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迈克尔·雷德格瑞夫,厄休拉·杰尼斯,查尔斯·卡森,斯坦利·范比尔斯,科林·塔普利,弗雷德里克·莱斯特,Eric,Messiter,Laidman,Browne,Raymond,Huntley,Hugh,Manning 主演的电影《敌后大爆破》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敌后大爆破》来自于英国地区。
2、《敌后大爆破》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55年在英国上映,《敌后大爆破》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401分,《敌后大爆破》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敌后大爆破》值得观看吗?
《敌后大爆破》总评分1401。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战争片。
4、《敌后大爆破》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敌后大爆破》是1955-05-16(英国)上映的战争片,由影星迈克尔·雷德格瑞夫,厄休拉·杰尼斯,查尔斯·卡森,斯坦利·范比尔斯,科林·塔普利,弗雷德里克·莱斯特,Eric,Messiter,Laidman,Browne,Raymond,Huntley,Hugh,Manning主演。由导演迈克尔·安德森携幕后团队制作。
5、《敌后大爆破》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战争片电影《敌后大爆破》是著名演员迈克尔 代表作,《敌后大爆破》免费完整版1955年在英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敌后大爆破电影,敌后大爆破剧情: 1954年的英国电影《轰炸鲁尔水坝记》 (The Dam Busters),这部电影几乎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5月16日晚上英国皇家空军执行的“惩戒行动”。 This film, details the Allied efforts to target German dams during World War Two. In very methodical, but also enthusiastic fashion, they figured out what plane, what bomb, what angle, what altitude, etc., were necessary to inflict maxi
电影充分的体现了言论自由的精神。真实的保留了guy gibson 的dog有争议的名字,如同现实中一样。
不错就应该这么叫!
近期一篇写在抗疫情的文章中,英国人如何从历史中找灵感,其中提到了这部电影,我看了片花,刚开始就有科学家在家里做弹射实验,这些都是我这爱动手的孩子最爱干的事,于是让很少看电影电视的儿子一起来看。儿子看了很喜欢,特别喜欢最后轰炸大坝那一段。观影结束,就在家里用木头搭大坝,滚珠当炸弹,开始模拟轰炸大坝,大坝搭了一次又一次,炸弹从钢珠换成乒乓球,玩的很high,说电影为他提供了很多玩的灵感
2022.01.02
片名中“水霸”是个什么鬼东西?度娘回答是依靠霸占水源或水利设施来勒索人民钱财的人。这就更扯了,名字和剧情八不沾边。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片名写了错别字,还有字幕中的错别字比比皆是,比如4分37秒“我想你嗖他谈谈,他会听你的。”1小时59分46秒“叫他时来”。至于内容更是翻译的云山雾罩,词不达意,完全不知所踪,一部电影下来,基本上是连猜带蒙,还不如没有字幕,总不至于带偏。
故事情节大概是英国人要炸德国西部最大的水库上面的3座大坝,莫特水坝、艾达水坝和索巴水坝,狂轰滥炸要浪费几千颗炸弹和损失大量宝贵的飞机,还不一定摧毁得了。水下爆破需要大吨位的炸弹而且威力倍减,也达不到完全摧毁的效果,水面上爆炸不需要太大的炸弹,而威力倍增。华莱士博士发明了“水上漂”技法,设想让英国皇家空军飞机远距离投弹来摧毁大坝。
片中大量篇幅描写华莱士博士与英国政府官僚机构的各级官员不断的扯皮,大家质疑他的奇思妙想,华莱士带着拍摄的胶片,托人找关系来证明自己。就在华莱士灰心丧气的时候,英国首相表示可以考虑华莱士的方案,时间紧迫,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做炸弹和训练飞行员。首相批准,军方开始积极配合,高效的运转起来。
选定由吉普逊带队组建一个飞行团队,专注训练低空飞行,这是计划的第一步,炸弹要在夜间150英尺高度投下,以240时速在水面漂浮行进,而炸弹的重量达5吨,最少比普通炸弹重20倍以上,投弹位置距离目标600码。测试炸弹的试验不顺利,炸弹落水就炸,这个难题困扰了华莱士好几天,如何才能降低炸弹对水面的冲击力成了难点。
吉普逊和同伴休闲时去看歌舞剧,同伴被舞台上撩大腿的姑娘吸引,吉普逊却注意到照射舞台的聚光灯,由此获得灵感,在飞机上安装两盏探照灯,用灯光聚焦在一起来判定150尺的飞行高度。就在华莱士因为投弹的冲击力而焦头烂额至功亏一篑时,吉普逊主动试验把投弹的飞行高度降低到60尺,这可是个及其危险的极限高度,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飞行技能是个考验,结果携带模拟炸弹的飞机60尺投弹成功,炸弹的冲击力问题迎刃而解,华莱士和吉普逊欣喜若狂,拥抱在一起。接着,控制600码投弹距离的炸弹瞄准器也发明设计出来,尽管有点简陋,但是很实用。
