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超仪,田原,陈逸宁,蒋祖曼,曾江,葛民辉,车婉婉 主演的电影《蝴蝶粤语》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蝴蝶粤语》来自于中国香港地区。
2、《蝴蝶粤语》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4年在中国香港上映,《蝴蝶粤语》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2964分,《蝴蝶粤语》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蝴蝶粤语》值得观看吗?
《蝴蝶粤语》总评分2964。月点击量2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蝴蝶粤语》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蝴蝶粤语》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何超仪,田原,陈逸宁,蒋祖曼,曾江,葛民辉,车婉婉主演。由导演麦婉欣携幕后团队制作。
5、《蝴蝶粤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蝴蝶粤语》是著名演员何超仪 代表作,《蝴蝶粤语》免费完整版2004年在中国香港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蝴蝶粤语电影,蝴蝶粤语剧情:阿蝶(何超仪饰)是一个中学老师,一天在超级市场遇到了没钱付款的小叶(田原饰),两人坐在咖啡厅里聊天,小叶的暧昧行径令阿蝶想起了自己的一段情,勾起了多年来她深藏起来的原始情感。少女时代的阿蝶(陈逸宁饰)纯真甜美,与真真(蒋祖蔓饰)原来是好朋友,后来真真逐步向阿蝶透露自己的爱意,二人开始交往。事情后来让阿蝶的母亲发现了,逼着阿蝶离开她,被狠狠拆散的她们深感痛楚,真真更就此出家。小叶的出现使阿蝶与丈夫(葛民辉饰)之间的安静激起了波澜,她开始回忆当年与真真在一起的画面,而且眷恋跟小叶在一起的时光,丈夫开始看到了端倪。阿蝶找到了出家了的真真(车婉婉饰),真真告诉她自己出家并不是因为阿蝶,真真对蝶说的一番话,令阿蝶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与面对自己的感情
(一)从音乐开始
我一向后知后觉,电影《蝴蝶》被种种原因雪藏了3年,才被我找出来看。继《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玛琳娜》后,让我又一次领略了电影配乐的魅力,就像一颗流光闪烁的钻石扑面而来,直中额头。萌的我不能动弹。
少年真真和蝶的回忆部分,配的大都是MUM的音乐。静谧,深邃,悠远,沁人心脾是MUM的特色。最惊艳MUM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声,浅吟低唱,温柔潜隽到骨子里,那感觉怎么形容?胶着,暧昧,就算立刻让我受绞刑也不怕。难怪有人说MUM的音乐天生就是配给LES电影的。MUM来自冰岛,冰岛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一年中它有一半在极夜中,可这个小小岛国却有最丰富的地热资源,还出了MUM,比约克,sigur ros, worm is green~~他们的声音就象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清冷,却能把夏天的阵阵暖意送进人心里。MUM很乖,两个女孩从小学习古典音乐,两个男孩也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在西方音乐这个迷幻列车上,他们都是好孩子。
《蝴蝶》里有mum两首歌:《green grass of tunnel》《no one there’s fear again》。前者出现在真真和小蝶第一次逃课时,真真指给蝶看:路灯的光影里映出的习习雨丝,蝶说自己不是街灯,感觉不到。于是真真仰头伸出舌头品尝雨丝,“酸的”~~~音乐响起。胶片切换成颗粒感的记忆模式。
后者出现在蝶奔到真真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时。过去的家变的一片狼籍,在学校的楼梯上,蝶心碎的哭泣。这首配乐的前奏是一段嘎吱嘎吱的金属配器,象是机器转动,又象台球滚动,那种不安、绝望,仿佛随时都会跌落破碎。相合于禁断之恋的易碎性和主人公的脆弱无助。
值得一提影片最高潮的配乐是田原的《SHE》,词曲原唱都是小叶的扮演者田原,因为考入重点中学母亲奖励了她一把吉他,并给他报了学习班,当时的吉他老师正是跳房子乐队的陈~~~~~学了一段,田原接到陈的电话说主唱出国了,缺一个人~就这样田原顶上了主唱的位置,并兼词曲的创作。第一张CD出版时适逢她的长篇小说《斑马森林》同期出版。
最早从喜欢买打口碟的朋友口中知道田原的名字时,她叫赵田原,是武汉摇滚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后来就被冠名以才女田原。因为不感冒老徐的缘故,对才女头衔颇不以为然。但看完蝴蝶,查资料知道她出了两本长篇,一张自己创作的英文CD,会画画,会演戏,而且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的专宠之后。还是让我不得不收起傲慢与偏见。瓜目相看。
看她创作的《SHE》歌词部分:
she is the flame, and she is the blame.
she is the gain, and she is the pain
she’s running, she’s searching
through all the golden mountains.
她是火焰 她是责难
她是收获 她是苦难
她在奔跑 她在寻找
穿越一切金山沃土
she’s aching, she’s waiting
for the one could really be sure
She’s trying, she’s collecting
all the diamonds in the street.
She’s taking and she’s dancing
with the devils rushing away.
