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歇尔·威廉姆斯,周洪,安德雷·本杰明,Todd-o-Phonic,Todd,劳伦·拉基斯,Denzel,Rodriguez,Jean-Luc,Boucherot,特德·鲁尼,玛丽安·普朗科特,Heather,Lawless,Ben,Coonley,Chase,Hawkins,Izabel,Mar,詹姆斯·勒格罗,William,Rihel,III,巴赫尼·特平,贾德·赫希,马特·马洛伊,阿曼达·普拉莫,约翰·马加罗,西奥·泰普里兹 主演的电影《开展在即2022》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开展在即2022》来自于美国地区。
2、《开展在即2022》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2年在美国上映,《开展在即2022》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460分,《开展在即2022》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开展在即2022》值得观看吗?
《开展在即2022》总评分4460。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开展在即2022》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开展在即2022》是2022-05-27(戛纳电影节),2023-04-07(美国)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米歇尔·威廉姆斯,周洪,安德雷·本杰明,Todd-o-Phonic,Todd,劳伦·拉基斯,Denzel,Rodriguez,Jean-Luc,Boucherot,特德·鲁尼,玛丽安·普朗科特,Heather,Lawless,Ben,Coonley,Chase,Hawkins,Izabel,Mar,詹姆斯·勒格罗,William,Rihel,III,巴赫尼·特平,贾德·赫希,马特·马洛伊,阿曼达·普拉莫,约翰·马加罗,西奥·泰普里兹主演。由导演凯莉·莱卡特携幕后团队制作。
5、《开展在即2022》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开展在即2022》是著名演员米歇尔 代表作,《开展在即2022》免费完整版2022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开展在即2022电影,开展在即2022剧情:本片展示了画展开幕式之前一位艺术家的日常及其与他人的关系。生活中的混乱成为了她的灵感源泉
原载于《环球银幕》
《好戏登场》是美国女导演凯利·莱卡德和米歇尔·威廉姆斯的第四次合作。作为一个十分学院派的导演,莱卡德平日在纽约的巴德学院教书,“业余时间”才时不时执导电影。或许是因此,她的电影大多都十分小成本,片长较短,题材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美国中低层人物的角色研究(character study)。她的代表作之一,由米歇尔·威廉姆斯主演的《温蒂和露西》,便时长仅80分钟,全片围绕着威廉姆斯饰演的流浪女子和她的狗露西展开,平淡却真实地刻画了一个美国底层女子的悲欢。
莱卡德的前作,对于她而言“大制作”的年代西部片《第一头牛》在2019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广受好评;新作《好戏登场》更是召回大明星威廉姆斯,第一次闯进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许多影迷都猜测这部作品将是莱卡德向美国主流影坛的进一步迈进,并且预测莱卡德或者威廉姆斯有希望在发行方A24的支持下进军奥斯卡。然而在戛纳首映后,观众才意识到《好戏登场》不仅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莱卡德作品,而且还是回归早期莱卡德的极简现实主义作品。
《好戏登场》描绘了一个雕塑系研究生利兹(威廉姆斯饰)的日常生活。利兹因为忙着一个即将来临的作品展而焦头烂额。于此同时,她家的热水管坏了好几周而她的房东兼同学兼表面好友乔(周洪饰)却忙着自己的作品展而不上心给她修水管。更要命的是,她还要邀请自己合不来的离婚爸妈和她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游手好闲弟弟。
如果这都不够让人手忙脚乱的话,利兹还有一个新添的麻烦——依乔之托照顾一只受伤的鸽子。讽刺的是,这只鸽子其实就是被利兹的宠物猫所抓伤,而利兹其实并不在乎它的死活只是处于面子想在乔面前显得善良而富有同情心。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没有工作而还在上学,心醉于不赚钱的艺术行业却不断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才华,除了和爸爸与弟弟几乎不和男性接触(并且对于他俩的态度也不算友好),身边只有一只猫,一只被塞进手里的受伤鸽子,和一个不位算不算朋友的同学兼房东。咋一看,这似乎是一个性转版的伍迪艾伦或者洪尚秀主角,充满了艺术家对于自己不尽人意生活的自我投射与自嘲。但莱卡德比这两位导演都要贴近生活,所以《好戏登场》虽然有很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小幽默——利兹不断向乔提起修热水但不断被各种理由搪塞直至耐心耗尽的过程让所有租过房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而两人还是同专业同学的身份则让她们间的对话更加微妙和尴尬——莱卡德绝不会故意去嘲讽她镜头下的角色,或是为了喜剧效果夸张他们的行为。莱卡德所捕捉的是一种流动而粘稠的生活状态: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处理不完的烦心事,烦厌却要需要一个人的复杂感受...
