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德国电影《柏林空运》正片即可免费播放。
DVD:普通清晰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TS:抢先非清晰
如果电影《柏林空运》加载失败,可刷新或切换线路
未来影院为您提供电影《柏林空运》正片免费播放地址,如果电影《柏林空运》播放失败清按F5刷新再试,或者切换播放资源,请勿轻信《柏林空运》视频内广告,本站与广告内容无关.
请收未来影院唯一网址 [ http://www.qfanyi.com/details/75874.html ] 以免丢失!
《柏林空运》剧情:zz 1948年6月,为了解决“柏林危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空军投入所有能够使用的飞机实施空中补给,搭建一条通往西柏林的“空中走廊”当美国空军第1批C-47型运输机满载着生活必需品飞抵西柏林,一场被视为世界航空史上空前壮举的大规模空运行动——“柏林空运”由此揭开了序幕。
观看这部片子纯属意外。周末不想做事,翻遍电视机里的回看节目也没找到想看的节目,不死心地把电影频道各个时间段都翻阅了,终于在凌晨时间看到“空投柏林”。想了解历史的念头和已经计划去德国旅行,让我第一次有了看一部一无所知片子的动力。至少能让我先对柏林有个感性认识,为即将到来的德国之行增加点深度,所以就点开了,没想到故事内容非常吸引人,一口气看完。
由于了解的背景知识太少,加上对西方人的脸盲,我连着看了三遍,这于我实属罕见。但好像有删减,一些地方还是有些不甚明了。
片中所演绎的是历史真实事件。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避免的跟苏联走上对立,双方各占居柏林一部分。为报复美国支持西部柏林发行马克,并逼美国放弃柏林,斯大林下令封锁铁路水路公路,不让柏林西区的人得到一个土豆,一个鸡蛋,西柏林顿时处于危机中。
故事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以特纳和克雷两位将军为首的美国军人排除万难,坚持空投物资给柏林人民;另外一条是德国女人路伊莎在丈夫战死后,为了养家在机场咖啡馆谋得服务员工作,从而与特纳结缘,两个破碎的心逐渐走近的故事。
彼时美军只有一万人驻扎,而苏联却有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驻柏林最高指挥官克雷将军并没有屈服,即使华盛顿还在犹豫不决时他就决定利用空中走廊空投物资,保证两百多万柏林人免于困乏。他的手下认为他疯了,并提醒他会丢失肩上的星星,而克雷说:有可能,幸运的是我有四颗。没有华丽的口号,一个有担当有魄力不为私利而瞻前顾后的军人形象立刻显现出来。
几千架飞机供应200多万人口简直是杯水车薪,所有的专家都说克累的建议不可能实施,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却说了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向来是我们的特长。刷新了我对这个总统的认识,那一刻才发现这个总统并不是我以前以为的碌碌无为。
于是华盛顿同意了克雷的建议。机场开始忙碌起来,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每天的运输也只有600多顿,离柏林人民需求的至少1500吨相去甚远。于是华盛顿派来了在驼峰航线有着辉煌成就的、被称为空运之父的特纳协助克雷。
斯大林不甘心失败,想利用拖延的方式等到冬季,妄想用曾经打败过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严寒逼美国放弃,但是英勇的特纳和克雷相互配合,使得空投工作一直持续到春天。特纳又一次发挥他的勇气和智慧,让混乱的空投工作日趋规范并将每日的空投量逐渐提高,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城市的需求,比如药物就常常短缺,毕竟在非常时期满足温饱就已经不易了,哪还有多余的力量兼顾其他?但至少柏林人民基本生活得以保证。
与大事呼应的感情线有些牵强附会,上半场还说得过去,两个人在工作中产生爱情,何况是面对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下半场从路伊莎的死而复归的丈夫以后剧情就不那么合理了,我可以做一个推测。丈夫因为在战场上目睹太多的流血牺牲,内心遭受巨大的创伤,回来后也不能释怀。妻子本想离开特纳重回丈夫怀抱,可丈夫偏偏沉浸在战争带来的创伤中难以正常生活,而路伊莎的好朋友因为未婚夫在飞机事故中遇难一直不能走出,预开煤气自杀,幸亏被路伊莎发现。就在此时,路伊莎对丈夫失望,重回特纳怀抱。后被丈夫发现,经过痛苦的思考丈夫将选择权交给路伊莎,要求路伊莎在他和特纳之间做个选择。而此时,东西方对峙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特纳的任务圆满完成,要调往关岛。路伊莎说不能跟他去,选择留下与丈夫重归于好。特纳失落的坐上飞往关岛的飞机,好在他与已经在工作中结下了友情的克雷一同调走,至少有点安慰。
片中还有些细节令人动容。大雾弥漫,飞行员无奈地坐在休息室,但想到有很多人会挨饿受冻,有人坐不住了。他们被特纳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创造了雾天起飞的奇迹,使得斯大林的阴谋没能得逞。
浓雾中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的飞行员,空投的巧克力有一部分飞到了柏林东区,华盛顿问:你们到底站在哪一边?这些飞行员回答:无论是哪一边巧克力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管他是谁的区域,人道主义的光辉处处闪耀。
这位特纳将军跟中国也有渊源,帮助中国抗击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作为中国人今天才知道他的事迹不免令人冒冷汗。1942年5月日本切断滇缅公路,阻止盟军向中国运输物资。那时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如果没有援助,中国难以为继。为了将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运送进来,也只有飞跃喜马拉雅山,开辟空中航线。但飞越6000多米的海拔高空危险重重,没有人做过。以特纳为首的美国飞行员不畏生死,勇敢的穿越不可能的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片中新一代的飞行员也是在他的英勇事迹鼓舞下,再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雾天起飞,使得对柏林的空投并没有因为大雾而中断。
特纳为提高空运效率而制定的标准,做任何事情都想着两个标准:这是最快的吗?还有更快的吗?
