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博文,宁元元,李昕芸,陈曼媛,傅绍杰 主演的电影《看上去很美》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看上去很美》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看上去很美》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6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看上去很美》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270分,《看上去很美》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看上去很美》值得观看吗?
《看上去很美》总评分3270。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看上去很美》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看上去很美》是2006-02-15(柏林电影节)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董博文,宁元元,李昕芸,陈曼媛,傅绍杰主演。由导演张元携幕后团队制作。
5、《看上去很美》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看上去很美》是著名演员董博文 代表作,《看上去很美》免费完整版2006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看上去很美电影,看上去很美剧情:在大人和老师眼里,方枪枪不是个好孩子,他调皮捣蛋不听话,一进幼儿园,就被老师追着剪了辫子方枪枪(董博文 饰)生活的幼儿园里有几百名小朋友,在那里他认识了杨南燕(宁元元 饰)、杨北燕(陈曼媛 饰)。幼儿园里有统一的标准管理着所有小朋友,按时拉屎、自己穿衣,表现优秀的人会被授予 小红花,贴在他们名字后面。慈眉善目的唐老师(李昕芸 饰)让方枪枪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
首先我确实是一名幼教老师,这部片上学就已经看过,老师一直把电影中老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让我们警醒自己,当然这个老师确实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比如嫌贫爱富,不能对小朋友一视同仁,对于小红花的奖励机制没有公平的贯彻下去,电影中最让人吐槽的大概就是老师每天必须统一入厕,走路要抓绳子走,那么其实这些做法只是用错方式,幼儿园走路当然要走直,要不东一个西一个也容易出安全事故,入厕当然要一起去,也是为了不容易出安全事故,只不过不强迫孩子必须入,然后就是这位老师说话不严谨,她不了解孩子,其实方枪枪好奇女孩子的身体只是到了性别敏感期而已。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身上是有使命的,但也不要把每个老师的举动都想成是迫害孩子,其实大多数的老师也是真心为孩子,可能她们的方法不对,处理的不够成熟!
为数不多的一些时候,会和周遭同学聊起童年。
其中自然会有许多趣事,或是隐藏多年的小秘密。
而谈话结束时通常笑言,小时候可真傻。并且对那时的老师,给予极低评价。
这是全国惯例,所以不能单从人格方面分析言论的起因。
或许张元的《看上去很美》可以给出一个模糊答案。
因为王朔,影片注定了不会按照常理出牌,即便这只是一群小孩的故事。王朔此人,他批判与嚣张的本性在当年痛斥金庸的事件中早已暴露无疑。
同样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阴暗的人,但我愣是没看出来《看上去很美》里的温暖和感动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根本就是一个黑色童话,幼儿园和孩子们是童话的表层架构,隐藏在内里的,还是那些沉重且无奈的东西。
比如打小报告。
这种情况在影片里出现得不算多,却让人记忆犹新。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最痛恨的就是打小报告,我们有许多秘密的相互渗透的团体,但都拒绝任何与老师“狼狈为奸”的人加入其中。
即使到了今天,那些曾给老师通风报信的同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很难说是正面的。在漫长的不晓人事的童年里,老师是绝对统治者,有权利干涉一切即使与之无关的行为,定下苛刻标准,并强制执行。这些被同龄人广泛排挤而实质上什么也不懂的小“奸细”们,也许他们的最初动机,仅仅是为了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却变相成了学生们与老师或者与教育制度冲突中的牺牲品。
比如潜规则。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群体都存在潜规则,在儿童世界里,或许这只关系到跟谁玩和不跟谁玩。简单直接,但不能例外。于是电影里我们时常看到主人公方枪枪形单影只、孤身奋战。这种说法丝毫没有夸张,因为确实,方枪枪由始至终没有成功进入到任何一个小团体里。并不是他不够好不够吸引力,仅仅因为他是后来者,而他的伙伴们没有足够勇气,战胜自身可卑而又强大无比的从众心理。