当然,莱卡德的电影也不全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在结尾,她还是提供了一个情感的释放:利兹的鸽子在她的展览上被小孩子放了出来,眼看着就要搅乱整个展览,却被她不靠谱的弟弟抓住,放飞到了空中自由翱翔,一去不回。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场景,但在莱卡德的镜头下却显得诗意盎然:或许很多时候,你所以为受伤而需要照顾的鸟儿,其实早就可以展翅高飞。而我们说不定也可以偶尔从紧绷而繁杂的生活状态中松弛下来,享受下人生中的小确幸。
在结尾,莱卡德的镜头终于离开利兹的脸和她狭小紧促的生活空间,而是拍摄起了美丽而惬意的夕阳。利兹和乔走在林子里,日常闲聊着。利兹的生活也许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变,但她至少在享受着生活的这一瞬间。
近日,由美国女性导演凯莉·莱卡特(Kelly Reichardt)执导的新作《好戏登场》(Showing Up)登陆网络平台,这也意味着去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全部作品至此基本完成了最主要的发行和销售任务。巧合的是,《好戏登场》在去年电影节期间也确实是在最后时分才登场的作品,不知道戛纳艺术总监蒂里耶·福茂是否真的是因为片名而有意为之。如若果真如此,倒多少有些不公平:把这样一部细致入微、成色很高的作品留给那些经历了十余天狂轰滥炸,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已经疲惫不堪的记者和观众,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而这也几乎注定了影片在其后一年被忽视的下场。
莱卡特可以说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独立电影人之一,近些年以来逐渐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她的上一部作品《第一头牛》入围柏林电影节并广受国际赞誉,更之前的作品《某种女人》《米克的近路》等等可以说已成为经典。莱卡特非常擅长以个人化的视角和方法改造类型,更多时候则直接以女性视角介入生活,呈现细腻平淡去戏剧化的日常,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女性电影作品的理解——事实上,我们很难说莱卡特的作品是女性“主义”作品,因为她的表达从来不是宣言式、对抗性、教条化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完全内化、具有强烈主体性的面貌。一言蔽之,莱卡特的“女性”表达早已渗透在叙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莱卡特的作者性离不开她的编剧搭档乔纳森·雷蒙德(Jonathan Raymond),此人几乎参与了莱卡特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她的创作同样离不开御用女演员米歇尔·威廉姆斯,此人也在《好戏登场》里饰演女主角丽兹。莱卡特作品的一个很大特点是纤细、内敛,与美国主流电影给人的外向、宏大感截然不同:在她的影片中,主要角色无论男女从外在看都是慢条斯理、轻声细语的,内在都是细腻敏感的,这也是为什么莱卡特的电影通常都很难以扼要地概括,必须要非常专注地观察每一个细枝末节,方能理解、捕捉这些人物的内在肌理。恰如苏珊·桑塔格所言,“最伟大的作品似乎是被分泌出来的,而不是被构造出来的”。
