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天乐,吴君如,黄百鸣,郑中基,姚晨,郭涛,沈丽君 主演的电影《家有喜事2009》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家有喜事2009》来自于香港地区。
2、《家有喜事2009》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9年在香港上映,《家有喜事2009》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2100分,《家有喜事2009》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家有喜事2009》值得观看吗?
《家有喜事2009》总评分210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家有喜事2009》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家有喜事2009》是2009-01-22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古天乐,吴君如,黄百鸣,郑中基,姚晨,郭涛,沈丽君主演。由导演谷德昭携幕后团队制作。
5、《家有喜事2009》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家有喜事2009》是著名演员古天乐 代表作,《家有喜事2009》免费完整版2009年在香港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家有喜事2009电影,家有喜事2009剧情:余宝(郑中基 饰)的家姐余珠(吴君如 饰)性格强势,事业成功,著有多部宣传单身主义的畅销书余珠的未嫁令弟弟颇为困扰,因为很据极为灵验的家训,余宝无法在姐姐成婚前确定自己的终身大事。经体会到爱情“天旋地转”之感的公司阿姨介绍,余宝请动爱情治疗师曹迪克(古天乐 饰)出面,帮助姐姐打开封闭的心锁。曹迪克成功接近余珠,并使其陷入了旋转的恋爱感觉。然而在曹迪克和余宝的一次千岛湖之行中,两人结识了豪放热情的龅牙珍(姚晨 饰)和温柔可爱的小敏(沈丽君 饰),并双双沉入爱河。与此同时,纠结难耐的余珠前往杭州探视曹迪克,在私家侦探柯男(黄百鸣 饰)的陪同下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不过幸运的是,每个人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爱情的归宿……
现在来说《家有喜事2009》好像有点晚,但这部片子实在让我看的有点恶心。曾经的家有喜事系列,是香港电影贺岁的重头戏。大腕云集,笑料百出,着实热闹不已。毛毛和哥哥,周星星和兔牙玉,还有那些经典的小桥段,可谓经典的商业片,收了票房,又对得起贺岁二字与众乐之心。
物是人非,香港电影确实没落了。自从开了合拍片先例,连“商业片”这个名号,也从电影艺术的一个门类,直接进入了深夜档赤果果的电视导购广告行列。而好好的演员,扮演的广告叫卖人角色,在哪部电影里都脱不了跳梁小丑的外衣。无怪演员,只怪制片出品人,在夜店请多了客,剽窃妈妈桑的手腕玩的比她们都转。总是要脱了卖的商品,包装都嫌多费钱。当然,对外的身价还是要吊起来卖的。大卡司,大投资,那是妆点天上人间无可比的大门。请君入瓮后,吐不吐是您的事。
对冯导的评价,某部电影像超长广告片。贬义吗?不,是褒义。更多的电影,连广告片的水准都没达到。无怪乎,广告导演都想去拍电影。眼瞅着,这些钱能拍几条跻身克里奥的广告;心想着,电影导演都来抢饭碗,还不赶快谋出路。而观众呢?
观众看电视广告,是不花钱的!而电影,是花了几十块钱,外带某些期望而去的。花钱去看一部所谓广告间歇看剧情(或者根本没剧情)的电影,在暗黑的幕布后会隐隐透出一副狞笑的嘴脸。敢问出品这些电影的人,有在尊重观众的智商吗?他们在嘲笑了银幕下的观众后,更滥情的呼吁抵制盗版。可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多半会认为,花6块钱买张D5,都很没性价比。
其实,《家有喜事2009》并不是最差的商业电影。与之比肩,好些电影,更像是恒源祥的12生肖广告。而《家有喜事2009》怎么都能算是脑白金送不完的礼。只是,当片尾不变的结婚场面,众人“齐欢唱,家有喜事”响起,看着古仔、郑中基他们应酬又尽本分的表演着,又怎会不想起,无敌配的毛毛和哥哥,笑得灿烂又搞怪的周星和曼玉,还有那时长得没那么奸商的黄百鸣。不免小心酸啊。
家有喜事看了之后有些小失望,总觉得不如往昔调侃幽默,商业色彩浓重许多。也或许是现在大家普遍笑点开始高了,不再那么容易发笑,嘿嘿,喜剧事业有待推陈出新咯。来电特别的吧
一周内第二次进电影院看戏,站在售票台前,在《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家有喜事2009》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个。
是不是广东人都对粤语喜剧情有独钟?至少我是压根没有考虑《赛车》,尽管电影杂志把它捧得天上有地上无,尽管众影评人说宁浩的时代是真的来了,尽管黄渤九孔长得就是一副喜剧脸。可是呢,我真的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家有喜事》。
如果你问我,什么电影我看来看去都不会厌倦。那绝对不是奥斯卡戛纳,不是陈果两生花。答案是,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之前所有喜剧以及以前香港的赌博系列电影。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电影我起码看了十多年,可是现在我还愿意继续看,一直看下去。
周围随便找一个人都说自己喜欢星爷,《大话西游》的台词没人背不出来,可是,很抱歉地语言歧视一下,不会粤语的弟兄们是真的能理解到粤语喜剧的精髓吗?人口一个“你条粉肠”,“你个茂梨”,“你件蛋散”,是真的可以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内反应过来不需要百度一下吗?
