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给我推荐了很多次这部剧,只是断断续续看过几集。有一天开上车就拉着我跑去北陆了说好想去看看那个キャンプ場。
不得不说日本的道路修得是很舒服,不会无趣,国道走起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望见海景的路真的很诱人。
去的时候赶上年末年始没什么人,除了我们好像只远远看见一个房车(不愧是),剧中出现的景基本上就是那个样子。到的时候还在下细雨,出来走了一圈感觉很舒服,空气清新,海的味道和泥土的味道交杂着。(也因为年末年始,卫生间可能没有及时打扫有点脏的)。
短暂停留要出发的时候,夕阳透过云层照了过来,美不胜收。自驾游真的好爽,感谢队友给我四处游逛短暂避世的机会www
因为到这里已经很晚了,再继续前往北边就有点太辛苦了,那边路灯少山路多,没有往轮岛那边继续前进了。然而没几天后的元旦这个地区因为地震受灾严重。不容易去一趟北陆没能环能登半岛,一下子成了灾区意味着要等待一个振兴复苏的过程,也成了队友的一个小心结。
期待充满魅力的能登半岛能早日回复元气,待到重逢时,一定会更美。
很喜欢一人旅行或寻找美味的主题,今年关注的另一部是独活女子,还没看完,我认为一个人、两个或是一群人做一件事,只是形式不同、状态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并不存在其中一种就必然优于另外两种,众多选择中的一种而已,“独活”的概念不知道是不是这部剧特意思提出来,如果是的话就有些强拗了。
B站上看到《绝味之路》,这是我看过最贴近普通中年职场人生活的剧了,男主工作上被老板骂、做的方案被鄙视,后辈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在背后、在老板面前踩自己几脚,还有同事不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生活上妻女每周追星,女儿嫌恶的眼神也跟刀子似的。
高中时看过一句话——人们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也活在对别人生活的渴念里。被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来,大家想要逃离,想要透透气。男主选择在妻女出门追星的周末开车出行,释放自己。得说一句,男主有槽点,但选角也不赖,太像普通社畜了,动作神态都小心翼翼,拒绝别人时的不自在,被女儿嫌弃时的窘迫,发现餐馆菜价低廉后准备放纵一把的窃喜... ...
这部12集的剧,应该有两个名字,第一集叫放风之路,男主是个好丈夫好爸爸好同事,又与周遭环境有点脱节,周末想陪家人但妻女出门追星,想陪后辈加班改材料但后辈根本无心工作,于是结束加班后独自走上了放风之路。看到了远处的风景,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还偶然吃了不起眼、美味、有故事感、随时可能消失的食物,男主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给自己周末放风加上了寻找不起眼且可能不再经营的餐厅这一主题,所以从第二集开始,这部剧才叫绝味之路。
回到自己,有多久是不看大众点评盲选一家不熟悉的餐馆了?好多年了,虽然点评四星以上及一众人气爆膨(我已经忘记了膨怎么写)网红餐厅,不至于太差,但发现美食的惊喜早已不在,一般是到饭点了,搜索周边500米,进店之后马上看网友推荐菜。说实话,在老家,最喜欢的餐馆在点评上从来排不上号,新开的、新潮的、花哨的、肯营销的餐厅高居榜首,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流行菜式。可是有些地道的味道仅靠当地人口口相传,环境未必好,服务态度未必好,但食物一定有诚意。就像西安最好吃的甑糕、糊辣汤,早上就卖完收摊了,宣传?不需要,手艺人本分地制作干净好吃的食物就够了。