非要概括起来的话,《好戏登场》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美国某个艺术学院的行政老师、女主角丽兹即将举办个人雕塑展,然而开展在即的她并没有准备好她的雕塑作品,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在分散她的注意力,包括她为他人做嫁衣、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工作;同事兼房东乔不给她修热水器导致她多日没法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弟弟多少有点精神疾病,总是让她牵肠挂肚又无计可施;自家的猫也不断引发种种事端,要不就是向丽兹央求吃食,要不就是深夜从窗户上挠下一只野鸽,把卫生间搞得一片狼藉,诸如此类无法尽数。
所有这些琐碎中,最分散注意力的当属这只野鸽子了:丽兹怎么也想不到头天晚上被她一狠心扔到窗外的鸽子第二天却被隔壁的乔捡了回来,而且乔还悉心为它缠上了绷带,之后又轻描淡写地交给丽兹请求她帮忙照顾一天。于是,丽兹只能一边愧疚于自己昨晚的所做作为,一边焦躁于无法按时完成创作,一边担心鸽子会不会死在自己手里,……类似的心理状态听上去让人联想起诺亚·鲍姆巴赫的喜剧,不过莱卡特更松弛也更内敛,她的喜从来不是让人大笑的喜,而是去掉了戏剧化、神经质的,令人会心的心理喜剧。
也许是出于个人偏好,莱卡特很喜欢在她的影片当中加入一些动物角色,比如《温蒂与露西》中的小狗露西,《第一头牛》中的牛,以及这部中的猫和鸽子。事实上,在这部作品里,鸽子是一个绝妙的设置,它不仅完全打乱了丽兹的工作节奏,而且似乎正是在与动物的交流和互动中,人物的个性与性格才逐渐显露出来:也许一开始我们会认为丽兹是一个有点残酷的人,但后来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她可能仅仅是因为太过忙碌、焦虑而无暇多顾;乔虽然最开始对鸽子极其上心,后来却基本上将之完全托付给丽兹,而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残酷。也正是出于这点,二人之间逐渐出现了微妙的嫌隙:丽兹心里埋怨乔,道德上又只能埋怨自己,于是只好当自己吃了个哑巴亏,无法表露的情绪开始在心里淤积。
丽兹和乔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本片的重中之重,也是莱卡特和雷蒙德大师级的编剧功力所在,我们发现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由某些关键场景决定或搭建的,而是在每一个场景和微小的细节当中逐渐铺展和加强的。除了“鸽子事件”之外,丽兹还有太多原因对乔不满了:作为房东不给她修热水器;作为同事先完成了装置展,而且场地比她好,水平比她高;作为女性乔似乎总是有一些时间来干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用轮胎做个秋千、与男同事搞个暧昧……而以上所有这些丽兹只能看在眼里愁在心上,因为她身上对应的一切似乎进展都没有那么顺利,更别提自己还有一个天天在地上挖坑的莫名其妙的弟弟。
归根结底,问题无非就在于,世界上就是有人所有方面看上去比自己都更好一点。一点点嫉妒,一点点焦虑,全都像火药一样搅拌在一起,直到一个毫无预兆的场景内,丽兹看着自己被窑火烧黑了的雕像,听着对门聚会的音乐和欢笑声,心态瞬间爆炸,以至于对方都无暇意识到问题何在,只能成为她的出气筒。莱卡特和她的编剧非常敏锐地提取了生活里所有这些让人破防的小事,用极其细微的眼神、动作、声音传递出幽微、难以言传的小心思。莱卡特的电影看上去格局是“小”的,但无疑也是最接近普通人的,哪怕主题是当代艺术创作,其所描绘的也依旧是整个行业里最普通的那一群人,以及她们的小善小恶——就像丽兹自己调侃的那样,“谁还没有一点创造力呢?”——谁还没有一点小善小恶呢。
