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安装任何插件,澳大利亚电影《黑暗城市》HD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电影《黑暗城市》加载失败,可刷新或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电影《黑暗城市》HD免费播放地址,如果电影《黑暗城市》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黑暗城市》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119977.html ] 以免丢失!
《黑暗城市》剧情:似乎永无止境的黑夜,笼罩着破败冰冷的现代化大都市,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气息约翰·默多(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 饰)在某旅馆的浴缸中醒来,对于之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印象,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姓名。神秘的电话、冰冷的尸体以及不明身份的追杀者,这一切都令他无所适从。他凭借仅有的线索开始追查自己的身份以及这一切混乱的肇因。关于这个黑暗世界离奇的一面,也在他的调查中慢慢揭开面纱…… 本片荣获1998年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学院最佳科幻电影奖、1998年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银屏奖、1999年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节佩格萨斯观众奖、1999年澳大利亚影评人协会最佳原创剧本奖。
在悬疑片的分类里看到这个电影,而且评分并不高,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打开了这部电影,看到一半却觉得这是一部悬疑外表下的科幻片,而当我一次又一次的在渴望探求最后结果的驱使下看完整部片子的时候,却被电影想表达的内容震撼到了,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幻片,实际上它想说的远不止如此。
导演在其中穿插了大量的政治隐喻,各个人物的名字(开始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叫Mr.Book、Mr.Sleep、Mr.Hand?)、女人歌曲的内容(尤其是第二首歌曲)、记忆的设计(反复出现的Shell Beach,象征了当权者给人民许之的美好未来,却没有告诉你究竟如何到达)等等都是有意为之,对于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当权者(外星人,他们拥有所谓的集体主义思想)通过书籍(最强大的武器,代表各类出版物及媒体)、黑夜、催眠(邪恶小男孩Mr.Sleep)、墙、手(各主要反派的名字)等一系列手段,借由知识分子(本片中的Doctor,他懦弱、被迫却又拥有当权者本身不具备的技术)之手将芸芸众生牢牢地控制住了,任由他们决定每个人的命运,同时在所谓的集体思想指导下盖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摩天大楼,并令其陶醉其中。
片中的男主及那个被人视作疯子的警官象征了芸芸众生中没有被迷惑的人,他们看透了一切却又无可奈何,周围的所有人都认为出问题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他们,当众生因Tunning而昏睡过去之际,这些人根本无法将它们唤醒,而这类人或许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像疯警官一样选择自杀而逃避,另一条路就是像男主一样抗争到底。而所谓的Tunning能力,实际上就是根据个人意志并为之不断努力,最终得以实现的能力,但是在集体思想的控制之下,这一作为一个人所本应具有的能力却显得那么稀有而强大,绝大多数人都被当权者利用各种手段所控制着,他们自己的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服从于集体的意志,当权者对于自己的控制能力相当自信,以至于有一个人跳出来之后,他们竟然完全不敢相信,认为他进化了,而这种进化本应该经历几代人才能逐渐完成。
为什么Doctor说他们(当权者)害怕水,或许水代表了变动与不稳定,因而十分难以控制。而他们为什么喜欢黑夜,我想这个你懂得。而在最后导演对此进行了回答,人民最终成为了汪洋大海,而非仅仅是泳池中的几片水花,而难以示人的黑夜也被绚烂的光明所取代,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去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男主在Shell Beach刻意邂逅女主),而这才应该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我们是片中的芸芸众生吗?或许是的。但我们想成为那样的芸芸众生吗?绝对不!
《移魂都市》(恶!这译名真恶俗!)是软科幻电影的风向标,影响了日后一众着力于哲学思辨,伦理人文的科幻电影诸如《第十三层阶梯》和《黑客帝国》。小J不尿尿,各有各的道,道理类似于骗姑娘上床。《黑客帝国》属于硬科幻电影,沃卓基兄弟财大气粗,想硬就硬,即使是感官动物也可以得到满足;而另一分支的后嗣《第十三层阶梯》则要加深自身的内涵,思想过硬,那些多愁善感的姑娘经不住灵牙利嘴也乖乖就范。
其实剥去科幻的外壳,这类电影都试图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人何以为人,是丰富的人生经历的积累还是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第二,人的存在感要怎么确认,是感官上的确认,还是精神上的认同?;第三,阶级对立要如何消除?