剧里还有另一条线山本耕史,一出现就是新买的房车,1000万日元,完全实现了在车里生活,跟男主是截然不同的画风,一边是豪华装备党,一边是拮据将就党;一边开朗热情,一边小心的保持距离,完全是外向人跟内向人,男主拒绝同行我还蛮理解的,我独处的时候,能获得能量的补充,听别人讲话 和回应非常消耗,独行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尽管男主的设定很容易有代入感,但男主把心理活动完全外化在肢体动作和表情上的表演方式,还是有浓浓的违和感,比如吃第一口味道惊艳,在咀嚼的间隙也要把“好吃”这个词说出来,仿佛吃菜只是为了说出这一句好吃,做作感直逼《和歌子酒》真人版的"piu",做作啊~~~~ 像我,上了菜,第一口好吃肯定是加快咀嚼速度,每个人反应会不一样,但一人食还自说自话的,不太符合普通人吧!再比如最后一集本以为绝味之旅要停止了,妻女表示仍有活动,男主开心到两嘴角下拉,上嘴唇凸起,整张咧成了回旋镖,太外放了~~~~!我家程序员大叔听说我要自己出去玩,他可以自己在家瘫的时候,那一秒眼神一亮,刚想笑又立刻抿住嘴唇控制上扬的嘴角,要程序员是这个演法,我可能一巴掌拍上去了。能理解《深夜食堂》是不同的人情世情故事来带节奏,《孤独的美食家》是不同地方的美食,两位男主的演法都比较收(再次表白他们的演技!老板的洞察一切,五郎吃到美食满脸放光),但这两部高分作品都不算日常,《绝味之路》真正做到了贴近社畜生活,连出行都要考虑把预算控制在零花钱之内,奢侈一把就是点店里最贵的套餐,多么像又想玩得好、又想花得少的我们。这种社畜设定获得了代入感,就牺牲了一部分精彩,平淡许多,可能主角表演再收着,就更淡了;如果旅行见闻的心理活动全用画外音呢?久了也会单调,只能用表演强撑。想到这里,我突然透彻了,这压根不是我该解决的问题啊?!如果一部剧要让我一个观众替他们想怎么拍、怎么演合适 ,制作团队是不是失职了?所以,三星,不能再多了。
槽点二,从第二集把放风升华成寻找绝味之后,男主每吃到好吃的就开始问人家,你的店有人继承不?最好回答没人,不知道开到哪天就不干了。听到这句男主的绝味之路才圆满。可能中国人比日本人含蓄?我去过小摊变小店、小店变大店,也去过小店就安守小店,但无法想象我吃得开心,再问店主开不开得下去。厦门中山路有家岳红沙茶面,读书时很爱,前几年特意跑回去吃,一大早七点钟,老板娘一身丝绸花连衣裙,头发盘得整整齐齐,眉毛嘴唇都画得精细,虽然跟之前比有风霜痕迹,但神气十足,我要这么问一句,老板娘得冲我翻白眼吧。还有西安回民街继承家业的小吃店主,店门前挂着鸟笼子,我实在问不出口。可能在老龄化明显的日本,店主都是老人家了(猪肉餐厅的老板都80多了),男主才会这样问吧,将来这类店铺会越来越少,这也是剧的主题,寻到、吃到并珍惜的心思我能理解,但每集吃完问店主故事的套路感,不自然、强行升华。
槽点三,男主出行了12集,不10集,其中女之浦路边餐厅和猪肉餐厅是耕史哥去的。每周一地,10集差不多两个半月,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几乎看不出男主的改变,进店时依然惶恐与小心,吃美味时依然夸张,听到店主故事依然感天动地。一个不太出行的人,从开始上路到熟悉上路,行为和动作会发生变化。我是喜欢一个人旅行的,第一份工作时周末一个人在武汉街头瞎晃,刚开始是独行的小兴奋,一个人在餐馆吃饭略微不自在,怕别人觉得我怪,怕有奇怪的人搭讪;后来恣意的观察陌生又略有点熟悉感的城市,体会不在我生活里的陌生人们的日常生活。再后来,我一个人出去玩,甘肃一周游,一个人吃饭怎么了?想吃啥吃啥,不用顾忌别人;一个人玩怎么了?不知道我有多自由,扛着红酒上鸣沙山看日落。独行久了,我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但也知道偶尔也难免有不如意的际遇。旅行中的一切经历有些被淡忘,有些会内化成我们的一部分。所以,两个半月时间不长,但一定会有改变的,definitely.
