一段小插曲,她想说的是:无论一个男人看上去多么软弱无力,他依然可以意想不到得伤害到你。这个故事以蜗牛男的视角来讲,他说 “对我来说,性与爱一样重要。” 翻译过来就是,男人觉得爱就是性。而男人对爱的理解,可能只是从AV里面学的。

      线索5:到这里,女主内心的那些男人已经快编不下去了。女主已经无限接近男人的真相,男人的内心就像埋藏在地下室的垃圾一样又脏又臭。在这里,我个人理解女主对想象中的假医生提议把这些故事都发表出去的意思是把这些事情曝光出去,让全世界都看看这些男人其实是什么样的。但假医生给出了一个女主不太愿意听到的回答,我的理解是:那种看上去像童话故事一样美好的爱情本身就是假的,你为什么非要希望他们看上去很真呢? 这个解释让女主真正意识到爱情的虚伪,她不喜欢这个解释,但她意识到了真相,所以那一瞬间,故事爆炸了。

      线索6:意识到真相的女主在现实生活中不再为狗男这种人心软。医生递过来的治疗方案看上去和她yy的报复画面相似,她毫不犹豫地就签字了。但这个残酷的现实女主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她再次踏上疗愈之旅,另一个男人(之前故事里的垃圾男)这次担任她的心理治疗师,用不同的谎言为她疗伤。

      以上理解纯属个人看法,或许电影根本就不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当然,我的理解如果在你看来看上去很假,你何苦非要让它看上去很真呢?

    • Jensen

      一、

      医生开始对我们讲述女主的故事

      二、

      1、医生与女主同车,告诉了她一个断了手的患者A的妹妹的故事。

      2、妹妹写了封信告诉医生关于A的情况。

      3、A当兵多年后回到家后,与父母和妹妹讲述自己和福利院女孩的相遇。

      4、福利院女孩告诉了A自己与一个男人的交易——为了不让福利院倒闭,她卖淫且隔时间段献出一个孩子。

      5、男人告诉福利院女孩自己从高官那得知的孩子的去向和事情真相。

      随着一个个人物的叙述,挖掘出了更多的人物和更久远的事情。如果故事还要继续前后延申也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会经历三种身份,叙述的内容就在这种身份交替中一点点被改变。

      从5回到1后,医生继续扩展着自己的故事,他告诉女主自己根据信里的线索找到了A的妹妹的居所。

      但是妹妹坦白说自己的哥哥其实欺骗了一家人,他从没当过兵,被军校拒绝后当起了垃圾工。故事3、4、5就此瞬间作废。

      然后医生意外发现妹妹竟然也是断手。“妹妹”再次坦白,其实自己就是信中的“A”。

      因此故事1的真相是: 医生与女主同车,告诉了她一个断了手的患者A的故事。

      故事2的真相是:A写了封信告诉医生自己的情况。

      接下去,A向医生重述自己的工作和断手经历。医生又将更加荒诞的故事1、2全部转述给了女主。

      最后,医生下车买东西,再也没回来,只留下一本患者的病例资料。

      三、

      医生对我们讲述女主的往事。

      四、

      女主开始回忆自己的故事。(女主对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她是编辑,和一个作家在一起后又分手,在对爱情失望时遇到了D,但D逐渐驯化她,让她变做畜生。

      她决定砍死D。事成后清醒过来,发现那都是自己的幻想,所以在现实中她选择用药毒杀。没想到下毒几天后回到家见到的不是D的尸体,而是捣鼓便便的D(可能没被毒死反而被毒傻了),于是她立马将D送去偏远的医院。她与医生的故事也就发生在此时——从医院坐火车回去的路上。

      医生消失了。女主的目光转向医生留下的资料,找到了一个关于有躯体妄想症的人的故事。她在回程时看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到家喂狗。