简中语境最开始把片名“Showing Up”翻译成“好戏登场”,后来又翻译成“开展在即”。对笔者来说,最开始的翻译还是更贴切一些,因为很显然只要看完全片就会意识到,后者只出给了最表层的意味,而前者还指涉了片中最重要的一场戏,即雕塑展在画廊开展的“好戏”:丽兹在全片里接触过的各色人等几乎全都到场,包括她的家人、房东、同事、偶遇的朋友等等,甚至连鸽子也没有缺席。
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肯定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全片终于迎来了大高潮,很多人之间都可以发生有趣的甚至激烈的碰撞,忧的是丽兹的雕塑作品总给人感觉难逃一劫:除了丽兹本人和极少数业内人士之外,似乎没人真正在意这些雕塑;所有这些人的个性也多少有点心不在焉,比如父亲甚至还带来了两个不知道哪里认识的闲散朋友,几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孩子也在画廊里四处乱窜,完全不是来看展的。所有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莫名的失序,直到弟弟出现,父子开始吵架,孩子们解下鸽子身上的绷带,整个画廊的几乎处在一种希区柯克式的巨大悬念和张力之中。
然而,莱卡特毕竟是莱卡特,她还是在最后关头拒绝了戏剧性的处理。简而言之,“好戏”确实登场了,但也完全没有“登场”,由此构成了某种自反或反讽,也正是在这种反讽当中,我们更清晰地体会到这种作者性的轻盈:大概一切都会发生,但绝对不是我们——看惯了好莱坞和某类已经主流化了的美国独立电影的观众——想象的那种抓马的方式:变形、稀释、延宕,真正的庸常,简而言之,这才是生活。
这部电影,展现了导演凯莉莱卡特一如既往的简朴风格,呈现了以丽兹为主的一群生活在艺术社区的肖像活动,但她的电影远远不止如此简单,她擅于捕捉镜头下的自然,返璞归真。本片在表现人物的社区活动(办展日常)和关系(靠艺术联结)之于,也呈现了一个非常迷人的艺术、自然和现实的三者关系的文本。
点明题旨的一场戏是在交代完丽兹开展在即(与父亲的电话)后,她看见她的房东兼邻居乔愉悦的滚着一个轮胎,丽兹跟随到乔的庭院,乔说,给这棵树找到一个好轮胎。在这个场合下,丽兹提出了一个伴随全片的诉求——需要热水。乔推脱着说在处理了,并且透露出自己也有两个展面临截止日期。
这场戏很有趣,乔有两个社会身份,一是艺术家,二是房东,显然她为一棵树找到一个好轮胎制作了一个好秋千比去处理房客的热水器而更有热情,责任退居到了最后,一棵树所代表的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的自然,更值得被认真对待。这场戏出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分野,乔一路顺利自如的准备展览,而丽兹被迫的被现实分散精力。
丽兹在艺术学校负责行政工作,要做出年终计划,要处理发票,甚至有人要喝咖啡,要压线都要问她,她的领导还是自己的母亲,且母亲看起来像是整部电影里唯一不是艺术家的人。她在生活中对父亲与弟弟都有一种来源于家庭的爱和责任的照顾,总之,一个开展在即的艺术家,周身围绕着琐碎的现实。和大多数艺术家的塑造是对抗现实、挣脱现实甚至超越现实不同,丽兹从未没有实现过这些。
叙事主线的戏剧魅力来源于一只受伤的鸽子,它代表自然,曾在最开始表现丽兹的工作场合时镜头平移到室外的鸽子,这只鸽子在一个深夜不小心飞落进丽兹家中,被丽兹的猫弄伤,仍然是自然关系,迫于截止日期的压力,丽兹于心不忍的将它丢弃,这是现实行为,到了第二天,她的真善美邻居捡回来这只受伤的鸽子,于是丽兹成为了照顾它的人。