当然会看完12集,还是喜欢这部剧的,男主选角挺好,社畜和怯怯的时候,他“好像一条狗“,不是贬义,过着狗一样生活的正是在这个社会上挣扎着的我们自己啊!店铺经营者选角都跟真实店主长相或气质上很像,第12集的男店主就算了,如果有这么个大叔一直隔着玻璃望住我,我会吓得逃走。
有这样一个中年男人:社畜、没家庭地位、没什么零花钱。
在一周工作结束之后,他会利用妻女不在家的契机,给自己安排一场两天一夜的自由之旅。在这样的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些“某天或许会消失”的绝品美味,称之为“绝味”。意识到“绝味”的可贵之后,他一路寻觅各种“绝味”,用心地去品尝这些历经时光沉淀的食物所带来的美味,这就是日剧《绝味之路》的故事。
《绝味之路》这部剧,我们不必单纯当作《孤独美食家》那样的美食剧来看,而可以看作一部带有浪漫意味的公路片。
与五郎相比,男主没有任意享受美食的自由,毕竟零花钱有限,所选的“绝味”在色香味上也相对朴素。以男主的性格,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来点菜,而不是具有个人风格的搭配。这就使得本剧在品尝美食这一环节少了几分看头。所以我爱五郎,爱他的自我、好胃口和富有,这才是真正的随心所欲呐。
然而,男主这样的设定才更接近现实,现实里没几个人能毫无顾忌地做一个快乐的饕餮,男主的自由之旅,正是他对平庸生活的一种自我反抗。
某一天可能会消失的“绝味”,不仅仅是美食。所谓“绝味之路”,既是在留恋那些美食,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世上还有太多的“绝味”等着我们去珍惜。
男主展开的这段旅程,不仅是为寻觅“绝味”,也是为了珍惜自己当下的人生。作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任性”的人,选择通过这样的旅程,去寻找自己的“任性”,享受自己的“自由”。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旅途中,他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从一开始的不敢进店,到后来能够自然地挑选用餐座位,幸福感在一点点地增加,这样的变化治愈到了我。
在第六集里,店主老爷子说经常在自己的店里开爵士乐演奏会,男主很羡慕:
“演奏着玩玩啊……真好啊,这么自由。”
“你会觉得这么自由值得羡慕,但是其实自由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而且,自由起来,可能会给别人添麻烦。”
最后老爷子问:“那么,你在享受人生吗?”
男主愣了一下,答:“是的,我在享受人生。”
人有时候过于克制欲望,压抑自我,无法“任性”,可能会错过原本可拥有的幸福。
比较典型的例子如石黑一雄小说《长日将尽》的主人公史蒂文斯。
为了履行好为达林顿勋爵服务这一职责,作为管家的史蒂文斯,三十多年来一直以理性冷静著称,即使自己的父亲去世那晚,仍能忍住不去见最后一面,所爱的女人将要结婚离开,也没有挽留。他以近乎冷酷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力求做一个完美的管家。而当岁月流逝,他努力说服自己“把人生献给了一个近乎伟大的事业”,却又在去见肯顿小姐的路途上心潮起伏,一生中错失的亲情和爱情已经永远错失,不管承认与否,他没有得到属于个人的幸福。
——不妨问问自己:我在享受人生吗?
然而,想要享受人生,追求幸福,又感到限制因素太多,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困境。
《绝味之路》的男主也是个普通人,且看他是如何尽可能的去享受人生的:
△遵从自我的需求。
男主知道自己渴望独处,所以策划了这个独自一人的旅途。他去了想去的地方,放了想放的烟花,做了很多平时没能做的事,开心地像个孩子。
△不麻烦别人。
男主利用的是妻女不在家的时间,且不邀请其他人同行。
△降低成本。
事先做好计划和预算,只去周边且睡在车里,把花费控制在合理范围。
这样一看,似乎享受人生也不是那么的难。
找个时间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做什么会让自己真正感到快乐。只要坚持做一件事,也许就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想要幸福,或许要任性一点。
谁也无法拥有完全的自由,但至少选择一件事,给人生多一点任性和自由。
毕竟,人生也是一种“绝味”,总有一天会消逝的。
从年初开始,B站不声不响上架了不少正版电影和电视剧。其中既有《2001太空漫游》、《无间道》、《功夫》这样的经典老片,也有《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东京大饭店》等近年热门日剧,看样子是打算在疫情期间拉一波用户增长。
日本人真的很喜欢在美食剧里做文章,把饮食和其他题材混搭在一起。比如展示米其林厨师奋斗史的《东京大饭店》,讲市井故事的《深夜食堂》;以科考队为主角的《南极料理人》,聚焦同性之爱的《昨日的美食》;甚至还有加入警匪元素的《侠饭》和穿越情节的《信长的主厨》。可谓只有观众想不到,没有编剧写不出。