      可以看到装狗粮的盆子里是血红色,那不是女主幻想砍死D时,把D的脑花扔进盆里时留下的吗?所以,是不是可以推断,女主毒傻、送D去医院是假,砍死D是真。

      那么,女主去精神病院做什么?设想一:砍死D是真,女主因此精神错乱,去精神病院其实是因为自己的病情。设想二:她早有病情,一切关于D的事情都是自己庞大的幻想。

      而后女主通过资料簿找到医生住处,见到的却是一对陌生夫妻。才知“医生”原来有精神病,并且就是A。那一对夫妻正是A的妹妹和妹夫,甚至连医生这个职业都是属于妹夫的(资料簿应该也是妹夫的)。

      故事2因此作废,只剩下故事1:A与女主同车,告诉了她自己的故事。

      女主拨开云雾后直冲A的宅子,果真见到A,但只在A家中的地下室里说了几句话,A就在意外爆炸中死亡了(消防队来后没提到尸体),女主却毫发无伤?设想一:A并不真实存在。设想二:女主在此的场景并不真实存在。

      不管哪种设想,A的存在都被否定了,什么“妹妹““妹夫”“医生”也跟着全部作废,故事二即作废。

      并且抽丝剥茧后的故事一、三就是故事四。虽然A是虚构人物,但可以看出女主在现实中应该和精神病医生接触频繁。故事一、三中,A对女主的看法真实客观。

      最后,女主再去精神病院,医生边摆弄桌上的人脑模型,边告诉女主D需要做手术,要在额头切口。女主签名默许。

      问题是,D不是已死就是不存在,何来做手术一说?而且那人脑模型极像女主砍死D,锯开他脑袋后的形状。

      最后的最后,女主坐上返程火车扬长而去。

      她对面坐着的人,竟然和内个有躯体妄想症的人长相如一。男人把手搭在与A同样的资料簿上,问了一句:“你想聊聊吗?”

      所有的虚构都不是凭空的,该有一定的依据。在女主幻想的故事里,也许有些东西是真实的,只是都被打乱和重组。

      最后推测:医院发生的事情是假,但女主确实在接受治疗,D被砍死是真,火车行路也是真。

      看这部电影时,其实挺不耐烦,看完后竟然时不时想起来,还是内种三百六十五度翻滚式的想,越想越喜欢。我大概就喜欢这种用叙述不停堆砌故事,然后再拆拆补补的游戏吧。很有意思欸。

    • Jensen

      为什么明明所有人都知道书和电影是假的,还要使劲把他们弄得像真的?

      马丁这句话不正好解释了整个荒诞剧的缘由

      所有的故事真真假假 不同的叙述者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话语

      你相信的是你选择相信的 而故事本身你无从考究,你只能带入其中,感受叙述者带给你的情感波动,故事的起承转合,你只能跟着他的思维走,看过之后才能跳脱出来

      像艾尔嘉,这个倾听故事的女人,她分不清叙述者和作者,混淆人物和作家,导致她爱上她以为喜欢的作家,之后与养狗人坠入爱河,被虐待的时候她能走么,她可以,但是她选择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知道逼迫她到临界点,你看,其实他也能逃脱这个黑洞,但是她一直自我欺骗,沉浸在自己认为男人爱自己的幻想中,认为这是真的,多少个日夜,她可以选择晚上离开,但是她没有,直到最后一击

      软骨男通过片子学习到的东西无法应用到实际,他接受到都是虚假的信息,所以他无法正常反应,他是个倾听者,没有辨识度的倾听者

      艾尔嘉也我们这些倾听者,听故事的。看电影的人的缩影么,从头到尾,你所接受到的东西并没有讲明他的真假,你一厢情愿的相信,等到最后发现假的开始指责,你一直都知道她是假的,但你不,你欺骗你自己,你让你自己相信这是真的

      就拿剧里的例子,艾尔嘉僵的故事说她切掉脑袋是幻想,可是最后喂狗的镜头盆里却有红色的血迹或者油漆,你觉得她说的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可能有个不恰当的比喻 ,你的相信故事就像你的另一个人格,你听得越离谱,你的人格就越打架,理性和感性不断冲击你自己,感性把你带入故事,理性想抽离出来

