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人

铁面人

551

    8.0

    常见问题

    1、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瑞米·艾恩斯,约翰·马尔科维奇,热拉尔·德帕迪约,加布里埃尔·伯恩,安娜·帕里约,休·劳瑞 主演的电影《铁面人》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铁面人》来自于美国地区。

    2、《铁面人》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98年在美国上映,《铁面人》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408分,《铁面人》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铁面人》值得观看吗?

    《铁面人》总评分4408。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铁面人》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铁面人》是1998-03-13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瑞米·艾恩斯,约翰·马尔科维奇,热拉尔·德帕迪约,加布里埃尔·伯恩,安娜·帕里约,休·劳瑞主演。由导演兰道尔·华莱士携幕后团队制作。

    5、《铁面人》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铁面人》是著名演员莱昂纳 代表作,《铁面人》免费完整版1998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铁面人电影,铁面人剧情:公元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改朝换代,年轻俊朗的路易十四(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继位,却是个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君主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暴乱不断,路易却从未有半点反省与收敛。此时此刻,曾经风光一时的三剑客们尘埃落定,可是路易设计害死了阿多斯(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的儿子拉乌尔,霸占了拉乌尔的未婚妻,这迫使阿拉密斯(杰里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波尔朵斯(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阿多斯重新拿起搁置多年的剑,密谋推翻路易的暴政。在曾经的好友——皇家侍卫长达尔大尼央(加布里埃尔•伯恩 Gabriel Byrne 饰)缺席的情况下,三剑客从牢里找来了戴着铁制面具的犯人菲利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其真实身份竟然是路易的双胞胎兄弟!  他们试图用菲利普取代路易,一着前所未有的险棋,攸关千万人的命运……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杰瑞米·艾恩斯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加布里埃尔·伯恩
    • 安娜·帕里约
    • 休·劳瑞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粉上Leonardo之后就知道他在演大船之前有那么一部电影,但不知道为啥被我雪藏了好几年,直到现在才看了。

      从剧情上来讲,也算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吧,其实“宫廷秘辛”和“美颜盛世”这两点就足够吸引人了,但整部电影的进展也算是一波三折,惊险之余还带点思想——对于当时“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剑客精神的渲染。让我们回到宫廷秘辛上来,“皇太后与剑客通奸”、“国王把自己的亲弟弟囚禁”、“狸猫换太子计划”、“一模一样的双胞胎”,这些元素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个匪夷所思的事实浮出水面,看着还是挺爽的。

      在我看来,整部电影除了上面所说的剧情之外,还有不少亮点。第一就是那个“没用的糟老头子”波尔多斯,热爱生命却又“身体不行”简直笑死个人,而且这个黄暴大叔可以说是全片笑点的创造者。第二是刚才讲到过的骑士精神,那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全片出现了至少六次吧,四个帅大叔对于骑士精神的守护也叫人看得颇为动容。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年轻的小李子啊!当时的颜是多么美!比那个克里斯汀还要美!特别是菲利普重见天日时苍白的容颜真是好想抱抱他呀呜呜!说来也真是奇怪,他那时二十有四,却还是一副少年气,好像一直要到三十多岁主演《飞行者》的时候,才慢慢长出了男人的棱角。这张脸啊,真的得天赐的;而且我突然感觉小李子的台词说的也太太太好听了!软糯又深情,简直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好听的英文了!再说说他的演技,那个时候的演技还略青涩,但是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已经完成得相当好了,路易十四和菲利普差别很大,我很喜欢后者的温文尔雅➕病娇感。

      最后,我想说说我看到的Bug,电影中不太合理的地方:

      皇太后竟然在国王还没死的时候就和骑士通奸还生了俩儿子来给他当王子,大概这个国王性无能吧。

      鲁尔死得太突然,我简直怀疑他是不是故意往大炮上冲,就算将军让你对着大炮冲锋,你也没必要那么较真吧…他往下倒的时候,我甚至还有点想笑…

      克莉丝汀对于路易十四的态度转变太奇怪了,前一秒还说“我不能这么做”,后一秒就玩亲亲滚床单了?女人,要我怎么说你!

      鲁尔的信也来得突然,宫廷里的审查那么宽松的吗?还是路易十四心太大?

