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主演的电影《蓝色茉莉》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蓝色茉莉》来自于美国地区。
2、《蓝色茉莉》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3年在美国上映,《蓝色茉莉》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610分,《蓝色茉莉》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蓝色茉莉》值得观看吗?
《蓝色茉莉》总评分161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蓝色茉莉》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蓝色茉莉》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主演。由导演伍迪·艾伦携幕后团队制作。
5、《蓝色茉莉》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蓝色茉莉》是著名演员凯特· 代表作,《蓝色茉莉》免费完整版2013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蓝色茉莉电影,蓝色茉莉剧情: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
2024年更新:
此文写于10年前,那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学生党,刚来纽约踌躇满志。曾经的思维方式还很稚嫩,现在再回看曾经的观点,也有自我不认同之处。就像看小时候的日记会觉得幼稚。
但我不想删除,也不想修改。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审视,然后自我推翻,再自我重塑的过程。年轻时写的东西也是自己写的,互联网成了最可靠的记事本和回忆录。所以我保留了这篇剧评。
可能是上了年纪,看到说我三观不正的评论,以前会奋力反击争个输赢,现在却觉得不同观点能碰撞是好事,各抒己见,然后agree to disagree。
欢迎在评论区李????,我大部分时候不回复。
————————————
看了几篇影评,大家都在说评论Jasmine,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同时有的人觉得Ginger虽然身在下层,但是三观很正,成为Jasmine的衬托。这点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赞同。nn我觉得,Ginger存在的意义不是用她的好来衬托Jasmine的虚伪,Ginger是这部电影里面老头塑造的另外一个可悲的典型。她和Jasmine是不同的人,从小就一直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是同样是可悲的,甚至我觉得她比Jasmine更可悲。Jasmine爱撒谎爱虚荣,并不聪明,也不自立,但是她同样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品质。落魄贵族,她的优雅,她的品味,她的骄傲,她的见多识广,她的好胜心,这些都让她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她有改变的野心,得到过美好又失去的人更加明白美好的珍贵。nn而Ginger呢,基本上就是自暴自弃。把基因挂在嘴边,把生活的不如意和挫折归于自己本身就不deserve好的生活,觉得自己生来如此,为不愿意努力找了个完美的借口。正如Jasmine所说过,“我至少在努力,而你呢?” Ginger想要decent的生活么?显然她想的。去了big party,遇到了看似更好的男人,她也动心了。当男人已婚的真相揭开,他只是想和她上床,Ginger也跌倒了谷底。然后她的解决办法就是马上回去找男友复合。她的做法不难猜,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悲,他们打打闹闹的笑声在我听来并不觉得幸福。