《移魂都市》的立意很灵活,无非是两个对立的阶级,上位者通过洗脑来利用和麻痹下位者,下位者少数人觉醒并领导反抗。所以矛盾冲突双方如果设置成外星人和作为实验品的地球人,那么就是部科幻片,无非加点高科技精神控制的科幻元素;如果设置成奴隶主和奴隶,就是魔幻史诗片,无非加点法师精神控制的魔幻元素;如果是五星红旗和红旗下的蛋,那么就是部纪录片,无非加点嘻嘻TV精神控制的纪时元素。
人何以为人?《移魂都市》里的外星人通过互换地球人的经历来证明人的“soul”的存在,与其说是灵魂,不如说是精神,本性。电影给出的结论是本性难移。但是这陷入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无限循环,究竟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铸就性格?可能有人会说,婴儿是张白纸,后天经历会铸就性格。但是也有科学家论证,一些变态杀人狂的染色体通常是有缺陷的,所以乖戾的性格是先天注定的,所以后天的命运也会按走向发展。这个问题可以如此理解,以个例来单线分析:假设曼森先天染色体有缺陷,但有缺陷的不一定都会变杀人狂,比如有一个正常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理性的教育成长环境。但一般杀人狂的基因缺陷是从他爸或他妈那遗传的,曼森他妈的性格能否给其提供一个正常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理性的教育成长环境?这样假设就从两个变成了四个。再往前推论,曼森他妈的他妈的性格和经历呢……可以如此假设,曼森他妈的他妈的……他妈本来基因为正常,但可能因为突然吃错药或者辐射导致基因突变出缺陷,下一代有继承,但是拥有正常基因的他妈可能给与非正常基因的子女予正常的环境,所以再向后推到曼森,他成为杀人狂是因为先天注定还是后天养成?所以《移魂都市》里给出的这个结论有些过于草率。最后说一句,曼森他妈的!
《移魂都市》还次要的探讨了其余两个问题,人的存在感要怎么确认?电影里的外星人由于高度统一,缺乏个性导致濒临种族灭亡的危险,所以致力于研究地球人。这很好理解,例如《1984》里的情节,诸如XXOO如此独乐乐的行为都要“Old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亡族灭种指日可待。而《移魂都市》里外星人的情况则更要极端,所有外星人都统一思想甚至一个大脑。这就意味着如果 Mr Pennis 对Miss Pussy(貌似影片里没有说过Miss这个称谓,也没说明其外星人是否两性繁殖,所以繁殖只是个例子,不特指) 情有独钟,那么 Mr Ball,Mr Hand,Mr Ass……都会统一行动去跟Miss Pussy发生关系,其余的 Miss Boobs,Miss Nipple……则全部无人问津。似乎致力于精神领域的外星人要比被七情六欲纠缠的地球人要进化得更高级。但却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反过来利用地球人。所以只能说人的存在感需要生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比如朱圣人讲究“存天理,去人欲”,但如果人人都去了人欲,那么人人都是食神,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食神。人人都存天理,也就没有人去照料吃喝拉撒睡的人欲,圣人最终都成了死人。
阶级对立要如何消除?电影结局是大团圆,正义战胜邪恶,受压迫的人们从此当家做主人。但是我觉得导演对男猪脚 John 这个人物的设置显然另有深意。John 凭一己之力消灭外星人,并有了创世神的能力。但是最终没有带领地球人返回家园而是继续生活在假象里,John 今后要如何管理这批“4400”?如果有另外的人要求的不仅仅是阳光,海岸,而是给那枚大硬币安两个火箭喷射器返回地球呢?John能否舍得这个属于他的神殿?舍不得怎么办?继续按照外星人的思路镇压?不是我无限拓展,参照历史,王侯将相,陈胜吴广。苟富贵,勿相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只是个口号。所以阶级永远不能消除,只要人的精神力压制不住生理欲望,而精神进化到更高级,还容易走向自我毁灭。
最后扯一扯《移魂都市》里的科幻元素:意念力。用眼神杀人实在是缺乏表现力,这也是我少给1星的原因。不过由此突出精神的高度进化是很有前瞻的。由此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得道高僧讲学,说修心养性以致得道甚至可以使用意念力,心想事成。底下有人就问,那我想看杨恭如脱衣服需要多强的意念力?高僧回答,只需要100W人想100年就可以了。130多岁的老杨恭如啊……不过细想一下也挺有意思,100W人想100年,那么是不是1亿人想1年就就可以了,但如果真的有1亿人整整想了1年想看杨恭如脱衣服,那么杨恭如肯定会脱。为什么?这叫市场规律,说悬点就叫历史发展规律。
PS: Rufus Sewell长得太像洁版的T-bag了。
Alex Proyas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不过很显然改编自Isaac Asimov小说的《机械公敌》(I, Robot)并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声誉,因为这本质上是一部打了Will Smith标签的电影。
