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耀声,胡子彤,廖启智,谈善言,岑珈其,潘灿良,王思敏,税瀞熙,林海峰 主演的电影《点五步》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点五步》来自于香港地区。
2、《点五步》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6年在香港上映,《点五步》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分,《点五步》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点五步》值得观看吗?
《点五步》总评分8。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点五步》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点五步》是2016-03-26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林耀声,胡子彤,廖启智,谈善言,岑珈其,潘灿良,王思敏,税瀞熙,林海峰主演。由导演陈志发携幕后团队制作。
5、《点五步》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点五步》是著名演员林耀声 代表作,《点五步》免费完整版2016年在香港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点五步电影,点五步剧情:阿龙(林耀声 饰)和细威(胡子彤 饰)是一对在香港屋邨长大的难兄难弟,终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卢校长(廖启智 饰)力排众议组建香港第一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招揽包括二人在内的十名“问题学生”入队。青春郁结的沙燕队众人,被一场又一场的大败羞辱后,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徘徊,一念之间、挣扎之中,他们修炼勇气、突破自己,战胜郁结,打出自己的光辉岁月。终于,沙燕队迎来了与强敌日本水牛队的终极一战……
在第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中,《七月与安生》、《美人鱼》、《寒战2》、《树大招风》四部电影无论市场表现还是观众评价上,都是当时最受关注的影片。与这四部一起提名的,还有一部从名字上完全看不出题材的《点五步》。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在提名的五部电影中,也是唯一一部没有“内地背景”的影片。所以这届金像奖中上,《点五步》应该代表了“纯港味”电影的最高荣誉。但看完影片后有点失望的是,这部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不失不过”。
从题材看,这部电影讲述两个从小一起成长的好朋友,从不良少年转型做棒球运动员的故事,也取材自曾经在香港发生的真人真事。在华语电影中,运动题材的励志电影并不多见,不过此前台湾的《KANO》在这一类型题材算是完成的不错。所以,只要中规中矩讲个好故事,这部《点五步》的质量自然也不会太差。综合以上前提,这部电影极有佳作的潜质,但新导演还是犯了通病,这部电影目前看揉杂进太多跟电影主题无关的元素。
从两位主人公设定来说,从性格设置上并没有太过独特。有能力、性格张扬的大哥范进威,从小照看着胆小、内敛的小弟谢志龙。在机缘巧合下两人开始一起打棒球,并逐渐热爱上了这项运动。按照常态理解,故事的发展模式就是,两人在训练中遇到各种挫折,不断想放弃,然后两人间也会因为各种事出现各种冲突,但最后齐心协力取得好成绩,这也是体育题材比较合理的剧情走向。毕竟运动励志电影,故事核心主题一定是男生如何通过一颗不屈服的心,去战胜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但这部电影的导演显然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在两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上不断加码,但效果又莫名其妙。比如谢志龙的家庭环境,母亲被父亲骗到香港,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最终于警察搞外遇后决然离家。这种设定,从全片感觉下来,除了为抒发创作者一句“我以为不出声,一切就不会改变,但其实不会” 外,对于主线剧情,或是这个题材的推进、补充、升华没有任何帮助。