nnGinger男友Chili,Jasmine说他是loser,纵然刻薄,倒是有道理。从他出现开始,就表现出很没礼貌,三番五次抓住别人痛处不放,逼着Jasmine说自己的plan,之后又无情地打击Jasmine想学室内设计的想法,表现出妄图主宰别人生活的自大。老把“Ginger说你blabla”挂在嘴边,恶化了两姐妹关系,情商不够。不干正事,喝酒,即使家里有人学习也大声说话,生气的时候摔电话摔台灯摔门,在公众场合吵闹哭泣,这是情绪控制缺陷,这种人做老公也是满可怕。nn在Ginger的思维里面,和Jasmine同样,生活是要靠男人拯救的。离婚了要靠新男朋友,遇到更好的就甩了男友跟更好的,发现更好的是已婚渣男就赶紧挽回男朋友。她没有想过自己拯救自己,自己努力。即使像Chili这样不讨喜的男人,她也要像抓救命稻草一样地紧紧握住。握住之后又能怎么样呢?以后的人生能够幸福么?我看未必。nnGinger在背后向身边的人,男朋友,前夫,孩子述说对Jasmine的缺点,又不直接告诉Jasmine,这恐怕也是Jasmine和她身边所有人不和的重要原因,因为中间有个搅屎棍。Ginger对Jasmine的感情,不难想象从小就又鄙视又嫉妒,又爱又恨,一直持续。她一面鄙视着她的虚荣傲慢,一面从心底里希望成为拥有和她一样的生活。但她并不愿意努力。Ginger认为自己唯一的一次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彩票中奖,但被Jasmine一家毁掉了。其实要改变命运,何必依赖彩票,何必依赖别人的投资,与其事后怨天尤人怨恨他人,不如好好正视下目前的生活。nn这部电影是关于女性,整个时间都在探讨婚姻、爱情、选择带给女性命运的影响。把现实真相残忍地剥开给所有人展示,没有丝毫童话丝毫侥幸。Jasmine是可悲的,Ginger又何尝不是。如果非要在二者中选择一个帮助,我会选择Jasmine。因为骄傲如她,更有抓住机会的能力。
骄傲的人最怕迷失。如果骄傲失去了支撑它的理由,那么人生的意义都被颠覆了。
暑期档,能让人迫不及待滴在首映日就奔入电影院的片子不多。于是和Woody Allen一年一度的约会尤其被我所期待。去年上映时间略早,那个周五,我一下课就奔出死丢丢,去看《爱在罗马》。天气很热,小小的放映厅里人很多,飘忽着汗味,我一边看着罗马的风光,一边看着仨小萌人Jesse,Ellen和Woody,一边怀念两年前在欧洲暴走的日子。今年又是这个时候,老爷子如约而至,Blue Jasmine上映,我已经毕业,首映日奔去看。同一个放映厅,来赴约New Yorker们再次欢聚,不知道有几个是去年同在一个放映厅出现的旧面孔?
Woody的开场不绕圈子,直接进入主线。Cate饰演的Jasmine,和To Rome with Love一样的开场场景:在飞机上就开始絮絮叨叨。这其实相当于一上来就像观众大喊:我是Woody Allen写的角色哈哈!包裹着百万美金在身上的Jasmine坐上三藩的出租,来到一个平凡的公寓门口,一下车的她趔趔趄趄,幽幽滴问了司机一个人生最深奥问题:
"Where am I, exactly?"
一句话点题!Jasmine的生活从所谓的天堂掉入所谓的地狱,骄傲遇上了天敌:迷失。
小老头开始让生活为Jasmine提供各种对比今昔的机会,剪辑开始在两个时间轴平行进行。没有一点花哨,质朴至极的剪辑,让我想起Rob Reiner的Flipped. 同样是平行叙事,质朴的剪辑,但是至少还有一个元素帮助观众们做转换:小男女主的画外独白。而这次小老头连这种辅助都不要了,好像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像奥斯卡那边颁奖他也只是在Bar里吹单簧管一样。剪辑的简洁并未影响电影情节的错落有致,老爷子娴熟无比滴这里吊吊我们胃口,那里和我们开开玩笑;台词高能爆笑依旧,女主角各种饱满,那么那些技术上的花哨确实可以成为浮云了,因为观众已经会大受打动了。