在照顾鸽子的过程中,丽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因为察觉鸽子在喘,带鸽子去看了兽医,耽误了自己特意请来的用来准备作品的一天假期。也许是出于内疚而产生的责任心,也许是自身具备的艺术爱心,她珍视这只鸽子,但在现实世界里,连兽医都只是说“It’s a pigeon”。
她的同事也在嘲笑她带一只鸽子看兽医。
艺术是对自然的态度,对自然的创作。丽兹一边苦闷于日常琐碎中,一边进行自己开展前最后的作品创作。回到最重要的部分,丽兹所创作的是陶泥雕塑作品,电影对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最终呈现篇幅不少,她们色彩斑斓组成群像,十分好看。
丽兹的创作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她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位传统的陶艺家,并且已经退休,他被一对旅行夫妻剥削毫不在意,总之是轻飘飘的活在现实里,丽兹和他联系紧密,电影了为数不多的正常通话就是她和父亲(其余大部分都是留言的形式),他们的关系是自然而和谐的,可想耳濡目染父亲的艺术成长的丽兹选择了彩陶制作,这就是丽兹眼中的自然。
丽兹的准备过程中有一个被烤过火的塑像,用审美的角度而言它也十分好看,在电影中它更是负担了丽兹的境遇和情绪,我们看到它仿佛就是看到了丽兹的一种情绪外化,丽兹凝视她很久,知道自己抑制不了自己。这个塑像很有趣,当技术工人从窑中取出时,说我不介意不完美,丽兹却皱起了眉头。是啊,来源于艺术的陈腔滥调。
我们再一次看看这个艺术社区,人人都是艺术家,大家彼此欣赏互相支持,嘴巴里五花八门的词汇去描绘所看到的艺术,所以这位技术工人多么顺嘴,瑕疵也是艺术本身,不过似乎丽兹不这么认为,从丽兹为同事制作了好看的宣传单被称赞时,只是冷漠的回答自己还没看那篇文章时就看出,她对自然有着诚实的心。
这颗心被分去照看鸽子,这颗心被烧去了半边。
影片到这,艺术与自然、现实的关系非常紧张,这时候弟弟出场了。在前段中,弟弟是一个有精神症状的人,当丽兹再次来探望弟弟时,弟弟正在做一个重要的“作品”,他在自家后院的徒弟上挖了几个巨大的圆坑,说是“嘴巴”,“Art is the earth talking”,这是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很有趣。
丽兹接收了弟弟的艺术,带着自己的不完美作品,回到家中,长长久久的凝视和抑制不住自己的焦虑,母亲探望弟弟没有回复,自己需要的热水没有回复,她一方面担心现实出了问题,一方面又沮丧艺术作品出了问题。
和常规的剧情片不同,女主角要爆发,要释怀,电影没有安排丽兹发疯,期间只是和乔的一两句矛盾气愤得摘扯路边的花,丽兹被现实半推半就到了展览开幕,之前发生热水矛盾的乔也到来,仔细欣赏她的作品。她的父亲、母亲、弟弟齐聚于此,开始因为艺术观点而进行争吵,十分焦灼,这是本片堪称最现实的部分,巧妙的是,那只真正见证了丽兹的作品的诞生的鸽子飞了起来,它在展览空间盘旋几圈后落地,被弟弟捡起,带出室外放飞。
这时丽兹和乔看着天上,两人跟随者走了很远,边走边聊天,直到影片结束。
我喜欢这部电影,它真实的描绘了当代艺术家聚集社区,其中影片给了不少各类艺术的表现,但不仅仅表现艺术本身,它讨论了艺术与自然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从何而来,这个更为宏大的命题被莱卡特精致的处理。
电影中有场戏,丽兹的午饭时间,几个人在草地上“舞蹈”,丽兹的同事说不太判断的出这到底是什么,但真的很像加入。丽兹点出了本质——“思考和运动”,我想这就是丽兹的艺术创作的理念吧。