另:提醒一下哪些吐槽罗斯福和斯大林说德语的人,本片是德国拍摄的!
抛开这部剧个别狗血之处(PS:美军少将特纳居然是《Der untergang》里的Albert Speer;女主角的前夫居然是《Der untergang》里的Heinrich Himmler),从历史角度来看:柏林空运(Berlin Airlift)这招险棋,西方赌赢了,毛子赌输了。柏林封锁无疑是毛子思路变尿路的昏招。本来冷战开始后,德国作为两大阵营的最前沿自然是美苏双方争和西方夺的焦点。德国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本来就比较接近,属于同文同种。因此从文化上德国更倾向于西方,而西方人素来敌视毛子,加上苏德战争苏德双方的血战,德国和苏联之间还苦大仇深。鉴于这样,苏联在德国的苏占区应该施行更温和的政策,可苏联呢,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面对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苏联不但不帮助苏占区恢复经济民生,反而到处掠夺一切运回苏联美其名曰“战争赔偿”,结果苏占区经济、民生凋敝。可毛子还执迷不悟,还对西柏林进行封锁。面对苏联的封锁,灯塔国联合西方对柏林进行了历史上绝无仅有、规模空前的物资空运,为此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空运让苏联的封锁破了产。而德国人却看到同样是二战时的敌人,西方和毛子对德国的所作所为却大相径庭:灯塔国和西方不停得往德国运来东西,而毛子却不停地从德国抢走东西。把德国往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推。结果让德国和灯塔国与西方迅速和解,让德国倒向了西方。毛子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n灯塔国作为自由民主领袖的地位也不是充话费送的,也是要付出代价才得来的。
为纪念“柏林空运”结束60周年,德国曾拍过一个电影《柏林空投》,男一号是号称“美国空运之父”的威廉•H•塔纳少将。说起这位少将,跟中国可是大有渊源:nn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陆上通道被彻底堵死,作战物资、武器弹药只够勉强支撑两个月,重庆的国民党政府甚至开始考虑再次迁都。中国战场面临崩溃,美国挺身而出,联合中国从印度到云南之间开辟了一条无比艰险、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为抗日战场运送了140多万吨军用物质,部队32000人。n n1944年9月,塔纳少将出任空运司令部中国-印度分部总司令,将“驼峰”这条死亡航线每月从印度运往昆明的20,000吨物资提高到了70,000 吨。为此,美军损失了609架飞机,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nn美国《时代》周刊1946年报道:到战争结束,在喜马拉雅山麓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驼峰航线上,美军失事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遍布在陡峭的山崖下,被人们称为“铅谷”。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铅片当作飞行的坐标。nn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和补给能力,综合国力超群的美国对德、意、日法西斯说不,已经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走向。nn二战结束并未带来自由与和平:斯大林1946年2月9日宣称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消灭帝国主义;3月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来到密苏里州威斯敏斯特学院,针锋相对地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即著名的“铁幕”演说,号召西方世界团结一致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冷战由此拉开了帷幕。nn美、英、法占领的西柏林同苏联控制的东柏林,成为光明与黑暗、自由和奴役交锋最为激烈的桥头堡。1948年6月24日,德国币制问题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斯大林下令不让一个鸡蛋、一枚马铃薯溜入西柏林,切断其所有的水陆交通和货运,必须依赖美英物质支援才得以维持的西柏林陷入了绝境。nn斯大林企图以此断绝250万西柏林人民的生路,迫使西方盟国撤军。但他显然低估了美国人捍卫自由的决心和勇气---nn与美空军副参谋长魏德曼中将和陆军后勤部长奥兰德中将紧急磋商之后,美驻德占领军统帅克莱上将询问驻欧美国空军司令李梅少将,能否向西柏林空运足够的生活必需品,以维持当地居民的生计,直到危机解除。nn曾亲自驾驶B-17轰炸机深入纳粹德国腹地进行轰炸,并击落5架前来拦截他的德军歼击机的李梅少将,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不行”这个字眼。