她在受苦 她在等待
等待唯一确信的期待
她在尝试 她在收集
收集街上闪烁的钻石
她带走一切 她翩然起舞
驱散所有邪恶的魔鬼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歌并非为电影而作,但却无比贴合蝶美丽又黯然的一生,前半生她是没有主张,温柔顺从的小蝶,真真第一次亲吻她,她睁着大眼脸上写满茫然,第一次牵着她表白,她低眉顺眼的说:我不知啊,从没有人这样对我~~~第一次出柜,她极力否认,和真真的:“我们不是玩,是认真的,你告诉她啊”~~~~
始终不是蝴蝶选择妥协,只是她还没有准备好,遗憾的很,在人生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候,我们还不能自已,在后面的岁月里成熟自若了,可那些最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回。最耽美的蝶错过了最帅最好的真真,真真痛走欧洲她才想起找她,真真23岁在澳门出家她才找到她,基本上,这以后的7年是蝶在茧中最黑暗的岁月。她不断的自责,一边在回忆中过录影带一边哭泣懊悔,为什么说懊悔呢?呵呵,也许是看电影的我在懊悔吧!如果换成我,我要和真真一辈子住在那段阳光充足的少年片段里,永远不要醒,我不要错过,不要出走,不要在回忆中煎熬自己,不要等到下一个鬼都不知道在哪的小叶到来~~~~~~~
(二)遇见小叶
一直觉得小叶是一个太偶然的邂逅,然而这就是电影,在电影中会出现这样的偶然,甚至奇迹。我不能想象在现实中,一个人错过了最真最纯的挚爱之后,就象林清玄说的那样:生命中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一个蹉跎大半生的老女人,还有多少机会重新写她的春天?她已不是小姑娘,有大把的青春,大不了撕了重头写。理智上我不能认同AT17演唱的结尾曲《The Best is Yet to Come》,但我又一次忘记了这是电影。在这里,一切美好的梦幻,永远都是合理的。
真真出家时,她们23岁,遇见小叶和蝶破茧而出,她们30岁。为什么恰好是7年?7年是人类爱情的大限,是全身细胞刚好通通死一遍的周期。这7年等于,洗了一次牌,人死过一次,脱胎换骨,重新做人。7年破茧,是7年之痒的必然,也是蝴蝶基因里的使命。善解人意的小叶只是充当了助缘。看她说的这些敲人心髓的可人话:
告诉我什麼时候要停
我一边布置这里,一边幻想你住在里面的样子,家具都是捡来的,只有BB床是新买的
知道你害怕,但该回去面对现实了,反正我会一直在这里呀,既不会自杀,也不会突然出家
我只是比别人更有耐心,而且不想逼你作冲动决定罢了……我也是靠著希望才撑下来的,没看见我这么努力工作,还买了BB床,我不是只想跟你吃饭,睡觉,喝咖啡,每个人做不同的打算都要付出不同的代价。我的情况比你简单,还有多余的力给你信心
跟我在一起你会失去很多,但你还是来了。
蝴蝶是你的名字,你知道吗?不能飞就不是蝴蝶了。
小叶是一个妖精,没有电影这个鬼域,不可能长出这样的妖精。爱情多不过像一场短暂剧烈的荷尔蒙反应,加上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私占有欲。恨不得一下子扑倒对方剥光生吞,临了骨头都不会吐给情敌。至少也是我压到的人,别人不许染指,,,,象小叶这样想的开,只怕一切来不及。蝶把丈夫抛在脑后想住在小叶家。小叶说:又说傻话,待事情办好以後你想要走我都不会让你走了,一走了之是最过份的事情,没有人希望别人这样对她的~~~~~~~这样懂事又体贴的完美情人,让人还有什么理由不要。难怪一向爱紧张的蝶压力全消。
小叶这个妖精,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大度和体贴缴了蝶的械,而这械就是蝶多年来苦苦抱着的心理负担。她借以保守自己那点可怜的道德底线,困住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缴械也好破茧也罢。这个过程太艰难而漫长。以至于这颗美丽娇艳的成熟果实,由后来者独享。这就是少年真真苦苦寻求不得的成长的自由。
没有人会不喜欢自由,不要自由的人连动物都不如。可试问平凡人,那些不知同性爱为何物,在苹果里吃出半条虫就是最惊险的平凡人,谁又曾享受过生活中的自由。这自由仅仅就是故意甩掉脚上的拖鞋。一贯温柔克己的蝴蝶却做到了,最后她不但坚定的挥别婚姻,还平静的说出:孩子、离婚两个都要,法院见的话。丝毫没有再自卑自责瞻前顾后。心灵完全打开了。真是好样的!
再回到田原的《SHE》:“她在受苦 她在等待”和最后一句“驱散所有邪恶的魔鬼”是多么贴合。
(三)没有结果的爱情
蝴蝶这部电影很美,我想这是因为少年小蝶与真真没有结果的恋情,一种残缺的美。而这段伤痛的禁断之恋也随着真真的出家让蝶内疚了10年,电影开端朗诵的《30年的重量》就是蝶沉重心魔的写照。一边是美伦美幻的回忆,一边是沉重伤痛压的透不过气来,爱情这东西就像海洛因。老和尚讲经时说:有多美好的爱情,就有多窒息的痛苦。到头来都是自己受。片中每当蝶感觉压力,就会洗手,看似借水流冲刷掉不好的记忆。可记忆象条水蛭一样,是水流能冲的开的么?记得上学时体育800米达标就是我的心魔。每次开跑前一天,要籍由不停刷牙减轻负担。被人笑话,却毫无办法。奇怪的是:成绩总在3分40秒上下,离不及格还有很大差距。我解释为心魔。现实中能跨越的,只是心里放不开的,都是心魔。生活没有那么好,也绝没你想的那么坏,百年之后我们都会化成灰,还有什么放不开?若有,没有结果的爱情便是。
我相信只要不是睡着了,谁看这部电影都会感动,让人揪心的原因有两处:一个是美好纯真的东西突然中断,一个是在你面前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你看。
如果现实这道疤是丑陋的,那么唯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翻开看。
从蝴蝶当初搬出真真家又交上男朋友的那一刻起,她就不该再去找真真。看到一幕人去楼空的破败景象,徒然的增加伤心,还能有什么呢?可多年来她仍没有放弃寻找真真,即使结婚生子。最后还是给她在澳门的寺院找到,结果是更大的徒劳伤心。
要我怎么概括呢?一个美好的东西,本来就不该存在在这个俗世上,徐志摩的诗句:“暗淡是这人间,美丽不常走来”~~~生活的本质是丑陋,更糟糕的是它还在你面前把美丽打碎给你看。
真真出家的镜头断续散落在片子中间。而真正的会面却是在影片结尾。蝶决心离婚。她找到真真澳门的寺院。真真的演员换了。又高又瘦的短发中年僧侣。一脸淡定成熟的笑,望住门口的蝶:好久不见,小蝶。
蝶说:“我中意了一个女子”。她来是要解开最后的心结的。而这个心结,与真真当年的不辞而别有关,与后来的出家有关。
真真说:我知道你会问,只是没想到你花这么长时间才有勇气开口。大家都以为我出家是因为抱负或逃避,你也是这样想的吧,所以一直自责,不能原谅自己,动不动过来看我,想知道我过的好不好~~~~
真真告诉她,她走后他绝望的想死,但又不想象蝶妈妈那样逼她,于是放了她。她出走并不只是因为蝶。流浪欧洲,被人打过,抢过,甚至~~~(真真片刻的停顿)总之浑身是病,从小到大都不知做什么能找到平静。就算跟蝶在一起时也不能。后来在伦敦遇见一个出家人,她救了他,和她在一起,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平静,后来回来澳门,他便知道这就是他要走的路。
蝶问:这些就是写好的?真真不置可否。
蝶问她怨不怨他?