另一位主人公范进威的安排就更加诡异,这个人物性格要放在其他电影,更像是传统反派的设定。但因为这部电影是和主人公一起长大,所以一直是一个可靠仗义的大哥设定。对于范进威来说,在练球过程中,一开始一直具备优良投手天赋,结果因自视甚高,再加上忽无视队友遭到嫌弃,一气之下放弃了所有。这本来明明最后是“浪子回头”的路线,结果这位仁兄却果断转型古惑仔,砍人时脑袋被开最后进了医院。
当然,也没有谁规定运动题材的电影,主人公不可以这么设定,只是这么设定的最大问题,就是太过复杂的支线,严重影响观众真正去感受比赛带来的情感。对于棒球运动来说,对团队强调很是重要,影片在配角上也是如此,把沙燕队的“牛屎”、“班长”塑造的较有特色。但回归到赛场表现上,这部电影就没有做到让观众能过于投入感情。除了“沙燕队”外,更是没有一个对手角色能被人记住。
对于棒球比赛的表现,能展现出的热血感,几乎都是游击手或外野手不停在地上慢镜头的翻滚。其实棒球比赛最大的魅力,至少从比较成功的棒球作品看,就是投手或是击球手对决时的那几秒钟,或是一些如神般存在的外野手队友。但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捕捉到任何棒球比赛抓人的细节描写,最后决赛中,对强手的神反转更是缺乏代入感。当谢志龙鼻子被打出血后,整个状态迅速狂飙好几级,然后球队梦幻逆转,为何这个时候又恰恰回归到最俗的表现手法?导演的思路确实难以捉摸。
这样一来,整部电影唯一明星“廖启智”的表演,也就停留在为剧情穿线的状态,那段挑拨两兄弟之间的“宫斗戏”,更在电影中太过违和。以至于当校长说出传统热血台词,类似“要认输一切就输”时,感人程度都大打折扣。
当然这部电影的问题,就像电影名字一样。看完电影才发现,“点五步”只是在班长情急之下随口编纂的一个词,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作为片名,有机会还是等导演自己阐述吧。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部电影无论是不停出现“坐井观天”的镜头,还是各种明示、暗喻的台词,甚至是游行场景直接纪录,已经基本宣布这就是一部披着“运动题材”的伪政治片。开篇“占中”的画面,一下就让人兴趣大打折扣,如果香港电影所谓优秀的长剧情电影,已经真的离不开这些,香港本地电影人还不断认为这才是代表香港精神的佳作,那么接下来一批创作的视野也势必会越来越窄。那么“纯港味”电影的日渐没落,也将开始从内外加速。所以,与其不停抒发自己解不开的胸襟,不如视野放开一些,去真正感受时代当下的好与坏。
一直不太明白这个片名是什么意思,未曾观影的朋友们,绝对搞不懂这个片名是什么意思,《点五步》,不过如果观影之后,一定会get到片名中所涵盖的含义,片名倒是贴切。但从电影市场的角度而已,这样需要发散思维角度的片名实际上是不符合大众审美的。
因为片名就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名片,观众选择一部电影的时候,并不是越标新立异越好,而是“直给”的片名要比很多有寓意或者含蓄的片名更加吸引眼球,不是吗?因此《点五步》在“起名字”方面,有意义,但没看过片子的观众也绝对不会猜你片名的含义,这一点大概是本片一个劣势。
那么“点五步”究竟是什么意思?
点五即是“0.5”,是粤语对这样数字的称谓。点五步也就是半步的意思,亦是电影的命题。用导演的话来说:“在棒球世界,赢或输在于半步之间,即使处于劣势,只要不断坚持,鼓起勇气踏出半步,仍有机会扭转局势。”
而且,“点五步”在片中,是骂人的话,“叼你老母”的谐音,一帮坏孩子的口头禅。
这是电影的主题,无论在棒球场上还是生活中,你是否有勇气去改变。
除去片名的因素,电影本身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一部纯粹香港电影,对于如俺这样喜欢港片的粉丝来说,本片曾经香港电影那种味道,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点五步》算是一部体育竞技类电影,但从故事的角度而言,体育竞技只是片中的一个元素而已,可以这样说,本片是借助着体育竞技作为本片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而完成本片的主题,即青春、热血、成长。