比如误导。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场戏,是方枪枪当着全园小朋友脱衣服,引来哄堂大笑。场景如此突兀,孩子们本该天真的笑声此刻听起来刺耳至极。他们不知道取笑别人是错误的行为,只是觉得有趣而已。
可是没有人指责,那个面容可憎的李老师说:“你就慢慢耗着吧,做不好你就别下来。”语气冰冷。这个角色几乎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讨好的地方,而另外一个唐老师却几乎成了“真善美”的化身。这大概是张元一直以来都把握得不太好的人物刻画,不过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孩子的视角——他们通常一叶障目。
还有就是,权利与利益。
影片中权利的象征有许多——总是打人的调皮小孩和他的领导父亲,笑起来跟巫婆没什么差别的幼儿园园长,当然还有说话尖刻的李老师。基本上,他们的每次出现都意味着打官腔和强制性命令的下达。
利益的象征是小红花。老师们管教孩子惯用的手法只有两种,奖励小红花或者扣除小红花。紧接着导演就让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为这种红色小纸片趋之若骛的表情。
最近时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这个国家的人民过于擅长明争暗斗、阳奉阴违,报纸上也时常出现“社会呼唤诚信”之类的大标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理解为人口众多而资源贫乏,至少从儿童教育上,从儿童教育者李老师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神态上,就可以找到端倪。
对了,影片的英文名是“Little Red Flower”,我相信它是个多义词。
张元还是没能摆脱第六代的潜在悲观意识,对于一个追求上进的导演来说,有点遗憾了。虽然“看上去很美”的前三个字总让我觉得它跟中国的教育者脱不了干系,可我还是忍不住想,电影拍成这样,会不会并非张元的本意?也许他要的,只是一个简单明媚的故事,用纯美孩童勾起我们于幼年生活的美好追忆。
不幸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方枪枪如此聪明,接收能力超凡,他迅速完成了由弱者到幼儿园园霸的角色转换,同时让我们毫无遮掩地,目睹了他迷失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他自己一无所知。
关于影象的风格,我一点也不觉得它干净写实。《看上去很美》的色调更像是一部落伍的老片,一如影片本身描绘的仿佛早已成为历史的幼儿园。没有过多刻意做作的类似贾樟柯的时代细节描写,真好。孩子们的天真笑容,也足够使中国的观众不用再面对《小鬼当街》望洋兴叹。
最美的一个镜头,是方枪枪的梦境。他光着身子,走到操场上撒尿,那时下着雪,天地一片雪白。这也许才是人生命之初,最简单和真实的写照。可我们知道,过不了多久他会醒来,并且学着自己穿衣服。
小三即日。成都雨过天晴。
原文地址:http://workbabywork.blogbus.com/logs/18467658.html
很凑巧,在影院门口准备入场看《看上去很美》的时候见到迎面走来的一群人中有个拿着福娃公仔的可爱小男孩很眼熟,居然就是《看上去很美》的小主演董博文,18日是电影首映,他们应该是刚刚参加完前面那场有观众见面的放映后离场出来。
我笑着向董博文招招手,小朋友也向我笑,然后仰头对旁边的大人(大约是他的父母)说:“又有人在跟我打招呼。”
擦身而过之后,我转头望过去,只听见渐渐走远的人群里小朋友用收到礼物般雀跃的语气隐约在说:“……又有一个认识我的……”然后还能听到有个温和的男声(应该是他父亲吧)在低声说:“……要有礼貌,知道吗?”
我过去很难想象出孩子直率的喜悦居然可以如此可爱,文字是如此乏力,我发现自己永远无法准确描述出当时那孩子反应方式和神情的趣致之十万分之一。
我放弃所有对《看上去很美》进行高深解读的企图,让别人去深沉吧,对这部片子,我是一个头脑最简单的观众,我没有兴趣关心隐喻象征,我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感觉方枪枪们的一颦一笑上。他们简单的一举手一投足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让人忍不住想笑,这种感觉就仿佛看一只刚满月的小猫跌跌撞撞扑蝴蝶,它的笨拙和灵巧都显得如此温暖而有趣,使你的视线舍不得移开。
别以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尘不染。
成人世界里有的一切,孩子的世界里都不会缺少。
从摇篮到坟墓,人都活在比对当中,
多数时候是在别人制定的标准里挣扎;
少数时候是和自个过不去,不给自己出路。
小时候是小红花:花多人优受称赞是榜样,花少人劣受轻视是顽童。
长大以后是大红花:名利权色,多多益善,欲无止境。
最初,人总是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小辫子。
一旦它毫无徵兆的被剪掉了,人第一反应轻则苦恼,重则哭闹。
而这都不能掩藏事实:辫子的被剪掉是一道无法愈合的心灵伤疤。
被剪掉的不仅仅是毛发,而是你与生俱来或后天得以和人区分开来的个人特点。
这,在统治者看来,不过是你难以驯服的任性。
你不是和别人不一样吗?好!我来改造你!看你还能不能和人不一样!