真真说:结是你的,只有你自己才能结开。回去吧,以后不要再来了。说着,帮蝶拭泪,弹掉泪水。转身走开。一刹那,镜头转换,中年SENG人,变成少年真真,青春的身影~~~~
本片最让人动容之处就在这拭泪与弹泪。中年与少年,回忆与现实之间。
导演在寺院对话这一段,不是简单的还原一个心如止水出家的真真。而是设计了许多二人少年时的画面穿插在对话中。这引的我不住想:真真出家后真的放下小蝶了么?从二人见面起的真真的那句“好久不见,小蝶”开始,我就心存疑问。除了真真,没有人这样称呼蝶。和蝶在一起,真真眼里的一定还是那个16岁时的小蝶。
导演很有匠心。弹泪一段的配乐恰恰是真真第一次对蝶表白时的背景音乐《葬心》,而弹泪这个桥段其实影片前段已有。让我们把时光拉回10几年前,真真在沙发上弹着吉他,心里想着怎么跟蝶说。蝶歪在床上看黑白片的《阮玲玉》,情节正是弹泪的一段~~~真真放下吉他,走向蝶~~~~~
正是应了那句话:故事从哪里开始,就在那里结束。全片中最萌的一段吻戏和床戏在这段表白中。分离,伤痛这些也都早就写好。即便如此又如何呢?真真爱的宣言依旧写在校园的墙壁上:在漫长一生中,你我只是偶尔垂泪
(四)预谋
少年真真揽着阿蝶说:我觉得以前见过这个景象。我们一直在重复生活,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一切早都写好了。她们把这种宿命观概括为“预谋”。
一切早都写好了,人生是一场预谋。中年阿蝶的故事,也从小叶一脸预谋的笑,拆开一袋饼干开始。
本片除破茧暗喻外的一大看点是真真的宿命论。初次听到这段对白,我有一阵惊喜。倒不是为她和我有过一样的想法惊喜,而是觉得真真实在是个很聪明的女娃。因为太聪明太会思考。这么高深莫测的人生道理就给小小年纪的她参悟了。用老和尚的话说:有慧根。可以想见后面的出家也绝非偶然。拥有这样的心力的人就注定不会象蝶那样安分的对命运称臣,注定她关心政治,和日后注定要和蝶分手,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一切都写好了的,只是她们,不知道。她就象某人家那只会撞向笼子扑咬人的问题小鸟,不撞个头破血流伤痕累累不罢休。可是经历太多总归不是好事。影片结尾她告诉蝶自己欧洲的经历,被人打过,抢过,和没有明说的“甚至”~~~~脸上不动声色的表情却象在说别人的事,寥寥几句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只让人更加心疼那个问题多多的少年真真。
我承认在两次看蝴蝶看到弹泪和转身的时候,我都泪流满面。为她那么锋利,执着,美好的青春而深深惋惜。设若真真不是这么执着的理想主义者,我便不会产生这般的共鸣。我也理想主义,也偏激,也搞的一身是病,对现实无能为力,也想过出家,可是看到她出家我心里却是100万分个惋惜,甚至让我这个一直视佛家为无上净土的佛教徒对出家有了抵触情绪。我太俗,没经历过真真的痛,我还,舍不得。
曾经有一位出家的师傅说我身上有一种不属于女孩子的东西。她说有一种女孩子,看起来有男孩子的英气,性子也刚烈有棱有角,又沉静爱思考。这些都是最有缘出家的。
偏偏真真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我在想,一定有这个电影里的人真实活过,真实的上演过一样的故事。
基本上,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偶然的事件。一切皆有原因。转了一圈又回到最初,这叫轮回。因为星球是圆的,轨道是圆的,太阳系是圆的,宇宙是圆的,连闭上眼睛走路,都会不自觉的转原圈,这叫贴驴尾。我们在轮回中重复着悲欢离合。上辈子爱过的人,这辈子还会遇到,上辈子生过的气,得过的病还会再来一次。为什么你这样爱他他却这样伤害你因为前世你曾这样伤害他,为什么看见一个陌生人会莫名其妙的觉得心情好因为前世他就一直对你微笑。曾经很感动于一个BBS上的提头:我们上辈子一定一起死过,否则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像。
俗人最多不过是知道自己生生世世都在兜圈子,在六道轮回中生老病死。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真真跳开了。蝶还在一如既往的绕着她的轨道运行着。还能在重复的生活中修复一下过去的伤痛。蝶和影片前半部分一直交代的但却没有露面的,不负责任的父亲,一起吃早点。父亲点了一份面食,蝶拿起父亲吃了一半的饼吃下去了。这一段,说明她已经可以对伤害自己的人释怀。说明童年的伤害在轮转中已经自我修复。是的,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伤痛。过去失去的将来会绕回来。因为,世界是圆的,生活是在轮回中。久之,一切看惯,会心平气和的活下去。
(五)演员的八卦