大战之前,吉普逊团队的飞行员们做着各自的事情来缓解紧张情绪和放松心情,这个时候吉普逊的爱犬不幸被车撞死,吉普逊表面镇定,暗自伤感,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份亲情让他牵挂。
吉普逊机组的飞机冒着德军密集的防空火力率先对大坝发起攻击,一声巨响,大坝巍然不动,应该是投早了。莫泽接着攻击,结果在接近大坝时中弹起火,炸弹也投到了大坝外面。现在该皮普机组进攻了,投弹高度距离都刚刚好,一声巨响,大坝依然纹丝不动。苹果机组开始攻击,吉普逊和皮普掩护攻击,苹果投的这枚炸弹落水后速力度很足,一声巨响,大坝还是矗立不动,这可邪门了。在指挥中心等待消息让人备受煎熬,好不容易等来消息,连续3个“没了”,让华莱士心情沮丧到极点。随后强尼机组发起攻击仍然无效,就在大卫机组准备攻击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大坝终于出现裂缝,很快决堤,消息传到指挥中心,当听到“成功了”时,人们纷纷向华莱士表示祝贺。
吉普逊带领剩下的3架挂弹飞机来到第二座大坝,德军居然没有布置防空火力,可以没有干扰的投弹,大卫机组率先发起攻击,居然飞的太高而放弃投弹,升空时差点撞上大坝对面的山峰,飞机撞山往往也就是一念之间,大意不得。桑普拉机组的攻击投弹迟了也失败了。伊普拉机组开始攻击,命中目标,大坝瞬间垮塌了。消息传到指挥中心,华莱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将军向他表示祝贺。
大坝炸开,洪水泛滥,淹没铁路运输线和工业区,导致瘫痪,德国工业命脉受到重创。吉普逊团队两架飞机没有回来,一架在攻击艾达时被击中,另一架在途中座舱中弹,56人有10人没有回来。战争是残酷的,飞行员是个搏命的职业。
之前刚刚看过另外两部英国百大。影片的整体水准是否名副其实姑且不论,单就题材本身而言,都够得上奇思妙想。其中彼得塞勒斯参演的《老兄,我没事》讲的是50年代的两资本家为了从合同转移差价中获取暴利,竟然通过效率风波主动制造工人罢工。而《百鸟嬉春》则更为荒诞。二十世纪初的印度人渴望将殖民者赶出却始终忌惮于英国军人的独门密技:苏格兰裙内不穿内裤!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原来事情并非如此。
本片也有一个同样近乎离奇的(至少对与军事外行来说)故事。二战期间,英军方试图通过炸毁德国东部的三座水坝沉重打击纳粹军工生产能力(一百吨的铁需要四百吨水)。可具体实施上遇到了困难:轰炸机直接坝上投弹效果甚微,侧面攻击又被会水下的鱼雷网所阻挡。最终,技术难关被雷德克里夫(《贵妇失踪》)所扮演的科学家发明的“跳弹”所克服。即让轰炸机尽量的低飞投弹,使炸弹与水面的撞击后产出类似于打水漂式的跳跃,越过防御工事掉至大坝底部爆炸,借助上巨大水压导致裂口扩大直至溃坝……真有想象力!可实际它却是由英国皇家空军617中队发动对德国鲁尔水坝所实施的“惩戒行动”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影片的前半部分(约一个钟头)表现的是技术攻关和行动筹备过程。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行动负责人观看歌舞剧场表演,剧场内的聚光灯使其产生了灵感,成功解决了飞机夜间超低空飞行时如何把握飞行高度的难题。历史上的真实行动中,确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但产生的过程却没有如此戏剧性。而这段情节也再次印证了本人的一个观点。即,对编剧而言,科技发展水平相对不够发达的历史题材,反而给了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因为你很难想象现代飞机员还会遇到需要看歌舞剧去解决的技术难题。相比之下,实际中更为重要的科学家如何改进炸弹性能等细节,由于过于专业而难以被戏剧化。对此,编导通过安插官僚机构的保守僵化为研发制造障碍来加以平衡。但由于纪实风格的爱国主义主基调,讽刺力度较之同期的许多英国电影来说收敛了许多。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行动。行动过程长达近一个钟头,但却不够精彩。原因首先在于故事发展至此已失去悬念。这里所说的悬念,当然不是指大结局。因为观众很清楚行动最终肯定会成功,否则前半部分的铺陈就失去了意义。可预料的结局,属于观众必须接受也是可以接受的类型片的定式。问题真正出在行动方式上!由于是夜间空袭德国水坝,而非特别行动小组深入敌后解救大兵瑞恩或者空降占领大桥,使得影片编导很难再像第一阶段那样设置需要角色去克服的阶段性困难。他们没法设计诸如诈降的德国兵或者金发的平民女子等角色及相关情节。因为英国人飞在空中,要么被击落,要么成功抵达目的地,只有这两种可能!
于是,整个行动过程只能依靠视觉特效来吸引观众。可这恰恰又是五十年代的战争电影,特别是空战电影之最短板。其中,防空炮火划过夜空的弹道轨迹与低空俯冲轰炸机擦身而过等镜头尚算亮点,但最重要的溃坝特效却实在难以令人恭维。技术水准甚至还不如三十年前德梅尔的默片经典《十诫》中的红海分离。不过,知难而进勇于表现的精神还是值得赞赏。毕竟无论从剧情发展还是观众预期,这个镜头都是无法回避的!仅此一点,就比他们的晚生后辈,《水啸雾都》的编导们要强上许多!
视频是下载的DVDRIP,字幕是塞尔维亚字幕网翻英字。可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市面上发过DVD,射手上有中字。不过好在谷歌翻译机够强悍,即使翻得是塞尔维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