Jasmine过惯了贵妇生活(来自Park Avenue),Jasmine有好基因(Ginger一直在强调),Jasmine有好品味(各种名牌信手拈来),Jasmine是个骄傲的女人——Jasmine大破产(老公被捕,儿子in-law辍学失联,只剩一堆名牌没有钱)来借住妹妹Ginger家,完全无法把自己平静下来,反而越来越急躁。她急切滴想要跳出这个,不知为什么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大坑。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靠自己过淂很好。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人生,她开始后悔没有拿到大学学位,她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她颤抖着双手把药片送进嘴里,她本能滴想要继续学习:学电脑,然后学在线的室内设计课程。但是她必须先工作,她去牙医诊所当前台,放在柜台后面不合时宜的爱马仕包包仿佛预判了这个工作的夭折。
当一个大Party机会来临,唤起Jasmine太久没有机会表现的social之魂。平时满脸挫败与无奈的她在碰到新帅哥的时候,立刻高贵优雅如往昔起来。还没来得及学室内设计的她,立刻有了一个大房子来设计。看到这里,观众们开始犯嘀咕:原来她还是要靠男人啊最后……但是生活哪有这么容易,人艰不拆只是理想状态;当来拆穿的人出现,生活的假象立刻破裂,真实的艰辛在最后一幕Jasmine去见消失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时候开始爆发。她流着泪说:"I need you..." 而儿子只是平静滴告诉她,不要再来找他……
最后,Jasmine顶着湿湿的头发冲出Ginger的家却无处可去,她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名贵的衣服再也挡不住心中的迷茫,她望向远方,然后我们观众就在这个时候被强行带离了Jasmine的生活。
以前的Jasmine为自己的家庭骄傲,为自己的优雅骄傲,为自己的生活骄傲;她有点尖酸刻薄,但也不算虚荣成性。她乍看很惹人嫌,但又带有些悲剧的喜感,直率的虚伪,让你也恨不起来。老爷子其实对于Jasmine是带着喜爱的我觉得,虽然他自己说自己笔下的女人是他想象出的,不带有个人评判。虽然直到电影的结尾,我们看不到Jasmine有任何跳出生活之大坑的迹象,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她已经被打击了所有海市蜃楼般的救命稻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接下来只能是从头开始,跌到谷底之后通常也会是越来越好的未来了。所以,我倒是相信历经挫折之后更坚韧的她,在电影的时间轴往后推会开始越过越好。
当我们条件比别人好,或者某些地方显得比别人有才能,骄傲就会产生。总是作为贬义词出现的骄傲,它的理由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因为一些不是自己靠努力挣来的东西。有可能是天分,有可能是家境,有可能是外表……骄傲的理由总是那么容易被推翻,于是,骄傲的人倒是更加容易获得反思自己的机会。NYTimes有一句评论说:"Jasmine maybe deeply struggled, at least she's deep." 相比于Ginger,就是这种感觉。骄傲的人自我挣扎,倒是很有可能最后变成一个淡然而有趣的人。如果我有幸能有机会和Jasmine和Ginger之间选一位成为朋友,真正交流,那我还是愿意追随骄傲的Jasmine:她多有趣啊!
这部片子请Cate Blanchett——一个外国人——来演“地道”的纽约客是可疑的。合理的选角应该是Meryl Streep,她出生在新泽西,并且曾经成功饰演过戏说版的Anna Wintour。但是老头儿自然有他的方法论,看完全片,觉得“精灵女王”确实无人能及。
纽约本来就是外国人的地盘,Jasmine和Ginger的差异是小,不同的人生都可以并轨在这个城市狂跑。Ginger早早地离家,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样“生”和“僵”;而Jasmine之所以成为Jasmine,都是后天的养成。她把自己装进了Birkin Bag,装进男人的香槟色宝马车里,她像翻看商品目录一样轻巧地翻阅自己的人生来move on。
极长的篇幅都是层层剥开华贵的套娃,把所有人带进了Jasmine的回忆里,逼她到崩溃的边缘。她的生活冲进阴沟里,回光返照,又死沉沉地掉落。还好结局是个悲剧,不然也太瞎了。