所以《点五步》与我们熟悉的《点球成金》《光辉岁月》这样的描述体育竞技类电影不同,更像是《少林足球》那种 从电影的故事模式上就能看出。两位主角,阿龙和细威,从小在屋邨(公屋区)长大,一对要好的难兄难弟,学校里的“坏孩子”,从这个出发点,乃是青春电影题材的一贯风格,并带出了两者不同的路线轨迹。
电影穿插了友情与热血,这二者才是主线故事,竞技则是一个元素,也是故事推动力,类似基努·里维斯的《替补队员》,让一帮坏孩子去打棒球,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最终从一盘散沙凝聚成一团火焰,才是标准的青春励志片的路数,
而另一方面呢,两位主角作为穷人的孩子,电影的暗线就是谁能有一天走出屋邨。屋邨,就是香港曾经的公租屋聚集地,比棚户区强一点,是穷人的天堂。这个地方1987年迎来大改造,出台了“公屋住户资助政策”,电影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改革计划之前。走出屋村,则代表着生活将有翻天覆地变化。潜移默化的改变,也体现在这兄弟俩的生活之中。
一位胆小怕事,遇事则迷,经常被人欺负;一位热血冲动,性格直爽,经常为兄弟出头。阿龙与细威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绝对两位角色不同的生活轨迹。如果按照人物的原始设定,那么最终走出屋村的将会是敢作敢当的细威。但是对于阿龙来说,变化,围绕着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继母的出轨、加入棒球队后甚至在一次事件中替代了细威的投球手位置,甚至兄弟反目,这些变化始终围绕着性感懦弱的阿龙。
当然,阿龙与细威,角色设定也可以这样理解:
★阿龙闷声发大财,在成长和周遭环境不断改变的过程中,他努力对抗着命运带来的变化,最终却在逐渐的过程中适应了这种变化,勇敢的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最终完成了成长的蜕变,从一个受人欺负的小角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而细威故步自封,本来四周就围绕着光环,自己在哪里处处都是核心,但在生活逐渐的改变中却迷失了方向,他无法面对曾经不如自己的伙伴,无法面对女友的怀孕,无法适应生活带来的变化,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
这样的呼应关系,贯彻电影始终,同时借助题材上的优势,利用竞技类电影的经典模式,依靠结尾的高潮段落,球场竞技VS古惑仔捉刀,点燃全部激情,几位角色之前经历的挫折、遭遇的冷眼,在最后一刻全部点燃。
就像《大人物拿破仑》那样,结尾一刻的疯狂,释放所有的负面情绪。然而激情过后,两位好友的人生,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电影通篇有着老港片的纯朴,俏皮、随意的励志、调侃式的现实和港式特有的浪漫,这是我们熟悉的相关电影,而且对于友情的刻画显得格外亲切与细腻。当后半段,反目的兄弟最终一同来到了那个他们时常玩耍的天台之上,细威为阿龙接球,这样的失而复得的友情,让人动容,不正是香港电影那一贯的情义写真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点五步》更像是当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然而这部港片也有与传统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年轻。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是第一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成果,“创意香港”的投资,受到香港政府支持。导演陈志发的处女作。就如那年的《狂舞派》那样,在香港电影江河日下的今日,全港式的班底,老牌影帝廖启智与金像奖新演员提名的胡子彤等人,风格清新且富有朝气,也代表了一种传承。
一部电影或许改变不了香港电影的现状,但作为粉丝,个人真的希望香港电影能够崛起。
