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阿莉芙 - 正片

观影指南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中国台湾电影《阿莉芙》正片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电影《阿莉芙》加载失败,可刷新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电影《阿莉芙》正片免费播放地址,如果电影《阿莉芙》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阿莉芙》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64654.html ] 以免丢失!

《阿莉芙》剧情:25岁排湾族男孩阿莉芙(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饰),在台北任职发型设计师,在变性梦想与继承头目之间挣扎,室友兼同事佩贞(赵逸岚 饰),是T,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前些天看了《谁先爱上他的》,顺带着下载了这部来看,同样的LGBT话题,这部片子的视角放在了跨性别人群上。老板娘默默的喜欢身边的男人那么多年,知道最后的最后才说出来…公务员瞒着女友,去扮装…和女孩分手的爷T喜欢上了和自己同屋合租的跨性别…

    看到阿利夫的爸爸在台北的发廊,对着穿了女装的阿莉芙大喊“请问我的儿子阿利夫呢?”那一刻会觉得很心疼,老爷子连夜回了部落,尝试着去接触了和他儿子一样的男孩子,很庆幸的是片子里的老爷子选择了接纳,而不是像很多同类型片子选择放大这种矛盾。

    总是会有一种情绪,就是觉得不管我们喜欢男生或者是喜欢女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当父母得知后产生矛盾时会觉得,“是你们我才会这样的,错的是你们。”其实父母本身也很难过,会觉得是不是病了,就是不愿意去承认去面对。换个角度看,其实父母也很自责,以至于没有办法平和的去看待问题。

    归根结底,人都是一样的。

  • Jensen

    不提辣眼睛的那一段,这样的小姐姐麻烦请给我一个

    并没有觉得此片沉郁,“舒服”反而是我的观后感,也是大多台湾电影给我的感觉。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真实,热热闹闹却也总会回归平静。

    导演让胡德夫去台北见儿子阿利夫回来从天亮走到天黑这段,让我想起了我爸妈在春节期间来我工作的城市探望我还有外婆,期间我爸用了我的电脑查资料(电脑不能乱借真的是血的教训),年后他走之后我收到了一封他寄来的挂号信,我才知道他已经知道了我有个女朋友却什么也没有对我。后来外婆告诉我我爸上火车走的那天早晨问她要了速效救心丸。

    这么久过去了,他们一直没有逼我做什么也不表达支持我,大家都对此静若寒蝉,但是我知道这是我父母对我能做到的最大的宽容了,就像首领依旧传位给女儿阿莉芙的同时说道:我会把这份遗憾带进坟墓里。作为儿女,没能满足父母的期许的同时又怎么能去要求他们无条件接受自己。

    可能是80年代看着「男孩不哭」「如果墙会说话」度过青春期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沉郁,那时候的矛盾不是:我爱你你爱不爱我?而是:我爱你我能不能爱你,你敢不敢也爱我?不像如今的95、00后可以肆意表达甚至以此为骄傲。比起之前大热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更喜欢这样烟火气的电影。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又看到赵逸岚的电影,她被周美玲耽误的太久了。多一星给小八。

    期待作为曾是亚洲小清新LGBT佳片大本营的湾湾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

  • Jensen

    能引发大家思考,这是本片的闪光点。带给我的思考是,该遵从内心但成为少数派,还是压抑自我但与大众看齐?影片中,两种选择的人都有,看似大家都活出了自己,但天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无论选择了哪种,个中苦与乐一样,都没办法假装。我一直认为,能带来思考的片子,至少三星及格。

    而从电影叙事和表达来看,还是未能做到直达内心。这部片子和不少LGBT题材的片子一样,都存在科普群像的问题。表现群像不是问题,但篇幅有限,无法聚焦,难以深入,只能流于"科普"。所以,本片最多打三星半,半星是给题材,但到不了四星。

    无论观影的人是抱着什么目的看的,我相信,最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阿莉芙还是阿利夫,我的选择是?