      在地道里四个老剑客和菲利普小可爱被围堵还往枪口上撞居然一个都没挂掉真的是神奇。大概是我菲利普小可爱的光芒保护着大家吧!

      明明对着枪口还毫发无伤,后来达塔那为了保护菲利普被路易十四从背后用小刀捅了一刀居然几秒钟就挂了!!!这刀比子弹还厉害!

      以及达塔那死后,副队长突然就把剑指向了自己的主子成为了逆转剧情的最大推手!“你杀死了我最敬仰的人,你是我的敌人!”可是,刚才你还把枪口对着你最敬仰的人啊,那他要是被你的子弹杀死了你是不是就是自杀了?这个地方的剧情简直要逆天。

      暂时就想到这些。哎,年轻时候的小李子,真是好看啊,声音也真的是好好听呀!为了他我多给一星呢嘿嘿!

    • Jensen

      重看98版《铁面人》,因为《帝国时代3》的火枪手实在太牛了。在枪械没发展出膛线的时代,步枪基本是散弹,这边难以瞄准,那边万马齐鸣,再来几发炮弹开花,烟火效果,军号骤起,长剑在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时对98铁面人的非议大约是迪卡普里奥的稚嫩和改编的离谱,大片总有些可圈可点之处,我也是为了欣赏才写,骂的话就不说了。四个火枪手是真正的主角,感动来自老牌明星们。

      老哥几个从天牢里救出菲力,打算以假乱真拿他取代万岁爷,菲力说干嘛非推我上位我是龙种怎么了,龙种也愿意平凡此生,你看对面那帮村姑,那个抱着猪的,我就想跟她过一辈子。

      小屁孩儿胸无大志,大叔们该教训他了:

      Yes, Raoul is my reason, but not in the way you think. Once all of us believed in spending our lives, in the service of something greater than ourselves. Aramis had his faith. Porthos, his lust for life. D'artagnan, his devotion. And i had Raoul. But we all had a common dream: that one day we would finally be able to serve a king worthy of the throne. It is what we dreamt, what we bled for, and what we have spent a lifetime waiting to see. I taught Raoul to believe in that dream. And now my son is dead. So I am here to find out if his life was in vain. And the only one 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is you.

      说这话的是Athos,他的儿子Raoul为国捐躯刚刚不久。幕后祸首竟然是国王,路易十四相中了Raoul的未婚妻,于是把情敌发展到前线当炮灰。Athos说,国仇家恨我还分的清楚。我们老哥几个混到今天,大半辈子我们为的什么?

      我们曾经为了自以为崇高的目标奔忙:

      Aramis有他的信仰——穿个神袍成天忏悔祈祷,言必称上帝。后来发现这老家伙竟然是邪教教主,地下恐怖组织的精神领袖,哈哈,这就叫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出世的态度做人;

      Porthos贪恋生活——美酒佳人在怀,夫复何求。套时髦的话讲就是享受人生,对自己好一点;

      D'artagnan全心工作——三剑客的主角达达尼安,务实派,几十年兢兢业业做到禁卫军统领,以公司为家,真正的事业心不一定追逐名利,他只是工作并快乐着;

      Athos爱儿子——相依为命的小家重过一切,现在儿子没有了,所以菲力问他,你不是为了儿子才铤而走险的吗?言外之意,你儿子死就死了我又没见过他,给我个当皇帝的理由先。

      早些年达达尼安土包子进城,四剑合壁,竟以小兵之力避免了国际战争,救黎民于水火。还得说英雄出少年,到铁面人登场的时候,火枪手们都已经四五十岁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当然他们还有同样的梦想,Athos在这里说,是梦想终有一天,自己能为一个好国王服务,而不是为了王冠服务,为这梦想等白了华发,为这梦想抛头洒血,Athos拿这梦想教儿子,儿子也真洒了热血,现在他要问菲力,我儿子是不是白死了?

      “王无道民可诛之”的正义事业在这里不是重点,我们的编剧在这里玩了煽情共鸣的花招,观众有一个算一个,无不感同身受,心猿意马。四个火枪手,哪个是你?