他迅速组建了一支包括102架C-47和2架C-54运输机在内的初期空运力量,于6月26日向西柏林空运了首批80吨补给品----长达15个月的大规模空运行动正式开始。英国为了不让西柏林人饿肚子,大幅削减本国供给,甚至低于战时的水平。nn斯大林在东德地区部署的40万大军,摆开强烈的作战架势;数量上处于下风的西方盟军,依靠美国原子弹的威慑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一时间,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nn为满足西柏林每日4000吨物质的需要,1948年10月15日,美国除了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运输机,还与英国成立了联合空中补给工作小组,由在“驼峰航线”上大出风头的塔纳少将负责领导,他严格规范了空运的集中指挥和程序的标准化,将飞机地面逗留时间(包括卸载和加油)压缩到了30分钟。机组人员不得离机,餐饮、飞行许可证和气象信息都直接送上飞机。nn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也纷纷派出运输机和机组人员参与柏林空运。北约为捍卫西柏林人民的自由与生存,每天向西柏林人民空运大量食品和其它物资,运输高峰期,西柏林三个机场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nn在塔纳少将的精心调度之下,空运总量在稳步上升,到1948年7月31日达到每天2000吨,9月18日为每天5583吨;10月20日,每天供应柏林的基本必需品猛增到5620吨。nn1949年春天,向西柏林空运的物质达到了平均每天8000吨,与封锁前美英通过水陆交通运送给西柏林的数量基本持平,斯大林的封锁计划彻底失败,东德居民逃往西德的人数与日俱增。nn由于美国施行反封锁,东德重工业企业因缺少煤和钢等原料的供应而纷纷倒闭。苏联被迫恢复了对西柏林的电力供应,放回了扣押在苏占区的4000节车厢。1949年5月5日,苏、美、英、法四国达成协议,宣布自5月12日起取消对柏林实施的封锁和反封锁。nn热火朝天、史无前例的柏林大空运没有令西柏林人民失望,以美国为主的盟军总共出动飞机27.7万架次(其中美军出动189963架次),空运物资230万吨;12次坠机事件使得39名英国人、31名美国人和8名德国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nn柏林空运为美国提供了一种应对冷战危机的行为模式,并为自由世界最终赢得冷战立下了汗马功劳----nn前苏联咄咄逼人的西进态势和对柏林的封锁,不仅催生了北约,还使得原本保持中立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也都加入了北约。自由的敌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断地树立更多的敌人,直到最终把自己埋葬。nn苏联错误地估计了柏林的形势以及美国捍卫自由的勇气和能力,在道义上更是全面破产,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北约成员国从最初的12个扩大到目前的26个,而华约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一方想饿死几百万人,另一方则不计代价地拼命救援,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谁是人权战士,谁又是千夫所指。nn至关重要的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之后,美国发现自由世界只要团结一致,苏联就是只“纸老虎”。这对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威胁对中国大陆使用原子弹、阿富汗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上日趋强硬,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心理基础。nn有学者认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全力支持穆斯林武装是在养虎为患,其实,穆斯林武装只是局部问题,与苏联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不可同日而语。nn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是1918年苏联红军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完败收场的战争,成为压垮庞大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1989年2月15日,苏军灰溜溜地撤出了阿富汗,之后仅过一年多的时间,局势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土崩瓦解。nn2005年布什总统发表第二任就职演讲:nn“今天,美国再次向世界人民宣告:那些生活在专制下绝望的人民应该知道,美利坚合众国不会漠视你们被压迫的处境,也不会原谅你们的压迫者。