有幸成为豆瓣上看过这部电影的第27人。我给了4星,其时豆瓣上评分基本没有差别,我几个友邻不约而同地给了个1星,原因可归类为恶趣味,冷笑话,恶搞……
是是是。我真的很赞同。里面的笑点没多少creative的,没多少inspiring的,剧情很老套,形式很守旧,连我观看时笑得最欢的那段(六人吃饭时说话要给五百块的情景)我都早就看过了,开头没新意,结局没异议,过程也是毫无悬念的。
可是呢,这是我08年至今看过笑得最开怀的一部电影了。
对于里面的那些幽默,确实,是无厘头的。但是从90年代开始以周星星为代表的香港喜剧难道不是一直走的无厘头路线?如果有人要说这些笑料太低俗,抱歉,我没看到屎尿屁,没看到胸臀sex issues,如果说古天乐脱掉外套那一段还蛮香艳的话,对不起,我那时顾着感叹他真的很黑去了。
《家有喜事》从92年第一部,到97年第二部,到09年第三部。起初我会小不屑一下,冷饭都摊了十多年了才来炒,早就发霉了。但是今天我看完电影,却意外地发现,这隔了10多年的冷饭别有一番滋味。
没错,桥段是很老,GAG是很烂,但是当发现每位观众都一边看这部2009一边从里面的情景找回当初十多年前的画面时,你除了想笑,还很感动。
就像今天我在看的时候,看见陈淑兰大唱“金丝雀”,看到吴君如黄脸婆经典造型再现,看见二老打斗地主新手弄倒老师傅……难道不会一边笑一边动容?
之前我看日本喜剧《魔幻时刻》时,兴致勃勃地以找到隐藏在角落的明星为乐,今天我看这部电影,看见一个又一个只是打过场的客串明星,除了觉得亲切开心,还有感叹,嗯,老了啊,老了。
虽然《家有喜事2009》再没有周星驰,夏春秋顶替了关海山,黄百鸣脸皮都起皱了,但是So what?桥段很老,GAG很烂,又So what?我依然很buy啊。
说这部电影不好的人,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希望你是看过粤语版,知道里面的白话是什么意思再来狠狠地批判。
因为作为一个广东人,虽然我绝对不可以代表大部分,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当周星驰要靠科幻亲情大胸妹来作卖点,当王晶拍的喜剧越来越摆不上台面,当近几年来最好的粤语喜剧可能只能是詹瑞文的《戏王之王》……这部电影,虽然谈不上很好,但至今让我觉得依然有希望。
桥唔怕旧,至紧要受。
呢种粤语喜剧,我永远会BUY。
GAG唔怕烂,至紧要盏。
我相信,世界需要烂GAG。
ps.不明白什么是烂GAG的,欢迎百度。
与同档期的其他题材影片相比,本片可谓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贺岁片了,至今92版和97版的家有喜事每逢过年还在播呢。
影片沿袭了系列一贯的套路,谈谈情,说说爱,搞搞笑,拜拜年。这种模式,现在看来有点俗套,不过大概也已经十几年没见了,感觉很亲切。但也仅仅是亲切而已,在现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人们更愿意去消费那些编的乱七八糟看的眼花缭乱演的稀里糊涂的片子,像这种宣扬亲情可贵爱情美丽的电影,差不多都可以归到主旋律一类里面去了吧。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只有时间能证明了。
92,97里面的周星驰、张国荣、张曼玉等,都是一时之选。这部片子显得有些星光黯淡,除了黄百鸣和吴君如铁打不变外,其余也就是二线了,甚至客串的阿sa和甄子丹还大牌一些。显然,这种模式的贺岁片已经没有当年的号召力了。题材没有吸引力,又没有大牌明星,于是,我们看到了本片中大量的植入广告。在票房没保证的前提下,只能靠广告收回成本了。
这些天,吴君如在上本片导演谷德昭的节目时爆刘翔的粗口,俨然是娱乐版的头条了,至于电影,早就不宣传喽,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现在大众的娱乐取向。
与上个世纪的两部相比,这部“家有喜事”没有什么“家”的感觉,走的完全是如今国内流行的相亲式喜剧路线,基本上可以算是砸了“家有喜事”的金字招牌。
作为“家有喜事”的关键人物,排在领衔主演第一号的“千年大哥”黄百鸣出场太晚,电影都演了一大半了才腆着一张老脸冒出来。而且演得依旧锉得惊人,不过其他演员也一样锉,所以也能得过且过;不像当年,在荣少和星爷的反衬之下,黄百鸣锉得硬是让电影跌下来两个档次。
自始至终,我都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的笑点,除了一个段子。黄百鸣拿着酒,说:“喝金六福酒,大家天长地久。来,我们干一杯。”我当场惊呼,我靠,太强悍了,这绝对是年度最强悍最赤裸的植入广告。
喜剧片是香港电影的擎天柱之一,香港的喜剧电影世界历来是许氏兄弟和周星驰统治的,如今许氏兄弟都已是垂垂之年,星爷也不再屈尊搞笑,喜剧界真是一片惨淡。这部“家有喜事”有大量周家班的成员点缀其中,像田启文、林子聪、陈国坤、冯勉恒以及龅牙珍,而导演本身就是星爷的副手“唐牛”谷德昭。众星闪烁,但是缺少一个如星爷或荣少般真正光芒四射的灵魂人物,这些星星点点始终是一盘散沙。
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人都知道,北上拍合拍片才是王道,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消失殆尽。杂种电影大行其道,终于使纯种港片一去不归。真令人叹息。
史料记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九十年代中叶,也就是香港回归的前夜,香港电影开始滑坡。从1996年开始,香港电影的票房一年不如一年。显然,香港电影的衰败与回归有一定关系。设想一下,如果香港不回归,如今的香港电影会是一番什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