    • Jensen

      不记得是在哪本古书里看到过这样的话:一个国王并不是国王,他只是在扮演国王,当他把国王当成了自己,他也就不存在了。

      这部电影的故事灵感来自巴士底狱关押的神秘犯人,一生都戴着面具,最后死在狱中,故事本身是根据这个传奇人物杜撰的,谁也不知道蒙面人究竟是谁。但是在电影中,铁面人被设置为国王的双胞胎弟弟,大部分人看到这个设定,就把它当成剧情片和宫斗片来看了,实际上这个双胞胎弟弟是不存在的,铁面人代表的是国王的“真我”,一直被他自己锁在地牢里。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导演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故事一开始,英俊奢华的国王出现在宫廷里,旁边围着一群弄臣给他穿衣打扮,宫廷里面所有人都戴着夸张的假发,有人跟他说,巴黎的百姓吃不饱饭正在暴动。听完这个消息国王并没有大为震惊,反而满不在乎的说:“巴黎是一座如此美丽的城市,它的人民不该为它感到骄傲吗?”很明显这个国王已经把他自己当成了国王,而国王只是一个国家的“面子”,这个面子只在乎面子好不好看,是不会考虑里子过得怎么样的,因为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了,他是一个“黄金面具”,这个面具要做的事情就是闪闪发光极尽奢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好的生活一定是这个国家的面子才能过的生活,是顶级的天堂般的享乐和为所欲为,巴黎的建筑如此美丽,它们都是国家的面子,人民应该为了面子而欢欣鼓舞,这样他们穷困潦倒的人生才能在面子的光彩照人中变得“有价值”。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场宫廷里的舞会游乐,所有人都到宫里去参加party,国王出了一个节目,给一头猪戴上“面具”,这个面具上有一颗顶级大钻石,然后让所有人去追这头猪,就能拿到那颗钻石作为奖励,这个游戏非常讽刺,当一头猪拥有了“面子”,也会变得无比高贵受到万人追捧,这就叫做“环境造物”,在一个互相欺骗的环境中,一头猪也能相信自己是国王。

      影片中着重刻画了三剑客,他们是老国王的忠臣,有旧时代的信仰,他们相信人性中的美好善良和真诚,这是一个骑士应该坚守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真我”,是他最宝贵的东西。而一个真正的国王,而不是把自己当成面子的假国王,应该在虚假的环境中去寻找真我,这样他才能知道自己是谁。三剑客在年轻国王执政时是不受宠的,因为他们不够年轻不够时尚,观念太老不够解放,总是给国王“道德训诫”让他觉得充满束缚。三位剑客各不一样:有一位在这个宫廷环境中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举世皆浊我就洗洗脚吧,不如尽情玩乐;还有一位皈依宗教,他相信宗教中能坚守纯洁;另外一位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儿子,希望下一代能够继承他们的信念,结果他精心培养,希望为国家效忠的儿子被国王故意送上战场害死,只是因为国王看上了他的未婚妻。丧子之痛是导火索,让三剑客决定重出江湖,拯救病入膏肓的国王,勇闯地牢去劫狱,救出他的双胞胎弟弟铁面人,也就是他的真我,他已经完全看不见的奄奄一息的真我。

      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护卫队长,他的能力很强,剑术高超,言出必行,得到老百姓的爱戴,他实地考察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们过得非常穷困所以才会暴动,于是他向国王反映了这个情况,并且语重心长的问他:“你认为那些跟你上床的女人爱的是你,还是你的王冠?”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你认为人民爱戴你,还是你的黄金面具?关于爱情,护卫长一生只爱一个女人,也就是王后,这段不能说的感情让他一直守护这个奢靡堕落的国王而没有加入三剑客的行动,因为国王是他的亲生儿子。三剑客劝他不要再帮这个国王了,他身上没有任何人性中美好的东西,配不上骑士的忠诚。而护卫长跟王后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我爱你,我就背叛了我的国家,如果我不爱你,我就背叛了我的心。”他守护的东西是爱情,也就是他的真心,而不是“愚忠”,并且他相信他的儿子也能找回他失去的真我,变成一个好国王。三剑客与护卫长最大的分歧在于:护卫长认为国王可以凭借他自己挣脱环境找回自我,而三剑客则认为这很难办到,他们要去帮他找,要让他去面对那个他不愿意去面对的铁面人,否则他的真我就会死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面,这个国家也将陷入战争和贫穷。

