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夜

上海之夜

710

    8.0

    • 主演:钟镇涛张艾嘉叶倩文田青李丽珍成奎安文隽胡枫

    常见问题

    1、钟镇涛,张艾嘉,叶倩文,田青,李丽珍,成奎安,文隽,胡枫 主演的电影《上海之夜》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上海之夜》来自于香港地区。

    2、《上海之夜》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84年在香港上映,《上海之夜》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5680分,《上海之夜》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上海之夜》值得观看吗?

    《上海之夜》总评分568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上海之夜》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上海之夜》是1984-10-11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钟镇涛,张艾嘉,叶倩文,田青,李丽珍,成奎安,文隽,胡枫主演。由导演徐克携幕后团队制作。

    5、《上海之夜》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上海之夜》是著名演员钟镇涛 代表作,《上海之夜》免费完整版1984年在香港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上海之夜电影,上海之夜剧情:抗战年代,夜总会小丑董国民(钟镇涛 饰)不堪忍受日寇对上海的肆意轰炸,毅然告别叔父投军,出发之前,董国民在苏州桥下与一名女子一见钟情,他们约定胜利后再见……时间一晃十年,董国民回到上海,自此时常在苏州桥下徘徊,渴望再遇当年人,然而物是人非,此时的桥下只有几个落魄的老兵露宿董国民楼下的舞小姐阿舒(张艾嘉 饰)收留了一名来沪女子邓仔(叶倩文 饰),并给她生活上的帮助,二人以姐妹相称。董国民与邓仔在天台邂逅,虽然邓仔并非董国民所误会的当年人,但仍对这位青年产生了好感。不久阿舒亦介入了这段关系,但为成全邓仔,阿舒选择了退出。不久董国民终于发现阿舒正是桥下的当年人,而此刻,阿舒却与别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本片为徐克电影工作室的开山之作。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钟镇涛
    • 张艾嘉
    • 叶倩文
    • 田青
    • 李丽珍
    • 成奎安
    • 文隽
    • 胡枫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很久没看过一部这样一部如此解颐的港式喜剧,笑得我捶桌啊

      似满月般的脸庞,毫不做作的咧嘴哭哭笑笑,那个年代的女演员简直美翻了,甩现在满屏幕戳瞎人眼的锥子脸和浮肿山根不知几条街,真真赏心悦目,满是风情。

      在空袭警报拉响的时候相遇,狼狈跌入桥底,周围火光熊熊,我亲你一下,你亲我一下,你把钱都塞到我手上,我给定你要活着回来相见的信心,黑暗中连对方的相貌也未曾看清,就许下了十年之约,从此痴心等候。徐克,未免也太过浪漫,对于现在的男男女女,这样的浪漫比男主角为女主角建一栋大厦还要难以想象,即使真遇到了,有谁会把这约定当真?连白流苏孤身再赴香港的勇气在现在看来也是真豁得出去。我们已经不敢再玩“敢不敢”这游戏。

      喜剧向来比悲剧难做,而愈发悲怆的故事愈要用幽默的方式来讲述。有时候,幽默也是一种攻击性的表现,亦是对艰难的生活的一种抗争。战争初初收尾,从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小老百姓,面对家园尽毁,亲人离散,物价飞涨,甚或被贼光顾身无分文,甚或卖血换取食物,却总能化险为夷遇见良人;连身处风月场所,也能至情至性,为不公之事挺身而出,拒多金老板于千里之外,即使出丑也有既上得台不如唱好这一曲的洒脱。

      胡定欣像极年轻时候的叶倩文,可惜没有那么好运遇到这么鲜活的角色就被蹉跎掉了。叶倩文初到上海莽莽撞撞,钱被小偷扒走,幸好被张艾嘉收留,一进人家的屋子就盯上漂亮的衣服,趁主人上班时穿上过瘾;被收留的却不满足于睡沙发,自说自话就睡到床上还这么张牙舞爪……这种种得寸进尺的“不识相”,叶倩文演来却是怎么这么可爱。连她对憨小子钟镇涛的喜爱也是毫不遮掩纯粹热情得叫人怜惜,当她误会张艾嘉与钟镇涛的时候,哭着大骂“落衫抢我男淫,下流无耻”,被张艾嘉赶出门却又哭着回来问她借一点钱买个烧饼,实在叫人莞尔,兼咆哮:怎么这么可爱的啦?!!