《绝味之路》片如其名,讲述的是主角在周末短途旅行中,邂逅那些“即将消失的美味”的故事。美食部分和叙事部分在单集中的占比接近五五开,比起重故事的《深夜食堂》,在观感上更接近《独孤的美食家》。很适合在家放松的时候看看,打发时间。作为典型的美食单元剧,《绝味之路》和《孤独的美食家》在单集剧情安排上高度相似:开场先讲一段主角的故事,中段引入餐厅和菜品,结尾点题升华,然后踏上归途。
主角须田民生和五郎同为中年上班族,但身为公司中层的他显然没有后者过得潇洒。光是前三集就出现了两次帮后辈加班改方案的场景,职场老(工)好(具)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民生这么做并不为了讨好后辈,纯粹是出于无法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心态。哪怕事后反悔到咬牙切齿,也不敢当面婉拒,这就是日本人的含蓄内敛性格——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敢得罪别人。
家庭方面,虽然有了老婆女儿人生美满,但现实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婆女儿都是追星族,周末隔三差五打飞的看演唱会,一张门票三万元还夸便宜。作为社畜的民生不仅感受不到她们的快乐,偶尔还会被叛逆期的女儿吐槽身上有大叔臭。
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缺失”,还有人到中年的脱节感,这些都是中年危机的典型要素。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再去看每集开头的那段独白,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周末旅行,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式的出逃。
美食番里总有很多和探店吃饭的核心情节无关的部分,我把这些剧情统一称为“前戏”。比起《孤独的美食家》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客户和商品,这部剧的“前戏”主要集中在民生的职场和家庭生活上,整体观感没有那么割裂,这点可以给好评。
以第3集为例,这集有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寻找人生理想。从开头女儿贴在门上的便签,到回忆里上司的训斥,再到店主和常客直接的聊天,民生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结尾用一个无厘头的误会瓦解了他的努力和观众的感动,以单元剧来说,“前戏”和后面的“正餐”结合得不错,观感非常完整。
现实不就是这样吗?人生和梦想这种东西,哪里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呢。不如启程回家,和家人一起享受周末来得更实际。
作为“正餐”的探店部分,如同标题描述的那样,剧中出现的都是门可罗雀、徘徊在倒闭边缘的地方小店。冷清的门面,加上男主优柔寡断的弱势性格,场面一度只能用“尴尬”来形容。
好在老哥进入状态比较快,和店主尬聊几句,菜品一上,熟悉的吃播氛围又回来了。就饭桌上的戏份而言,我可以给主演滨津隆之打个80分。别看外表老实巴交,老哥的内心戏还是很足的,从吐槽环境、吐槽老板再到吐槽自己,完美诠释了中年闷骚男的人设。
面对食物,民生虽然不像五郎那般金句频出,倒也有自己的一套美食理论,一看就是老食客了。
说到食物,《绝味之路》里登场的大多是日本家常菜和简餐,总之绕不开拉面、蛋包饭、炸鸡、猪排那几样东西。价格也实惠得吓人,在已经播出的8集里,最便宜的一碗面才400日元,最贵的定食也没超过1500,是名副其实的市井美味。
越是接地气的食物越是有代入感,配合上男主豪爽的吃相和燃系BGM,每集的吃饭高潮场景都能把我的胃口给勾出来。
如果到此为止,那这部剧也就和《孤独的美食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绝味之路》的重点,自然是在那个“绝”字上。
吃爽之后,民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即兴和老板嘘寒问暖几句,店铺和菜品背后的故事也就出来了。
过于热情的老板、在客人面前假哭的老板、热爱爵士乐的老板、嘴毒心软的老板......每一段故事都各不相同,每一间小店都独一无二。男主不仅是业余美食家,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记录者:在手艺和店面消失之前,记录下这些属于店主的私房故事和回忆。
绝版美食+私家故事,骨子里还是日剧擅长的那套人文情怀,以及“一期一会”的传统价值观。
说到情怀,《绝味之路》有一点让我很喜欢,那就是有感动,但不盲目鸡汤。用我目前看下来最喜欢的第5集举例,男主得知了餐厅女老板的遗憾后,回到家里马上表示要带老婆一起去旅行,而老婆只用一句话就打消了他雄心壮志。
“你有钱吗?你觉得要多少年才买得起野营车?”