      再来看看铁面人,他自从十六岁就被戴上面具关进地牢,这个面具是双层的:外面一层是骑士头盔,里面是铁面具。其实这个铁面人是被骑士守护的真我,他并不想当国王,只想当个农夫过普通的生活。他被关在地牢里面时,喜欢举头望月,在西方哲学中,圆月代表纯洁的灵魂,电影里有多处铁面人望月的镜头,非常美。去掉面具的铁面人问三剑客:为什么我要当国王(为什么我要用铁面具示人,而不是大家都喜欢的黄金面具)?丧子的剑客回答:我们骑士的梦想就是守护一位伟大的国王,为这个梦想我们流血牺牲,我教育我的儿子去相信这个梦想,但是他被假国王害死了,我现在想要知道他的人生有没有虚度,答案就是你,你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值得我们去守护的那个梦想。

      铁面人的登基是在一个化妆舞会上,所有的贵族都戴着黄金面具,扮演他们的“面子”,在这样一群面子中,被环绕的就是国王,他是最大的面子,也是最假的人,因为宫廷里所有人都不是真我,大家都用假面交流。一位剑客在黄金面具下隐藏了铁面具,一边跳舞一边故意露出铁面具给国王看,国王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以真面目示人,铁的总是不那么高档,铁的是守旧是不值钱,不符合主流价值观。铁面人坐上王座时,一位胖女郎面具落下跌倒在地,铁面人赶紧去搀扶,全场哗然,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做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他们只会取笑弱者,而真正善良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才是“伪善”,而做出“伪善”行为的国王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假国王,这是一个多么黑白颠倒的世界!

      最后一场劫狱大战是全片的高潮,几位骑士再次冲入地牢拯救铁面人,在面对着火枪高科技时,他们抽出旧时代的宝剑交叉:我们愿意以骑士的信仰为铠甲。这几个老年人冲向炮口,他们培育的年轻人拿着火枪对着他们,仿佛看到了真正的骑士精神,年轻人热泪盈眶,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的真我需要的东西!他们用枪只瞄准剑客的脚,所以奇迹发生了,传奇三剑客用剑战胜了火炮,这不是什么神话故事,而是年轻人并不希望杀死梦想,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要当一个骑士的原因,否则在宫里混吃等死有什么意义?当一个假面骑士又有什么价值?这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这部电影拍得还是非常好的,对于“真”和“假”的颠倒和辨别剖析得很深入,西方导演对这些东西的思考比较多,而国内的导演不但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反而认为自己活得很“真实”想得很“清白”,实际上拍出来的电影全部都是“假面舞会”,用假东西去教育下一代,只会让人越来越假,没有人会愿意面对自己的铁面人,反而认为那个东西从来就不存在。我十七岁的日记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所有人都戴着面具跳舞。和电影中铁面人出现的时间十六岁差不多,那就是我在那个年龄对周围环境真实的感受:没有人敢说真话,敢做真正的自己。在我看来,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具的人会把面具当成真正的自己,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一样:“回到牢房,戴上你憎恨的面具,直到你爱上它为止!到死都戴着。”