他的下一部好莱坞商业电影《预知》(Knowing)将由Nicolas Cage担当主演,虽然是似曾相识的题材,像《致命报酬》(Paycheck)、《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都有这样的调调,但相当期待Alex Proyas与Nicolas Cage的合作,众所周知,Nicolas Cage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而Will Smith作为演员来说实在是太强势了,他主演的电影大部人是去看他的人而非电影。
因此,议程中的2010年上映的I, Robot 2没有Will Smith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Alex Proyas则可有可无。
相对于Sam Raimi,从《鬼玩人》(Evil Dead)到《蜘蛛侠》(Spider-Man);以及Christopher Nolan,从《记忆碎片》(Memento)、《致命魔术》(The Prestige)到《蝙蝠侠》(Batman),Alex Proyas似乎从未到过巅峰状态。也许90年代就是他的巅峰时期,然后他便开始迷茫了。
1963年9月23日出生于埃及的Alex Proyas,父母是希腊人,三岁时举家迁往澳洲,从此定居下来。所以Alex Proyas是M. Night Shyamalan(印度出生)、Christopher Nolan(英国出生学习)、Guillermo del Toro(墨西哥)等好莱坞外籍军团中的一员。我趋向于这么认为,在不同文化文明间游走的人,他们的作品会更吸引人一点。
虽然从十岁开始就拍起了电影,但Alex Proyas跟David Fincher、Michael Bay一样都是从拍MV起家的,所以从表面看他们的电影,都是以视觉效果见长,对于Alex特别是长景的镜头拉伸,而同故事氛围结合时,三人又各有千秋,David非常稳重,Michael几近炫耀轻浮,而Alex则是不时地带来点惊喜。
1994年接拍了几个MV,包括Sting精选辑Fields of Gold中的All This Time之后,Alex Proyas才终于于同年折腾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乌鸦》(The Crow)。
为什么说折腾呢?《乌鸦》能上映,也算是奇迹了,因为在此之前,1993年4月1日零点30分,影片拍摄过半时,主演李小龙之子李国豪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威尔明顿市的电影片场,被人在道具枪中装入真子弹而一枪毙命。还好因为电影本身的黑色特质,靠着替身和当时简单的电脑特技遮遮掩掩地才不至于流产。然后难产儿成了经典。
《乌鸦》常常跟Ridley Scott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Tim Burton的《蝙蝠侠》系列(1989,1992)相提并论,可见它的地位。《乌鸦》之后拍了数部续集,甚至于1998年拍了1季22集的剧集,但跟Alex Proyas都没什么关系。
虽然Heath Ledger之于《黑暗骑士》,李国豪之于《乌鸦》这样的类比并不是十分恰当,但总算都是歌特情调与死亡的联系。不过很可惜《乌鸦》没有《黑暗骑士》那样的商业潜力,也没有《罪恶之城》(Sin City)那样极具号召力的原作,而后者也不能算是真正进入了主流市场,混合了点Noir Film情调的到最后也许多半只能归入cult之例,流行了反而会变样。这种文化本来就是非主流的,万一哪天真的主流起来,那这个世界肯定物是人非,变得非常的奇怪了。
如果说以Guillermo del Toro的商业转型,从《秘密客》(Mimic)、《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到《地狱男爵》(Hellboy)、《霍比特人》(The Hobbit),为一个标准;那么Sam Raimi是个大成功者,从《鬼玩人》到《蜘蛛侠》,受众面扩大,从很cult到很pop,不防碍天秤两头平衡;而为求一脉相承的以恐怖元素表现各种主题的M. Night Shyamalan,至从04年《灵异村庄》(The Village)后经历了06年《水中女妖》(Lady in the Water),08年《随风而逝》(The Happening)一败再败,严然票房毒药,他的下一部作品将是以美剧动画《降世神通》改编的真人电影The Last Airbender,看他这回怎么一脉相承,M. Night Shyamalan这种以恐怖元素一脉相承的执念实在是不容易拓展戏路以及观众群,恐怖片爱好者会认为他拍的东西越来越嗲了,而普通观众则会认为他拍的东西越来越不伦不类的;这一点上Christopher Nolan做的倒是比较好,或者说他的风格实在是变化不大,一脉相承的凝重,悬疑。