      结局自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也有好姐妹间的忍痛避让与挣扎阻挠,但最终还是衷心成全了,追一路火车一再挥手大声告别。叶倩文的《晚风》响起:“借今晚夜风,我和你用诚意,流露爱心风中轻送……”纵使我没有做成你的女主角也不枉这一场相遇。

      如果要活,就这样活,即使现实再坏也坏不过战争年代生死离别;如果要爱,就这样爱,即使不能给自己留下退路容易受伤。

      这不仅仅是一句纸上谈兵的口号。引用韩松落老师的话来说“它不是现实的逻辑,不是灰了心的新世纪人的逻辑,它另有一种逻辑,是电影的逻辑,是徐克的逻辑,是热情的逻辑,是希望的逻辑。”

    • Jensen

        作者: (美)大卫 波德威尔(David Bordwell)
      《上海之夜》的序幕很有费兰克·鲍沙其(Frank Borzage)通俗剧的影子。故事讲1937年,郁郁不得志的作曲家Do-re-me(即董国民,钟镇涛饰)遇上在歌厅卖唱的舒佩琳(张艾嘉),两人夜里在桥底浪漫邂逅,随后却因上海沦陷局势纷乱而失散。战后,两个凑巧成为同一座楼房的住客,而刚从乡间迁来的凳仔(即查小乔,叶倩文饰),却爱上了Do-re-me。片中,选美会、睡房闹剧、探戈舞、大号乐器笑料、大骤雨,还有时间控制分秒不差的视觉喜剧效果等等,如走马灯般逐一登场。此外,也有动人的表演时刻,如Do-re-me走上天台,在上海的霓虹灯光映衬下拉起小提琴,犹如给予整个城市奏起小夜曲。
         
         影片高潮富有幽默感,同时亦紧张刺激,是今天好莱坞没法再拍得出的。Do-re-me凭一曲《上海之夜》赢了比赛,此曲更安排在电台播放,但舒却答应了富商的婚事,当晚便要乘火车离开。凳仔纵使不情愿,但也把消息告诉了Do-re-me。他赶往火车站及时跳上火车,一曲《上海之夜》此际悠悠响起,火车在歌声中开出(“明天的我,明天的你,会不会再像那天相拥!”)。火车上,舒给Do-re-me抱在怀里,她的未婚夫只好把目光移向其他女人,凳仔则一直在月台勇敢挥手。徐克称自己用歌曲歌词构思这连串镜头,于好莱坞而言,把歌曲、声音及视觉韵律结合得同样迷人的场面,恐怕要回到罗宾·马摩利安(Rouben Mamoulian)《公主艳史》(Love Me Tonight,1932)的火车高潮戏才见得着。  
       《上海之夜》的感情跌宕,以徐克特有的古怪尾声收笔。火车开走后,刚从乡间出城的少女向凳仔问路,但少女却是凳仔的化身,不仅同一演员饰演(叶倩文),还与凳仔开场时所穿一模一样。故事犹似麦比乌斯环带,正要重头开始。Do-re-me与舒在火车呼啸中奔向未来,凳仔则祝福那天真版的自己交上好运,然后转身离开,粉紫披肩在画面飞扬。她走过《再见上海》一片的广告牌,镜头就凝在那儿。  
        影片运用错综复杂的技巧,来讲一则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徐克借此向香港电影的源流致敬,该片让人联想起上海经典片《马路天使》(1937)与《十字街头》(1937),但他没有像新好莱坞电影般搞低级滑稽笑话,反而想把一个有价值的大众传统翻新。《上海之夜》拍摄之际,香港正值需要重新思考与内地关系之时,影片把本土议论带往另一方向。上海被塑造为香港般拥挤与残酷的城市,人人欲打进娱乐圈。片中乐曲悦耳,亦带出流行文化的活力。徐克也表示,复兴旧传统不等于沉醉于怀旧之中,而是把自己生命与重要传统连系起来。流行文化因此亦成为集体的记忆与历史。影片充满怀缅之情,大家都知道上海这个中国沿岸最国际化的城市,不久之后便会给南方的对手迎头赶上。火车载着作曲家与歌手离开上海,向着香港进发。。