      就像追星,就像磕cp

      是假的,但是你总要证明他是真的,不断举例子,到最后戳破面纱,你开始破口大骂,觉得自己被辜负了,其实一开始就不存在啊

      整个片子调色很舒服,拍摄的手法和角度,还有转镜的广角畸变我很喜欢

    • Jensen

      我通常吃安利很快,但是不轻易“消化”安利。

      看《坐火车旅行》是冲着西班牙优秀的悬疑片去的,总体而言还远谈不上惊悚,但重口味的调调足以使我产生恶心感。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整部片子的色调,艳丽诡谲,怪诞醒目,我其实还觉得这些配色挺好看,但是与故事情节匹配上就……很恢恑憰怪。

      这部电影的拍摄视角很特别,镜头移动的方式也很好,再有就是只闻其声也会让人产生画面感,哪怕看不见血腥画面,也能透过演员的表演把电影要传达的画面引入脑中。

      其实蜗牛男孩(软骨男孩)的故事看起来挺多余,要是没有也不影响整部片子的逻辑。当然,作者本身也忘了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尊重原著了。

      影片像俄罗斯套娃一样,镶嵌和穿插了许多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不是探案那样的胆战心惊,却还是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

      一环套一环,环到最后结尾,似曾相识的情景,仿佛情节再次循环,这倒是很有意思。

      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刺激感,但总体不算无聊,倒也还好。

      第一章

      第一个故事: A女士回家发现丈夫盯着一坨shit沉迷其中,丈夫被送入精神病院。

      第二个故事:A女生在火车上遇见精神病医生B(男),B问“你想聊聊吗?”B和A女士聊了聊自己遇到的一个案例(病人),B描述自己家附近由一大片垃圾无人清理(垃圾醒目的色彩其实是铺垫),然后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信件内容是:寄信人C的哥哥D遵从父亲的意愿去了空军军校,此后经常写信回来,内容一次比一次怪异,直到有一天,D再也没有寄信回来。又有一天,D衣着邋遢地回来,宣布自己被开除,然后在大家惊讶之余他也讲了一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D进入军校后认识了一个善良的女医生E,女医生一手建立了儿童医院,挽救了很多生命,D和E相谈甚欢,时常一起吃吃饭,散散步,聊聊天,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板着脸对D不理不睬。又有一天,E主动找到D坦诚自己为了筹措维持儿童医院运转的资金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因为资金补贴的申请没能通过。紧接着,在D惊讶之余,E也讲了一个故事,同时眼泪汪汪地表示自己就是下一个。

      第四个故事:E靠着自己勉强维持了儿童医院的日常饮食消费,她很快意识到这根本是个无底洞,可是儿童医院是她的心血她一点也没考虑过放弃。直到有一天,E遇见了她的客人F,F是个有钱的大商人,F和普通的客人不一样,他认识很多商业界和政界的朋友,于是他给E出谋划策,要求E每个月给他们这群人提供一个孤儿。E当场赶他出去,但很快因为资金问题选择屈服,F的朋友们就这样和E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资助”关系。然而,有一天,客人F脸色惶恐地找到了E表示自己要完了,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F一直与这些非富即贵的朋友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日常生活就是抽抽烟,聚聚餐。直到有一天,他第三次问起这些送出去的孩子情况。F的朋友之一G带领他来到一个小房间,G声称这是一件操作室,然后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临时和助手出去,留下了F一个人在房间。F知道这些人有点恋童癖,但他并不知道其中的勾当。他趁机拿走了其中一部光碟,回家打开看到内容万分震惊,儿童被卖给客人后录制了很多色情光盘,然后被人杀死……F非常生气,他找到朋友G严肃地指责了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朋友G的眼里只有钱,甚至反过来威胁他。G在警告和威胁F的同时,讲了另一个故事。

      第六个故事:G表示,这个产业链即便是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色情产业链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创造了很多效益,而血腥的片子比色情片更具有“价值”,不仅可以录制光碟,还可以把剩下的躯体的一部分出售给饲料公司,一部分内脏出售给制药公司,掏空的部分高价卖给纽约的怪诞行为艺术家,用于展览观赏。