其实一脉相承也好,转型的很厉害也好,都得自己心里先掂量好了,像Alex Proyas,转的就像是做了变性手术似的,1998年在好莱坞拍完《移魂都市》(Dark City)后,跑回澳大利亚去了,然后2002年拍了部十万八千里风格的《车库摇滚》(Garage Days)。也许是为了拓展自己的戏路以及观众群做的努力吧,于是我们看到了完全另一重人格的Alex Proyas。如果一定要分清楚这两个Alex Proyas有什么一脉相承的东西的话,那肯定是音乐,像《移魂都市》里的插曲The Night Has 1000 Eyes以及对爵士名曲Sway的重新演绎都经典至极,对配乐的关注,这就是Alex的其中特点之一,毕竟是拍MV起家的;Alex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幻想的体质。
也许Alex每十年就转型一次,至今还未看过他80年代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科幻电影(因为极为难找,诸如1989年的"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等),从八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幻想到九十年代的黑色幻想,再到现在的商业幻想,这就是Alex Proyas的转变轨迹。
也许到最后,每个人都会因为商业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必然的,因为这个时代个体与社会整体间的相互影响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业已形成的整体意识对个体的影响大大高于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车库摇滚》很青春很摇滚,跟《乌鸦》、《移魂都市》比起来简直就是阳光了,而且亮度上是巨大数量级的提高;也许这样的转变是为了洗刷自己之前在好莱坞定下来的阴郁印象?
这之后Alex Proyas又回到好莱坞发展,2004年《机械公敌》上映。
早先有传Alex明年会接拍一部《神奇四侠》的衍生电影Silver Surfer,不过他本人则予以了否认。没接最好,《神奇四侠》本身就很恶俗,除了娱乐就不再剩下任何东西了,第一印象分就不好。所以,想像不出Silver Surfer能拿出什么好的剧本来;而且看起来也不太可能会有什么实力派演员加入。虽然当下拍漫画改编确实十有八九会火起来,就像是Sam Raimi,就像是Christopher Nolan,就像是Guillermo del Toro……而当年《乌鸦》的原作其实也是漫画,不过选材仍然是第一重要的,如果当年《罪恶之城》被Alex Proyas揽去了,他现在肯定很火。也不知道当年Robert Rodriguez到底拍了Frank Miller多少马屁才拿到的改编权。另外,如果当年《乌鸦》和《移魂都市》的选角能更加讲究一点,多些实力派演员加入,(《移魂都市》中的医生倒是为日后美剧《24小时》中的小强Kiefer Sutherland所饰),Alex的知名度应该今非昔比如日中天,也不至于对好莱坞灰心丧气中途跑回家去。很可惜在没有时光机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不了当年。
最后说回《移魂都市》,最近似乎又刮起了一阵《移魂都市》的观看热潮,原因大抵上是因为出了个导演剪辑版。
像《乌鸦》,《移魂都市》也算不上是纯正的Film Noir。《移魂都市》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熔炉。适当的混血总是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看押井守1985的OVA动画《天使之卵》是在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如果Alex也看动画的话,我会深信这部动画对他影响至深,除了相同的黑色情调,你还可以发现它们的主题是如此的相似,而它们的结尾部分几乎是如出一辙。《天使之卵》讲的是垂死方舟上的故事,而《移魂都市》讲的则是外星人的方舟故事。
《移魂都市》(1998)的那个结尾,被我与《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的终场相提并论,让人大为感慨这个世界实在是没有真实可言,没有真相可言。此外很巧的是《异次元骇客》在1988年,《移魂都市》出世前十年还有过一个澳大利亚版本,那时候Alex还未到好莱坞发展,不知道这是否对他起过任何影响。
《移魂都市》中贯穿主线以及最后终于出现的贝壳海岸(ShellBeach)的寓意让人想起纪伯伦《沙与沫》中的诗句:
他们醒来时对我说:你和你所在的世界,不过是无边大海的无边沙滩上的一粒细沙。
在梦中我对他们说:我就是无边的大海,世间万物不过是我沙滩上颗颗沙粒。
把细沙换成贝壳,其实是差不太多的意思。
(当然,纪伯伦的诗句与爱丽丝与红心国王梦的维系关系以及周公梦蝶的典故更相近些,而《移魂都市》则更加强调另一种层面的寻找,冲破真相与谎言的虚实之壁垒)
能承受的住时间考验,十年以上,仍然陆续有人用惊奇的眼神声称自己发现了它。那这就是所谓的经典。