还得说影片的成功多半得益于导演很会选演员,对于LES电影来说:演员好不好是比剧本好不好都重要的。话说最好的影评是让人看了觉得比电影本身还好的文字。而最成功的演员是对演员本身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其扮演角色的争议。这就是四个演员的精彩之处。看看蒋祖曼,陈逸宁,田原,何超仪就知道了。从影片没上映前,关于何超仪,田原性取向的争论就没停止过。据说此次出演蝴蝶也是无片酬加盟。影片出来后。剧中的两个新人蒋祖曼,陈逸宁更成了所有LES心目中的完美情人。最劲的是演真真的JOMAN。中文名英文名都很MAN。说她不是LES。有的人恐怕死都不会舒服。
不过事实就是不顺理成章。JOMAN恰恰男朋友一个又一个的换。而陈逸宁更表示过对同性情的抗拒。超仪嘛已经结婚。只有田原性向成疑,最留有想象空间,既才华横溢的让男人自卑,又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至今单身,没有绯闻。还签了走艺术+商业路线的星皓(出品过《蝴蝶》《男人四十》《异度空间》《怪物》《连环局》),做了林嘉欣的师妹。据说两人私交很好。嘉欣甚至表白田原是她的心中偶像。林MM基本已经是所有同人女幻想的对象了,上个月暴出常常和小龙女的同人蔡美诗混在一起,又有和女摄影师小鱼的断臂传闻,加之其首部LES电影《CANDY RAIN》在HK首映,因而被HK的狗仔队活活跟踪了3个月。谁教她长相这么甜美,还常常打这一类擦边球。和奶茶合作时就公开在电视上说自己爱上奶茶了~~~~~~~~~~~出演《CANDY RAIN》应该也是实质名归。
其实是不是LES,无须承认或说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现在这个时代,同人女,百合男满天飞,连张学友这样的绝世好男人都被暴成B.I。普通人尚且对复杂的情愫说不清楚。要名女人出来承认断臂,脑子坏掉了?还是暧昧着吧。
有人说只等着她退出圈子的一天写书出来承认了。朱迪.福斯特最近就认了,我最喜欢的福斯特从开始我就知道她是,从她一针接一针的打试管婴儿针时我就确定。其实也不必要等退休了写什么书,就象小叶一见面就对蝴蝶说的:我的心愿是找一个女孩和一个喜欢的工作,这些都是没有必要拿出来说的。
是,或不是,一个眼神的交接就够了。就算目前还不是。以后也有是的可能。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双性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最优秀完美无懈可击的人往往是双性恋。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艺术创造力越强越有可能是双性恋。所以,自古希腊时代起。敏感而妖娆的男人,强势神经质的女人,就是艺术气质的象征。水仙少年阿咯琉斯,弗吉尼亚拉尔夫。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葛历泰嘉宝。安吉丽娜朱莉。马龙白兰度。张国荣,黄耀明。法斯宾德。甚至臭名昭著的帕索里尼。。。。。他们都是双性恋,对于其人和艺术成就人们只有尊敬,而只有可怜的帕索里尼被憎恨他的人不完美的捅死在街边阴沟里。
值得一提的是,JOMAN现在走的完全是女性化路线,这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这样俊秀的一个女孩,还能怎么包装呢?怎么包装也是英气逼人。可是在这个俗世,非得被整出一副让人看了头疼的模样。再次为真真扼腕叹息三叩首ing~~
(六)细节处理
在许多永垂影史的作品中,会看到导演很多用心设计的细节。对于影迷来说,不厌其烦的重复观影,再把它们一个个揪出来,很有成就,这不是创造,只是发现,我不知这有什么意义,却乐此不疲,把一堆堆符号式的象征,从光影里析出。
细节1 [强迫症]
A洗手:不能消解的压力
B蝶第一次洗手:出现在真真游/行被警察驱散,回来趴在她身后哭泣的时候,蝶把手僵在水管下冲着~~母亲,真真,她生命里最爱的两个女人都把她当成依靠,在她稚嫩的年纪。尚不知所措,倍感压力。
C两个学生的同性爱悲剧,以自杀的方式谢幕,蝶冲到水龙头下拼命的洗手,袖子,衣角~~~:蝶从她们身上又一次看到了自己和真真的悲剧,又经历了一次撕痛,看到这里,洗手的症结所在也就不难找到了。这两个学生的故事着墨不多,但发人深省,都说世界日新月异,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不可改变。十年前的两个无果,十年后的两个依旧,两个稚嫩的孩子走上这条路,注定是苦果。世俗足够强大,少年人的梦,被摧毁成灰,都不知道随风飘到哪。导演除了点解初恋必败的苦涩外,似乎也在帮同性爱寻找一条可行之路,那就是经济的自立。
D丈夫离婚后打开水管,任水流着:表示蝶这一次打开了生命,她承受了多年的压力,终于丢开手,丈夫成为了接招者,这个动作也说明阿明深深的爱着她,心里想着她,甚至在等她回来。一向文弱的妻子突然铁心离婚,还要展开夺子大战,中年男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压力。
细节2 [化身]
A左撇子:真真用左手在学校的墙上写英文给蝶看:Were not we having tears in our eyes through the passing of time?