Jasmine是集大成的贵妇,坐拥钻石手链、丈夫的温柔和丑闻,以及抑郁症。她脆弱得只有一张壳,大荧幕特写她的脸时,睫毛膏总是被眼泪晕到下眼睑。她是一条美丽名贵的观赏金鱼,老头儿附体在她身上神叨叨的说话,离开了纽约的水域之后在西岸的平凡生活里处处搁浅。因为本质是一条鱼,没什么大脑,所以耍起手腕儿来也格外瞎,一次把丈夫送进监狱,一次把未婚夫逼得离场。她在聪明地做蠢事,所以显得可怜。
Jasmine和Ginger是两幅基因,装进了不同的生活里,彼此都没有自知,在顺境里可以敷衍和假装,在逆境里就只有抓瞎。两个人都不是深刻的人,只是Jasmine装得更有见识,也更有钱有底气去谈论这个世界。但当她被光鲜的过去给踢到惨烈的破产生活之后,两人一模一样的愚蠢就两相对照了。
这部把可恨之人拍得可爱的片子,老头儿确实拿捏的好。即便是其中纽约人民对西海岸满满的恶意,也是很正经的幽默。不得不提精灵女王的演技,在上流社会里美得像香槟,落魄时也有漂亮的气泡。汗水与泪水在别人身上只有可悲,在她演出来倒是亮晶晶的悲戚的美。尤其最后那个眼神,就是这种不做死就不会死的绝望。
——————————————————————————————
Po主知道错了,想张嘴骂我的人不如直接看第二段,忽略第一段好吗?求你们,被骂伤心了。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嫁给一个医生十几年之后被离婚,然后进入职场,挣扎着学会站立的故事。小说的男女主角叫“涓生”和“子君”,化用了鲁迅最有名的那篇爱情小说《伤逝》里主人公的名字——亦舒大概乐于猜想在现代的香港,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子君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白衣骑士,完成了华丽转身。
《蓝色茉莉》乍一看像是伍迪•艾伦版的《我的前半生》。美丽富有的女主角遭遇婚变和破产,接受职业培训,学着当个小职员,被各种不靠谱男人调戏,遇到高富帅,眼看着就要有幸福生活……然而不是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流行小说的世界里,亦舒是犀利而又残酷的,但是在伍迪•艾伦面前,她简直是梦幻一般的温柔——伍迪•艾伦的讽刺才是不动声色不留情面的,就像他让凯特•布兰切特花掉妆湿着头发在风中颤抖一样,他精确地描绘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从巅峰跌落的全貌。
作为全片的绝对主角,茉莉的主要性格当然首先是一个从普通家庭(被领养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身不那么幸运)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的虚荣和势利。从片中的信息来看,她是读书时遇到高富帅的老公,然后退学嫁人从此开始人生的新篇章,也开始她一发不可收拾的高傲与冷漠。她与金洁尔是被领养的姐妹,但是作为一个姐姐,即使不是胞姐,她对妹妹表现出的亲情也实在是有限。在茉莉破产前,看到金洁尔夫妻造访纽约,她表现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伍迪用一个小桥段让两个姐妹形成鲜明的对比。茉莉一再表情尴尬地推拒妹妹夫妻的饭局邀约,妹妹却单纯地说“下周是你的生日,无论如何得让我们请你吃一顿饭。”而茉莉不得不虚伪地提出了几个餐厅之后,才满面愁容地偷偷向丈夫发牢骚:“天哪,我们不得不请他们参加我的生日派对了!”在妹妹夫妻委托哈尔投资之后,茉莉似乎表现出了一丝亲情,在浴室里娇柔地问哈尔:“你会帮他们赚钱的是吗?”但是下一秒钟她已经开始担心瑜伽、普拉提、筹款午宴……在茉莉的心里,这些都比这对工薪阶层夫妻来得更重要。
破产之后,坐在露天餐厅吃着廉价的蛤蜊,茉莉居然还能不忘提一提“哦,这里多么有欧洲风情,曾经我们去过地中海”;一边面对着跟牙医和护士走得很近只知道伏特加的大老粗,一边她仍然要喝加柠檬的马提尼。(这画面本身就是绝佳的讽刺!)蓝领(工薪阶层),牙医(中产阶级),她都提不起兴趣,一个会谈时尚圈和欧洲旅行的驻外公使才能入她的法眼。能够在交谈时用那种不经意的亲昵提到纽约、派克大街,她就顾盼生辉,旧日生活的光辉又回到了她那几近崩溃的身上。这个早早把自己的名字从俗气的“珍妮特”改成洋气的“茉莉”的女人,她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雅迷人的女子,不是为了平常的主妇生活,而是为上流社会度身定制的。