    • Jensen

              以二十五年后的眼光看电影工作室的首作《上海之夜》,着实有太多不合逻辑之处。
              巧合太多,而且坏在太巧——例如十年前在桥底有过盟约的人成了邻居,人海中有过瓜葛的人竟齐聚一室;侥幸太多,而且坏在太侥幸——例如被灌醉的叶倩文滚入床底得以保全贞节;向《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致敬的地方太多,向老上海文艺遗留物取经的地方也太多——街头群众把一颗头左歪右歪的情景,立刻教人想起丁聪漫画里的那种恶趣味,用两个人十年后的重逢撑起整出戏,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散乱的时候也太散乱,张艾嘉仓促间被推上舞台,机智献唱“嘻嘻哈哈之歌”,引来老板献花,似乎要埋设伏笔,却到底没有了下文,献花老板转眼又意欲染指被选为月历皇后的叶倩文。
              但《上海之夜》却让人久久难忘,电影工作室二十五年来的四十九部电影里,徐克最喜欢的是它,因它“很耐看,很温暖”,身为香港电影节形象大使的莫文蔚,第一个要推荐的也是它。
              它不是现实的逻辑,不是灰了心的新世纪人的逻辑,它另有一种逻辑,是电影的逻辑,是徐克的逻辑,是热情的逻辑,是希望的逻辑。斯蒂芬·金有名言“你要相信你所写的东西”,徐克则是怀着极大的诚实去相信《上海之夜》里的一切巧合、一切遭逢,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暖意。
              《上海之夜》另有一种罕见的明媚,这种明媚在《刀马旦》中仍旧得到贯彻,这种明媚和暖意,是一种唐人性格。
              我们哪里有机会知道唐朝是什么模样呢?长安城里的飞花,明月楼头的笛子,窗前梅花的疏影,岸边踏歌的声音,遥远到连真实性都待考,隔着时光的层层损耗和剥蚀,那种坦荡、明快、酣畅的“唐人性格”,有多少是经了我们的渲染与夸大,也着实难说得很。但,唐人性格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如说它是一种性格理想的寄托,是人性里开阔的、丰润的、明亮的一切的凝结,是身心得到极大释放的时代的化身。我们已经习惯了,把中国人性格里好的一面归唐宋,坏的一面算在明清头上,把中国人性格里饱满的、丰盈的、果敢的、信心充沛的一切,都归给唐朝,森冷的、枯瘦的、狭隘的、阴惨的、残破的,一律归罪明清。而且,愈是不可得,愈是没有重回的可能,那种唐人性格愈是完满。
              徐克就有性格理想,他那些电影的成功,与其说是电影技术的胜利,倒不如是一种性格理想的胜利。在徐克的电影里,男人刚毅深沉,女人丰腴亮烈,《新蜀山剑侠》、《笑傲江湖》、《青蛇》、《黄飞鸿》都是这种性格理想的结晶,即便由他监制的《散打》,也有种新世纪朝阳的气质——我以为,那是所有关于深圳这个城市的影像作品里最好的一部。而电影工作室的其它作品,也不能脱离唐人性格这个前提去解读,所以《女人不坏》不能被新时代观众所理解,他们不能想象备受煎熬的当代人身上,还可以有这种唐人性格。难怪他掉过头去拍狄仁杰。
              人们公认徐克最懂得女性,那种唐人式的理想性格,其实也是“女性的”。所以,歌德要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飞升!”
              每逢我喜欢的那些人,我也说他“明媚如唐”,还是这个飞升的意思。例如徐克,例如《上海之夜》里的男男女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