有个问题大家恐怕很少会思考:我是我,你是你,大家自己是自己,但每个人有什么不同呢?就如影片中多起提到的“What made you unique?”我看得版本把这句话翻译成“什么是人性”,也对也不对。准确的直译是“是什么使得你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我们区分别人的关键,这是表明我们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的标志,所以称之为人性也不为错。
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和别人不同,脸、身高、体型,这些physical appearance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区分人的首要标准,但是相信没有一个人会把这些当作最终标准。我们的最终标准其实是soul,所谓人的灵魂。加上所谓二字,一是我们历来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排除灵魂的存在,还有是因为也没有人能给灵魂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如果有一个长得你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完全一样,但内心却是不同的人;另一个有着陌生人的外貌,但是却有着亲人的灵魂,这两个放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个呢?肯定是后者。So the soul made us unique.
但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问题,灵魂由什么组成?记忆、性格、思维方式等等,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却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整个成长过程塑造的,那是不是可以认为人的灵魂由记忆造就,我们的记忆造就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记忆的集合呢?
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除了记忆以外,人还有独特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说所谓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儿子性格想爸爸、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之类的俗语,人们也普遍认为人的本性会被遗传或者一些随机的因素所影响。那是不是意味着,人生下来就已经有一定的特质,无论以后的环境或者努力,人的未来中总有一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恐怕又很不愿意相信所谓宿命吧。而且所谓的性格上的遗传,到底是DNA造成的,还是小时候生活环境造成的?如果把两个DNA不同的小孩放在相同的环境里面,接受完全相同的生活经历,会造就出相同的人格吗?很遗憾,这种试验在可以预知的未来还没法做。
美剧星际之门里面有个情节,有种“光传输”技术,把人打成粒子,记录下顺序,用光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再按照顺序重组起来,实现人的瞬间(至少是光速)传播。我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学得很烂,但就我有限的知识来说,因为存在波粒二象性,电磁波的传播,并不是离子和物质的传播,而是能量的传播。也就是说,在这一端把你拆成离子,这些离子本身并不可能以光速传播,传播的是排列顺序,那就有个问题,如果把排列顺去传过去了,但是这边的你没有拆掉,那是不是就会出现两个你?用电脑来打比方,本来是剪切的,结果复制了,怎么办?
还有一个问题,就算按照电视里面的标准传播,这样可以在目的地重塑一个你,有了准确的排列顺序,重塑出来的人将会拥有相同的外貌,相同的记忆(前提是记忆是通过化学物质和电讯号储存在大脑中),但即使这样一个相貌和记忆完全相同的人,那就是你吗?如果有前面所谓的天生特质,这种特质如何传播?这种特质也如同记忆一般是电讯号或者化学物质乃至生物构造吗?或者是真的灵魂,那么灵魂能光速或者瞬间移动吗?
什么是人也是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它必然会牵涉到物质与精神的本源问题,也必然牵涉到人的生死问题。
《小王子》里面,最后的结局是小王子死去,临死前他说:“我要很远的地方,但是身体太重了,带不走。”宇宙如此浩瀚,我们的肉体却是如此沉重,那些数万光年之外的星系,人类真的永远无法到达吗?如果存在非物质的灵魂,或许就有可能了。
物质和精神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或许真的不是活人可以回答的问题。如果发现我们最想知道的答案,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得到,那可真是无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