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校园

常见问题

1、杰克·布莱克,亚当·帕斯考,卢卡斯·帕佩利亚斯,克里斯·斯塔克,萨拉·西尔弗曼,麦克·怀特,卢卡斯·巴宾,琼·库萨克,乔丹-克莱尔·格林,维罗妮卡·阿夫勒巴克,米兰达·卡斯格拉夫,小乔伊·盖多斯,罗伯特·蔡,安吉洛·马萨利,凯文·亚历山大·克拉克,玛丽安·哈森,凯特琳·黑尔,科尔·霍金斯,布莱恩·法尔杜托,詹姆斯·霍西,艾里莎·艾伦,扎卡里·因凡特,丽贝卡·布朗,贾克琳·内登萨尔,苏珊娜·道格拉斯,李·维尔科夫,凯特·麦克格雷格-斯图尔特,沃利·邓恩,尼基·凯特,海瑟·戈尔登赫什,罗伯特·林 主演的电影《摇滚校园》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摇滚校园》来自于美国地区。

2、《摇滚校园》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3年在美国上映,《摇滚校园》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7216分,《摇滚校园》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摇滚校园》值得观看吗?

《摇滚校园》总评分7216。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摇滚校园》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摇滚校园》是2003-09-09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杰克·布莱克,亚当·帕斯考,卢卡斯·帕佩利亚斯,克里斯·斯塔克,萨拉·西尔弗曼,麦克·怀特,卢卡斯·巴宾,琼·库萨克,乔丹-克莱尔·格林,维罗妮卡·阿夫勒巴克,米兰达·卡斯格拉夫,小乔伊·盖多斯,罗伯特·蔡,安吉洛·马萨利,凯文·亚历山大·克拉克,玛丽安·哈森,凯特琳·黑尔,科尔·霍金斯,布莱恩·法尔杜托,詹姆斯·霍西,艾里莎·艾伦,扎卡里·因凡特,丽贝卡·布朗,贾克琳·内登萨尔,苏珊娜·道格拉斯,李·维尔科夫,凯特·麦克格雷格-斯图尔特,沃利·邓恩,尼基·凯特,海瑟·戈尔登赫什,罗伯特·林主演。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携幕后团队制作。

5、《摇滚校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摇滚校园》是著名演员杰克· 代表作,《摇滚校园》免费完整版2003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摇滚校园电影,摇滚校园剧情:杜威•费恩(Jack Black 杰克•布莱克 饰)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却仍在为理想打拼的摇滚音乐人他不屑于那种粗制滥造、充满向商业谄媚味道的虚伪乐曲,一心追逐真情实感的纯粹摇滚乐。为此,他和无数支乐队分道扬镳,至今事业无成,还面临被房东赶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东兼老友内德•斯尼勃利(Mike White 麦克•怀特 饰)此前曾是狂热躁动的死亡摇滚乐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居家好男人以及代课老师。杜威闲赋家中时,偶然接到一通来自某中学的招聘电话,对方邀请内德迅速来学校代课。穷极无聊兼为生计所迫的杜威偷梁换柱,以内德的身份进入这所校风极为严谨的名门中学教学。学生们的死气沉沉一度让他倍感无聊,某天,杜威无意中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瞒天过海,带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孩子们进入一个全新且乐趣无穷的摇滚世界……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杰克·布莱克
  • 亚当·帕斯考
  • 卢卡斯·帕佩利亚斯
  • 克里斯·斯塔克
  • 萨拉·西尔弗曼
  • 麦克·怀特
  • 卢卡斯·巴宾
  • 琼·库萨克
  • 乔丹-克莱尔·格林
  • 维罗妮卡·阿夫勒巴克
  • 米兰达·卡斯格拉夫
  • 小乔伊·盖多斯
  • 罗伯特·蔡
  • 安吉洛·马萨利
  • 凯文·亚历山大·克拉克
  • 玛丽安·哈森
  • 凯特琳·黑尔
  • 科尔·霍金斯
  • 布莱恩·法尔杜托
  • 詹姆斯·霍西
  • 艾里莎·艾伦
  • 扎卡里·因凡特
  • 丽贝卡·布朗
  • 贾克琳·内登萨尔
  • 苏珊娜·道格拉斯
  • 李·维尔科夫
  • 凯特·麦克格雷格-斯图尔特
  • 沃利·邓恩
  • 尼基·凯特
  • 海瑟·戈尔登赫什
  • 罗伯特·林