小叶初次请蝶上家里吃饭,左手使筷子给蝶夹菜。——她们都是少数派。换言之,小叶就像真真的化身,勾起对真真的回忆。
B记号:真真与蝶第一次亲密接触,蝶发现她胸前的一块胎记,真真说:记号了,你一直都在这里。——那记号的形状就像幼稚不成型的毛虫
蝴蝶离婚后,小叶给她看胸前文的蝴蝶图案。——美丽的蝴蝶代表成熟终于到来,感情可以起飞,飞的更远。
C年龄:真真23岁出家结束感情,小叶23岁遇到蝶开始缘分。——把未完的恋情延续。
D理想与职业:真真家的墙上贴满电影和摇滚歌手海报,真真喜欢音乐,弹吉他。——她在理想主义中过活
小叶以歌手为生计,同时也是她的爱好——她是把理想变成现实的人
细节3 [分离]
A弹泪:最初的表白和最后的放下都是这个动作,音乐也用的都是《葬心》——可能这些年,哪怕出家后,真真与蝶一直不曾忘记过彼此。发生过的事,不可能被抹去,但可以被放下。在开始的地方面对结束,是彻底的释然。
B学运失败:真真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走不远,必然失败——现实的强大,理想的卑微,暗喻她将失去蝶。
C三次吵架:有两次是因为真真不好好读书——蝶一直在为真真的未来担心着,其实,她俩是两种人。真真不以为然,她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而蝶要先让自己四平八稳,因为童年缺乏安全感,她要自求多福,自我救赎。她上学工作都没有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真真却为了虚幻的理想不惜挥霍青春燃烧生命,不给自己留后路。
D出家原因:(1)正面描写是真真自己叙述的原因,即从小一直渴望平静,终于找到平静
(2)侧面描写是借蝶丈夫之口说真真自己说书读的不好,根佛有缘才出家。——可以想见真真流浪时受了很多苦,她一定反省过读书时的挥霍,她给不起蝶什么,甚 至独活都艰难。这个时候是她为少年锋利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3)总结:他走上出家的路是因为:A慧根:她少年时的宿命论
B知苦:失恋,失业,流浪受的苦,20岁就阅尽千帆,尝遍人生
C有缘:遇到救她的出家人
细节4 [爱情]
A真真和愤青女一边唱歌一边兴致盎然的跳舞,蝶在门外的长廊上默默的提着两个盒饭等真真
B真真和愤青女在街头宣传,蝶远远的看着真真微笑,却不能走近她们的世界
C真真半夜在外面不回家,蝶两次等到深夜,一次是在中年蝶夜里洗手幻想小叶时,一个镜头一闪而过。一次是夜读《天净沙》花花树树真真~~——她爱着真真
D蝶担心母亲,却只能陪着真真听愤青女漫长的演讲,母亲生病CALL她,真真嫌CALL机响影响她,忽视和伤害了蝶的感受,蝶立刻想起不快的童年。对真真很失望。
E蝶从打电话的楼梯上看见楼下的沙发上真真与愤青女同喝一瓶水,真真手搭着愤青女的腿。微微醋意~~~蝶的怨气让真真感到莫名,后来她找蝶的时候也去打电话,无意中发现可以从那里看见那天的沙发,于是若有所思。——这段换位思考的情节,正好说明了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用两段画面就表现出很多心理过程。描绘出女女恋的敏感和纤细。
F蝶找到真真家,人去楼空,家里像被洗劫一样乱,真真最爱的海报都歪挂在墙上,珠帘破败,家具凌乱。满地废墟。只有一个玻璃蝴蝶小小的,却好好的放在床头——真真最珍爱的其实是蝶
G真真23岁出家,蝶痛苦了7年,30岁时终于释然,找到真爱——7年之痒,7年破茧,甜蜜有时效,痛苦也有
H画家与waiter以画传情,首先是小叶与蝶第一次在餐厅时就发现了,后来蝶去餐厅时也无意中看到了。——这里有默契,有心照不宣,感情的细微处,只有女人才懂女人,导演用这样细腻的表现手法,从女性视角阐述爱的情愫无处不在。同性/异性恋一样是美好的,同样有一段曲折的路等着走。
细节5 [布景]
A蝶与丈夫的家:光面可鉴的地板,金属的写字台。黑白冷色调,简约,现代,冰冷。——这个家没有女性色彩,缺乏感情,更像一个陌生的男性世界。
B真真家:彩色的珠帘,满墙的先锋海报,轻盈的窗帘,粉色的床。——少女的梦幻,青春的不羁,温馨的初恋回忆
C小叶家:红墙绿门,破旧班驳,但颜色很明艳跳跃——充满希望,生机和喜悦
D蝶母亲家:暗红带碎花的床,狭促的房间,光线阴暗——和父母压抑,痛苦的婚姻一样。
E光线:少年部分,蝶和真真的画面里充满了明亮柔和的光线,床戏也在阳光下,没有窗帘,柔和,唯美,肆无忌惮。而中年部分就没有这种明晃晃的感觉,床戏都在黑夜里。黑色是未知的世界,人类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但这又是主人公破茧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就像黎明前的黑暗。
细节6 [释然]
A与父亲吃一个菠萝包——父亲提到女儿和母亲都是不吃菠萝包的。KEEP FIT。蝶接过菠萝包,显然宣示自己在向过去告别,不在依照别人尺寸做人。而童年时的裂痕也已经被岁月渐渐修复。
B放录影:由哭着看录影,到笑着看——苦痛有时,快乐有时,爱情,释然了看,更美。这种温馨往往很难出现在同性恋电影的结局,但这个电影有一个光明的尾巴。
C丢拖鞋落街——田原自己说是掉了一只在下面,很孤单,于是丢另一只下去陪它。很可爱,很温暖。但我也觉得这个结尾的设计可以是多意的。可以对比过去的心事重重,可以表现自由的心境。甚至可以把前一只无意掉下去的拖鞋看成:不经意坠入被真真启蒙的爱,后一只故意掉下去的拖鞋才是她选择了要跟爱的人在一起。掉下去就掉下去了,没什么大不了。
D结尾的一组镜头:学校墙上的字依旧,学校走廊依旧,爱的小屋依旧,与父亲吃早饭的餐厅依旧,家里的丈夫依旧在沙发上抱着孩子安静的睡觉。几个场景——生活不曾被改变,不好也不坏,人的心也应该淡定,从容,宁静。天不会塌下来。一个人能改变的,充其量是自己的心境。心打开了,生活就变开阔了,暗合主题,点睛!