      第七个故事:精神病医生B虽然觉得故事不可思议,但是选择了相信并真的找到了寄信人C的房屋,C非常热情地请B进门,递上酒和香肠,B虽然觉得味道奇奇怪怪,但还是客气地象征性的拿了一片吃,结果C告诉B信的内容是假的,除了哥哥D缺了一只胳膊。但C表示自己并非有意欺骗,而是哥哥D欺骗了大家。然后讲了哥哥D的真实故事。

      第八个故事:哥哥D被军校拒绝了,但并没灰心,一边做清洁工一边努力考试,同时为了让父亲安心编造了自己在空军军校工作的事。结果年复一年,D始终没能如愿,渐渐成为了一名清洁工。直到有一天哥哥为了捡一只垃圾车的笔被机器切断了胳膊,和C一起靠领取救助金过着拮据的日子。B听着故事不禁心生怜悯,轻拍C的肩膀安慰她没啥事。结果C泪眼朦胧地回头看着B,手就不老实了,攀上了B的脸,结果B居然在犹豫中回应了……

      互啄中,B突然被C咬住了舌头,慌乱中B扯下了C的胳膊,严肃地说应该是假肢。是的,你没有看错,C是故事当事人,C是男人。C撕下了伪装,讲了下一个故事。

      第九个故事:C告诉B,他对B关注许久,从B的垃圾分析B的生活习惯:只用一次性剃须刀,不吃转基因食物,嗜喝咖啡。C说自己脑部潜入了芯片,鼻子里装置了麦克风,自己为了躲避垃圾公司的控制在地下室呆了足足8年。B进门闻到的恶臭根本不是来自下水道,而是C的垃圾。C说自己乔装打扮成姐姐的模样,独居许久,足不出户,吃自己的大便和尿液,B突然想起来C给自己的“烈酒”和“香肠”……C看到窗外的垃圾车表示B受到了跟踪,拖着B来到地下室,B在这里见到了壮观的垃圾和难以掩盖的恶臭。在这里,C给B讲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第十个故事:C做了5年的垃圾厂工人,他发现公司会在垃圾箱上面喷洒相当难闻的味道,作过工作的人从上到下都会渗透上这种味道,这种臭味无论洗多少次澡都无法难以清除,C认为这是垃圾公司对员工的精神控制。C还发现垃圾公司通过回收垃圾鉴别指纹,从指纹分析垃圾的主人,根据垃圾内容和属性、使用频次再分析记录主人的生活习惯、消费偏好,而这又能判断出主人的财务状况、性生活状况、政治倾向。这一切的内容会记录在每个垃圾袋主人的芯片上,当局知道人们的一切。但D是系统的一个故障,所以垃圾工人不收B住处的垃圾,这造成了B住宅附近的垃圾日积月累成了庞然大物。

      第十一个故事:B把C讲给自己的故事讲给A女士,告诉她C后面死了,然后拿过A的钱中途下车去买三明治。火车开走,A女士没有等到回来的B,但是发现B留下来的一个笔记本。第十二个故事开始。

      第十二个故事:A女士原本想看看笔记本里面有什么B的联系方式,结果没有找到,却发现了关于精神病的案例故事,她阅读起来,看到一个瘸子女和软骨男的爱情故事,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于是一回家就查找了B的网络联系方式打算物归原主,并谈谈出版的问题。A早上听到电话的留言,对面表示自己没有丢什么并请求不要打电话骚扰他。A动身前往B的住处,见到了一个年老男人和一个女人,老板人自称是真的“B”,说她遇到的B是假冒了他。然后严肃地给A讲了假“B”的故事。

      第十三个故事:假“B”实际上是B的儿子,是屋子里女人的弟弟,也是假B讲解故事中的人物D。假B的姐姐告诉A女士,假B患有精神病,本来送去了一家国际精神病诊所,但因为超前的精神病治疗法,假B被进行开放式治疗,让他融入社会。而假B时常自称为自己的父亲B,这么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真B表示用不着相信儿子的话,他表示假B有双重人格,同时否定了笔记本的内容,表示那些是假B编造出来的东西。但A表示不关心真假,只在乎能不能出版,因为她真的觉得里面的故事写的很棒。