  • Jensen

    父亲从东部来到台北,看到一身女装的阿莉芙,对他说:我的儿子阿利夫在哪里?你叫他出来。



    《阿莉芙》直接选取了影片中一个角色的名字作为片名,但它是一部LGBT群像戏。



    排湾族少年阿莉芙在台北任职发型设计师,存钱计划完成自己的变性梦,一天被叫回家,父亲在众人前宣布要把头目位置传给他的儿子,阿利夫。


    变性人Sherry,经营Drag Queen变装酒吧,多年来对水电工老吴一直有情愫,无微不致的体贴照顾他,但老吴始终只当她是好朋友,一次与来收保护费的小混混争吵后晕倒,送到医院查出癌症末期,即将迎来生命的中介。


    公务员正哲,生活枯燥,一次偶然到酒吧代班,变装意外成了他抒压的唯一管道,于是每天晚上瞒着交往多年的女友到酒吧表演,最后被女友发现。

     




    阿莉芙和Sherry都是变性人,这就让变装癖的正哲在影片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
     
    影片简介上写的,不同的族群性别,不同的烦恼,唯一相同的只有---爱。但阿莉芙和同事佩帧这一对真的极尽戏剧,一个T爱上一个即将要做手术变成女人的男人。缺少铺垫,影片快要结束时候随便就爱上了。

    电影采用了三个人物三条故事线并行,展现不同族群不同的烦恼,导演让他们彼此认识,最后在Sherry去世后的葬礼上一同出场,这大概是安排得最聪明的地方了。

    但也是因为这样,每个故事并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讲述,导演增加了很多主角们的生活细节来弥补故事和人物的单薄。

    在这种情况下,影片还是使用了不少的篇幅独立描述三位主角身边的人的心路历程,阿莉芙的父亲,Sherry的暗恋对象老吴,正哲的钢琴老师女友安琪。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群体。

    阿莉芙的父亲第一次看见儿子穿女装的样子,从台北回来,一路走,从天亮走到天黑



    从一直拒绝嘉莉的善意,到坐上了他的便车。
    考虑了很久,最后问出:你是女生还是男生?你说说看,我很认真的。



    (嘉莉是跨性别者)

    最后,手术回来的儿子,承担起对族人的责任,父亲把头目的位置传给了他唯一的女儿,阿莉芙。
    接任仪式当天,父亲对阿莉芙说:我接受了,但我会把这个遗憾带进我的坟墓里。

    心痛但承受,影片一直以压抑的气氛进行,到最后导演还是给了希望的阳光,阿莉芙和佩帧的孩子被两位妈妈抚养长大,他喜欢玩一本小画本。



    狭长隧道的尽头,是象征自由的白鸽。


    台湾一直是华语LGBT题材电影最好的培育地,从金马奖里出现的LGBT题材电影就知道台湾电影届给予了不少的关注和鼓励,56届金马就把最佳男配角奖颁发给了这部关于变性人的电影。

    2017年5月24日,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地区。台湾电影在当中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力量。

    《喜宴》(1993),李安导演
    《爱情万岁》(1994),蔡明亮导演
    《夜奔》(2000),请收好还没发福的黄磊老师。
    《蓝色大门》(2002),桂纶镁的第一部电影
    《盛夏光年》(2006)
    《带我去远方》(2009)
    《渺渺》(2008),张榕容终于凭《妖猫传》在大陆红了,噢耶。
    《女朋友•男朋友》(2012),桂纶镁拿下了当年金马的最佳女主角
    《那天妈妈来看我》(2013)
    《醉•生梦死》(2015),52届金马奖最大赢家,10项提名,4项获奖,主角李鸿其最近进军大陆,参演了内地版的《解忧杂货店》,和毕贛的最新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说是十分期待!