丽兹的生命充满了虫蛀。她蹙着眉,穿着无精打采,头发油腻的打着缕,奔忙于不断折磨着她的生活:繁琐无聊的日常工作,自私冷漠的亲人,出了故障的热水器,不负责任的房东(不幸的还兼任着事业上的竞争者和躲也躲不开的邻居),一只饿死鬼投胎的猫,一只被她的猫咬伤的鸽子。幸好她还有一个可以给她带来安慰的东西:雕塑。但就连这个爱好最近也开始制造压力和不快:马上开展了,作品还没有完成,终于等到最后一个出烤炉的雕塑,被烤糊了。这就是丽兹全部的生活了,由各种义务,他者和艺术构成的一个封闭的小世界。
摆脱不掉的亲情
丽兹在母亲担任管理者的艺术学校里工作,好像是一种办公室秘书的职位。男同事会让她到咖啡。她的上司会让她当天完成年终计划,转身走前还扔给她一些要报销的发票。她还负责制作学校里各位艺术家们的宣传单。各种事情占用着丽兹原本不多的时间,她的雕塑还没有做完,而她的展召开在即了。
丽兹的父母已经离婚,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家庭,四位成员,各居一处,各过各的。只有丽兹还在试图维系着这个家庭薄弱的亲情关系。白天她在母亲眼皮底下工作,这层裙带关系似乎并未给她带来什么私利,她为了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创作,向母亲请个假也忐忑不安。她去探望父亲,父亲也曾是个艺术家,制作陶艺,现在什么也不做了,混完了白天,就等着晚上看电视。父亲收留了两个无耻的沙发客,沙发客在父亲家里蹭吃蹭喝,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父亲却很高兴,也许艺术对于他仅剩这种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了。她去探望弟弟,弟弟似乎也是个艺术家,这段时间也什么都不做了。弟弟也爱看电视,不过最近天线接收出了问题,很多他喜欢的节目看不到了。他向丽兹抱怨天线信号是被邻居故意屏蔽掉的。后来弟弟开始在院子里挖坑,丽兹觉得这位弟弟有精神疾病,而她的母亲则认为自己的这位儿子是个天才,哪个艺术家没点奇怪的行为呢。只有丽兹担心她的弟弟,她给他拿去爸爸的夹克,打电话叫妈妈来看看挖洞的他,她担心他独自在家,更担心他把自己活埋了或者走失不见。
丽兹还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只猫是永远吃不饱,还是丽兹从未能提供足够的食物。这只猫就是一直喵喵叫着要吃的,甚至打算半夜里吃掉一只倒霉催的飞进屋的鸽子。丽兹救下了这只半死的鸽子,用扫帚把它送出窗外,希望它能死到别处去。翌日清晨,丽兹出门扔垃圾,邻居乔抱着那只鸽子像冤魂一样出现来在她面前。乔说,可怜的鸽子,肯定是被猫抓伤的。来吧,让我们想办法让它再飞起来。
他者即地狱
乔,丽兹的邻居,也是她的房东,欢乐的滚着一个汽车轮胎,经过花坛,穿过小径,来到后院一颗树下。她将绳子打结,把轮胎挂在树上,只几分钟时间,她为自己做了一个轮胎秋千。丽兹抻着脖叉着腿站在后院门前看着乔忙活完这一切,在乔终于注意到她的在场之后表达出她的不满: 有功夫搞这些,能不能给我修一下热水器,我真的需要洗澡。身为房东的乔说我其实也很忙,是不应该在这事上花时间,我还要为我的展做准备。丽兹说谁没有呢。乔说,我有两个。。。
乔现在是丽兹的心头刺。本来可以不是,但丽兹租住在她的房子里,她不得不一次一次找房东申诉坏掉的热水器,等待房东解决问题。可这位精力充沛的房东永远没有给她解决热水器问题的时间。就算热水器没有坏,丽兹还是躲不开乔,哪都有她,家门口,学校里,别人的口中。就算背对着乔不看乔,丽兹还能听到她。她的车就停在她的窗外,她每天晚上开着她的皮卡回家,丽兹还是能听到乔。有时是两个人一起回来的,乔下车时手机掉了,那男的猴急的都不给她时间找,两个人就上楼了。乔如此强大的存在着,躲也躲不开,这不,她还捡了那只被丽兹的猫快给弄死的鸽子,她给鸽子做了绷带,然后她把鸽子交给丽兹照看就去自己的studio布展了。丽兹不得不照顾着乔的鸽子,她觉得这鸽子快死了,她带它去看了兽医,花了150美金,她希望乔能把这钱还给她。