      第十四个故事:A得到假B的地址后前去寻找,恰好在门口碰见假B,假B表示自己正在检查D的稿子,邀请A同去,A于是和假B共同进了屋子。(假B此时的人格还是自己的父亲)

      进屋后A被B带入地下室,A在这里见到了故事中8年的垃圾,恶臭熏天。假B一边走一边咀嚼着垃圾,得知A想要出版自己的手稿迟疑了一下,表示自己多年没有阅读,自打从精神病专家的角度阅读后就再也不相信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同时问了A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故事是假的,却还是努力要证明它是真的?”A的回答是“搁置怀疑”。假B不知道自己深陷其中,回了一句“逼真性被高估”然后就被突如其来的爆炸淹没。A逃了出来,捡了一条命。

      第十五个故事:一个女编辑爱上了一个作家,但到头来她意识到自己混淆了叙述者和作者,她爱的人是叙述者,而并非这个作家本人。她选择了分手和辞职,离开作家后她养了一只狗,并打算再也不想了解关于男人的事情。这个女编辑就是A女士,此前的故事由这只狗引开。

      第十三个故事:A女士的狗和H杂货店老板的狗相识,触发了A与H的爱情,但是结婚后A很快发现自己变得很卑微,SM蔓延到日常生活,H把她当成一条真的母狗,DOI要求后入,吃饭要像狗一样匍匐,送的狗项圈平时也要求戴着,用四肢爬行,住在狗窝,甚至让另一只狗上她……很明显,H是个变态,A终于明白自己一次一次的软弱和退让让自己失去了人格上的自尊,她幻想拿着榔锤敲死这个变态男,用锯刀锯下他恶心的头颅,掏出脑髓放到狗碗里让其它狗吃了他。

      当然,如果A有这么大的胆子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她换了一个办法。她往H的杯子里添加了10立方厘米的阿那巴比妥,她原本设想的是H身体日日渐虚,慢慢死掉最好,结果没想到H好像得了精神病,一直对着自己的大便仔细观摩挑来挑去。于是A把H送到了一家不问太多问题的,便宜的,尽可能远的精神病疗养院。A终于摆脱了这个变态男。

      第十七个故事:A出售了变态男H的报社亭,和谨慎并移送会话后看见医生对开颅的描述和自己想要报复H的那一幕如此相似,于是毫不犹豫万分欣喜地签了字授权。A乘坐火车返回,她的对面又过来一个人,同样捧着笔记本,只不过不是红色的,他问A,“你想聊聊吗?”

    • Jensen

      在叙事学上,有对于故事story和话语dialogue的辨析,前者是人物和事件,后者指内容被表达的形式。故事即被描述的叙事中的是什么(what),而话语是其中的如何(how),也就是“人物+事件”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上面有篇影评很细致地列出了所有的故事梗概,这部影片讲了有将近二十个故事。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吗,借医生之口我们得知,“这些故事下面没有具象的人”,而是精神分裂患者的一系列叠套的乱码而已。所以在这个文本里面,比故事更有趣更值得关注的是话语。

      在章节开始之前,一个成熟男性画外音让我们去设想一位女编辑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丈夫是个恋粪癖该怎么办,她的做法是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而后坐火车离开。画外音不属于女编辑本人,介于他并不是个存在于故事里的人物,故而他的功能是作为故事外叙述者,引出影片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根据我们既往的观看经验,接下来也确实是个讲述女编辑的经历的故事。

      女编辑的经历分为三段。

      第一节 “欺骗性的结合”