当你们保卫自己的自由时,美国将站在你们一边;那些无法无天的统治者应当知道,我们仍然抱有林肯总统的信念:‘剥夺他人自由的人不配享有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面前,他们也不会长久。’”nn布什在演讲中一共提到了27次“自由”。惟有自由才能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nn赢得冷战,使得对法西斯和苏联说不,对践踏自由的独裁暴政一直都在说不的美国,不用再去扶持个别国家的军政府来对抗苏联的扩张,这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和胜利结束二战的意义同样重大。人类即便无法告别武器,但该死的核大战、世界大战的阴云总算一去不返,相对稳定与和平的发展环境,让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更快地获得了绝大多数地球人的认同。nnn
Jensen
2023.04.04
影片开头妻子露伊莎和丈夫亚历克斯告别情真意切,海誓山盟,很难想象露伊莎后来能投入到一个美国将军的怀抱,只能说时间冲淡了一切。露伊莎身材高挑,相貌美丽端庄,虽已为人母,却依然风姿绰约,但不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到美军基地去应聘一个咖啡厅的服务员的职位,一路引起惊艳,招来美国大兵的瞩目礼和挑逗,她都回报以羞涩的一笑。
露伊莎从来咖啡厅消遣的美军军官那里第一次听说特纳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名字,知道了二战期间发生在中国的“驼峰”死亡航线。美国空军菲利普•特纳中将在咖啡厅的一声枪响给露伊莎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露伊莎搬梯子要爬上去修灯罩的举动让特纳将军当即决定录用露伊莎做自己的秘书,这对露伊莎来说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是特纳将军和露伊莎没有想到,两人由此生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做了特纳将军秘书的露伊莎亲眼目睹了特纳雷厉风行,行事果断的办事风格,更被他的英俊潇洒所吸引。特纳的到来让西柏林的美国空军迅速紧张有序的高速运转起来,美军运输机一架接着一架比肩继踵而飞,场面煞是壮观,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此时的露伊莎对特纳将军充满了崇敬的表情。
特纳常常工作到深夜,拖累的露伊莎很晚才能回家,知道了露伊莎住的很远,家里还有一个儿子等着她回去照顾,特纳给她安排了一辆车送她回家,这让露伊莎很感动,没有想到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有暖男细心体贴的一面。
如果是真实的话,影片中有一个特纳将军用纸杯接饮桶装水的镜头,要知道那可是1948年呀,那个时候在德国的美军就已经开始饮用桶装水,整整过了50多年,中国老百姓才有幸享用到这一“奢饰品”,这就是巨大的差距。用西方人人平等的理论价值观,中国人有理由奋起直追,和美国人一样过上好日子。
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让善解人意露伊莎熟悉了特纳将军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露伊莎配合特纳的工作越来越默契,成为特纳将军得力的好助手。一个将军开车给他的女秘书家送煤炭,还亲自被又黑又脏的煤炭扛上楼去,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对露伊莎努力工作的奖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特纳将军醉翁之意不在酒。就连露伊莎的儿子米查都从两人的眼神中感觉到什么,借故离开。吸引特纳将军的应该是露伊莎的纯真和善解人意,还有和他相似的固执己见。
两人渐渐的彼此开始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过去诉说给对方,露伊莎由此知道了特纳将军因妻子弥留之际没有陪在她身边而内疚不可释怀,原本想陪伴在两个儿子身边,却因为柏林危机而受命重新披挂上阵,为此心里内疚,痛苦不堪。
儿子米查受到邻居们对他妈妈的非议而强烈抵触特纳成为他的新爸爸,还出言不逊,露伊莎第一次失手打了他,米查为此痛哭流涕。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当特纳将军邀请米查参与飞机起降沙盘模型的设计时,米查高兴坏了,早把新爸爸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聪明伶俐的米查和特纳将军神配合,给美军军官们演示了飞机起降运作模式,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在场的美军军官们赞叹不已,米查更是开心自豪。特纳在机场教米查开车让米查心里简直乐开了花,特纳一时兴起还偷偷把米查抱上了飞机驾驶舱,他的属下看见了将军在“假公济私”也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其实露伊莎心知肚明,这些都是哄小孩的把戏,项庄舞剑,意在(他娘)沛公。