    • Jensen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人们在监狱入口处发现了一行字,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
        这个发现证明了一位法国公主寄给英国皇室友人信中提到的“老囚犯”的真实:“多少年来,有个人一直戴着面罩住在巴斯底狱,至死不除。两名武士永远守在他身旁,只要他摘下面罩便把他杀死……这里面必然有些蹊跷,因为除此以外,他受的待遇很好,住得很舒服,各项供应无缺……没人晓得他是谁。”从1969年在敦克尔克港被捕起,这个囚犯一直受严密防护。从一六六九年在敦克尔克港被捕起,这个囚犯一直受严密防护。皮诺罗监狱狱长圣马斯曾经接到一道指示:“如果他向你谈论日常生活范围以外的任何问题,你便以处死来威吓他。”1698年圣马斯调任巴士底狱,这名神秘的囚犯也随之移监至此,直到1704年(有一种说法是1703年)死于狱中。
        几乎所有的读到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提出同一个问题:他是谁?
        可以肯定的是,这名囚犯并非普通人,他在巴士底狱中虽然失去了自由,但他的食宿并非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凄凉,应该说是安排得舒适妥帖,平时的穿着也是异常精美的衬衣和华贵的外套,面罩也是由黑天鹅绒和鲸骨制成的。监狱的一位老医生描述说,他虽然常检查这位奇怪的囚犯的舌头和身体其他部位,却从未见过他的脸,他身材优美,高于常人,举止高雅,令人赞赏,皮肤略带棕色,对自己的处境从无怨言。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典狱长和他说话总是毕恭毕敬站着的而且很少在他面前坐下。
        生性浪漫的法国文人们当然不会放过如此有吸引力的传奇故事,在大仲马的笔下,天鹅绒面罩变成了铁面罩(《布拉热洛纳子爵》,这个故事续本一直不断涌现,其中以法国作家亚历山大.杜拉创作的《铁面人》最受欢迎),如此精彩的小说,电影人当然不会放过,本人大概做了一个统计: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铁面人》有1929年由道格拉斯.范朋克主演的黑白版、1939年奥斯卡最佳音乐的提名、由著名恐怖片导演詹姆斯.怀勒导演的版本、1962年法国版、1977年由理查德.查伯兰主演的英国版(应该是中国电影观众比较熟悉的一版)以及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1998版美国版。
        在这里,仅对1977版和1998版做一个小小的比较。
        首先看看导演:
        1977版导演是迈克.内威尔,《铁面人》中,他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把握非常到位,看电影时感觉就像是在阅读小说,那种浓浓的文学气息令人陶醉,欠缺的大概是不够浪漫,整电影看起来不像法国故事,更像英国小说。
        1998版导演是兰道尔.华莱士,这部电影是他的导演处女作,我承认他是一名非常成功的电影编剧,单就这部《铁面人》来说,他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失在是太糟糕了,完全没有焦点,使得电影比较闷,坐在影院里看时有用恨不得让放映员打开两倍速快进。
        然后再来看编剧:
        1977版编剧是William Bast,不熟悉,在这部电影里,应该说他比较中规中距,和小说没有太大的区别。
        1998版的编剧正是导演兰道尔.华莱士,对原著的改动很大,但是故事说得不错,唯一的败笔就是达•塔南在编剧的妙笔下成为了菲利浦与路易的父亲,虽然那句“你才是一直戴着面具的那个人”看似很感人,实则很好笑,因为有一种传说铁面人就是法皇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大概是他还没从《勇敢的心》里回过神来,继续着新皇非老皇血统的传说。)
        下面来看看演员们:
        1977版几位配角毕竟隔了一个时代本人都不熟悉,他们的表演应该说就是学院派风格,找不出太多的毛病,但也没有什么过于惊艳的亮点。正是这种表演突出了理查德.查伯兰(实在找不到更清晰的1977《铁面人》的图片,本人配图中右下角剧照为《水晶鞋与灰姑娘》)的表现,他的表演极富张力,感情收放自如,一人分饰两角却真的表现出了两种全然不同的气质,同时他也很古典,非常适合扮演这类复杂的历史类人物。
        1998版的配角……(请允许本人先感叹一下)……
        杰里米.艾恩斯:奥斯卡、金球双料影帝,时光网给予的评价是:“他混杂了忧伤与癫狂的神秘气质无人可出其右。”一点不错,他高瘦、儒雅,浓重的英国腔在那沙哑而又桀骜不驯声线的表现下亦正亦邪。
        约翰.马尔科维奇:一个低调,极少扮演主角的演员,他的气质显得有些飘忽不定却表现力十足,无论是滥好人还是烂到骨子里的坏蛋都能演得很好。
        加布里埃尔.伯恩:大学时代主修考古学,毕业后执教西班牙文四年,此时他开始研习戏剧,之后加入伦敦皇家剧院表演舞台剧,深厚的文学功底让他的表演及有历史感。
        杰拉尔.德帕迪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第一电影男主角,强壮结实的“大鼻子情圣”。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那英俊的容貌在四个演技派演员的掩盖下完全失去了光芒,其实他是一个好演员,在《铁面人》中的表现完全是因为太过年轻,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不够深刻从而显得有些轻浮了,当然,配角的过于强大也是主要原因。
        两版电影中的女演员基本都属于花瓶类,在这里就不作评价了。
        