用户评论

  • Jensen

    父母们都需要知道这部电影里Jack Black一边弹吉他一遍用表情诠释什么是 rock 'n' roll. 这部电影对于每一位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有趣的经历。电影里也讨论了一些更严肃的东西,比如10岁的小男孩和同学们讨论醉酒。影片里有一些醉酒抽烟的镜头。School of Rock 更多的是表达小朋友们怎样对音乐产生兴趣,怎样和父母交流从组建乐队中得到的宝贵经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影片里也正面探讨了困扰孩子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个女孩子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唱歌因为觉得太胖。

  • Jensen

    这是第一次在长篇评论超过5坨的电影里写字。
    我把这视为堕落的开始。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05年,那时候我他妈单纯的可以。按照分类标准,我觉得这是一部励志片。讲的就是一个人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懈追求,总有一天,你会在舞台上跳水成功。即使胖的有他妈二百多斤,也一样会有无数的傻逼在台下准备接你。

    再一次看是前几天的电影频道。四年后的今天。我发现原来这就是讲一个傻逼撞上狗屎运的故事。一个没什么才华的摇青(应该是摇中了),碰上一堆才华横溢的孩子,于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把孩子们组成了一个乐队,上台演出,获得成功。并且大俗套的在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公司。不厚道的想,这厮终于可以靠着这帮孩子住上大房子,开上大车子,搂上大胸脯了。

    以上的百十来字说明,电影没变,是老子的心态变了。

    我有一同学,外号毛驴。从初中开始一起听摇滚。去年丫辞掉工作,追求着自己摇滚的理想去了北京。三个月后铩羽而归。到现在还在家坐着。三十岁的男人,没了工作,没有老婆,爹娘下岗,没事了就到处蹭饭。话说丫当年抄起吉他,也迷倒过校花呢。

    另一个朋友的故事也一样,丫毕业就留在北京。信誓旦旦的说三年后请我们在北京饭店狂high一周,住总统间,吃九头鲍。一直到我在网上看到鲍鱼娇,对鲍鱼彻底没了兴趣,丫依然住在北京的小平房里。每个月不到两千的工资。做着扯淡的工作。

    其实所谓理想,有时候根本比不过眼前一碗热乎的牛肉面。

    我用轻蔑的口气说着这些事情,轻蔑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理想。

    电影中的杰克同学为了自己的理想,没有工作,住在朋友家,被朋友的女朋友蔑视,还好丫有一根粗壮的神经,还好丫最后居然成功了。可是这是电影,丫能不能成功取决于编剧和制片,和自己是不是奋斗过毫无关系。说起奋斗,佟大为同学再牛逼,再坚持,再信誓旦旦,还不是得有个有钱的老爹。现在我都把这类坚持理想,最后成功的电影电视剧,归类到魔幻题材了。

    现实其实很简单。现实就是首先要喂饱肚子,在这个前提下,您有理想,可以考虑去实现。我现在最烦的就是那些没事他妈坐那和我憧憬未来,讲着自己的理想多牛逼,多远大,比远大中央空调还远大,结账的时候站起来往厕所跑的傻逼。

    老子没理想了。老子的人生比你们都猥琐。老子在你们眼里堕落的可以。可老子现在住着150平米的大房子,老子的银行账户已经过了六位数并且即将迈向七位,老子是堕落了。老子向这个社会屈服了。老子跪在现实面前,有错吗?

    十年前我还在秦皇岛上学。快毕业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当地乐队的贝司。他们缺主唱。我就去玩。每天在一个废弃办公楼的楼梯间里排练。那么小的一件房子。每天出来后耳朵哄哄乱响。院子里的几只鸡看到我就扑上来咬。玩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创作。每天扒着几个乐队的歌。后来我写了几首歌,当年老子也是才华横溢呢。唱给他们,丫们认为太鸡巴清淡了。一致鄙视。继续着他们的金属梦。那几首歌放到现在,应该算是小清新了吧。说起小清新,前几天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苏打绿的MV,那个什么情歌,分析了半天,原来他妈主唱是一男的。以前听声音,一直以为是女主唱呢。后来我毕业了。就回村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贝司,聊了几句,贝司现在卖手机呢。至于琴,早就不知道是转了几手儿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点什么。关于一篇文字应该有中心思想这个道理,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可现在越老,越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只是不断的废话,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暗自佩服自己,靠着当年聊QQ练出来的打字,如今真他妈的娴熟。

    去张北的草原音乐节,一开始我觉得我会心潮澎湃,会找到当年摇滚的心态。可抗猫跳水的时候,我依然远远的看着。猥琐的想着抗猫正面朝下,便宜了多少人啊。回来看到网上N多人在骂,一边看一边笑。您平时在家啃馒头就着榨菜,出个门就他妈想着住五星酒店,抬腿能吃饭,蹲下就能拉,凭什么啊。

    好吧,其实就他妈是我心态变了。一开始敲字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我本来想骂人的。可是敲着敲着我就明白了。我没资格骂那些坚持着理想的人。只要您能坚持着,只要您能在坚持的同时,不去怨天尤人,不去仇视那些不愿坚持的人,那,您有什么错呢??