还是不一样!?那好!我继续来改造你!看你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人或许会因为被剪掉了辫子而受赏,比如:一朵小红花。
而当时的你伤心得不行!哪里会在乎一张红纸——在你眼中,什么花,不就是纸嘛!
于是你拒绝它,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将会得不到它。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原来,小红花的多少就是他们评判人优劣的标准。
从它的本身价值而言,它仍然是一张纸,对你和对他人皆是如此。
而其附加涵义却大大超过了一张(堆)花纸:
它是孩子维护敏感自尊的有力武器,亦是成人急需膨胀的成就感的直接表现。
于是你忘却昔日被阉割掉的辫子,开始追求本被你所唾弃的花花。
一旦出队,就会有教官跑过来大声训斥:你还想不想得小红花啦?
含着眼泪的你恨不得大声叫唤出来:要!
然而在不断的妥协中,你却发现自我缩小的同时红花不见得增多。
按照内心已经扭曲过的标准你会怎样?
是人都会失落,不管这其中是因为自己不合格还是缺乏后台和适当的方法。
失落带出失望乃至绝望最终你会自己主动出队并且怂恿其他人报告教官。
这些都是绝望者的姿态,在被完全孤立的状态下希冀获得他人的关注,就算是做小丑的代价。
人就是这样走进了一个迷圈:
别人制造的花花对你真的那么重要?
被孤立了就一定是件坏事?
他人的关注是你唯一的价值体现?
枪枪最后侧卧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那么单薄,无助。
或许,教官们也有过被阉割了的童年所以才会有如今的言辞。
或许,在这个没有信仰的世界,我们从来万劫不复。
或许,你是少数幸存者?
《看上去很美》讲了一个每个大陆人应该都很熟悉的故事,在一个架构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方枪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剪掉了小辫子。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不许说话,不许吵闹,不许尿床,要听话,要举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有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
遵守制度的优秀分子被奖励小红花。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红花会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响应老师的命令,
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部长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关系拿到了小红花,并因次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
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之后,方枪枪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下一个反抗计划的时候,他已经被整个红花会隔离了。整个红花会的意思就是,除了方枪枪一人之外的所有同学。
但是,方枪枪乐得如此,他的夙愿就是长大,离开幼儿园,离开有红花会的地方。可是,当他刚逃出幼儿园,他就见到了成人的红花会。红花会的势力竟然遍布整个世界,方枪枪逃无可逃……
这个剧情看起来还不错吧,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遭受红花会迫害的人,和如同我一般打算终生反抗红花会的人来说,应该会很喜欢这个故事吧。
可是,张元把这个故事拍得非常乏味。实际上,他的这部电影中,虽然用红砖黄瓦高院深宅作了些些暗示,但是基本上,这部电影没有多少超出幼儿园生活的地方。如果要从这部电影挖掘出她的主题,观者必须象我一样来作一次二次开发。
而电影毕竟是一种声光艺术,无论主题如何深邃,电影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把这个主题讲出来,而不是让观众来作什么二次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失败的。
实际上,有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用儿童的角度来讽刺这个世界的荒谬,例如《铁托和我》。可是这部《看上去很美》显然没有做到。
当然我也可以想像,如果《看上去很美》明确地讲述他那个反制度化反红花会地主题,那么他应该也就没有公映的可能性了。据我所知,搞电影审查的那帮人中,不乏红花会的核心人员。实际上,就是目前这个电影,能够公映,也很让我吃惊的了。那帮人究竟在搞什么,怎么让这么一部嘲讽红花会的电影公映了呢?当然,细想之下,也不奇怪,红花会本来就是培养弱智的组织。
好吧,虽然我极度痛恨红花会,虽然这电影让我觉得有隐约的快感,可是我还是得承认,从纯粹电影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而且,电影中的小男孩,在表演上比较做作,特别是和《我要一个爸》那种电影比较的话。而且当小男孩被摆弄着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制作者其实是在做和红花会一样的事情。
IMDB得分6.2(19人投票),我打4分。
http://spaces.msn.com/likeyester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