        两版电影中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片断。
        1977版:菲利浦从一个农家少年成为囚犯,再由三个火枪手从巴士底狱中救出,他开始背族谱、大臣名单,学习皇家礼仪时有一段学习击剑的情节,理查德.查伯兰将菲利浦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那矫健的身手也的确让当时的中国观众疯狂了一把。影片的最高潮就是皇家舞会中精致的偷梁换柱,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设计精巧。
        1998版:四个年轻时的战友再次并肩战斗,不顾一切地冲向皇家卫队,当硝烟散尽,四个肩并肩的身影出现在路易面前时(实在抱歉,看到这段时我都会不小心忽略掉画面左边那个灰扑扑的铁面人的身影),皇家卫兵们举剑敬礼,这一片断真的能让人体会到勇士的真正含义。
        
        不想评价两版孰优孰劣,只想说1977版显得更为文学化,而1998版显得更为传奇化,两版电影都是好电影!

    • Jensen

        
        电影我只看了一半,事实是即便只看了一半,我已经感到十足的惊讶和不满了,因为我是站在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的角度,站在我已看了无数遍的原著的角度看的。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我不该看这部片子。。。

        电影改编自大仲马著名的小说《三个火枪手》三部曲的第三部中的一个故事--Aramis意图扶持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铁面人”菲利浦取代路易十四,最终功败垂成。客观的说,这其实是一个阴谋,Aramis在这时已不是小说第一部中那个风流韵事缠身的年轻人了,在他精心策划的这个宫廷阴谋中,菲利浦只是帮助他登上教皇宝座的一块大垫脚石。而挫败了这个阴谋的,恰恰就是我们的火枪队队长D'artagnan 。

        所以当我满怀期待地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十分惊讶地发现,阴谋变成了正义的事业和英雄的壮举。此外,我们高贵的Athos变成了邋遢而伤心的父亲,正直的Porthos变成了酒肉之徒,漂亮的阴谋家Aramis变成了严肃而古板的“邪教教主”(如果说耶稣会是邪教的话。。。|||),而机灵勇敢的火枪队队长D'Artagnan和太后谈起了恋爱……

        显然,编剧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离奇的正义故事,关于英雄,关于爱情,或者更正确地说,首先是爱情,然后是正义。

        那么我真为Aramis感到高兴,因为他不必为这个故事的失败而被流放到遥远的西班牙;我也为Athos感到高兴,因为他在他深爱的儿子Raoul De Bragelonne死后还能那么顽强的活下去;我为Porthos感到高兴,因为他没有孤独地死在美丽岛的岩洞中,在那个天主按照他的身材为他选择的巨大陵墓上,Aramis不必用他的眼泪来撰写好友的墓志铭;我更为D'Artagnan感到高兴,因为他竟然得到了骄傲的奥地利安娜的爱情,这份她曾拒绝给予痴情的白金汉公爵的爱情,特别是对于D'Artagnan而言,“爱情”这两个字眼在可爱的康斯坦丝死后就与他彻底绝缘了……

        国王的掉包计--这个在原著中大幅刻画细节的严密而刺激的阴谋,到了电影中变成了被轻松实现的壮举,篇幅甚至还不如描写D'Artagnan的爱情多。我不太记得电影中火枪手们是如何把菲利浦从巴士底狱(电影中MS是某水牢)中救出来的,似乎是Aramis挺了个大肚子(。。。我漂亮的Aramis啊。。。),然后就把王子给调出来了……电影的后一半还要说些什么呢?我想不出来,并且在当时也不想再看下去,于是就洗洗去睡了。

        时隔多年,我似乎明白了这部电影想说的东西--一段跨越身份的感人至深的爱情(D'Artagnan和太后。。。),以及给四个勇士们一次高喊“All for one,one for all”口号的机会而利用的充当噱头和主线的原著片断,虽然这个片断已经面目全非…… 编剧和导演想要的是--要么为爱情流泪,要么为英雄欢呼。

        所以,我的忠告是,如果你是原著的爱好者,那么别去看这部电影了,你不会后悔的。

        如果,你想为了一睹四个老年英雄的精彩表演,换句话说,如果你是Jeremy Irons、John Malkovich、Gérard Depardieu和Gabriel Byrne的影迷的话(我相信他们是有很多影迷的,我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别看原著,之前别看,事后也别看。谨记。

        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