    其实大家都是傻逼。对吧。

  • Jensen

    你知道ROCK吗?
    你有多了解ROCK?
    说实话我一直分不清楚rock,R&B,古典,流行。。。好,我不了解音乐,但是我不能不听,但是我不能不评论,这是一种内心彭湃的激情,或者只是暂时,但是此刻确实如此。
    Children,活在父母的光辉下,也活在了父母的统治下,父母永远代表着保守的,他们可以对自己要求不高,但是孩子们不能,某种意义上,这是负责,另外一些意义上,这是不负责。
    贺林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一直过着这种生活,并且已经被麻木跟接受。他们的思想就是拿了多少个星星,操行有多少分。但是他们是优秀的,内心富有激情的,这种激情由冒牌教师Mr.S-杜威这个摇滚狂热者的出现而点燃。
    他们开始沉迷于杜威给予的世界里。
    ROCK , ROCK,每个人被赋予了参与这个team的一个角色。
          

    其实这个过程极为神圣,但是又充满了平静,everybody,everyone,if you wish,you can be a star。star,并不一定要闪耀别人的人生,最关键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rock不是迷幻的吸毒者,不是变态的强暴者,不是性与糜烂。
    它只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精神,一种平和的生命。它告诉我们,懂得反抗,懂得和命运竞争。
    电影最后以我们最理想的结局收场,你的使命不是让领导者给你A,而是让更多的人认同你。最后,代表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们跟着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振奋了那么一下。
    多少人为了音乐理想郁郁不得志。谁又能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给予了太少的关注跟热情。
    我只是一个单纯的乐迷,比如那天跟TJ的亭亭讨论了音乐的时候我说,无论古典还是流行,钢琴吉他,rock,情歌,音乐就只是音乐。当我们喜欢的时候,无分低贱高雅,它只是一种心情。你可以去抒发可以去保留,它不仅仅是一首歌。
     
    有人说,你不喜欢Rock你不会去喜欢这样的一部电影,但是我认为,无论是谁,看了这个电影,不一定就喜欢上了rock,但是起码不会再对rock作出无聊卑贱的想法观点。这不仅仅是rock的电影,在我看来,它就代表了音乐人生。
     
    “喜欢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Jay如是说。
     
    我们都是好孩子,因为我们都喜欢音乐。

  • Jensen

     School of Rock摇滚学校是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看了不少遍了.总结一下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小小原因.
    1导演Richard Linklater 此人也导演过另一部我超喜欢的电影Before Sunset,如果两部电影都看过的话应该发现这两部电影太不同了,能都游刃有余应该就是所谓才华的东西吧.
    2男主角Jack Black 居然有这么让我欣赏的人.一个重金属乐队的吉他手,同时还是一个天才的喜剧演员,生活中他的两个角色都做得完美.
    3女主角Joan Cusack 好演员,有内涵.她是John Cusack的姐姐,他们姐弟和Jack Black,Catherine Zeta Jones,Tim Robbins一起出演的High Fidelity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4一群超可爱的小孩.Speechless,只有佩服casting director的过人眼力,每个小孩都那么适合他们演的角色.
    5编剧 Mike White 他是该片的作者,作为一个有过人才华的著名编剧,同时也是一个著名演员,在这个电影里也演Ned,演得真好,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和Jack Black一起创作了影片中许多歌曲,原来他也是个摇滚音乐人.
    6电影插曲 我佩服导演编剧等人的音乐品位,在电影里,我听到了the Clash的Stay free,Romanes的Do you remember rock'n roll radio,这里面是重金属乐队Kiss翻唱的版本,还有Cream乐队的Sunshine of your love(Eric Clapton在这个乐队时的歌),The doors的touch me,AC/DC的back in black,the Who的Substitute,Metallica的the wait,Romanes的my brain is hanging upside down,还有就不一一举了,我在里面至少还听到了led zeppelin,velvet underground,david bowie等的一些经典歌,呵呵,里面唯一的一个女声的插曲就是我blog的前两篇提到的我最欣赏的三个女声之一的Stevie Nicks,是她的经典歌edge of seventeen.这个电影里的所有插曲,都是很老的歌,它们也唤回了我大学时代听这些音乐的美好回忆.
    7无数的细节,我无法一一列举,太多了,太多的只有真正热爱摇滚乐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小细节,大多数台词其实都有可以让人笑或感动或思考的力量,整个电影没有一句废话,我觉得这是一部拍给我们看的电影.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Jack Black和Mike White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看我们自己.
    8我从头笑到了尾.