丽兹没有朋友,她看上去敏感而脆弱,孤僻而冷漠,紧张焦虑,患得患失。她看上去就不怎么讨人喜欢。乔有,无论男女。丽兹在拥挤杂乱的车库里创作,而乔在一个宽敞明亮的studio创作。乔的展览要做目录,而丽兹自己的展览,只有她自己做的一张宣传单页,贴在了学校走廊里的公告栏里。乔比丽兹更富有,她有房子有朋友。乔比丽兹更成功,她有专业的studio,两场展览,有目录,而且别人都说她的作品特别棒。乔比丽兹更快乐,她荡秋千,她办聚会,她能洗澡,有着一头干净的秀发。她过着艺术家的生活。她还充满爱心,她救了一只鸽子,而丽兹只想到让它死到别处去。
乔下决心买下了这栋旧房子,她的爸爸和哥哥帮她修缮了一番。丽兹不乏嫉妒的向另一位老师吐槽,她往后只需要好好搞创作了。。。是啊,快乐的乔顺利解决了生存问题,剩下的就是舒舒服服当个艺术家了。而丽兹呢,只能租着乔的没有热水的房子,做着办公室打杂的工作,奋力挤出时间搞自己的创作,与此同时,苦涩的偷窥着乔的精彩生活。
啊!艺术!生命的绿洲!
影片呈现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世界。在宁静的艺术学校里,所有人物都在创作。他们绘画、编织、跳舞、烧制陶瓷、建造装置、制作多媒体艺术。他们谈论的话题也是艺术。在这所艺术学校里,各种进行中的艺术创作既让人印象深刻,又让人感到困惑。不太确定导演对艺术学校里的师生们是否意含讽刺,比如一个女生兴奋的向老师展示她花了一年时间织就的一件毛线连体衣。一位用玻璃搞创作的老师的宣传册摆在办公室里,两位男老师翻阅着,表达着某种疑似虚假的赞叹。而那位做玻璃艺术品的女艺术家看着草坪上舞动身躯的人,她说她完全搞不懂他们在干什么但她好想加入。也许,艺术世界并非真善美的乌托邦,那里也有模棱两可的创作,奇怪的实验性作品,晦涩难懂的词汇与概念。人与人之间会表现出虚假的友善,充满竞争与等级的展览,人人都渴盼着结识名流,签约纽约的大画廊。但艺术创作终究是令人动容的,当丽兹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她就忘记了世间一切烦忧。对于丽兹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自我的存在方式,也是她与世界和他人相处的方式。
虽然影片有时会让观众在丽兹的烦恼和几近崩溃中担心她将自己的小泥人不慎或者故意毁掉,但导演对艺术的信赖和热爱并没有让剧情朝这种戏剧性的灾难发展。我们看到丽兹在工作台上认真工作,她塑造她的粘土,她将她的人物放在一边晾干,她用油彩涂描细节。她为雕塑安装底座。她把她的小人们运去学校的烤炉,她满怀期待的看着炉盖被打开。她兴奋颤抖:是的,真不错,它们是我的。整部影片只有这雕塑出炉的瞬间,丽兹是喜悦的,她为自己骄傲,那种只有艺术家才能体会到的幸福。而她的雕塑,第一眼看上去甚至是难看的:奇怪的姿势,嶙峋的表面,苦涩的脸。但事实上,丽兹的这个展览的主题是joy。 尽管生活的种种烦恼像虱子一样日夜啮咬着丽兹,但她创作的却是欢乐。当那些形态各异的小人在展览台上铺陈开来,竟然真的很美。她的展览终于成功开展了,压迫在她身上的阴霾暂时消失了。事物各归其位,压力暂时舒缓,所有人都来了,弟弟也没有走失。鸽子也恢复了健康,展翅飞走了,它仿佛飞回到上帝身旁,看着地上万物,发出迷一般的咕咕声。树荫下,向着一条小街的尽头,丽兹走入了自己新的日常。