      一、堆栈套层

      她在火车上听医生讲述一个九曲回环的套娃故事,医生作为故事内部叙述者,强行跟对面女编辑讲故事,引出了一个个更小层级亚故事叙述者:医生a1—马丁妹妹a2—马丁a3—医院女院长a4—仍存些许良心的权贵a5—从事暗网交易的黑心商贩a6。从a1到a6,顺序进入,每讲完一个次级的故事又会退回到上一层级继续该层级的故事。按照a6到a1的逆序,直到回到我们的故事时间——医生在火车上面对女编辑的时刻。这种叙事模式经常和和计算机的堆栈处理方式相提并论,称之为堆栈递归。

      图来自《<盗梦空间>套层叙事的堆栈解析》

      第二节 “人们”

      二、叙述者、人物

      突然闪回到她本人在乘车之前的发生的事情,这个处理打断了之前的火车叙事,成为一个断点,但从全片视角来看,中断是暂时性的。男性画外音再次在这节开头出现,直接指出女编辑一个缺点在于“她会混淆叙述者和作者,有时又会混淆作者和人物”。在阅读或观看一个故事时,分辨作者、叙述者和人物是进入故事的基础,对我们而言,这里的女编辑是个人物,画外音是个叙述者,而作者,是并未以任何形式与我们有直接接触的某个人(原作作家or导演)。可是在故事里,具有职业属性的女编辑却分不清楚,这显然是对她人格错乱的暗示。这段闪回中的后段包括了一个梦境,在梦里女编辑以牙还牙,残忍杀害了丈夫。醒来之后,画外音以她的第一人称向我们叙述自己给丈夫进行慢性投毒、发现丈夫毒性没有发作但是玩弄粪便、于是送丈夫去精神病院的经历。此段开头是男性故事外【叙述者】的画外音,现在却以女性故事内【人物】的画外音作结。可以大胆推断,这时候她也许已经分不清讲述和经历了,故而我们也有理由觉得梦里的一切反倒是真的。

      三、花园句子

      男性故事外画外音让我们再次回到火车上,讲述了她看到的红皮书上记述的案例,一个蜗牛男孩的故事,视角和叙述转移到这个男性患者身上。

      老师教蜗牛男孩句法

      有意思的是,男孩一开始就说自己理解句子结构有些困难,“一句话它里面的东西里还有个第三句,第三句是第二句的一部分……就像俄罗斯套娃似的。”

      举个例子:

      图来自《新叙事学》

      这种从句由于会引起某种歧义的误读而被冠以“花园路句子”,当然这只是为了学者进行句法分析,为了理解句子的涵义我们必须搞明白从句修饰的主语。为了理解故事的涵义我们必须搞明白故事中的人物。就像这节标题告知我们要注意的一样,故事里的“人们”都很难辨别虚实,我们要辨别不同人物后面跟着的行为真假又谈何容易?

      第三节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

      四、结尾

      红皮书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作为一名编辑,她一心要找到医生,想出版这些精神病案例,却发现医生是精神病人伪装的身份,他本人就是第一节故事里的马丁。为了好故事,她以身试险,进入了第一节故事里医生进入的地下室,一声爆炸,她活了下来,马丁却消失无踪。

      对于最后收摊、签字、登上火车的她来说,前面的不过是她脑海中的故事,因为不具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所以我们也不必追究这些故事里孰真孰假。

      对于读者来说,一个故事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读作A,也可以从那个角度读作B。

      我们可以猜想。

      最后一场火车重逢马丁的戏,说明要么在真实的她的虚构的脑海中,新一轮的讲述又开始了。

      要么,前面所有的叙述是一场预叙,其中作为核心的火车怪客部分取材于她此时此刻遇到的断手男人。故事嘛,毕竟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不是?

      不管别人如何讲述,经过话语编排的故事离现实有距离。

      就像蜗牛男孩误以为porn和生活毫无界限导致女孩生气出走,就像女编辑分不清作者、讲述者和人物的关系,就像医生讲述的套娃故事一样,真相永远不和语言或文字完全挂钩。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某种“似而非环境”(传播学上的“拟态环境”)罢了,我们面对的早已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偏移的“现实”。其中起到作用的选择、加工、编排等操作恰恰来自于语言。

      语言是一场游戏,游戏可以无限重复开始,但语言这个能指链条永远无法到达真理本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