  • Jensen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摇滚校园》的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很能令人发笑。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甚至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也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在这样一部喜剧影片中被他夸大后,于是便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笑料和乐趣。

      为数不多的成功摇滚乐队是建立在大量地下乐队奋斗的基础上面,而正是那些狂热的乐迷们组成了那些众多的地下乐队,他们渴望成功、追逐梦想。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实上他并不成功。或许他并不具备足够的才华,而且他离自己的梦想遥远并且有可能越来越远,但是摇滚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当他的室友最终选择务实而远离摇滚乐,他似乎仍然象个孤独的斗士独自追赶梦想。你可以笑他执迷不悟,但这就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同样的,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着象杜威费恩这样的铁杆摇滚乐迷,张元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当初的他的确没有如现在这样出名,作品同样也没有如现在这般商业。当年他曾以粗糙的影片《北京杂种》纪录了中国地下摇滚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实质。《北京杂种》在现在看来毫无一点功利色彩,它和当时的中国摇滚一样几乎没有出头的日子,比之杜威费恩的环境何止恶劣百倍。它真实展现了崔健、窦唯、臧天朔当时近乎穷途末路似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契而不舍对摇滚的追求。当人们现在有机会看到浮上水面的崔健、臧天朔,以及后来的汪峰、郑均、许巍。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对摇滚的执着和曾经旷日持久的痛楚呢。

      当我在1991那一年第一次与异邦的音乐遭遇,在我上海的表哥家中。听不懂歌词,更不明白它向我表达的意思,但它确实令我的肾上腺素上升,这样的相遇却是一见钟情。从此以后它的存在影响或改变了我人生的某些部分,如此潜移默化,不易察觉。当其他的孩子仍然沉侵在港台糜糜之音时,我却和几个朋友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可以骄傲地鄙视那些孩子。

      我们是如此卓尔不群,拥有如此不一样的品味,甲壳虫、涅磐、齐柏林、平克佛洛依德这些乐队的声音都令我们有着无限膨胀的自信心。摇滚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蛊惑力,让我们为此疯狂,为此着迷。在我的家乡,这座南方的小城中没有摇滚得以滋生的丰沃的土壤,而我也只是一个沉迷摇滚的乖孩子。因为环境还是其他原因,我最终也没有成为像杜威费恩这样终其一生追求摇滚的人。也许我会选择其他,但摇滚在心中却是不可磨灭的印记。

      摇滚从来就不只是一种音乐,作为真正的摇滚乐迷想必是知道的,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它覆盖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仅局限于音乐的形式,至少我这么认为。影片《摇滚校园》中的杜威•费恩教会了孩子们说NO,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才是摇滚乐带给保守模式束缚下的孩子的真正改变,这也是杰克布莱克作为一名真正摇滚乐迷用表演赋于了这样一部喜剧电影不一般的东西。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演唱者来展现,歌星是歌曲音乐的灵魂。而在摇滚乐中却远非如此简单,主唱未必是乐队真正灵魂,出色的摇滚歌曲来自于他的歌词、作曲、以及演译方式、它的精神内核。曾经有一部并不算非常出名和成功的电影确实对此探讨了一下,它是由《偷天换日》里的马克•沃尔伯格和《老友记》里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起主演的《摇滚巨星》。

      马克在影片中饰演的也是如杜威费恩一样的狂热摇滚乐迷,他是重金属乐队钢铁龙的忠实FANS,他甚至在自己的乐队中也不停模仿着钢铁龙的歌唱方式,最后他和杜威一样被乐队扫地出门。不过他比杜威幸运得多,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令他成为了钢铁龙乐队的新一任主唱。他轻而易举地享受着乐队的成功和无上的荣誉,直到有一天他尝试着自己去创作了一些作品,但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的嘲笑。从那一天开始他方才明白原来他实际上只是钢铁龙乐队的一个发声器,根本没有机会成为乐队的灵魂,当他终于从美梦中醒来他选择了离去。哪怕没有昔日的声名,他也甘愿在小俱乐部中弹唱自己的歌曲。