情节画面反复在穿插:阿蝶三十岁的时候,跟丈夫孩子共处在一个冰冷的家里;阿蝶三十岁的时候,跟小叶遇见;阿蝶十几岁的时候,跟女朋友真真那些纠缠却肆意的三年;阿蝶很小的时候,那个把冰激凌化在衣服上尚不自知,差点带着阿蝶一起自杀成功的母亲;还有梦,三十岁在那个家里,半夜的时候总是醒来,反反复复地洗手,不小心闭上眼那些让她脸红心跳的绮梦……层层叠叠的,学校、父母、家庭、小叶、真真,都裹成一个厚重的茧,让蝴蝶儿想飞,也飞不过沧海。
我承认我买碟的时候只是被封面上那两人缠绵的吻给诱惑了,Butterfly,lesbian,总该是拍的柔婉唯美的,于是收了。没想到“蝴蝶”本身也没有太多寓意。画面拍的是赏心悦目,但也不过如此,只可一看。
密密麻麻的吻,压抑对同性的欲念,累积在三十岁还有个不错的家庭工作的阿蝶身体里,都成了惊恐的眼神。确实,她为小叶心动了,但是心心挂念着放不下的,还是那个真真。小叶只是一个导火索,打破了她目前战战兢兢的平静,又把她的欲念勾起来,但是她一直回想的,终究还只是那个年轻的时候嬉笑酽酽,在一起三年,而今皈依了的真真。
“阿蝶不可以没有我!”在阿蝶被窥破,在母亲跟真真之间两难的时候,真真意外强硬的大声对她母亲说。
“其实不能没有你的是我。”在阿蝶着急追气走的母亲,真真紧紧抓住她的手腕,祈求似的只说了这一句。阿蝶总是太轻易的别离,马虎的一句,我会回来的,就一寸寸把手腕挣脱,看无视对方企盼的眼。导致了几乎再不能相见。
而很多很多年后,当阿蝶问起真真皈依的缘由,以及当初消失的心情的时候,真真豁然说道那时,“我爱你,所以不想象你妈咪一样逼你作决定,我放了你。”说的可是云淡风清,然而当年被一切抛弃只有阿蝶的真真,心如死灰也是可以比拟的。而今,当初学潮时激进甚至不要学业的少女,而今皈依佛门之后真正豁达,平静的照顾苍苍的老人。
所以里面这些人物,最惨的其实是真真,却坚强的也是真真,于是最欢喜。真真年轻时执着单纯的眼,多年后豁达的笑容,无不惹人怜惜。
至于阿蝶对小叶的,我总觉得只是阿蝶追寻旧梦重温的一个道具。我不明白为什么为了她阿蝶可以放弃一切——姑且不论影片里怎么除了丈夫没有其他阻力,那么轻易的就成就好事——总以为就算貌合神离,隐忍的丈夫跟一岁的孩子还是能留住阿蝶。
因为我以为阿蝶最心爱的还是真真,小叶不过一个替代品。与真真真正说开,发现自己眷恋着旧事,真真却早早豁然开朗,走远了,于是那个甜梦醒了,阿蝶终究不会跟小叶在一起,这个现实世界里,还是会跟丈夫将就,毕竟这样的丈夫从哪个意义上来说都算不错了——他的言语行径有爱面子的成分,但是总觉着还有不少对妻子的情爱部分。
阿蝶要的,不是丈夫,不是小叶,甚至不是心如死灰之后大彻大悟的真真。而是少女时代的影子,要的是少女时代的阿蝶跟真真——那些美好的时光。不小心错过了,酿成大错,舞散了,自己却依旧不能离开。电影里层层叠叠的旧事言语在她的脑海里翻腾雀跃,折磨着她自己,因也是她自己。心内有鬼,怎样也不能塌实坦荡,于是就算是蝴蝶,也是飞不起来的。心心念念,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那个不小心被自己遗弃过再也找不回来的影子。
太累太压抑,不过是她自己固执的没想走出来也走不出来,自己酿成的果。于是一直一直洗手,洗手。看着镜子里见鬼似的自己。
“若要错失永不能守,得到也不代表长久。”形容真真与阿蝶再好不过。初时电影《阮玲玉》那曲“葬心”凄凄切切的响起来,便是昭示了她俩这个结局罢,哪怕彼时这乐音被两个人间甜美的吻,旖旎的缠绵气氛给掩盖过了。“葬心”再度响起,便是两人真正的诀别。
真真真是大彻大悟,平静守着菩提,然而一切纷扰说开,说“你再也不用来看我了,”豁达的转身,走了几步,又回转身来那一眼,猛然的我看着还是心酸。恐怕,她也不是完全不介怀完全的平静罢?只是她已经能放下红尘过往。在阿蝶还在原地滞留的时候,真真已经远远走在前面了。
你真的那麼重要?