表达非常含蓄,蜻蜓点水一般,反而这种才需要大家探讨深挖,这才是导演的目的,想表达的东西,不然这就是一部简单的热血励志片了。仔细看,会发现导演意味也很明显,开张就系占中画面,中间97回归,最后直接用言语直白:面对改变有人学会适应,老爸自己连衣服;有人选择勇敢面对,大肚女学生学习。球向前滚,人却向后走。80年代系香港最辉煌的年代,是最想回去的日子。最后画面出现就算失望不能绝望,坚持,連儂牆香港(查了下,应该就是一堵贴满大家意见的牆,你可以想象下大概都是些啥内容)。输赢不是最重要,最重要噶系你有冇勇气踏出呢半步。意味深长。
单单运动、励志上来说,片子还可以,略显单薄,但导演手法,寄意上对片子加分不少。
只要不断坚持,勇于踏出半步都有可能扭转胜局。nn最近由于这部电影,突然想起了以前占中事件发生的时候,朋友怒气冲冲地和我说堵成什么什么样子,情势多么严峻。我当时并没有同她一样的心情,但也默默关注了新闻。nn这部电影大概激发了我心里的一些莫名情绪。nn阿龙和进威从小一起长大,一个带领球队走向冠军之路,一个杀人未遂反被殴入院。nn你要么成功,摆脱贫穷的生活;要么失败,恶性循环到底;即使残酷却是现实。nn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是热血青春时代的证明。在这样的青春里,在一次次失败后的尝试,有人败给了自身的弱点,有人战胜了对自我的恐惧。
投手丘上的香港
廖偉棠
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看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青春片《點五步》,百般滋味。香港一直是青春熱血的,它也許會死,但不會老。君不見在馬路上、廠廈裡,計程車司機與夜更保全們,他們滿頭銀髮,臉上依然是拼搏的朝氣。他們就和《點五步》裡的土產少年棒球隊「沙燕」隊一樣,「站上了投手丘,就不會回頭」。
但是,這也是不得不的不回頭,因為稍一猶豫,你就成為了大時代洪流中被沖刷下去的那部分。這部熱血片,我看得有點悲涼,因為在「沙燕」隊與主角阿龍成長取勝這一主線以外,是第二主角細威的沈淪這一輔線,而讓人難過的是:這兩者是相關的。
阿龍與細威是同在公屋(香港廉租屋)長大的自小好友,一同加入棒球隊。但校長/棒球隊教練慧眼看出,有勇無謀的細威不能承擔投手大任,而且他的獨斷和張揚壓抑了球隊和阿龍的發揮,於是校長略施小計,逼走細威讓阿龍毅然站上投手丘,最終帶領球隊取得香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第一個本土球隊冠軍。
細威就是被犧牲的,最後混黑社會小弟,斬人未遂反被毆入院。三十年後,他已不知所終,阿龍卻明顯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站立在雨傘運動的現場,重新面對香港的前途。在電影內外,香港的基層社會的確存在這樣的非此即彼:你要麼成功、離開貧窮的公屋生活,要麼失敗、在惡性循環中一沉到底。被犧牲的人,是否只能無情地被犧牲?生於基層,是否只有勝負兩端可以選?那位被視為英雄之父的校長,實際上也是殘酷無情的疏選機器。
香港的公共房屋設計,有它規矩有效的一面,也有它冷漠勢利的一面。它就像錢鍾書說的圍城,無情面對著想進來和想離開的人。電影中其中一名棒球隊員和他妹妹就是因為得分配公屋而欣喜若狂的新移民;阿龍和細威則是渴望早日搬離公屋去住「私人樓」的,這種身份轉變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居住條件改變的意義。而諷刺的是第一個離開的卻是阿龍的母親,也曾是一位新移民,她拋棄了帶她來港的老丈夫,跟一名警察心安理得地離去,這無可厚非。
很難認同主角阿龍說的,他得到了許多,失去的更多——表面上,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好友細威,但實際上他得到的多得多,他的堅持使命運徹底改變。我也曾居住在香港公屋,不知道我的離去是否同時以某些同齡人的無法離去為代價,在香港,追問選擇的意義很難,你彷彿只能在一壘二壘拼命向前衝,但我們可否停下來想一想是什麼令我們停止追問?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阿龍站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佔領金鐘的現場,如站在投手丘,他的棒球落下,一直向前滾動,路過一個個嘗試改變香港的人。何謂「點五步」?電影開玩笑是一句髒話的掩飾說法,但我知道,那是投手最初邁出的半步,一髮之間,勝負未分,現實上的輸贏不應該像球場上那麼黑白分明。
(原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