她并不是天生的贵妇。虽然她向别人炫耀的版本是,为了结婚从学校退学,反正在学校里也是混日子。但是后来她也说,她在学校里还是个优等生。这样矛盾的表述并不是剧本无心的混乱,相反正是伍迪•艾伦的刻画入微:茉莉在撒谎。原因很简单,她想伪装成为一个出身优越、糊里糊涂地在学校混日子然后不经意就嫁了个高富帅的女子,尽管事实上她出身贫微,需要看顾孩子来赚零花钱,在大学里必须努力学习以博取未来。她与哈尔的婚姻彻底改变了她,或者更确切地说,上流社会改变了她,悲剧的是,然后抛弃了她。
不同于选材类似的美剧《破产女孩》,片中对跌落前后周围人的逢迎与冷眼并无关注,伍迪自始至终都把目光对准了茉莉,因为真正毁灭她生活的是茉莉自己对上流社会的执迷。她可以离开金融犯罪的老公,但是她装作不知不闻不问,享受着因此带来的奢侈生活;她可以告诉德维尔真相,但是她不,她编造谎言为了获得大使夫人的身份。她是这样留恋环球旅游装饰豪宅的生活,情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维持这个幻象,情愿在沙滩上建一个城堡也要试着接近它。她的执迷传染到金洁尔,一直简单率性地认为“性感、牢靠”就是上佳人选的金洁尔居然也跟一个音响师上床,然后喷着过浓的法国香水问姐姐“他是不是更上乘一些”。虚荣和欲望犹如跗骨之蛆,啃噬了茉莉的一生,又像藤蔓植物一样长到了妹妹的阳台上,结果却是姐妹俩都重重地摔在了现实这个混凝土路面上。伍迪在这里没有任何慈悲心,然而也正是这种“无情”造就了这部电影优秀的讽刺品质。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条引线,虽然是个小问号,但是贯穿了整部片子——茉莉对她老公哈尔的骗局是否知情?在茉莉搬去金洁尔处合住之初,妹妹就替她说话:“哦,她根本不懂金融。”奥吉则说:“她和哈尔结婚那么多年,一起大搞地产诈骗、金融诈骗,她什么都知道!只是当看到那些钻石和貂皮大衣的时候,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里立刻接进一段回忆,哈尔在搞一些地产公司文件的小动作,茉莉则在朋友们中一脸天真地说:“哦,我从来不关注哈尔的生意,我从来只是签个名。”这一段是对金洁尔夫妻对话的呼应。在后来回答继子的质问时,她又说:“你觉得我要是知情,我还会让他用我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吗?”这一切似乎都将她的嫌疑洗得一干二净,然而伍迪•艾伦在最后打开了纸团,被背叛的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向FBI告发她的丈夫。原来,she did know it。剧本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这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互相呼应,制造假象,直至猛然反转。
我们以为哈尔是个骗子,原来茉莉是个伪装得更好的骗子。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人人都在互相欺骗:艾尔欺骗了金洁尔,金洁尔欺骗了奇力,哈尔欺骗了茉莉,茉莉欺骗了德维尔……没有无辜的人,没有纯洁的人,在虚荣、失败和欺骗里,所有人都显得卑微得可笑。
一反之前《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这样的城市情书和《人人都说我爱你》式的爱情喜剧,伍迪陡然回到了类似于《赛末点》的深刻讽刺路线,就连他经典的话唠都让位于冷静的观察。虽然片子一开头茉莉就滔滔不绝地讲了十分钟,有伍迪•艾伦招牌式的神经质,却不再是他那种知识分子范儿的谈艺术侃历史博典故,而是神经崩溃式的喃喃自语。
从整部片来看,回忆与现实交织,但是剪辑的层次井然;台词繁密,匆匆登场的人物颇多,但是伏笔绝不落空,于细微处处处呼应;全片布满零星散落的线索,几无赘笔,笔力之老辣令人赞叹。这部电影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伍迪•艾伦用一个精微缜密的剧本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厚功底,可以算是近年来他最好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