文/黃亭亭
0.田原田原
淘碟的時候看見《蝴蝶》,封套上何超儀和田原曖昧地糾纏在一起。猶豫0.1秒後,我把它買了下來。
猶豫是因爲去年買了一張《紫蝴蝶》。該片大倒我的胃口,給我留下心理陰影,對所有和“蝴蝶”有關的影片都惴惴地警惕。
而且,我一直對Lesbian(女同性戀)題材的影片很挑剔,《游園驚夢》那樣的名片,裏面那些勾引色欲的美女,居然都沒能戰勝我的煩悶,越看越無趣。基于以上兩個原因,我對《蝴蝶》幷沒抱多大的期望──說實在的,我對田原的喜愛和興趣比影片本身更甚。
田原和跳房子樂隊剛發行專輯的時候我就買了。當時田原好象還是個高中生,天然清爽,我經常對著專輯封套上的她發楞。那時候我也年輕,陽光很好,脚下的嫩草被我踩出清香來。CD在Discman裏飛快地轉著,我專橫跋扈的青春就這麽蒸發了。
1.我要的殘酷青春
《蝴蝶》的主角阿蝶(何超儀)念中學時和同班的女生真真(車婉婉)拍拖。
她們像孩子一樣貪玩,逃學,四處游蕩,聽搖滾,泡酒吧;她們又過著成人的生活,同居,擺弄政治,真真還偶爾玩弄哲學。
她們奔上一個眼界開闊的天臺,真真攬著阿蝶說:我覺得以前見過這個景象。我們一直在重復生活,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我相信一切都是“寫好了”的。她們把這種宿命觀概括爲“預謀”。
這時候我的耳朵炸開了。三年前也有人對我發表過很相似的論調,是個玩搖滾的憤青。我承認當時我對他有了些許崇拜,因爲此前沒有任何人給我灌輸過新奇的觀點。我假裝不爲所動,說:那你最好把遙控器找出來,按stop。總這么循環播放的累死人了。
後來我和憤青混在了一起,像阿蝶和真真那樣,日復一日地逃學,四處游蕩,玩音樂,泡酒吧。某天我突發靈感,糾集了憤青和他樂隊的幾個男生,跪在學校的草坪上,擺出神神叨叨的姿勢假裝邪教,吸引其他學生驚恐的眼光。憤青戳著我的腦門說:你壞死了。晚上憤青會帶我到他們樂隊演出的酒吧去玩,我坐在吧凳上把自己假想成一個風塵女人,生活在奢靡之中。實際上我完全不懂風情,從不喝酒。
那時候憤青和我都不是什么好學生。其他同學不和我倆打交道,我們也懶得搭理別人。上大學之前有個阿姨告訴我:放開去玩,畢業了就遲了。4年來我一直把這話當聖經,看見那些乖巧呆滯的同學我就偷著樂──我在按自己的意願揮霍青春,而他們喪失青春之後必然會羡慕死我。
畢業之後,我搖身變爲一個安分守己的下屬兼納稅人,面無表情地重復著昨天,昨天的昨天,昨天的昨天的昨天……這完全不是我要的生活,這一潭死水的生活。
可能我只有跟著《蝴蝶》,阿蝶和真真晃蕩。她們的話題,她們的眼神姿勢,她們在雨裏的笑,她們在墻上的塗鴉,都太親切,可以幫我復習一下那些日漸虛弱的 good old days。
她們的青葱歲月,不羈和單純幷行不悖。我的看似豐盛的以前,却從來沒法充實我的野心──過和別人不同的生活。
以前我過得太刻意,現在又不肯認命。我活該。
2.最陌生的知己
上課時,真真給阿蝶寫了張小紙條,說她打瞌睡的時候很美。阿蝶回頭,看見真真朝自己做睡覺的手勢,一臉微笑。
後來她們倆自然而然地以戀人的身份住在了一起,在床上纏綿,在床下舞蹈,在門簾前擁抱,在街道上瘋跑。她們愛得認真而且天然,眼裏心裏只有對方,認定彼此是地球上最貼心的人。
“你爲什么願意和我在一起?”
“因爲我喜歡你啊。”
“那你會喜歡我多久?”
“我不知道……”
反正一切都是“寫好了”的。眼前的快樂讓她們很少去擔心未來,就算未來不如意,她們也不會在意。那么過去呢?比如阿蝶那個不和睦的家庭,比如她那個要死要活的老媽……過去是不能忽略不計的,時間如果不能抹殺不愉快的回憶,就會讓它變成陰險的導火綫,劇烈的爆炸之後,兩個貼心的女孩從此將咫尺天涯。
真真對政治和音樂的興趣蓋過了升學的緊迫感,她拉著阿蝶四處參加活動,不曾察覺阿蝶在爲她神經質的老媽煩悶。她們幷肩走在磚墻小巷中間,這個無聲的鏡頭突然打動我,讓我想起成語“貌合神離”。但它還是不够準確,用“陌生的知己”來形容可能比較好。
阿蝶和真真的感情很好,沒有雜質,但是她們仍然不够瞭解對方,她們爲此付出的代價是分開。想到這兒我居然有點多愁善感了。
聽說愛情是一種病態,戀愛中的人總會出現所謂“愛和被愛”的幻覺,理智變成了垃圾。如果幻覺能够維持一輩子,那是造化;萬一不幸某天幻覺消失,那就是爲拋弃理智付出代價的時候。
阿蝶和真真相處了三年,終于被阿蝶的老媽發現。阿蝶面臨兩難的選擇──親情?愛情?
真真對蝶媽喊道:阿蝶不可以沒有我!