影片没有讲述什么特别的东西,而是完美地捕捉到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丽兹的生活充满了烦恼,她孤独而闷闷不乐。随着丽兹对雕塑的创作,雕塑的形状、色彩和独特个性逐渐显现,这部影片要讲述的东西也渐渐成形。导演和主演,影片和电影中的艺术品共同用面孔和肢体、姿势和手势,以及对时间和地点的具体把握,创造出一个丰富逼真饱含情感的世界。导演通过复杂细腻的女主角,捕捉着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在徐徐展开的画面中,观众成功的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滋味。对于电影人来说,那些构成了电影之美的东西,并不是电影的故事本身,更不是电影传递的那些观点和道理。电影真正重要的是选择到底去拍哪些场景,在每一个场景中如何分镜头,给每一个镜头多少长度,如何安排这些镜头的次序,是否给这些镜头配上声音。所有这些一起构成了总体上的电影的节奏。电影之美就在于一种时间性发展的总体性和必然性。莱卡特的电影总是在讲述一些微小、短暂而深刻的事情,《开展在即》更加精美的展现出导演一贯的创作风格。
凯莉·莱卡特一向是当今影坛的边缘人,跟她镜头下的人物角色类似,直到她与米歇尔·威廉姆斯合作了《温蒂与露西》,才获得越来越多的存在感。莱卡特我行我素地拍摄独立电影,从《米尔克的近路》到《某种女人》,以女性题材打动越来越多的影迷。2019 年她担任了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委,一年后再凭《第一头牛》登上了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榜首,令人刮目相看;去年,她的新片《开展在即》更初次入选戛纳竞赛单元,再次提升其在影坛上的影响力。
《开展在即》可谓莱卡特创作生涯中罕有的喜剧题材,一举打破其过往作品的严肃与沉重感。影片以美国波特兰艺术家Cynthia Lahti为蓝本,讲述了一位女雕塑家在筹备自己艺术展过程中遭遇的各种烦心事。这部轻盈的喜剧用平淡而琐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女性艺术家的肖像,细腻地刻画出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与创作焦虑感。随着艺术展的逼近,这种焦虑感变得愈发分明。艺术家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不食人间烟火,只管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搞创作。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和普通人一样,也要每天去上班,正如电影中所示,她不得不去处理学校机构的行政工作,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烦心琐事,甚至连热水器坏了也会让她发飙,此外,还要平衡好与房东、家人之间的关系……
去年,这部影片在戛纳首映时,被安排在最后一天压轴亮相,却以缓慢琐碎的叙事节奏“睡”倒一大片的影评人。对于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观众来看,这个故事毕竟太过陌生无趣。然而,喜欢美国独立电影的影迷必定能从中找到许多趣味:慵懒的生活态度、猝不及防的冷幽默,以及艺术家之间冷嘲热讽的对白。最点睛的莫过于用受伤的小鸟作为象征,隐喻着主人公的心理情绪演变,最后放飞小鸟后的视角处理更是神来一笔。这个空灵的结尾形象地展示了艺术创作中的顿悟,艺术家往往要靠这种灵机一动才能找到突破口,缓解创作的焦虑感。
由此看来,这部电影应是莱卡特最私人化的作品,充满了自诩的意味。这幅女性艺术家的日常肖像未必能讨好更多的观众,莱卡特却能借此娓娓道出自己创作的艰辛与乐趣,而她与米歇尔·威廉姆斯亲密无间的再次合作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