      这只是摇滚的精神,摇滚的存在意义。摇滚不仅是歌唱,不只是发音,他是一种叛逆和自我的文化宣扬。当脱离了精神实质,剩下的只是空洞的歌唱,也就不称其为摇滚了。影片中马克的最终离去也是对摇滚精神的最好诠释。

      《摇滚巨星》影片并不算深刻,两位演员的表演也不算出色,但是它仍然触到了摇滚的某些实质,但是由于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分的深入,所以最终仍然留于浮浅。不过正因为它那唯一对摇滚实质的触动才让我记住了这部不算成功的电影。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有像杜克威恩这样的死忠摇滚音乐人,所以中国现在才会有自己的摇滚。崔建就象是中国的摇滚教父,引领一群同行者守望理想。我第一次是通过录象带看的《北京杂种》,影片是杂乱拼凑的纪录片形式,让我映象深刻的是崔建、臧天朔这帮人哪怕打架,偷窃,发泄,不停地在生活中挣扎,但仍然矢志不愉的坚守着摇滚阵地。现在看着荧屏上频繁露面的那些个摇滚乐队,不免感慨良多。台上曝光的那些个摇滚乐手们已不再喊叫,只是换个方式来翻唱民歌。

      当朋友从北京带回一张在酒巴里同何勇的合影,那个当年的愤青早已面目全非,时间已经让一切改变得让我们不可理解。恍若当年辉煌一时的魔岩三杰,如今都已低调的淡出我们的视野,或者淡然、或者拮据、或者风格炯异。

      现在的我面对摇滚更多的是回忆,在脑海中翻涌起的更多还是昔日的名字,就好比是甲壳虫乐队,那保留下来已经苍老但却年轻的声音。

      甲壳虫乐队是摇滚史上的伟大传奇,我可惜于自己不曾和它处于同一个时代,但这并不阻碍我对这个传奇的热爱。在电影里我们能了解到关于他们的一些动人故事,影片《披头岁月》就是他们传奇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关于友谊关于激情关于热爱的故事。成名前五人的甲壳虫尚未成名,但却可以看到他们的年少轻狂和对摇滚的激情。史剑终究不属于摇滚,不属于甲壳虫,他的离去只是成全了乐队最后的成功。乐队慢慢的越走越好,前途一片光明,四人的BEATLES比之五人的BEATLES反而更好。这是一段伟大传奇背后的一段伟大的友谊,与摇滚无关与爱情无关。

      如果《披头岁月》是还原了甲壳虫最初的真实,那么《黄色潜水艇》则是一部神化甲壳虫和摇滚的艺术动画,充满了波普的风格。音乐和画面完美溶合,创造出一个奇幻的想象空间,一种最简单的梦想释放,好比面对摇滚最朴素的情感,没有杂念。

      对于摇滚,不止于音乐,需要的是一种热情,一份感悟,一种精神、或是一段真正的记忆。没有这些如何能够将它来表达,尽管《摇滚校园》只是一部喜剧,但是杰克•布莱克依旧能展现出摇滚的精髓所在,因为他拥有那些东西。而卡麦隆•克洛能够将《几乎成名》拍得有声有色,也正是源自于他少年记忆深处的某段真实经历。影片中少年威廉徘徊在传统文化与叛逆文化的夹缝之中,目睹摇滚鼎盛年代下一代人的迷失与挣扎,我却止不住的羡慕少年威廉的幸福历程,同样在他身上寻找着自己曾经的影子,似曾相识,渴望着替换之。

      相隔多少个年代,相隔着整个太平洋,巨大的文化差异,却没有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不明白摇滚的人同样是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的,是不能去体会我对它的热爱。

      《几乎成名》是一部值得我经常拿出来重温一番的摇滚电影,因为它总是涌动着一股含蓄的能量,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不由自主的兴奋。爱摇滚同样爱电影,一部部电影用画面来将摇滚的故事延续。如果不是一位摇滚乐迷,没有那一份激情存在,便不会有这样的一部电影的存在。卡麦隆克洛作为一位受到摇滚影响波及的一代人,他将那份感受拍给了每一位乐迷看,只有乐迷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

      虽然我只是停留在当初的摇滚世界,但那个远离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却是弥衡久远,直到如今仍然左右着我的某些思想。当那些充满激情的电影让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复苏,我很是感谢同是乐迷的电影人们。我是一名影迷也是一名摇滚乐迷,所以在能够热爱电影的同时热爱摇滚是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