特纳忙里偷闲,带着露伊莎来到河边散心,这时的特纳表现的像个孩子,用石头打起水漂。露伊莎曾经在特纳面前回忆起儿时买“神秘包裹”带来的惊喜,和战争开始后这个充满惊喜的日子就结束了的遗憾。没有想到她又一次收到了“神秘包裹”,里面是一枚戒指,这是特纳送给她的礼物,露伊莎开心的立即戴上了它。
露伊莎和一个美国将军拍拖引起了周围邻居的风言风语,对此露伊莎不屑一顾,但是再次面对特纳将军时,露伊莎还是多了几分尴尬和不自然,但是淑女的矜持,让她没有露出一丝忐忑不安或喜形于色。
特纳将军模仿底特律汽车流水生产线的运送带设计的飞机密集起降模式出现了意外,露伊莎闺蜜莱妮的男友哈里•凯恩在这场事故中不幸殉难,曾经有过失去丈夫经历的露伊莎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闺蜜莱妮,特纳将军一句“我来说吧,你不是一个人”,让露伊莎瞬间泪奔,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两个人相拥在一起,此时的露伊莎已经离不开特纳了。哈里的死对莱妮是个致命的打击,对露伊莎的打击也很大,也为露伊莎和特纳最终的分手埋下了伏笔。
有了肌肤之亲的露伊莎不再矜持,她大胆亮出和戴上特纳送给她的那枚戒指,在家里摆好一桌美食,伴奏音乐和特纳翩翩起舞,没有想到被米查撞个正着,“爸爸死了,你还在跳舞”,愤怒的米查摔门而去。
命运如此捉弄人,正当露伊莎准备开始一段新的爱情的时,她的丈夫亚历克斯“死而复生”的回来了,原来战争结束时苏联需要医生,所以把他留下了,导致战争结束几年无法和露伊莎取得联系。
回家后的亚历克斯性情大变,沉默寡言,拒绝谈他这几年的遭遇。对如何事情都很冷漠,夫妻久别重逢之夜,他却冷淡的像块冰。不仅对露伊莎冷淡,对儿子也很淡漠,似乎只有工作才是他唯一感兴趣的事,而政治倾向却激进的偏袒苏联人。
露伊莎感觉几年不见,和曾经亲密无间的丈夫陌生了许多,丈夫他人回家了,可是他那颗心已经魂飞魄散了,这让露伊莎无法忍受。何时才能抚平丈夫心灵上的战争创伤已经让露伊莎倍感痛苦,莱妮的自杀对露伊莎的打击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而丈夫的冷漠让她感到孤独无助,精神几近崩溃,失声痛哭。
露伊莎为了丈夫医院缺少药品和食物去找了克雷将军,事情兜了一圈又转到了特纳将军那里,克雷将军把克伯格医生直接带到了特纳将军面前,医生言辞犀利的责备美国人把空运 救援的事和总统竞选之类的政治搅和在一起,事后特纳责怪了露伊莎对他缺乏信任。
露伊莎沉浸在偷情带来的激情和欢快中,但是这种愉悦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负罪感。每一次和特纳激情过后深更半夜回到家,面对自己丈夫的质疑,露伊莎有一种愧疚,感觉自己像个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终于有一次让丈夫看见了有人送她回来,他们吻别,露伊莎只好如实坦白,丈夫扇了她一耳光。
丈夫亚历克斯经过深思熟虑后告诉露伊莎,他依然爱着露伊莎,而且爱的很深,爱到心痛,但是露伊莎爱上了别人,如果这就是她的选择,就继续走下去,希望她可以幸福。现在抉择权到了露伊莎手里,偏偏这个时候露伊莎发现自己怀上了特纳的孩子,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抛家弃子的方向发展,露伊莎却做出了一个与之相反的决定,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听到她的这个决定,丈夫亚历克斯欣慰的笑了,他告诉妻子“你真的以为我会让你那么做吗?死去的人已经够多了,我们不能再做奉献了”。
只能说爱情这东西太让人难以琢磨,正像电视剧《过把瘾》里面唱的“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茫茫人海,寻寻觅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故事的结尾峰回路转,和《廊桥遗梦》中女主弗朗西斯卡一样,露易莎选择了回归家庭,勇敢的承担起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和义务,爱情只能遗憾的放弃了,倒霉的特纳将军是狗咬尿泡空欢喜了一场。不过失去爱情的特纳却收获了克雷的友情,而且是经历过战火考验牢不可破的深厚友情。
斯大林对柏林的物资封锁让柏林民众忍饥受冻,濒临死亡边缘,柏林这座美俄共管的城市即将分崩离析,土崩瓦解,战争一触即发,这让美国杜鲁门总统的压力骤然倍增。美国军方告诉杜鲁门总统“一旦战争爆发,你将毫不犹豫的使用原子弹”,那个时候,苏联还没有原子弹,因此美国的核恐吓还是很有效的。面对准备竞选连任,而民意调查持续下滑的局面,杜鲁门总统终于挺起腰杆硬了一回。当美国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东德的钢铁和煤炭进行封锁时,苏联人受不了了,斯大林终于选择了退缩。历史似曾相识,75年后美俄在乌克兰再一次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美国人再次“呼朋唤友”,试图群殴俄罗斯。但是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次究竟鹿死谁手,世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