蝶媽憤然離開,阿蝶追出去。真真死死拉著阿蝶的手,倆人在搏鬥,也在纏綿。最後的纏綿。
阿蝶掙脫真真的手,說:等我回來。
但是兩個女孩的感情幻覺已經像破碎的鏡子,再也不能修復。
3.婚姻不過金玉其外
長這麽大,我所看到的失敗婚姻遠遠多于順利的婚姻。
按我自己的標準,失敗婚姻包括:有愛無性,有性無愛,紅杏出墻,三妻四妾,家庭暴力,長期冷戰……諸如此類。
順利的婚姻(p.s.不是美滿的婚姻)表現爲:相安無事,再降低一下要求,貌合神離也算合格吧,只要夫妻之間還有點溫情的都算進來。
以前有些大齡青年總覺得我在婚姻問題上太悲觀,又覺得好象我在詛咒他們打一輩子光棍。他們成了已婚人士之後,就沒精力和我打嘴仗了。
失敗婚姻的範疇比順利的婚姻要寬泛得多,所以家庭不和的現象很普遍,普遍才正常。
《蝴蝶》裏面出現了兩段婚姻:阿蝶父母的婚姻,阿蝶和老公何旭明(葛明輝)的婚姻。
父母的婚姻顯然是失敗的,男方在外面“滾”(鬼混),女方苦不堪言,差點帶著女兒阿蝶去自殺。這樣破敗的家庭關係,阿蝶却對阿明隱瞞了一年多,給他營造一種假像:她出身于一個模範家庭。
當阿明意識到事實和表像完全相反的時候,他才驚醒,愛情的幻覺慢慢散開,露出現實的殘酷和感情的虛無。而這時候婚姻解體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錢老先生說婚姻是座圍城。這種說法很宏觀。在我看來,婚姻更像一座座小洋房,外觀看起來還挺體面。
新婚夫婦被洋房的外觀迷惑,滿心憧憬地用鑽戒和結婚證書換來了鑰匙。但他們進門之後通常會發現裏面和貧民窟沒什麽兩樣。夫妻倆要想住得舒服,就要重新設計洋房的內部結構,大規模裝修。遺憾的是,善于修葺房子的夫妻太少啦。
要不爲什麽有人說,結婚是失誤,離婚是醒悟,再婚是執迷不悟?
4.愛你,所以XX你
真真對阿蝶:我愛你,所以不想象你媽咪一樣逼你作决定,我放了你。
阿明對阿蝶:我愛你,所以我才會去打擾真真,我可以若無其事地看你去偷情,我容忍你。
我愛你,所以XX你。這個句式真像萬能公式。千奇百怪的時代,愛情可以是任何事的藉口。
我想知道,愛情怎麽簡單一些?
5我比你年輕,我有餘力等你
流浪歌手小葉(田原)對阿蝶早就動了“邪念”。她略施小技,在超市里偷吃餅乾,就成功勾搭上了阿蝶。
她們是一對奇怪的組合,小葉年輕,但處世老道;阿蝶已經中年,却害羞膽怯。
小葉對阿蝶說:我第一眼看見你就想親你。
小葉還對阿蝶說:我不會强迫你做些你不想做的事。在我面前,你想怎麽樣都可以,我不會笑你的。我有耐心,我只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猜謎語上。
小葉懇求阿蝶離婚,帶上女兒和她一起住。小葉說:這兒的家具都是撿來的,只有BB床是新買的。我不會像別人一樣急著讓你做出衝動的决定,我沒有負擔,比你年輕,我還有餘力等你。
阿蝶還有什麽理由拒絕小葉呢?
6.會飛的才是蝴蝶
從幼年的父母不和,到同真真相戀分手,再到和阿明結婚、生子、離婚,漫長的歲月中,阿蝶一直在重復著相遇和分別、快樂和痛苦。
阿明對阿蝶說了這麽一句話:真真出家幷不是因爲你,她只是覺得和佛有緣。你不要自責了。
小葉問過阿蝶:爲什麽你非要把事情都攬上身呢?
他們的潜臺詞是,阿蝶,有時候你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
阿蝶離開之後,父母一如既往地互相傷害;阿蝶離開之後,真真一如既往地活得灑脫;阿蝶離開之後,阿明一如既往地抱著他們的女兒在沙發上睡覺。
少了一個人,地球一樣公轉自轉,說不定還能轉得更流暢呢。
對世界來說,你是微不足道的;對你身邊的人來說,你甚至只是一個旁觀者,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會飛的才是蝴蝶,但是,飛過和沒飛過,這對別人來說幷沒有區別。當回憶經過你的時候,你才會偶爾垂泪。
多年前看《蝴蝶》,是作为纯les,满足对同类在电影表现上的好奇,结果田原的做作和装无邪着实吓我一大跳,床戏也假的可以,倒是那两个小演员特别出彩,无论是在阳光下奔跑还是教室里传纸条都很自然。另外印象深刻的就是josie,一是因为她面部特写比较多,她面部线条还很特别,二是因为我实在想不明白她是怎么对着田原那个角色又装高潮又抛夫弃子的。
无论如何,《蝴蝶》算是同类影片中比较刻意又累赘的.
我不知是导演想表达的太多还是演员的问题,导演在电影里又想表达同性之间的爱情,情欲又想扯点政治宗教后来还有点中年危机家庭婚姻的关注,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这样没有重点的表达让人非常的迷乱,没有觉得主题很深邃反而拖累了整部电影的节奏。关于演员,我实在忍不住要说,如果把田原这个角色交给舒淇,我相信影片一定会大不一样。按理说,蝶和小叶应当是故事的主体,而田原却完全没有把戏撑起来。小叶应该是蝶生活里的一抹阳光,又伶俐又有点邪邪的样子,是少女的直率与聪明,很强势的进入到蝶原本枯燥的生活中,并让她欲罢不能。可是!从田原忽闪着呆滞的大眼睛莫名其妙的坐在超市吃东西开始。影片就开始了毫无生机的叙述。倒是闪回中的小演员给影片增添了光亮。也许田原生活中还算是个比较个性的的女孩,可是电影中,很显然,麦导高估了她的演技。
<你为什么每件事都要揽上身?你已经尽力了 已经够了 没有人会怪你的>
<我想跟你做 你可以说不 但不要说什么没有准备好 要考虑一下 在我面前 你做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了 没有人会笑你 我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猜谜游戏上>
<知道你害怕 但该回去面对现实咯 反正我一直都在这里 既不会自杀 也不会突然出家>
<我只是比别人更有耐心 而且不想逼你做冲动的决定罢了>
<我不是只想和你吃饭 睡觉 喝咖啡 每个人做不同的打算都要付出不同的代价 我的情况比你简单 还有多余的力给你信心>
这是我听到世界上最美丽的情话了。