这种毒鸡汤式的展开,在《绝味之路》里并不少见。剔除了浮夸的浪漫和自我感动,这才是生活原本的面貌。
回头再看男主须田民生这个角色,你会觉得他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人到中年,不仅在职场上是个可靠的前辈形象,还极其宠溺家人,默许老婆女儿烧钱追星。更重要的是,在其他中年男人自甘沉沦的时候,他还能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对美食和生活的热爱。
人无完人,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性格在他身上一览无遗。也正是这些“缺点”,让民生显得格外真实。我真心觉得让外表平平无奇的滨津隆之来演这个角色选对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住在家门对面的中年大叔,平凡而亲切。
要是换成其他颜值高一点演员,我都觉得没那味儿了。(对不起叔,我不是在黑你)
总的来说,《绝味之路》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美食日剧。虽然没有强大的卡司和引人入胜的剧情,但胜在真实和温情。就像咖喱饭和汉堡排一样,虽然廉价,却是过日子少不了的东西。
要说缺点的话,其实也是很多美食剧的通病,就是“前戏”占比过大,真正展现美食的部分反而不那么突出了。考虑到单集时长的关系,我也能理解这么安排的理由。绝味之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也是很重要的,不是吗?
题外话一:很多观众可能觉得剧中夫妻关系冷淡,但其实男主周五晚上出门,周六下午就回家了,而是老婆女儿也不是每周都去追星。男主也多次邀请她们一起出行,只不过都被拒绝了。这种给予彼此私人空间的做法,其实我还挺羡慕的。
不过有一说一,日本夫妻关系貌似真的挺淡泊,之前《读卖新闻》报道称有四成夫妻分房睡,年龄越高,分房睡的比例也就越高。论工作生活压力,果然还是日本大......
题外话二:男主开的车是本田FREED+,国内没有引进。我怀疑这是本田的植入广告,看完之后连我都有点爱上这辆MPV了。不仅空间灵活多变,而且极其省油,非常适合一人出游和家庭使用。
n
Jensen
美食主题的日剧是层出不穷,几乎每一季都会有至少一部跟美食相关的日剧,虽然民以食为天,但看得多了其实也会有疲劳,所以单纯地拍主角吃到美食仿佛高潮的脸已经无法获取观众的心了,总得找点什么特别的亮点,比如《深夜食堂》里那些温暖人心的小故事,比如《约饭》里那些男女关系的感悟,比如《忘却的幸子》里神秘的前男友。而在这么多竞争对手里《绝味之路》竟然还能惊艳到我,它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是平淡中带着诙谐和感动,就让我停不下来一下把12集刷了,而且意犹未尽!现在好像也没有消息说会出第二季,但真的希望可以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中年工薪族,就用里面他的代号普通先生称呼吧。虽然没有明说,但从剧情里我猜测普通先生应该是IT系统开发公司的销售,勤奋工作但职位并不高,只能算个小中层,性格比较软糯,面对下属都有种卑微的感觉,更别说面对客户上司和老婆孩子了。在家没有什么地位,老婆孩子沉迷于追偶像,每周花几万日元飞去日本各地追巡演,自己却只有很少的零花钱,少数的几个一家人在一起的镜头普通先生都是插不上话。但就是这样的普通先生利用妻女追星的周末开发出了专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就是车泊绝味之旅,周五晚上出发,开着自己的小飞度在东京2-3小时车程内找一个可以停车过夜的地方,然后第二天在回家的途中凭感觉找一些随时可能消失的美食店,从和店主短短的对话里了解背后温馨的故事。在一周一周的探险中,普通先生的车子变得越来越完备,从只有一个简陋的垫子和录音机到最后甚至有了星空投射仪,他也从一开始不敢点菜到后来可以大胆地仿佛熟客一样点菜,在一次次旅途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再充满力量的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梗概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平淡的展开。
我很喜欢里面那些接近现实的小桥段,比如在收音机里意外发现后辈其实根本不记得自己的名字然后在车里难过的打起了拳,比如满怀期待去看星空但遇到了下雨,比如想好好的欣赏个夜景旁边的情侣在你侬我侬死也不走,比如看起来很窝囊的爸爸在女儿人生的重要时刻还是很靠谱地给出建议。普通先生真的很普通,但他就是你也是我
既然作为美食主题的剧,还是要说一下里面的美食。我一开始看到名字以为绝味是说好吃到叫绝的意思,后来才发现是随时可能绝种的意思。虽然这些店铺看起来很普通,甚至是外观上不会让人想走入,食物看起来也不华丽,看起来和家常菜差不多,但所有的店铺都是真实存在的,所有的故事也都是真实故事,所以看到每集最后演员和真实店家的合照都觉得莫名感动,真的很让人希望它们的消失能来得晚一些。这个电视剧的想法是源于群马高崎的当地美食网站「 Zetsu Meshi List」,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不知道这12家被拍摄出来的店它们现在都还在吗,如果有机会去一次就好了。絶味フォーエバ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