    再说香港电影,大家最熟悉也是声誉最高的LGBT题材一定是《春光乍泄》了,千禧年之后甚少看见香港出现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多时候同性恋只是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笑点,同性恋角色承担着为影片增加乐趣博取观众笑声的角色。


    最后来说大陆,我们有禁片《蓝宇》和被下架的《上瘾》。

  • Jensen

    别跟我讲什么菩萨佛祖会照顾好人n老子我不相信啦

    这是两次进出监狱、在变装酒吧做水电工的老吴在好友雪莉葬礼上说的话。致辞最后并没有说完,因为没怎么读过书的老吴觉得,人都死了,再说些什么话又有什么意思呢。

    老吴最大的遗憾,大概是未能如雪莉爱他一般回馈给这个苦苦挣扎一辈子、仍然死着心眼爱着他的变性女子。但我相信,老吴是真心爱着雪莉的,虽然并未能在身体上给予雪莉一直想要的亲密感。

    这种亲密感是一种超越身体和基本欲望的爱,也是台湾导演王育麟希望在《阿莉芙》中正面传达出来的。

    身体和欲望并不一定会成为爱情路上的障碍,上天并没有为我们的爱情与身体定下必需遵守的模式和约定。理解、尊重和珍惜,才是守护爱情最正确的方式。

    所以在《阿莉芙》中有了在偶尔中喜欢上变装的直男正哲,爱上直男的变性女阿莉芙,守护爱人一辈子的雪莉,在阿莉芙还没有变性之前就已经爱上她的铁 T 李佩贞,还有至今我还不知道是男是女、但毫无畏惧地乐观生活的嘉莉。

    他们[以下无论男女统称他们]就像森林里那些不断克服地心引力努力生长的生命,即使柔弱,也有着如电目光。

    如果说阿莉芙/李佩贞/雪莉/嘉莉他们代表着勇敢追求自我生活、不断积极向上的参天大树,那么阿莉芙的父母、老吴、安琪和李佩贞的姐姐,则是那些扶植他们的太阳,用他们的善良给予这些勇敢生活的人一些温暖的支持。

    当然,这不是童话故事,他们也并未一如既往地 100% 支持和给予鼓励,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和困惑,但最终都能以自己特有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善良对待自己的亲人。

    有些人采取了陪伴的方式(如阿莉芙的母亲)、有些人在他们困惑时伸出援手(如在李佩贞得悉怀孕时仍然支持她的姐姐)、有些人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如阿莉芙的父亲,即使儿子变女儿,也仍然为阿莉芙加冕传予头目之位)……

    莉是全剧的灵魂人物,虽然与剧中的各个主角交集有限,陈竹昇却把这一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柔弱女子形象演绎得丰满和层次感十足,力度恰到好处,金马最佳男配角实至名归。

    雪莉是变性人群体目前最最最真实的写照,被父母、被朋友、被世界抛弃、很多时候不得善终,老吴年轻入狱时她对他说最能理解这种孤苦无助和飘零的感受。欲爱不能,对心中的爱人老吴是真的无奈了,她能够感受得到老吴的关怀和体贴,但始终无法理解老吴一直在门外徘徊的挣扎。

    最后杀死雪莉的,不是社会的孤立和冷漠,因为她都挺过来了;不是熬过来的,而是一路积极笑着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唯独癌症,她抗不过。

    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可改变,也并不代表这些年来受过的苦和不公允对待是应该的。若身边的你我,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善意、关怀和理解,雪莉的生活是不是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上天对她最大的不公,是未能让她拥有一份她所应得的爱情。

    雪莉不断提醒着人们过去和现在变性人所经历的、正在经历的一切,他们坚强生活的勇气伴随着的是社会不愿认真对待的态度,而阿莉芙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所以电影名起为《阿莉芙》而不是《雪莉》。

    《阿莉芙》算不得上完成度高的作品,但瑕不掩瑜,光是导演诚意和想要探讨变性群体的勇气就值 4 星了。n

    剧情虽然有点跳跃,在剪辑上也略显突兀和生硬,但全组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只有一两句台词的客串都能够在单点场景上做到情绪饱满和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整体情绪的切割感,有足够的煽动力去与观众产生共鸣。

    所以即使是时不时被导演神经般的镜头切换出戏,但总能很快地重新回到人物情绪当中。

    有很多人吐槽配乐,但时不时响起魏如萱的《无声电影》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接轨剧情,不断循环的“差不多要亲下去,差不多让我触碰你”正是雪莉/老吴、阿莉芙/佩贞之间最为准确的描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